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地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程度,先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国内原油储采比、国内原油储量替代率、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国内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6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即石油安全度;最后,以石油安全度为工具,对中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地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程度,先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国内原油储采比、国内原油储量替代率、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国内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6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即石油安全度;最后,以石油安全度为工具,对中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2003-2008年石油期货市场过度炒作的影响和动因, 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机制的演变, 指出目前的石油期货市场已由以往的价格发现、平抑油价和规避风险的场所, 转变为发达国家和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借以谋利和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 提出目前的石油市场机制使中国的石油安全乃至经济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应一方面提高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交易, 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另一方面加快步伐打造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 获得国际石油定价权。 相似文献
5.
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环境安全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对以往环境安全概念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环境安全系统的机制、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三个子系统,共由25个指标对其进行表征,为环境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水资源安全度内涵及研究思路出发,并以徐州市为例,在对现状和节水条件下的未来水资源供需水量预测基础上,计算了其水资源安全度.按安全、较安全、较不安全、不安全和极不安全5个等级对水资源安全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水资源安全特征及成因,佐证了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石油地质学是国家石油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石油安全的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石油地质学来源于实践。但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仅仅依靠归纳和总结来自实践的认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石油地质学在科学层面的理解和掌握。从沉积层获得的有关构造、生油、储层方面的知识无法全面解释在结晶基底和火山岩中发育油气藏的事实,而最新揭示出金属、非金属矿床、油气藏与深部构造和深部流体存在密切关系,为我们发展石油地质学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发现土卫六上存在甲烷湖的事实告诉我们,石油地质学的不仅仅是地质学问题,更是天文学问题。所以,及时吸收消化各学科最新成果,创新发展中国石油地质学,已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对我国铁矿资源的形势分析,得知其安全供应问题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为此必定会导致它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升级,而对外依存度的升级又影响到经济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些问题,为了保障我国铁矿资源的供应安全而促进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就我国铁矿资源安全供应战略构架问题提出了一些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油气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加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早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国家围绕青藏地区、柴达木盆地、松潘—阿坝地区、东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华北前第三系、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南黄海海域前第三系、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等开展的战略选区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就战略选区的定位、任务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未来选区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促进战略选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中国油气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加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早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国家围绕青藏地区、柴达木盆地、松潘-阿坝地区、东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华北前第三系、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南黄海海域前第三系、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等开展的战略选区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就战略选区的定位、任务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未来选区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促进战略选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成藏区带地球动力学与远景圈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区油气勘探和评价,主要划分4个层次:盆地分析→油气系统→成藏区带→远景圈闭。各类原型盆地的形成与地球动力学环境有关,可简化为裂谷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等。油气系统在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形成裂谷型油气系统、台地型油气系统和造山型油气系统。中国许多大型盆地属于叠合盆地,并构成复合油气系统和成藏区带。各类成藏区带和远景圈闭也与地球动力学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GPS测量在石油物探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物探GPS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平面、高程控制,作为石油物探测量的控制依据,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提供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野外点位、成果数据及相关图件。GPS测量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统,阐述如何将GPS测量成果转换为高斯正投影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南海是中国唯一发育有洋壳的边缘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勘探表明,南海的油气田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陆缘沉积盆地内,而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在西部海域盆地中,自北而南有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湄公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且以含气为主,含油次之。此外,这一区域深水区还存在多个潜在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研究发现,南海的油气分布与深部岩石圈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构造上,南海的含油气盆地位于岩石圈块体边缘或之上,受控于大型岩石圈断裂的发育与演化。在油气富集的盆地中,莫霍面显著凸起,与盆地基底形成镜像,地壳厚度最薄处仅数千米厚,热流值明显较周围地区高,热岩石圈厚度大大减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反映,这些盆地深部发育一条规模宏大的北西向上地幔隆起带,自红河口向东南穿越南海西部海盆,一直延伸到婆罗州东北部地区,在宏观上控制了南海的油气分布与富集。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非常规油气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非常规油气的内涵,分析了致密砂岩油气和泥页岩油气的成藏地质条件,论述了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指明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战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中国非常规油气藏是富集在近源储集体或烃源岩的低孔、低渗的微米级纳米级的储集空间中连续油气聚集,淡化了圈闭、油气藏边界的概念。依据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的差异,非常规油气藏主要指致密砂岩油气和泥页岩油气藏。致密砂岩油气藏多位于斜坡、坳陷区,具有广覆式有效烃源岩;源、储关联密切,多呈互层式;油气运移距离短,以非达西渗流为主;储集体渗透率、孔隙度极低。泥页岩油气藏圈闭概念淡化,典型的储源一体;多形成于盆地坳陷或斜坡区,泥页岩大面积连续分布;有机质丰度大,热演化成熟度高;多发育纹层结构,纳米级孔隙、裂缝储集系统;储集层脆性系数大,地层压力高。烃源岩呈现多时代、多层系、多沉积环境特征,从震旦系到第三系均有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发育,沉积环境囊括陆相海、陆交互相海相,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在时、空域的紧密伴生和规律聚集,使得常规非常规油气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形成“有序聚集”体系。对“有序聚集”的不同类油气藏进行“整一化勘探、整一化部署、整一化开采”,实现常规非常规油气整一化科学有序开发,避免整体油气资源的破坏和遗漏;从而丰富油气地质理论,促进油气勘探由“点带面”向综合有序三维空间迈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