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主办,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南海海洋生物学术会议定于1993年4月在广州召开。会议旨在交流南海海洋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扩大南海海洋生物各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对南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 会议议题为:1.南海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2.海洋污损生物;3.河口与海湾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主办、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南海海洋生物学术会议”于1993年4月3—7日在广州江南大酒店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97人,其中,国外、香港及台湾地区代表23人,分别来自香港各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美国加州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和台湾大学;国内代表74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国内各大学及其它科研机构。广东省海洋局  相似文献   

3.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有陆架、陆坡、岛礁、深海平原、海山、冷泉等多种生境,近10年来南海逐渐成为世界深海研究的热点。南海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对南海的深海生物探测研究可丰富对西太平洋及印太交汇区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的认知。目前有关南海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北部陆架浅海及岛礁,对于深海生物多样性认知明显不足。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深海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国际战略布局,并对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SCIE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态势,对未来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提出了研究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沙田  孙佩锦 《海洋与湖沼》1997,28(3):334-336
南海位于太平洋西端,介于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与中国大陆之间,在这~海域有广阔的大陆架和大陆坡,栖息着以亚热带种和热带种为主的暖水性生物,多样性很高,有些类群的丰度也甚大,成为印度一西太平洋暖水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生物与渔业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南海是调查研究较少的海域。进入SO年代,围绕对南海海洋资源的了解与开发,海洋学研究有较快进展,其中海洋生物学进展尤为迅速。如年代以来,南海海洋生物学成果累累,为认识、开发和保护南海海洋生物和海洋渔业资源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南海海洋生物学研究成…  相似文献   

5.
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物多样性维素着占地球表面71%面积海洋的生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系统”,南海有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近200万km^2。具有独特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因素和丰富的财富,探讨了我国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划区管理工具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最为有效的手段,广泛应用于各国管辖范围内和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本研究在探讨划区管理所依据关键生物地理要素的基础上,以我国管辖范围内的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区原则与分区要素,开展基于生物地理要素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管理分区,将我国近岸海域划分为一级分区6个:黄海、渤海、东海、台湾海峡过渡区、南海和三沙岛礁区;二级分区16个:北黄海近岸海域、南黄海近岸海域、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渤海中央水域、苏北及旧黄河口、长江口及杭州湾、浙江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过渡区、珠江口及广东沿海、环海南岛沿海、北部湾及广西沿海、西沙岛礁区、南沙岛礁区、中沙岛礁区;三级分区101个:黄海14个,渤海10个,东海20个,台湾海峡过渡区16个,南海38个,三沙岛礁区3个。探讨了分区要素对结果的影响,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庆祝香港大学海洋研究所大古海洋实验室(swire marine laboratory)落成而举行的“香港及华南第一届海洋生物国际讨论会”,1990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在香港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美国、英国、中国和新加坡以及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24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三所、厦门大学、杭州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泵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海洋生物泵是以一系列海洋生物为介质将大气中的碳输运到海洋深层的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本文系统地描述了海洋生物泵碳汇几个主要阶段:浮游植物沉降,浮游动物粪球颗粒沉降,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沉降和海雪沉降以及碳酸盐反向泵过程。同时,本文对南海生物泵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服务于中国海碳循环。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物技术是规模化生产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获取海洋生物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工程技术。自1989年日本东京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以来,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在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建设“和谐海洋”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包括海洋天然药物、海洋生物材料等许多新的产业生长点。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于2019年9月9?13日在日本静冈召开,会议以“下一代的海洋生物技术”为主题,旨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最新进展,强化一个国际层面的“政府?学术?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这次会议最大的特点是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推向了大会交流的一线。本文针对本次会议反映的新进展,提出我国未来5~1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建议把青年人才特别是学术、工程和产业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及时布局下一代海洋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和新兴产业孵化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物技术是规模化生产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获取海洋生物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工程技术。自1989年日本东京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以来,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在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建设"和谐海洋"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包括海洋天然药物、海洋生物材料等许多新的产业生长点。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会议于2019年9月9-13日在日本静冈召开,会议以"下一代的海洋生物技术"为主题,旨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最新进展,强化一个国际层面的"政府-学术-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这次会议最大的特点是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推向了大会交流的一线。本文针对本次会议反映的新进展,提出我国未来5~1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建议把青年人才特别是学术、工程和产业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及时布局下一代海洋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和新兴产业孵化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徐立 《海洋科学》1991,15(4):27-27
为了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的方针,充分利用大亚湾的资源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实验站的现有设施,吸引国内外的科学家进行合作研究,发展亚热带内湾海洋生态系和海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开放综合实验站正式对国內外开放。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已于1991年1月中旬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实验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火体虫科(Pyrosomatidae),隶属于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海樽纲、磷海樽目,全球海域已报道8种。本文描述了采自南海火体虫科一新记录种短轮火体虫(Pyrosomella verticillata)群体和单体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群体长度、宽度与轮数的关系,并比较了该种与已在南海发现的大西洋火体虫(Pyrosoma atlanticum)的形态差异。研究标本保存在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3.
火体虫科(Pyrosomatidae),隶属于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海樽纲、磷海樽目,全球海域已报道8种。本文描述了采自南海火体虫科一新记录种短轮火体虫 (Pyrosomella verticillata) 群体和单体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群体长度、宽度与轮数的关系,并比较了该种与已在南海发现的大西洋火体虫(Pyrosoma atlanticum)的形态差异。研究标本保存在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洋底栖生物种类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最大的两个群岛。解放后,我国海洋生物工作者对两个群岛进行了多次考察,记录描述了大量海洋生物种类(包括新的分类单元)。近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对南沙群岛进行了重点考察,获得了很多重要资料和生物样品,但很多分类学专家却认为对南沙群岛的样品采集和分类学研究还很肤浅,远未达到对西沙群岛的采集和研究深度,这是因为南沙群岛已发现的种类在某些类群上少于西沙群岛,因此被认为南沙群岛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不如西沙群岛。作者为了解目前两群岛海洋生物的物种研究状况,根据现有资料,对两群岛已描述的底栖生物种类作了比较,为今后加强对南海珊瑚礁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海是中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海区,主要特色资源是海底油气、热带生物资源和热带旅游资源。根据资源与产业的四种对应关系,南海需要着力发展的优势产业主要是海洋油气和石油化工业、滨海旅游业,名特优海洋生物养殖和加工业。要坚持在保护、恢复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运行机制下创资源管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软珊瑚属腔肠动物,是热带、亚热带常见的海洋生物。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沿海一带分布普遍,资源十分丰富。软珊瑚的代谢产物包含多种结构新颖的萜类、甾醇等有机化合物,其中不少具有抗菌、抗癌等生理活性。目前,对软珊瑚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为了探讨南海软珊瑚的抗菌能力,我们对南海八种软珊瑚进行了抑菌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7.
李四海 《海洋信息》2004,(2):30-30,26
国际海洋生物普查(CoML)是由45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一项国际计划,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OBIS)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OBIS是一个包含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和丰度等信息的环境数据库为基础的全球在线网络系统,可提供全球海洋生物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为生物物种与其环境关系提供了多种可视化空间分析手段,该信息系统可开展多种来源的生物学、物理和化学海洋数据评估和集成分析,进行海洋世界的多维动态再现。  相似文献   

18.
90Sr长期被视为最重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之一,日本福岛核事故导致包括90Sr在内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进入海洋,厂区储水罐中冷却废水至今仍然存在大量90Sr。海洋中90Sr分析方法却繁琐耗时,导致核事故后的90Sr研究较为匮乏,且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在2015?2018年期间测量南海海水和多种海洋生物(马尾藻、海虾、牡蛎、红树林植物、造礁珊瑚)中90Sr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核事故后日本周边海域和南海90Sr的比活度水平与环境半衰期。结合文献资料,本研究发现1975?2010年期间日本近岸海水90Sr的环境半衰期为15.4 a,2011年的核事故后日本周边海洋中90Sr比活度显著升高,基于ERICA软件定量计算核事故后90Sr对海洋鱼类的剂量率比核事故前的结果高5个数量级。南海作为福岛核事故后北太平洋环流的下游海域,本文进一步构建1984?2018年期间南海90Sr比活度的历史曲线,发现核事故前后南海90Sr比活度水平没有可识别的变化,进一步定量计算南海90Sr的环境半衰期为26.7 a,发现边缘海和大洋中90Sr和137Cs环境半衰期格局差异与核素(90Sr和137Cs)的源汇过程(河流输入和海洋生物泵)密切相关。鉴于海洋中90Sr分析方法的挑战性,本文发现在10多种海洋生物中造礁珊瑚骨骼几乎拥有最高的90Sr浓集因子(约1 000 L/kg),同时具有较易大量获取、固定附着生长、连续高分辨率记录、前处理简单快速等优点,很可能是海洋中90Sr可靠的指示生物。造礁珊瑚中90Sr研究将有利于揭示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源汇过程,同时为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方案和相关标准导则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有关海洋生物重金属的报告很多,但一般所涉及的生物种类与测定的样次都非常有限,很难达到统计学处理的数量要求。因此,要比较科学地探明重金属在海洋生物中的含量变化规律是困难的。我们对南海海洋生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调查,从种类与数量上看,据不完全统计,取得了包括67科171种鱼类、8科21种甲壳类、23科60种软体动物以及棘皮动物中的海参和海洋植物中的紫菜等1496个生物样品的调查数据,本文将对这些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的分析结果与应用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芋螺科标本时,鉴定出隶属于芋螺属的1个中国海新记录种:塔伽芋螺Conus tagaroae(Limpala?rMonnier,2013)。文章对其贝壳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