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枣庄市薛城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的每一位镇村干部都有一份地质灾害安全“责任书”,地质灾害防护区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张“明白纸”,这是薛城区为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安全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薛城区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分了防治重点地区,将防治重点分为地面塌陷灾害重点防治区和崩塌滑坡灾害重点防治区,编制了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焦作市以防治重大地质灾害发生为重点,强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群测群防、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四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走出了一条地质灾害防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焦作市以防治重大地质灾害发生为重点,强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群测群防、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四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走出了一条地质灾害防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枣庄市薛城区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实行重点监控,加大投入,全面防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实现了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枣庄市市中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喀斯特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利用袭扰系数法,按易发程度依次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按规模、危害和潜在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3级。在评估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对喀斯特塌陷应通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结合工程治理予以防治;对山体崩塌应以避让为主;采空塌陷应侧重土地综合开发治理。  相似文献   

6.
武宣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本县地质灾害发生实际状况,认真抓好地灾防治工作:以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了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13项防治措施,通过排查,查明了地质灾害隐患区(点)41处,受威胁人口2691人,涉及财产1795万元;确立了每年4~9月地质灾害多发期为重点防范期;  相似文献   

7.
《浙江国土资源》2012,(10):23-24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核。《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灾害调查任务,加快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完成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江苏省地质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成为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一项重点工作.介绍了我省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性状及发展态势,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地灾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要不断推进地灾防治必须注意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国土资源》2008,(7):F0002-F0002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要求.日前,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纲在主汛期到来之际,亲自带领地质环境处负责同志、水文地质专家等,奔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鸡西、牡丹江,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一起到地质灾害防治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检查指导防灾治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11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7]34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结合实际,严格按照《2007年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浙江省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治主要任务及主要措施,为2007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日,汝州市政府下发文件,发布实施《汝州市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要求、防治责任和防治措施,确定18处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区段。汝州市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南北山、中间川,地面起伏,岗河相间,沟壑众多,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突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重要铝土矿区的废渣、废石堆积及废弃采坑等。根据气候特征及降水的主要特点,汝州市地  相似文献   

12.
近日,莱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莱芜市200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方案共确定了8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目前,该市已经进入汛期。为防止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近几年调查结果,该市2005年确定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岩溶塌陷等。  相似文献   

13.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12,(3):24-26
国土资源部发通知明确年内开展地灾防治专项检查 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为最高价值准则,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生命任务,立足防大灾、应大急、救大险,切实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将具体任务措施逐一落实到单位和负责人。明确时限要求,将其作为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督促重点。国土资源部将对各地贯彻落实两个文件精神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  相似文献   

14.
日照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90处,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利用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价、地质灾害稳定性、危险性评价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分区评价,查明了地质灾害点分布位置,将地质灾害点的基本单元格进行现状、潜在地质灾害强度分析,其他基本单元格进行潜在地质灾害强度分析,确定各基本单元格易发程度。通过MapGIS软件,将相同易发程度的基本单元格合并连接成区,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灾害变化趋势、灾害危害特征,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提出详细的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及对策建议,为日照市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台州市是地质灾害隐患较为严重的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约占陆域面积的68%。多年来,该市以全面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为重点,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10年来,通过避险搬迁和治理排险消除隐患点350余处,使2万人脱离地质灾害威胁,安全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69081人次,成功避让19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避免254人次伤亡。目前,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有216处,其中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相似文献   

16.
一、地质灾害减灾面临的形势 当前,地质灾害减灾的基本形势可以概况为既存在许多有利条件而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又存在多方面困难而面临严重挑战,因此,减灾任务十分艰巨。地质灾害减灾面临良好机遇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减灾管理系统,并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一系列地方法规,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本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方法不断丰富,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地质灾害治理进度,落实地质灾害治理任务,长清区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对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行组织实施。本着以人为本、防治结合、量力而行、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了地质灾害隐患重点,主要包括张夏镇梨枣峪山体滑坡隐患,万德镇拔山村泥石滑坡隐患,进一步抓好张夏镇大娄峪村崩塌、岩体坠落隐患,力争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河南国土资源》2014,(7):17-17
正一、预防为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一)上下联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巩义市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是我省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县级市之一。巩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巩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全面部署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订并印发年度防治方案,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市政府、各镇办、各村组、各防治责任单位层  相似文献   

19.
鸡西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心部署,周密安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大了各类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目前,共查出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21处,其中泥石流17处,滑坡1处,崩塌3处,根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确定了5处为重点防治点。  相似文献   

20.
5月14日,崇左市召开2009年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防患于未然,该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切实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及时制定、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规则,细化应急预案,适时演练。同时,开展检查和巡查专项行动,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防灾措施做实、做细、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