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陈传康  俞孔坚 《地理学报》1990,45(3):284-294
本文以丹霞地貌、区域文化开发、景观美学、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旅游业开发等专题研究及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为基础,与风景旅游规划相结合,研究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问题。据此研究成果上报,该风景区已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2.
凡具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资源,两者不仅数量相当,而且交互参差,交相辉映,共融于一定交通便利,且得到重点开发改造和专门管理的游览区域,它既集中体现了自然美,又经过了艺术加工,把该地域称为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自然地球表面的部分,是从人类大的生存空间中分割出来的特定区域,其建设规模指其发展的格局和范围。建设规模必然会受到风景名胜区区域的自然、人文和经济诸因素的制约,而其边界范围的划定又与风景名胜区区域外的地域(以下简称外界区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张骁鸣 《热带地理》2005,25(1):81-86
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和香港郊野公园的行政管理体系,都基本上包含立法、决策、执行3个层次,并且各层次相互之间关系清晰、权责明确,确保了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和游憩利用的合理性。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现状分析,可以认为,在行政管理体系中缺乏对立法、决策、执行3个层次的不同功能和机构划分的考虑,导致了目前的管理权空洞化、管理空间重叠、局部管理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利用数量地理的方法和ArcGIS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目前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间、省际间分布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江苏、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冀鲁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资源禀赋优越的福建、贵州地区。  相似文献   

5.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旅游业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在分析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要促进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环境的大力改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的选择。根据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要求,本文对天池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鸿 《热带地理》1995,15(3):278-283
位于广东省南海市的西樵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秀丽,有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幽深的洞穴和飞泻的银瀑;种类繁多的植物花卉;还有众多的人文胜迹。其旅游资源具有秀、幽、清、奇、巧等特色,适宜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区位系数的比较表明西樵山在广东“四大名山”中区位条件最优,客源市场潜力极大。通过加强统一领导,建设拳头产品和加强宣传促销力度以提高西樵山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改善旅游环境,大力发展度假  相似文献   

7.
中美国家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风景名胜区具有的公益性,决定了其门票价格在定价时应着重考虑其社会效益。以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和美国国家公园为例,首先从门票价格高低、定价策略、门票调控方法、补贴资金来源、门票价格监管体制等方面,对其门票价格管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总体偏高(相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定价时过多地考虑其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门票调控手段单一;价格监督体制不够健全。其次从管理体制、价格体系、资金投入、监管体制等方面对其门票价格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一步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尤其是核心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城市旅游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关键。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应处理好景区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文化挖掘及视觉影响管理3个方面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被不同的行政区所分割。它们的有形资源可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无形资源却是共有的,具有社团产权的特征。这引发了相关各地区旅游开发活动的非合作博弈,致使长期积淀形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渐趋模糊、景区的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风景名胜区行政割据造成的负外部效应,并就产权安排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风景名胜区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GIS等分析工具,从全国尺度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体呈凝聚状态,以自然特点为主和以人文特点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分布状态不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有:集中分布在地表水域周边,与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成因有密切关系,倾向于分布在植被种类丰富的区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人文地理要素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按类别均质分布在文化地理区划的副区中,集中分布在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尤其在古代重要城市周边聚集,而与当代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相比,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在部门管理体制下逐渐演变为7种类型: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国家公园知名度的比较,探讨不同类型国家公园的旅游价值,采用18等分法评价了中国31个省(市、区)国家公园的旅游竞争力,并对国家公园旅游的深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子琳  方世明 《山地学报》2020,38(1):93-104
国家公园管理效能评估是国家公园建设发展领域的研究要点。本文综合了国家公园监管制度、设施完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维护各环节投入以及实施效果等产出情况,建立了基于SE-DEA的效能评价模型,确定投入与产出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利用所建效能评价方法分别对我国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的管理效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再根据所得结论查找管理短板,算出改进方向与额度,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结果显示:(1)神农架(E)、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D)、湖南南山(G)和祁连山(J)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2017年的管理工作中投入过多、实施效果较差,为DEA无效,且有效性E>D>G>J;三江源(A)、东北虎豹(C)、浙江钱江源(F)、福建武夷山(H)、北京长城(I)和大熊猫(B)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2017年的管理效果相对较好,为DEA弱有效,且有效性A>C>F>H>I>B。(2)无效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对控制性指标进行额度调整,使管理效能达到DEA(弱)有效。(3)本文所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估不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管理效能,也可用于评估同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不同时期的管理效能,能较好地反映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管理水平,可为形成科学的国家公园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及其地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2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到2005年12月国务院审定并公布第六批以来,我国已建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7处.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独特的景观资源、提供良好的旅游活动场所、建立稳定的科教活动基地等.统计分析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域分布上的数量特征,并总结出东、中、西部的景观分布类型,认为我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特色鲜明、区域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   总被引:65,自引:9,他引:65  
以"最短路径模型"为基础,选取距离与时间两个特征指标以及联结两者的速度指标,分析了目前中国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通达性最高的50个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地区,通达性最低的50个城市散布在西北、西南、东北等外围地区;通达性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结构,由最优区域向外逐渐降低;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边界效应,在不同的速度状态下呈现波状形态变化;国家干线公路网络中行车速度从60~80 km/h的城市通达性变化显著大于80~100 km/h的城市通达性变化;120 km/h时速下,8小时以内每个城市连接的城市数量平均为33个,联结数量最多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均每个城市可联结数量为70个,联结数量最少的城市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平均每个城市可联结数量为6个。未来国家干线公路网络除继续建设外,行车速度的提高将大大影响城市通达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湿地纳入城市公园系统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湿地保护管理方式。通过GIS 10.0和聚集度指数等对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现状、地理分布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有57处,基本涵盖了主要的湿地类型,并以河流、湖泊和人工湿地为主。66.67%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地级市,而一、二线城市仍较少,但县级市(县城)较多。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地理空间上呈高度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数高达0.59;主要位于经济发展最快的山东、江苏和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区,以及长江、黄河和淮河中下游地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高密度热点区域为长三角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此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速度比较缓慢,但已由东部逐渐向中西部城市扩张,并集中在主要城市群。  相似文献   

16.
左冰  陆嘉敏 《热带地理》2018,38(6):781-790
基于保继刚等学者的研究成果,采用类“元分析”法提取影响主题公园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应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发现:1)中国主题公园分布主要受地方经济基础和营商环境的影响;2)中国主题公园区位分布符合市场学派的观点,并逐渐由市场驱动向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转变;3)主题公园选址在总体上寻求空间集聚效应,低等级主题公园选址存在或者寻求溢出效应或者避免竞争2种情形;4)目的地感知形象对于高等级/大型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开始消减。地方经济基础-政府治理绩效-土地等成本因素对于主题公园选址有重要影响,值得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19.
运用分形理论对武汉城市公园系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武汉城市公园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在空间上呈集聚态分布格局,自组织优化趋势明显;武汉城市公园系统空间结构较为复杂,具有向长江、龟山、蛇山等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集聚和沿武珞路、汉阳大道、琴台大道、新华路、建设大道等交通轴线分布的特征;武汉城市公园系统交通网络通达性好,空间相互作用性强,联系紧密。武汉城市公园系统空间结构主要受城市空间格局以及发展历史、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