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丽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9):28-30,33
在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来源、特点及其对决策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环境影响评价中不确定性的方法。通过研究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主要由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环境信息的不确定和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引起的,这些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对决策会产生较大的干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多方协作的方式以及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等方法来降低。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的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多是从某方面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按照"全域规划、全域整治"的要求,通过识别土地整治规划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对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部分欧美国家,到80年代末向世界范围扩展。美国、加拿大、瑞典、丹麦等发达国家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进行了尝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评价方法学等方面有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省级规划环评)工作.2005年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2005]277号文颁布了《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性更强,其中包含了更多的辅助措施,比如道路、河流和森林等生态环境,这个规划过程必然会影响到规划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文章就目前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湖北丹江口青塘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实例,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用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程设计方案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选取评价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入手,构建了2大方面、6大因素共计17项具体指标量化环境影响,通过综合分值来确定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具体影响,为整治规划的实施以及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阶段,土地利用无论是生产性利用还是非生产性利用,都会形成一种干扰,使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因此作为统领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本文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并尝试性地从评价程序、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增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农田环境质量现状、土地开发整理的存在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对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探讨,从而初步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土地利用的外部性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特征入手,运用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私人与社会层面上对市场机制和规划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利弊,以及利益均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土地资源配置必须采用规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注重土地利用多目标的协调,科学合理的确定规划层次结构,并树立土地利用利益与责任均衡观,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代内利益均衡,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观,维护土地利用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的科学性、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尚存在许多有待改善和加强的问题。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念,应该是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应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要有公众的积极参与,是一种开放型动态弹性规划。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阳光工程”建设是全省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领域为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密切土地利用规划与社会公众的联系而施行的一项新型土地利用规划公众知晓、参与、监督制度。其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展土地利用规划“阳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全省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工作制度更加健全,规划实施更加规范;实现权力公开更加透明,社会监督更加有力;实现工作作风更加扎实,服务效率更加优化;实现反腐倡廉更加深入,风险防范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一、尽快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长期计划,是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重要手段。同时,应同步修编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专项规划。通过上述各项规划的修编,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战略,从宏观上规划全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综合和协调各部的用地的矛盾和要求,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规划实施管理的研究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亮点,该文通过对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及实施难的原因分析,对比国内外的土地利用规划,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最后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提出对策建议。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保障框图的基础上,该文特别就借鉴外国土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基层地方的作用、公众参与和经济措施4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应该考虑其利用的集约性。通过规划,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真正把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结合起来,实现土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因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土地条件制定科学的规划,是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1.土地利用规划严重滞后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家引导和控制用地重要手段,其显著特征是超前性、控制性和指导性。我国小城镇的大发展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而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则始于198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后,且长期缺乏严密科学规范,与城市规划脱节,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应有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忽视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城镇体系规划,规划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完整,可操作性差,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国家对规划管理信息化一系列新政策指引下,为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规范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及数据库的建设,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强管理工作的规范与透明度,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信息社会共享与服务的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建立适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使用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已迫在眉睫。同时,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数据支撑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成功经验指引下,建设满足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是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形式。本文在总结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经验和不足基础上,试图提出构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1.模式构建的原则系统控制原则。这一原则是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功能的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涉及自然、社会、经济诸方面的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在规划模式构建中要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指导,设计出具备有效控制功能的模式体系。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9.
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该法第一次将环境影响评价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各类发展规划,对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该法更加突出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通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和后评价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落实到规划执行和建设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该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市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中,宏观的、预测性的、指导性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及专项规划的指导性规划,应当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并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土地资源祟赋和管理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而且近年来开展规划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本文将主要介绍典型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开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