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及其派生的构造是当代花岗岩地质学研究的前沿。本文从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的意义出发,综述了花岗岩体定位的几种主要机制的研究进展、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的控制因素、以及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的研究方法等。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花岗岩体定位机制及花岗岩体构造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进京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4,9(2):210-216
近20年来,由于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引人,使花岗岩构造和定位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花岗岩定位过程中的流变学行为,岩浆上升的驱动机制,花岗岩的空间,花岗岩构造型式和定位机制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突破性。花岗质岩石定位过程中的流变性质不再被认为是类似于牛顿流体,运动遵循流体定律的液体,而是一个由岩浆作用(牛顿流体)到固态作用的连续力学介质,尤其强调了花岗质岩石定位过程中的假塑性体(宾厄姆体)性质。在花岗质岩浆上升定位过程的研究中,不仅肯定了浮力的重要作用,而且特别强调了构造通道、构造空间和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的重要地位。气球状膨胀作用、岩墙扩展作用和构造泵吸作用是3种花岗岩体的重要定位机制,无一不与构造作用有关。花岗岩体构造型式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花岗岩的变形构造和定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花岗岩及其围岩的应变类型、组构特点和变形历史,可以推断花岗岩的定位机制。本文简单介绍了组构测量的方法和不同定位机制的判断标志,并以若干实例强调说明区域构造应力同岩桨的自然浮力和上升趋势相结合,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的定位机制。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类分类与定位机制研究动向和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国内外花岗岩类研究工作已获得了新的进展。本文综合性地评述了花岗岩类主要岩石成因分类,构造环境分类与对比特点,着重叙述了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方法及研究实例;对深化我国特别是华南花岗岩类岩石成因一构造分类及定位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海南省岸城-高峰寺区的花岗岩发育广泛,据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的花岗岩划分为S型和I型两大类。前者形成于早二叠世及早侏罗世,为挤压构造环境下的产物,以前切重熔底辟方式定位,后者形成于白垩纪,为拉伸构造环境下的产物,以破火山口塌陷方式定位。 相似文献
9.
10.
苗儿山花岗岩体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定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苗儿山花岗岩体单元-超单元新理论将苗儿岩体划分为13个单元,归并为两个超单元,两个独立单元。不同单元、超单元的性质特征揭示了不同构造期古老岩石重熔的岩浆,沿北东向基底断裂上侵在隆起核部冷凝成岩的演化规律。雪峰期形成猫儿界单元线浅成相裂隙喷溢型火山岩;加里东期以NE向基底断裂的中心式扩展定位形成中深成相黄金超单元主体,自中心往外,岩体由新至老分布;印支-燕山期延续 了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特征;因环状裂隙影响,印支期光旺岭单元侵入体总体呈NE向展布,且以加里东期岩浆侵位中心呈半环状排列;燕山期八角亭超单元3个NE向带,是岩浆呈岩墙式扩张定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Dayishangranite(DG)isasignificantmetallogenic-rockbodylocatedinShaoyang-Chenxiantectono-magmaticzone(SCTMZ)ofSouthChinamassif,andthefaultsystemcon-trollingmagmaticemplacenentofwhichischaracterizedbyatypicaltectonicpatterndevelopedinMesozoicinEastChina,called"Dayishan-typetectonics"byLietal.(1948).Theau-thors(1998)haveperformeddeepstudiesonSCTMZandDGbyapplyingthemethodofstructuralanalysisandgeophysics,andhaveconcludedthatitisacomplextectoniczoneformedbymultiphaseandpoly…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地区天堂寨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天堂寨片麻状花岩,多数文献将其归属前寒武纪混合花岗岩。笔者认为是岩浆冷凝结晶产物,属Iu型花岗岩。其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锆石一致曲线年龄为124.7Ma。岩体侵位以后,大别山地区的抬升速率不很快,平均每年抬升0.1mm。 相似文献
13.
Study of the Emplacement Mechanism of the Fenghuangshan Granite Pluton and Related Cu-Au Mineralization in Tongling, Anhui Province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WU Ganguo ZHANG D LI Dongxu ZHANG Xiangxin SHAO Yongjun ZANG Wenshuan WANG Qunfeng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Tectonics Explo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4,78(2):492-502
The Fenghuangshan Pluton is located in the Tongling polymineral-cluster district in the middle-lower section of the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In tectonic terms, it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Guichi-Fanchang faulted fold bundle of the lower Yangtze Platform fold belt betwee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nd the Jiangnan Massif. Analyses of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contact zone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pluton are used to explain its emplacement mechanism. The foliation and lineation of the pluton, consisting of the oriented distribution of dark minerals and xenoliths, mainly concentrate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pluton.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pluton, the foliation structure becomes weak, showing intense compression formation at the margin, and reflecting the conformable intrusion of the pluton. The relatively gentle lineation is evidence of a rotatory emplacement mechanism. Relatively steep marginal foliation reflects compression expanding. Affected by the thermal power of the pluton, 相似文献
14.
试论花岗质深成岩体的复合定位机制及定位空间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陆地壳中巨量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及定位空间是一个长期急论的问题,已提出十余种机制,但都困难以解决定位空间面引起争议,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岩体定位及获取空间是多种机制共存的复合定位机制,这是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笔者提出的复合定位机制可概括为主动膨胀,构造扩展,岩浆侵吞作用3个基本端元机制的构成的复合,可用三角图解表述,并以具体研究实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锆石U—Pb年龄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质疑——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对比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花岗岩体的64对锆石U-Pb年龄(tZr)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之间差值Δt(Δt=tZr-tRb)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直方图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50;峰度系数CKU=4.274);Δt既有正值又有负值;Δt的众数值为2.0Ma,但远低于花岗岩基冷却—结晶所需的时间(>16Ma);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花岗岩体64对锆石U-Pb年龄(tZr)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67),回归系数接近l(斜率为0.99354)的线性回归方程(tRb=0.99354tZr 2.15163)。该回归方程的常数项(2.15163Ma)与Δt众数(2.0Ma)基本一致。这些特征表明,从总体来看,花岗岩体的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与锆石U-Pb定年测定结果是一致的,从而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不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岭西段金鸡岭花岗岩体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该岩体的侵位深度(7.5km)、围岩温度(270℃)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金鸡岭花岗岩体的数学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金鸡岭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col)为3.91Ma;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L)为2.92Ma;由于金鸡岭花岗岩体放射性元素含量(U——16.5×10-6,Th——51.3×10-6,K2O——4.82%)是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U——5×10-6,Th——20×10-6,K2O——2.66%)的3倍左右,金鸡岭花岗岩熔体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性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A)为34.5Ma,远长于按世界花岗岩平均放射性元素含量计算的ΔtA*(2.82Ma)。金鸡岭花岗岩体的侵位-结晶时差(ΔtECTD)为41.3Ma,结合锆石U-Pb年龄值(156Ma),通过反演计算得出金鸡岭花岗岩体侵位年龄值(tE)为197.3Ma,从而为该岩体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车厂岩体侵位机制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台山北坡的车厂岩体出露面积达500km ̄2,据分析,仅为一厚不足4km的岩席。其顶板(北界)是金刚库组,底板为五台山主峰地带的绿片岩。该岩席与围岩没有明显的热交换反应,侵入时温度很低,可能呈固态侵位。岩体的接触带岩石已全部糜棱岩化,含角砾状捕虏体,大捕虏体多在韧性剪切边界与岩体接触带附近,说明岩席的侵位机制可能是地层受力后片理张开为其贯入提供了空间;张开过程中巨大的负压和岩浆房受挤的联合作用为侵位提供了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8.
19.
以1:5万高兴幅的资料,对前人认为的混合花岗岩,均质混合岩的杨村岩体,进行了解体,认为该岩体从早至晚具有成份上和结构上双重演化特征,在侵位机制上具有被动-主动的双重侵位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