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丽莹  张海政 《地质科学》1995,30(2):190-194
近年来金矿源岩研究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贵金属元素把具有双重特性,在超镁铁质岩浆结晶过程中性状与金相近,表现出强烈亲硫的特点,新鲜的没有发生过任何金流失的岩石,二者比值近似为一常数。把在成岩乃至于变质作用过程中呈惰性,保持其原始含量不变而又与金性状完全不同,这种双重性特征有可能借助于常数K=Au(原)/Pd(原),推算出没有发生过任何金流失时的岩石原始金含量(王建安,1986)。即通过样品中把的分析值求得原始金含量,借此对金矿源岩进行研究与判定。  相似文献   

2.
变质岩中Pd-Au关系及其找金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鲜的没有发生过任何金流失的岩石Au/Pd比值为一常数K。Pd与金的地化性状截然不同,在成岩乃至变质作用过程中呈特殊的惰性,保持其原始含量不变。因此,据Au/Pd比值(K)可以推算原岩金的原始含量Au(原),探求其可成矿率,判定矿源层,指出Au测定值低、Pd含量高的岩石是金的可能原始矿源层,可看作金矿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变质岩中Pd—Au关系及其找金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万顺 《铀矿地质》1994,10(4):220-227
新鲜的没有发生过任何流失的岩石Au/Pd比值为一常数K。Pd与金的地化性截然不同,在成岩乃至变质作用过程中呈特殊的惰性,保持其原始含量不变。因此,据Au/Pd比值(K)可以推算原岩金的原始含量Au(原),探求其可成矿率,判定矿源层,指出Au测定值低、Pd含量高的岩石是金的可能原始矿源层,可看作金矿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
冀东太古代变质岩区金矿源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太古界迁西群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与金矿关系密切.其原岩可能为海底基性喷出岩.本区岩石Au的丰度、Au的溶滤试验、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是金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新泰地区绿岩带的基本特征,构造及其演化规律,提出花岗质岩石是由幔源物质上侵及绿岩带部分重熔形成的。文中用测得κ系数0.37,作为对比太古宙绿岩带中科马提岩的标准,并得出金在科马提岩中初始丰度值,其西带为5.99ppb,东带为2.37ppb,反映了太古宙期间本地区地幔含金的不均一性。运用算术、几何平均法,对绿岩带各岩石类型、地层单元、花岗质岩石及其岩脉的含金性统计结果表明有的岩石变异系数增大,有利于金的分散与集中。文中对金矿化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晕机制进行了论述,确定了矿化带的地表与金呈明显正相关元素为Ag、As、Sb、Ph、Zn,负相关元素为Cu、Hg,矿化带的深部与金呈正相关的元素为Sb,而Ag、As、Hg、Cn、Pb、Zn则与金的相关系数趋于零。从而对区内绿岩带金矿成因进行探讨,提出了变质-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成矿模式,并初步提出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6.
金矿源岩研究与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二十年来,金矿源岩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们的极大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在理论上任何一个矿床的研究都不可能不涉及矿源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它在找矿中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彼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性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模式的建立,人们注意到占世界累积产量50%以上的金来自于太古宙绿岩带或包含绿岩带的地质单元之中这样一个地质事实,从而促使地质学家们开始提出了一些新的成因观点,并相应建立了由岩浆侵入体或变质作用提供热源,导致热流体对流循环,淋滤围岩中的金,在有利空间沉积成矿的金矿成因模式。这个模式的建立曾风靡全球,进而使金矿源岩研究,特别是太古宙古老地盾区的金矿源岩研究一跃而成为金矿找矿和予测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有关金矿源岩问题已经开展了相当多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不能不指出围绕着金矿源岩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它们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西藏改则地区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西藏改则地区属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西段,该区岩金的找矿和理论研究十分薄弱,找矿方向不明确。文章从金的成矿背景、成矿特征和成矿年代学研究入手,探讨了该缝合带演化过程中金的成矿作用,试图为该区金找矿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金矿主要分布在羌塘板片南缘铁格山一带的侏罗系雁石坪群和缝合带内木嘎岗日地体达查一带的侏罗系木嘎岗日群浅变质火-沉积建造中。大地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反映出雁石坪群和木嘎岗日群是大陆裂谷一边缘海环境中形成的亚稳定的复理石沉积,其形成伴随有较大规模的蛇绿岩和基性火山喷发,同时有较明显的海底热水活动,地层中集中了较丰富的Au、Cu等幔源物质而成为Au的初始矿源层。早白垩世晚期,在冈底斯地块和羌塘地块碰撞拼贴过程中,富含Au、Cu等幔源组分的Ⅰ型中酸性岩浆上侵,并加热下渗的海水,使之与岩浆混合成为汲取初始矿源层、蛇绿岩和中酸性岩浆岩中Au的有效介质,进而携带Au在各种岩石裂隙中运移沉淀,形成蚀变岩一石英脉过渡型金矿体。在晚白垩世海盆关闭且发生差异隆升造山过程中,原有矿床的顶部被剥蚀,并以砂矿的形式开始了金矿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虎拉林地区砂、岩金矿的空间位置关系十分密切。在虎拉林河上中下游及虎拉林岩金矿分别采取样品,结果表明虎拉林河砂金粒度大,分选较差,磨圆度差;砂金形态总体上以粒状为主;溶蚀系数均值小于1。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砂金的主要物质来源是近源,与岩金矿关系密切且具有继承性。虎拉林岩金矿床的矿石中自然金颗粒粗大,矿体的上部遭到剥蚀,虎拉林河砂金主要来源于虎拉林岩金矿床,砂金可作为岩金的找矿标志。自然金化学-结晶温度图表明砂金的原生Au源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金矿田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与金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变质岩是由表壳岩经过区域变质、深部重熔、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典型特征是低钾富钠,具有太古宙TTG岩石特点.Au元素在太华群岩层、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多重母体分布是造成现今太华群金丰度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Au元素在太华群地层和侵入于其中的花岗质岩石遭受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曾经历了非均一化作用并产生早期活化转移,在一些部位贫化,在一些部位富集,富集部位就可能形成矿床.硫、铅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证实了成矿物质来源于该套古老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10.
冀北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北金矿按其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层控热液型、热液型、火山型和外生金矿。近东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了金矿的空间展布。太古宇迁西群和单塔子群角闪质岩石是金矿的重要矿源层。区域变质作用对金活化、迁移及富集具有决定性作用。海西期超镁铁质及偏碱性侵入杂岩和燕山期火山-侵入岩是金最终富集成矿的重要条件。尚义-赤城-平泉大断裂以南的太古宙表壳岩及其断裂两侧的岩浆岩带是进一步找矿的重点区。中生代火山盆地周边是寻找金矿的新区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乱泥沟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泥沟矿区第四系砂金矿产丰富,是寻找岩金的有利靶区。区内出露的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地层的原岩为泥质粉砂岩和中基性海底火山岩,其Au含量高,是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区内NE,NW向构造发育,所发现的矿体均受控于NW向断裂,呈脉和复脉状产于构造蚀变带及其次一级的层间破碎带中,成矿物质简单,矿体品位和厚度变化系数较小,为中—低温蚀变岩型金矿床。利用物化探测量手段,圈出具找矿意义的组合异常,通过工程查证发现金矿体。在综合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下一步有利的找矿区段。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中部地区绿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乌拉山地区发育有太古宙和元古宙两个时代和类型的绿岩带,太古宙绿岩中Au平均含量为2 .8×10 - 9~32×10 - 9,元古宙绿岩中Au平均含量为2 .6×10 - 9~34×10 - 9,与其他岩类相比,绿岩含矿性高,常赋存有大、中型金矿床。大青山—乌拉山地区金矿可划分为5种类型:1似层状细脉浸染型,如摩天岭金矿;2沉积变质层控型,如卯独庆和油篓沟金矿;3钾长蚀变-石英脉型,如乌拉山金矿;4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如东伙房金矿;5石英脉型,如后石花金矿。前两种属于元古宙绿岩型金矿,后三种属于太古宙绿岩型金矿,目前,该区已发现70余处金矿床(点)。根据谢学锦的地球化学找矿理论和本区地质特征,区内选出6个地球化学块体作为找矿远景区,它们是:1西河子—新地沟—红盘;2银号—二道洼—上高台;3阿玛乌素—西山湾—白乃庙;4黑敖包—赛乌素—查干此老;5金盆—麻迷图—满洲窑;6乌拉山—榆树湾。预测6个地球化学块体金金属量6 75 5 0 t,表明本区具有良好的成矿的物质基础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金宝山和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均主要赋存在峨眉山大火山岩省中,但其矿化特征存在许多不同。本文着重对比了金宝山铂钯矿床和白马寨铜镍矿床的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前者表现为高ΣPGE及低的(Cu Ni)、Pd/Ir(3.84~26.49)、Cu/Pd(46.91~1309.58)值和Au/Pd值,相反,后者表现为低ΣPGE、高(Cu Ni)、Pd/Ir(4.72~297.2)、Cu/Pd(10875.13~974788.55)值和较高的Au/Pd值。金宝山和白马寨PGE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均主要表现为左倾型,但二者表现为镜像关系。金宝山较白马寨的PGE间相关性好,可能说明白马寨母岩浆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地质过程,其铂族元素体系因此受到较大的扰动。结合前人有关杨柳坪铜镍铂族元素矿床的铂族元素数据,认为峨眉地幔柱形成铜镍铂族元素矿床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1金宝山阶段:即为S的低度饱和阶段,为峨嵋地幔柱上升初期,吸收少量壳源物质,由于PGE在硫化物中很高的分配系数,导致少量硫化物熔体从硅酸盐中萃取大量PGE和少量Cu-Ni熔离出来,与铬铁矿、橄榄石和辉石等,于高温下结晶分异堆积而成金宝山岩体,形成独立铂钯矿床。...  相似文献   

14.
变质铁建造中的金产于加拿大地盾东苏必利尔省的混合岩化副片麻岩地体中。主要金矿探区离英云闪长岩体100m,它经受了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晚期出现的类矽卡岩变质作用(Skarnlike metamorphism)。尽管金矿化产在高级变质的容矿岩石内,但这金矿化具有低级变质的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化的许多特征。例如:(1)富 Au、As、S、Sb、W、U 和 FeO;(2)贱金属/金比值低;(3)在毒砂中含有金包体;(4)靠近长英质深成岩体;(5)具有一种富铁的裂隙化容矿岩;(6)具有相同的矿化时间(约2650Ma)。该类金出现是处在变质峰期附近,是代表晚太古宙广泛发育的地壳规模金矿化的一种深部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主要花岗岩—绿岩带含金丰度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十余年来,在华北地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金矿的研究中,获取了许多有关地层、岩石金丰度值的资料。早期获取的资料因化验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且样品中常常包含矿化、蚀变和构造破碎的岩石等原因而使其金丰度值偏高。最新的数值采用了高灵敏度化验分析方法且剔除了矿化、蚀变和破碎的岩石样品,计算出的金丰度值均明显低于或接近于地壳金丰度值。结合其它研究成果,提出绿岩带有关金矿矿源是多源的(变质的、岩浆的),甚至是深源  相似文献   

16.
高艳  李大伟  常洲 《甘肃地质》2017,26(4):82-86
本方法用HCl和H_2O_2分解试样,以泡沫塑料富集Au、Pt和Pd,在酸性介质中解脱,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金铂钯,研究了富集解脱介质及浓度。结果表明,在0.5%NaI+0.5%KBr+20%HCl介质中泡沫塑料对Au、Pt、Pd的吸附率大于95%;在1%硫脲+2%KSCN+2%HCl解脱介质中Au、Pt、Pd的回收率高于90%。方法检出限为Au 0.072 ng/g,Pt 0.17 ng/g,Pd 0.096 ng/g,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因此该方法对化探样品中痕量金铂钯的测定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赵善仁  孙世华  毛骞  姜能 《矿床地质》1998,17(Z2):385-388
早期发表的金丰度数据相互不能对比,除了分析灵敏度不够以外,主要原因是不同作者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可能混人蚀变矿化样品所致。该文采用逐步剔除计算成图求拐点以及直方图累积概率曲线求拐点确定金背景上限值为5.0×-9。据此计算出赤蜂地区花岗岩金丰度为1.23×10-9,变质岩金丰度为1.88×10-9,全区岩石金丰度为1.35×10-9。根据变质岩、花岗岩中Au等成矿元素丰度以及元紊组合特征,指出太古宙变质岩为金矿原始矿源层(间接来源,通过花岗岩重熔),花岗岩类岩石是金矿的再生矿源岩(直接来源),而闪长质岩石则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18.
近年在河北太行山地区找金,获突破性进展.作者综合了有关资料,肯定该地区金矿属中偏高温热液叠生矿床;岩浆活动为矿层中Au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力源;一定的围岩蚀变是找矿的重要标志;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导致微量而分散的Au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近十余年来,在华北地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金矿的研究中,获取了许多有关地层、岩石金丰度值的资料。早期获取的资料因化验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且样品中常常包含矿化、蚀变和构造破碎的岩石等原因而使其金丰度值偏高。最新的数据采用了高灵敏度化验分析方法且剔除了矿化、蚀变和破碎的岩石样品,计算出的金丰度值均明显低于或接近于地壳金丰度值。结合其它研究成果,提出绿岩带有关金矿矿源是多源的(变质的、岩浆的),甚至是深源的(下地壳或上地幔)认识。  相似文献   

20.
槐树坪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豫西熊耳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槐树坪金矿区地表及井下不同类型的较新鲜围岩、蚀变岩和矿石以及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采样,分析29项微量元素,从岩石和土壤两种采样介质来确定槐树坪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指示元素。一方面基于较新鲜围岩的元素含量特征确定每个微量元素在该区岩石中的异常下限,进而分别计算了蚀变岩和矿石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与异常下限的比值,即异常衬度。按照异常衬度大于1.4的标尺确定了蚀变岩与矿石中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组合。另一方面,基于Au与28项微量元素在较新鲜围岩、蚀变岩、矿石三种介质中含量关系散点图直观确定了指示金成矿的微量元素组合。综合二者确定出槐树坪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Sn、Mo、Bi、Cu、Pb、Zn、Cd、Nb计13项。针对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调查,采用上述岩石中异常衬度为1.4作为土壤异常下限绘制了槐树坪金矿区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以槐树坪金矿区已探明鸡公山一带的主成矿段为模型确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Bi、Cu、Pb、Zn、Cd、B计11项。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找矿指示元素组合方面土壤对岩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基于岩石与土壤介质中共同的10项找矿指示元素,构建了归一化的综合异常指标,以鸡公山矿段为标准对整个槐树坪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槐树坪矿区内马蹄沟、秦佛爷沟、姜疙瘩和天坪西4处具有类似鸡公山矿段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