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海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粹中 《沉积学报》1989,7(2):35-43
本文根据南海中部121个深水表层沉积物(水深280-4420m)的碳酸盐生物组分特征,划分了四个碳酸生物组合区,讨论了深水碳酸盐的沉积作用特征.认为在南海存在着三个重要深度界面:即位于水深约2000m的碳酸盐饱和深度、约2900m的碳酸盐溶跃面深度和约3500m的碳酸盐补偿深度.这三个深度界面控制了南海深水碳酸盐的溶解和保存模式,它们的深度特征反映了边缘海海域高生产力的性质.文中最后还讨论了晚更新以来的沉积物碳酸盐溶解旋回.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台地广泛发育及其淹没事件是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地层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岩石学、沉积学特征和古生物资料等对扬子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演化、淹没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扬子地区晚奥陶世沉积演化分为宝塔一临湘期碳酸盐台地沉积和五峰期深水、浅水陆棚沉积两个阶段;淹没事件开始于五峰初期,主要受控于构造...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纪碳酸盐斜坡沉积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系发育,主要由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二叠系不仅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而且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等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赋矿层位之一,因此,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以及古地理意义重大.发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二叠系以往多被认为主要属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其次是较深水的陆棚沉积或者裂陷槽沉积.但进一步研究发现,二叠系的碳酸盐斜坡沉积相发育,它主要由砾屑石灰岩、泥晶粉屑灰岩、硅质岩和泥晶灰岩组成,斜坡主要发育于中二叠世的栖霞期和茅口期,其次是吴家坪期和长兴期.碳酸盐斜坡主要沿安徽铜陵-东至-宿松-线以及湖北大冶-江西瑞昌一线分布,其成因大致受江南断裂和长江断裂控制.同沉积断裂不仅控制着碳酸盐斜坡的发育和展布,同时也构筑了深水盆地、斜坡和浅水台地沉积体系,构成油气生、储、盖单元的组合,为二叠系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提供了成因解释.控制斜坡发育的断裂既可以是含矿热水溶液、海底热泉和火山的通道,同时斜坡带也可以成为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富集场所,因此,它对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层控和喷流成因提供了可选择的解释.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晚二叠世断裂发育,显示盆地的伸展特征,符合古特提斯洋东扩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沫阳和熊家场剖面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和玄武岩的锶同位素变化出发,讨论了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峨嵋山玄武岩喷发之间的关系,以及玄武岩中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贫化原因,指出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可作为了解地球构造演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扬子台地西缘由于构造的逆冲推覆与平移走滑而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对其古地理重建就不能简单地依据现今露头岩相分布原封不动地来拟定古地理格架。为此,本文尝试采用"构造岩块分析法",对这些位移了的岩块(断块)进行构造复位后,再编制旱、中三叠世古地理复原图,重建其古地理演化格架。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在早三叠世发育了进积的碳酸盐粒浅滩,滩后为海湾或局限台地,滩前为碳酸盐缓坡;中三叠世时,边缘的南、北段有差异,北段滩前由缓坡(早世)演化成末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而南段则发展成镶边陆架。  相似文献   

6.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纪缺氧环境较为发育,缺氧沉积的岩石类型主要有黑色泥页岩、黑色薄层硅岩, 深灰色-灰黑色中-薄层泥晶石灰岩和含泥石灰岩。前 3种岩石类型常形成暗色泥页岩-薄层硅岩-泥晶石灰 岩组合,而含泥石灰岩则主要为眼球状石灰岩的 “ 眼皮”部分。分别对这两种组合的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及 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各自的沉积环境以及缺氧环境的成因。分析认为暗色泥页岩-薄层硅岩- 泥晶石灰岩组合为盆地、盆地边缘或斜坡环境的产物,其缺氧环境主要为大规模的海侵形成;眼球状石灰岩的 “ 眼皮”部分应为碳酸盐岩台地的产物,其缺氧环境应为上升流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7.
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TTG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原划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康定杂岩的雅江桥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花滩奥长花岗岩和磨盘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低Mg#、Na2O>K2O,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无或略具微弱的负Eu异常,低YbN、Cr、Ni、V、Nb、Ta、Ti,高Ba,Sr变化较大,与TTG类似。雅江桥奥长花岗岩的SHRI 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为778±11Ma。初步认为本次工作所选的康定杂岩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TTG花岗岩。结合TTG的形成环境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花岗岩是板块俯冲环境体制下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在扬子西缘云南东川地区黑山组发现大套流纹质凝灰质板岩夹层,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2±15 Ma,同时在中元古界黑山组泥质板岩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通过对MISS及围岩进行电子探针、XRF分析及能谱分析,研究发现MISS主要成分为P、 S、 Fe、 Cr,明显是微生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合物特征;而围岩主要为Al、 Si、 K、 Mg、 Ti,为正常黏土质矿物组成元素,两者存在较大差别。笔者等发现的MISS是目前扬子西南缘已知发现的最古老的MISS;MISS在黑山组的出现表明了中元古代时期微生物群落的繁盛,反映了当时沉积环境为滨岸浅水潮上带,在凹陷的位置微生物参与形成了这样不规则的条带皱饰构造,为中元古代地层微生物区域对比、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恢复康滇裂谷盆地的生物—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军平  刘卫东  李维科  李健  何世军  莫雄  关奇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02-2023010002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在扬子西缘云南东川地区黑山组发现大套流纹质凝灰质板岩夹层,获得LA- ICP- MS锆石U- Pb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2±15 Ma,同时在中元古界黑山组泥质板岩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通过对MISS及围岩进行电子探针、XRF分析及能谱分析,研究发现MISS主要成分为P、 S、 Fe、 Cr,明显是微生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合物特征;而围岩主要为Al、 Si、 K、 Mg、 Ti,为正常黏土质矿物组成元素,两者存在较大差别。笔者等发现的MISS是目前扬子西南缘已知发现的最古老的MISS;MISS在黑山组的出现表明了中元古代时期微生物群落的繁盛,反映了当时沉积环境为滨岸浅水潮上带,在凹陷的位置微生物参与形成了这样不规则的条带皱饰构造,为中元古代地层微生物区域对比、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恢复康滇裂谷盆地的生物—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山古木街台地东部边缘泥盆纪的斜坡碳酸盐沉积类型包括重力流和非重力流 ,重力流有碎屑流、滑移滑积层及浊流 ;常见的层序组合有 3种 ,整个斜坡体系在垂向上可划分 3个沉积旋回 ;建立 11个浮游生物化石带 ,沉积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早期。斜坡碳酸盐重力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古构造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军平  刘卫东  李维科  李剑  何世军  莫雄  关奇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05-2022102005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在扬子西缘云南东川地区黑山组发现大套流纹质凝灰质板岩夹层,获得LA ICP MS锆石U Pb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2±15 Ma,同时在中元古界黑山组泥质板岩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通过对MISS及围岩进行电子探针、XRF分析及能谱分析,研究发现MISS主要成分为P、 S、 Fe、Cr,明显是微生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合物特征;而围岩主要为Al、 Si、 K、 Mg、 Ti,为正常黏土质矿物组成元素,两者存在较大差别。本次发现的MISS是目前扬子西缘已知发现的最古老的MISS;MISS在黑山组的出现表明了中元古代时期微生物群落的繁盛,反映了当时沉积环境为滨岸浅水潮上带,在凹陷的位置微生物参与形成了这样不规则的条带皱饰构造,为中元古代地层微生物区域对比、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恢复康滇裂谷盆地的生物—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块西缘Grenville期花岗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扬子地块西缘的米易垭口地区,从原划分的冷竹关组地层中厘定出一变质变形的侵入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特征.该岩体具有较高的Kb/Sr(2.66~10.5)和Kb/Zr(0.43~1.12);有明显的Ba、Sr、P、Nb、Ta和Ti的负异常;87Sr/86Sr为1.209549;ε Nd(t,1.0Ga)=-0.89,具有壳源碰撞花岗岩的特征.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于(1014±8)Ma左右,应为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Grenville期碰撞拼贴时的产物.本文的研究表明江南造山带向西可能一直延伸到扬子西缘的会理攀枝花一带,而不是经黔滇向南转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的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的二维复合模式解释冰川性海平面波动条件下简单加积型碳酸盐台地的演化。这个模式考虑了台地内部的露头和气候限制的不同的水文带,提供以特定速率模拟成岩作用的一个框架。模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成岩作用带的序列。  相似文献   

14.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缺氧环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在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尤其是孤峰期和大隆期,缺氧环境十分发育,形成了"黑色页岩-薄层硅岩-纹层状石灰岩"的缺氧沉积组合?本区二叠纪缺氧环境的形成与当时的气候?水温?水体能量?海底地形和上升洋流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放射虫生态?相序?沉积特征及与现代缺氧环境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本区二叠纪缺氧环境的古水深?缺氧沉积可成为有利的生油气源岩,而不同的缺氧沉积类型可形成不同类别的生油气源岩;研究表明,本区二叠系具有良好的生油气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精细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三叠纪标定了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9个。提出并厘定了层序旋回的等级系列:一级(200-400Ma),二级(10一100Ma),三级(1-10Ma),四级(0.1-0.2Ma),五级(0.2一0.05Ma)和六级(±0.02Ma)层序旋回。将三叠纪盆地划分为被动边缘(T1+2)和前陆盆地(T3)阶段。进一步标定了古构造沉降对有效容纳空间及层序形成的贡献。提出并规范了高频层序的内涵本质及其划分方案。建立并标定了不同物质背景之下的高频层序四种鉴定类型;三角洲河口坝或滨岸旋回序列型;波痕指数垂向有序变化型;厚层灰岩或白云岩与薄层灰岩或白云岩有序叠置偶合型和砂屑灰岩与砂、泥岩层偶型。高频层序行为堆叠样式及其所携带的信息可深刻地揭示三级层序的内部构架,提高地层对比精度。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定量编制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间)奥陶系研究程度明显弱于台地内部,相关岩石地层单位命名方面的信息还存在不少模糊或不准确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中一些单位名称在使用上的争论。通过追溯文献出处和沿革,本文澄清了研究区内涉及的28个奥陶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信息,并参照现代地层命名规范,对它们的命名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估,发现其中9个在命名上是无效的。同时认为,命名有效的19个岩石地层单位名称是今后研究区内奥陶纪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拉巴灰岩:深水碳酸盐沉积成因的认识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二叠系拉巴组中的拉巴灰岩的成因长期以来曾引起广泛争议。对拉巴灰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碳酸盐微相特征的研究表明 ,拉巴灰岩最初形成于浅水碳酸盐台地 ,由于突发的地质事件 ,被搬运至深水 ,半深水环境中沉积下来。拉巴灰岩的出现 ,证明在二叠纪 ,昌宁—孟连洋盆与相邻的陆棚之间 ,有陡峻的陆棚边棱存在。  相似文献   

18.
扬子台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结构及对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昭仁  宋鸿林 《地质学报》1997,71(2):113-122
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体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堆垛层,褶叠层及板岩带等三个构造地层系统,其间为构造滑脱而所分割,在该类物质核杂岩体中发育有一个中间流变层。本文建立堆垛层的新概念,认为它是造山带中深部地壳常见的基本构造型式,同时,阐述了该变质核杂央堆栈中铜矿的构造空间配置及构造过成矿作用的控制,建立了该杂岩内铜矿成穹-成矿模式,认为川雅砻江流域地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
华南上扬子区是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但由于交通等因素,该区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赫南特期浅水相沉积的时空分布规律仍不清楚。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的调查新成果与已发表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赫南特期地层划分对比和古地理,并取得一些新认识。在赫南特早期,研究区以含较凉水壳相动物群(TBF 1)的泥灰岩、灰岩发育为特色,统归入观音桥组(近岸相仅包含其下部)。赫南特中期开始发生明显的相带分异:近岸一侧广泛发育一套含暖水壳相动物群(TBF 2)的生物碎屑灰岩,归于观音桥组上部,向远岸一侧相变为黑色笔石页岩(龙马溪组底部)。至赫南特晚期,近岸的少数地区(如镇雄北部)以产出暖水壳相动物群(TBF 3)的粗碎屑沉积为特色,创名尾坝组;远岸一侧与前一时期类似,以龙马溪组底部黑色页岩沉积为代表。文章还通过综合已知数据,分别对区内赫南特早—中期和晚期古地理进行高精度重建。  相似文献   

20.
晚奥陶世桑比期晚期—凯迪期早期作为奥陶纪末生物大绝灭前的关键时期,其中蕴藏了一些与大灭绝有关的古海洋古环境信息。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南江县桥亭乡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西乡组至宝塔组进行野外实测、取样、室内磨片,以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共识别出8种微相:紫红色薄层状白云岩、灰色层状白云岩、灰黑色层状白云岩夹黑色页岩、无生物扰动层状白云岩、钙质石英砂岩、似球粒黏结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根据各微相特征并结合野外宏观特征综合分析,将南江桥亭剖面的沉积相划分为陆表海潮坪相组合、混积台地相组合及碳酸盐缓坡台地相组合。经研究表明,西乡组大部都为近岸浅水的潮坪相沉积,在顶部开始出现海侵趋势,随后在宝塔组快速转变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海平面明显上升与凯迪早期的全球性海侵相对应,并且全球性GICE事件可能与此次海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