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勘探程度较低,是塔里木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新远景区,对其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认识较薄弱.采用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的方法,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岩石薄片等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东部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微相类型、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东部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发育8种微相类型,根据微相类型组合特征,尝试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微相的空间展布模式,同时将研究区划分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和台缘斜坡等4个沉积相带;探讨了古城地区早-中奥陶纪沉积环境的演化,认为广泛发育的台地边缘浅滩形成了奥陶系碳酸盐岩是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沉积成岩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微相是在显微镜下岩芯薄片的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以及结构、成岩作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所具有的全部特征,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是恢复其沉积成岩演化历史的重要手段。通过全面、综合的全方位研究,并把它们作为一个局部环境的物质表现,可以藉以恢复时间区段小、... 相似文献
3.
塔西南玉北地区奥陶系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通过对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心、薄片、碳氧同位素数据等的分析,并结合该区构造演化史,得到了该区奥陶系各组的成岩演化序列。其中蓬莱坝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早奥陶世同生期大气淡水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鹰山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早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中期Ⅰ幕表生成岩阶段-中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晚期表生成岩阶段-志留纪浅埋藏成岩阶段-海西早期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良里塔格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晚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晚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晚期表生成岩阶段-志留纪浅埋藏成岩阶段-海西早期表生成岩阶段-浅埋藏至深埋藏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及古生物等相关资料分析,以地震地层学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为指导,对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为台地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陆架内缘斜坡和陆棚等6种沉积相,并明确了研究区奥陶纪各期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总结了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为:早奥陶世早期发育台地潮坪相;早奥陶世晚期随着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过渡为局限台地相;中奥陶世演化为开阔台地相;晚奥陶世早期演变为斜坡相,至晚奥陶世中晚期则发育陆棚相沉积体系。综合考虑古地理沉积环境、沉积相平面组合规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6.
7.
塔里木盆地塔中—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台缘带的存在早已被证实,但由于地层深度大、钻井少、地震资料品质有限且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台缘带的空间展布、位置迁移等都尚无确凿定论。综合分析钻测井、地震剖面、岩心等资料,按时间顺序将研究区奥陶系台缘相带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有明显的镶边型台缘发育,近南北走向,整体呈"S"型展布;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的台缘带与蓬莱坝组的展布范围大体相似,但在古隆1井处呈现反"S"型分布,镶边型和缓坡型都存在,相带变窄,略向台地内部收缩;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时期存在塔中南、北两个台缘相带,北坡台缘为缓坡型,南坡宽度略大且坡度变陡,为镶边型。奥陶纪台缘带的平面迁移整体呈现从南北向近"S"型逐渐变为开口向西的"V"型的特点;早中奥陶世台地边缘相带开始向盆地内部迁移,台地边缘—斜坡带也主要呈退积-加积式发育。奥陶纪晚期,海平面大幅下降,地层遭到严重剥蚀,残余的台缘带分布明显缩小。大规模迅速海退之后,晚奥陶世的新一轮海进导致台地边缘相带向台地高部位逐步退缩。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层序与微相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性地提出了用于层序界面识别的微相方法。可用于本区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层序界面识别的主要微相方法有:微相类型的突然变化、特殊微相类型、特殊显微标志及准层序的堆叠方式等。层序旋回中的海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微相构成。由于构造沉降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周期性,使各种微相类型在垂向序列上呈规律性重复叠置,从而在空间上构成有规律的生储盖组合。本区与烃源层有关的微相主要形成于海进期和高水位早期,与盖层有关的微相主要形成于低水位期,与储集层有关的微相则主要与低水位期对先成沉积层的成岩改造有关。各种微相类型在纵向上的叠置组合与侧向上的相变可与构造作用相配合,构成有利的油气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微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凉—泾阳—耀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本文根据野外实测剖面研究和室内薄片分析,在研究区奥陶系归纳出10种微相类型,泥晶白云岩(MF-1)、细晶—极细晶白云岩(MF-2)、中—粗晶白云岩(MF-3)、白云岩—灰岩过渡岩(MF-4)、泥晶灰岩(MF-5)、粉屑灰岩(MF-6)、砂屑灰岩(MF-7)、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MF-8)、含生物碎屑砂屑灰岩(MF-9)、砾屑灰岩(MF-10)。其中平凉奥陶系发育了9种、泾阳奥陶系发育了9种、耀县奥陶系发育了6种。比照Wilson碳酸盐沉积相模式和微相特征,将研究区奥陶系划分为局限台地(FZ-8)、开阔台地(FZ-7)、斜坡(FZ-4)、斜坡脚(FZ-3)以及深水陆棚(FZ-2)五个相带。通过对相带特征研究,认为马家沟期,平凉—泾阳—耀县一线自西向东海水由深变浅,反映马家沟期开始海侵方向在研究区自南向北。到平凉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全区海退,南缘地区海水却突然加深,直到背锅山组沉积期才全部退出。对三条剖面沉积相带组合的横向对比,表明研究区奥陶纪存在着多期的海侵—海退旋回。从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这些海侵—海退旋回可能与鄂尔多斯盆地南侧秦岭洋的演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在山东马厂地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地层倾角资料进行特殊处理,结合岩心观察、常规测井资料,验证了倾角解释模式,成功地确定了砂体的沉积层理类型、古水流方向,指出了砂体延伸和增厚方向,阐明了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四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和分布特征。研究成果用于该区的砂层对比、开发注水、井网调整和预测砂体成因类型,指导该区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六盘水地区是茅口组的命名地区,研究发现该地区的茅口组岩相分异明显、顶部可能存在缺失,基于简单岩性及生物组合的划分标志已无法支撑对其进行内部划分对比、沉积环境研究、地质找矿等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综合运用区域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岩矿薄片分析、碳酸盐岩微相划分对比等手段,识别出该区茅口组存在5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进而将该区茅口中晚期的沉积相划分为:半局限台地相、台沟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砂质浅滩相等4种亚相。六盘水地区二叠纪茅口中晚期古地理格局由南西侧“台沟”与北东侧“台地”组成。这一认识为研究六盘水及邻区茅口中晚期茅口组划分、古地理以及锰矿找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综合测井曲线,在前人沉积大相及亚相研究的基础上,对英台地区下白垩统青山口组三段二砂组(k1qn32)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测井曲线信息的利用率,了解单砂层展布、规模和相带分区,为合理开发油气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城地区包磨山组地层比较发育,岩性主要由一套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组成,碳酸盐岩横向结构变化较大。文章对水城地区自西向东实测7条相关剖面,通过系统采样300余件,室内制作岩石薄片鉴定,碳酸盐岩归纳为6个微相:有丰富有孔虫或藻类的颗粒灰岩/灰泥质颗粒石灰岩(SMF18)、有骨骼颗粒的生屑灰泥质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SMF10)、核形石砾屑碳酸盐岩/颗粒灰岩(SMF13)、海百合富集的石灰岩(SMF12-CRIN)、包壳的生屑颗粒(SMF11)、藻粘结灰岩(SMF7)。通过对比不同剖面碳酸盐岩结构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及水动力能量特征,总体反映了水城地区包磨山组时期沉积环境横向上自南西向北东由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过渡,垂向上经历了至少3次向上变浅的海平面变化。与水城西北向槽盆萎缩期的沉积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良好,厚度不大,化石丰富,含多层紫红色砾屑生物碎屑灰岩和泥岩韵律层,在整个华南同期沉积中颇具特色。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共识别出15种微相类型。根据这些微相类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组合与分布特点,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和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利用微相组合分析将这些微相组合划分到4个相带,即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浅滩。沉积相带的变化特征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存在着多期海侵—海退旋回,其中在黄龙组上段沉积中期海侵达到最大值,使得川西北大部分地区和川东地区广泛接受碳酸盐岩沉积。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特殊岩层的研究表明:黄龙组下部4套红层具有 相似文献
15.
巴西大坎波斯盆地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但是硅化碳酸盐岩的出现不仅使原始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类型和沉积模式有待系统研究,还给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基于古地貌、壁芯薄片、测井响应等数据,分析了坎波斯盆地东部下白垩统硅化碳酸盐岩原始沉积的古水介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微相,厘清了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建立起相应的沉积模式。借助Fischer曲线可将硅化碳酸盐岩发育段划分为一个可容空间由大减小再增大的三级旋回,湖平面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湖盆中央古隆起周缘类似远端变陡缓坡,发育了灰泥坪、藻礁、颗粒滩、滩前前积体和滑塌体等5种沉积微相;古地貌决定了藻礁和颗粒滩发育在构造高部位的相对深水区,同时受湖平面变化而发生垂向互层叠置;该段碳酸盐岩沉积时期,湖平面至少出现过两次下降、三次上升,可以划分为高位湖退、低位湖退、低位湖侵、高位湖侵四个演化阶段。研究成果为湖相碳酸盐岩硅化成因分析、硅化作用过程研究及硅化碳酸盐岩中有利储层的寻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贵州省凯里黄飘地区红花园组进行地层剖面实测和岩矿样品镜下观察鉴定与分析,共识别出6种碳酸盐岩微相,即:MF-1包壳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MF-2生物碎屑泥晶灰岩; MF-3鲕粒亮晶灰岩; MF-4具窗格孔泥晶灰岩; MF-5叠层灰岩; MF-6集合颗粒亮晶灰岩。通过与Flügel(2010)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标准微相类型进行对比,认为黄飘地区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形成于台地边缘滩与滩后(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沉积相带。综合分析表明黄飘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经历了3期相对连续完整的次级海进-海退旋回。 相似文献
17.
西藏聂拉木地区中 、 下侏罗统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摘 要 西藏聂拉木地区早、 中侏罗世碳酸盐岩分布广泛, 岩石类型多, 海相化石丰富。 在
结构成因分类基础上, 将本区碳酸盐岩分为 3 个大类、 12 种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类型, 分析了
每种微相的基本沉积条件和形成环境。 根据微相的相邻和共生关系, 建立了 4 个主要微相组
合, 解释了各种微相组合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建立了藏南早、 中侏罗世的沉积模式。 通过
综合分析认为, 该地区中、 下侏罗统普普嘎组及聂聂雄拉组是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万盛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露头发育良好,发育有10种微相类型,即灰泥石灰岩、粒泥灰岩、球粒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内碎屑泥粒灰岩、荷叶藻泥粒灰岩、鲕粒内碎屑泥粒岩/颗粒岩、小有孔虫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绿藻颗粒灰岩和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二叠统形成于滨岸、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环境,据此建立了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9.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主要依据塔中地区40多口钻井的奥陶系岩心裂缝观察、深浅侧向测井和FM I成像测井的响应特征等综合识别裂缝和获得裂缝特征参数。研究认为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构造裂缝大量发育,以高角度缝和微裂隙最为发育,大、中缝较少,有近一半裂缝为未被充填的有效缝;平面上沿断裂带由西向东裂缝线密度变大,有效性增强;纵向上发育上奥陶统裂缝段、中—下奥陶统顶部100 m内裂缝段和深部裂缝段,中—下奥陶统顶部100 m内为裂缝集中发育段;裂缝发育程度与断裂构造和岩性关系密切,在断层发育密集区或多组断裂交汇处裂缝最发育,距离主断层或次级断层越近裂缝越发育,白云岩裂缝发育程度好于灰岩;好的裂缝发育区位于塔中地区东部多组断裂带交汇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及其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相分析是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笔者从微相概念演化的角度对在微相分析中有关的概念予以澄清;介绍了微相分析的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法以及微相研究的新近进展;探讨了微相分析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并展望了它在其它沉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