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倡议下,1959年12月1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抑制了南极领土争端引发的国际冲突,《南极条约》因此被称为冷战时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美国在《南极条约》出台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南极中立化与美国的南极政策实现了契合。但人们也许疑虑,在现实主义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牵制着美国,使美国的南极政策最终走向倡导中立化?回望南极中立化路程,人们会发现,南极中立化是美苏两国争斗和妥协的结果。在南极问题上,两极格局发挥了独特作用,它排斥了一国独霸南极处理权的可能性,使全人类得以保留一份珍贵的共同遗产。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围绕我国南沙主权的争端继续升温,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热点之一。各方为此折冲樽徂,提出种种方案,如“U”形方案、“环形方案”、“北海模式”、“印尼澳航路模式”,以及瓦伦西亚的“多边分割”方案等。近年来,菲律宾前国防部长梅尔卡多提出的“南极模式”影响力较大。什么是“南极模式”?“南极模式”的荒谬之处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7,(11):8-8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大陆,而且是唯一一个无常驻居民、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迄今为止,已经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80多个考察站,对南极进行了多学科考察。研究发现,南极洲存在着煤、铁、金、银、铜、铂、铬、锡、铅和石油、天然气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煤田和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堪称地球尚未开发的最后"聚宝盆"。针对这个"聚宝盆",相关国家1959年签署了《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美国南极领土主权政策的酝酿、争夺、犹豫不决,美国政府的妥协与折衷,以及美国在<南极条约>体系的形成和国际南极新秩序建立的主导作用,最后探讨美国一直加强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从而主导了南极政治舞台的话语权,得出结论:美国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是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是南极条约当之无愧的倡导者和建筑师.国际南极事务一直被美国等少数南极大国主宰,国际南极政治舞台单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笔者认为国际南极政治舞台应该创建一套类似康德无政府文化的观念和体系,国家之间相互承担义务,友好合作,不使用暴力解决争端,建立一种多元安全共同体和集体安全.  相似文献   

5.
张侠 《海洋世界》2009,(7):75-77
可以说,这些南极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提出,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它提醒国际社会,南极大陆领土主权的归属问题不会因为《南极条约》而真正冻结。  相似文献   

6.
<南极条约>的成功签署与运作,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南极洲领土主权纷争,倡导了科学研究精神与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向世人表明:世界备国在为了全人类的利益、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宗旨下,是可以走在一起并一道工作和对话的.现今,人类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难题面前,不正是在呼唤这种"为了全人类的利益须加强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共识吗?"因此,<南极条约>不仅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其深远的全球意义,堪称国际法公约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自1961年6月23日《南极条约》生效后,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的正式会议,定期召开。自1961年第1次会议开始起至2003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已召开了26届,其间还召开了12届特别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本文试图对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工作机制进行探讨,希望抛砖引玉,能有助于对国际南极问题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1959年12月1日,美苏等12国签订了冻结南极领土要求的《南极条约》。遗憾的是,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制约,当时中国政府未能参与南极决策。为了维护我国在南极洲的权益,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政府做出了挺进南极的决策,派遣科学考察队进驻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此后不久中国便被接纳为南极条约协商国,从此也改变了我国在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不是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南极条约体系与我国南极区域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条约体系是一个涉及国际南极事务众多方面的系统,经过近50年的健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随着南极区域内政治、经济等各项活动的加剧,南极条约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对我国在南极区域的海洋权益维护产生显著的影响,只有积极主动迎接挑战,进行科学正确的决策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南极区域的海洋权益维护.  相似文献   

10.
各国在处理南极问题时应保持理智和克制的态度,从全人类的福祉出发,妥善处理南极的主权和资源问题。应该指出的是,在当代国际社会还没有出现能够替代《南极条约》的其他条约或者协议的情况下,保持南极的和平和非军事化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7,(2):6-6
据《中国海洋报》消息,为更好地履行作为《南极条约》和《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义务,规范我国公民在南极的活动,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规范管理南极活动的行政法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南极条约》签署50周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条约体系屡遭非缔约国挑战。挑战国家中,马来西亚可谓一个旗手。20多年间。马来西亚与南极条约体系在“南极问题”上数度交锋,并未取得多少进展,却最终接受《南极条约》的原则,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南极条约》。从激烈批判到认同妥协,马来西亚的南极之路成为体系外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选择。可以想象,一旦马来西亚加入《南极条约》俱乐部之后,其捍卫南极条约体系的“诚心”会同样坚决。  相似文献   

13.
对于超越国家和政治界限的科学来说,《南》是必不可少的,但它的作用还远远不止如此,我认为这是历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文献,它可以与《大宪章》和人类追求启蒙与秩序的任何其他标志性事件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未来南极洲的版图被分割、资源遭瓜分,最可能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科学,有且只有科学才能成为未来南极“权益话语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各国间综合国力比拼、政治博弈、进行国家战略扩张、展现科研能力的重要"舞台"。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重要的国际法体系,受到缔约国的尊重和认可。各缔约国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国内法来执行与南极有关的条约的规定。中国作为《南极条约》的缔约国以及南极条约体系下各类条约的重要成员国,在南极条约地区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概述了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适用的方式,结合我国对加入的相关南极条约的国内立法现状,分析目前南极条约适用的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完善国际条约适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南极旅游资源,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文章从旅游人数、旅游线路和方式以及旅游客源3个方面概述南极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在南极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旅游人数1994—2017年经历增多、减少又增多的过程,并于2017年达到新的峰值;西线和乘船是南极旅游的主要线路和方式,其中登陆游客占比较高;美国是南极旅游的最大客源国,我国于2016年成为第二大客源国;面对南极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法律和管理体系不足以及市场利润和话语权缺失的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发展旅游企业和建设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一些国外南极主管机构的基本职能、规模、科研与后勤支持能力、南极考察组织与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目前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管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基金会项目管理模式、南极局政府职能管理模式和研究机构科学主导管理模式.此外.简要地分析了南极条约体系对一些国家南极政策和南极考察管理的影响,并对我国南极考察管理优化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及其5个附件于1991年10月在西班牙马德里签署,至2003年5月,"议定书"及其5个附件经所有南极条约协商国批准已全部生效.附件六"环境紧急状况下的责任"于2005年6月经第二十八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正待各协商国批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8,(9):4-4
8月20日,我国南极内陆站建设最终全面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顺利完成,并已分送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和在互联网上公开,这表明我国拟在南极建设的首个内陆站已完成议定书规定的环评要求和程序,体现了我国全面履行国际义务,切实保护南极环境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与南极的“软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存在"是主要缔约国家南极政策的重要支撑点.除传统意义上的"硬存在"外,还有与之对应的"软存在".通过对南极环境保护演化过程和保护区体系的回顾,在分析其特点、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软存在"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