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不少国家在发展卫星遥感系统。美国NASA(国家航空与航天局)1982年发射了Landsat-4,该卫星传送由多光谱扫描仪和专题成象仪获取的高质量数据。航天飞机的多项飞行任务均预定配备部分遥感没备;合成孔径雷达、胶片摄影机与光电传感器。苏联存礼炮—7号飞船上使用了胶片摄影机,在Meteor卫星上使用了光电传感器。法国将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40年来,中国的地球观测遥感卫星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形成了陆地、气象和海洋3大卫星系统,正在广泛服务于中国的自然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预测和国家重大工程等诸多领域。本文回顾了3大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与内在特点,归纳总结在轨卫星的文献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中国3大遥感卫星系统的发展并不均衡,气象卫星业务较为成熟,陆地卫星发展最为迅速。遥感卫星的文献研究数量总体偏少,应用研究亟待提升。后续规划和发展应考虑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差异性和波谱范围的互补性,同时增加气象和海洋卫星数量,提升卫星传感器的探测能力和时空分辨率,尤其是加快海洋卫星的业务应用能力。此外,学者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使用力度,加强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业务能力与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媒体理念下的新媒介,遥感影像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拓展延伸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在分析国内外遥感和新闻结合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新闻学这一交叉学科方向,阐述了遥感与新闻结合后,遥感新闻具有突破视觉时空限制与频谱限制、多尺度揭示规律和保证新闻客观性方面的优势。遥感新闻学的科学问题是研究遥感数据对新闻主题可实现、创建遥感新闻的叙事机制和镜头画面语言体系;遥感新闻学的技术问题是构建新闻任务驱动的遥感链式服务模式、保证遥感数据质量以及提升遥感新闻主题表现力等。结合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在遥感新闻生产中的技术应用,发现了高效影像获取、便捷直观取证、时序影像提取、镜头语言创新是当下遥感新闻传播中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4.
2000年7月15日14时52分(中欧夏季时14时)在距阿尔汉格尔斯克(Archangelsk)南部180km的俄罗斯普列谢茨克(Plesetzk)发射场,用俄罗斯宇宙运载火箭将德国地球探索卫星CHAMP送入高度为460km的运行轨道,50min后位于南极洲的McMurdo测站按计划和卫星建立首次联系,本文概要介绍CHAMP卫星的发射背景、科学使命、系统构成、搭载的科学仪器及轨道特征。 相似文献
5.
6.
国际新一代卫星重力探测计划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的发展,讨论了当前卫星重力计划CHAMP、GRACE、GOCE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述了国际下一代4个卫星重力计划E.motion、GRACE-FO、NGGM和GETRIS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SWARM卫星星群任务在地球重力场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后对我国未来卫星重力计划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以色列 EROS系列测绘小卫星计划 ,重点介绍了其第一颗 EROS卫星的主要技术参数与特点 ,以及工作模式。最后 ,对以色列管理与运作 EROS卫星的方式与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9.
多地球物理场探测是研究地震孕育机理的关键,而卫星遥感探测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区域GPS应变场、基于汶川震源模型的应力触发效应等,全面综合地震学、重力场、地球化学、红外、电离层等多种参量研究结果,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前多地球物理场参量进行整合分析,勾画了玉树地震多参数异常时间序列发展框图,确立了玉树地震独立孕育发生的特性,其中遥感探测技术显示了在地基测站稀疏区域的独特监测优势。结果发现,根据多地球物理探测参量的异常响应,玉树地震可分为3个不同的孕育阶段,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石激发不同的地球物理场异常信息,长期监测GPS应力应变变化比较显著,而临震阶段以空间电磁扰动为主,多地球物理场之间的耦合关联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讨4类卫星编队构形(串联编队、钟摆编队、车轮编队、串联-钟摆编队)测定全球重力场的特点和能力。基于C-W(Clohessy-Wiltshire)方程分析各类编队卫星的相对运动状态,通过仿真试验,探讨各种卫星编队探测重力场的精度和分辨率。结果表明,与GRACE-type编队相比,包含多方向重力信号观测量的卫星编队能够为重力场解算提供更好的条件,对重力场解算精度提高可达9%~65%;径向观测量是重力场反演中的主要信息来源,其中南北径向的车轮编队最适合于高阶重力场的解算;另外,编队卫星间的沿轨方向观测量对扇谐系数反演能力最差,法向观测量对低次项系数的反演不敏感,径向和多方向观测量联合反演能得到接近各向同性的重力场系数。这可为新一代重力卫星任务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CBERS)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巴西两国空间技术合作计划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在高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合作计划。它的目标是在互利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发展空间技术。本文将叙述这颗具有独特多传感器载荷能力卫星(CBERS)的主要特点。卫星携带有3种成像传感器,具有同类卫星所没有的某些新特点。文中讨论了传感器的设计技术和成像仪的性能特点。并简要介绍以后将继续设计和建设的与应用和用户需求相适应的地面部分处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地下水的类型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评价了各种探测技术的精度、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给出了与不同地下水环境相适合的探测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根据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和高斯平滑原理,编写了全球任意一点的重力异常计算程序,计算2011日本地震区域前后共7个月的重力异常值。结果显示,在大地震前后,地震区域重力异常呈现正负异常交替和迁移现象,并随着地震的临近,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明显。最后绘制全球1°格网的等效水高速率变化图,借此分析地震影响产生的全球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平台颤振是影响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几何和辐射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从影像反演平台颤振特性的可行性和可信度,本文提出基于局部频率分析相位相关的智能化视差法颤振探测方法。通过结合结构影像表达和相位相关,并充分利用影像的局部和全局相位信息,减少了辐射变化和噪声等干扰因素对亚像素偏移值估计的影响,同时融入视差法颤振探测框架,保证精确稳健的密集匹配,从而实现高效的平台颤振精密探测。通过采用实际辐射变化数据集的算法对比及采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颤振探测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局部频率分析相位相关算法在辐射差异和噪声等情况下效果优于其他主流相位相关算法,匹配精度达到0.05个像素,本文颤振探测方法有效估计了资源三号卫星的颤振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卫星遥感在监视地震中的可应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卫星遥感技术及其产品在地震监视中的可应用性。已有震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震中附近存在着显著的震前地表增热现象。利用 RS热红外卫星遥感资料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信息 (即 OL R值 ) ,不仅可以有效地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区域 ,还可以对地表监测项目 (如地磁、地下流体、形变等 )中资料的可靠程度作出诊断。采用卫星遥感系统与地面监视系统的“融合”,形成空间与地面相结合的多源观测信息支撑的地震监视体系 ,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震情监视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