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在地震台站大部分光记录地震增光都是靠笔绘记录报警后,值班人员靠手动开关去增加光点亮度,有时值班人员因其他事情,往往造成在P波震相中看不到增光迹象。拉萨地震台共有CDSN,DD-1,DK-1,763,SK等5套测震仪器,为解决大震速报和光记录图纸增光延时,现介绍一个十分简单的自动增光延时报警器。该电路具有维修简单,材料易购,安装容易,延时增光可根据具体情况可调整延时,报警声音宏亮在60m内都可听清晰。该电路共分三部分:稳压电源部分;延时部分;报警及增光。  相似文献   

2.
我国测震台站的大震报警系统通常可见记录是采用电压信号触发方式报警(如DD-1、DK-1),而光记录地震仪的报警系统是采用光信号触发报警和增光(如SK,763仪)。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电压信号触发报警抗干扰能力和静态稳定性能都不够理想,灵敏度也难于控制,对不同频率的地震电压报警灵敏度也不一致。用于光记录地震仪的报警和增光控制系统是放置在暗室中,靠光源灯通过狭缝聚焦后反射到光电管顶端触发报警。所以,光源灯的强弱、聚焦效果和记录光点的扫描速度都会直接影响报警的灵敏度和增光效果。综合我台具体情况,我们对原有的报警增光系统进行了改进。在不影响原仪器性能的基础上,利用DK-1记录器的记录笔杆摆幅来控制大震的报警灵敏度和光记录仪的增光控制。有  相似文献   

3.
一、GDJ-A 型光记录电源报警器的改进四川省地震仪器厂生产的基式仪配套电源“GDJ-A 型光记录电源警报器”是由稳压电源、大震自动报警、大震自动增光、故障熄灯报警和时分号电路等部分组成。在使用当中就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对线路作了如下的改进。1.时分号电路:如果使用亮式时号标志,则 BG10管容易烧坏,原因是 BG10用的是3DG6型小功率管,该型号管子功率较小(约 P_(CM)=100mw),打时号时该管导通的瞬间电  相似文献   

4.
我国763长周期地震观测台网的建成,使我国地震的观测频带从几十秒扩展到百秒以上,提高了我国地震台站的地震监测能力和震相识别能力,提高了单台定位的精度和测定面波震级精度,改进了影区地震的观测。然而,由于该仪器出厂时设有配备相应的自动增光报警系统,致使发生大震时,大振幅波形因暴光不足而难以辨认,不能报警,给大震分析和研究,大震速报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自动增光报警系统是充分发挥763地震仪优良性能的基础。我们根据台站的实际设计,制做了一种稳定可靠,价廉物美,维修方便的763地震仪增光报警系统。该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前,基式仪、763地震仪光记录是中国地震台网对外交换资料使用的仪器,广东汕头感光材料工业总公司提供了我们较理想的记录图纸。RC-EOII 示波仪记录纸有以下优点:(1)纸质平挺、光亮洁白,遇有地震增光时清晰,有助于各种震相分析与研究。(2)感光速度快,纸薄反差大,只要有一点光源,都能很好的正常工作。如果将药面上反,也不会造成缺记现象,和以前所使用的感光纸决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光记录测震中,当地震震级 M_L>2级时,通过报警摆将地动位移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送入 GZZy—1型专用电源的增光通道和报警通道,使记录光源得到增强,同时发出报警信号,以获得清晰的地震波形资料和提醒值班人员及时下纸进行处理。要获得满意的增光,报警效果,除专用电源经常维护在良好的工作状  相似文献   

7.
引言 合肥地震台1999年12月开始安装CTS-1型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并投入试运行,2000年12月正式通过验收。合肥地震台为半地下室结构的摆房,由于台基为砂岩地层,无基岩出露,故摆墩采取深挖,剥离风化层,整体浇灌,加隔震槽,提高了台基的抗干扰能力,增大了仪器的放大倍数。数字记录仪的拾震器与DD-1模拟记录仪的拾震器在同一个台墩上,与DK-1,763模拟记录仪拾震器相距5 m左右。我台现有763,DK-1和DD-1等3种模拟记录仪器。数字地震记录系统的数字采集器为EDAS-C24型,前台实时记录机使用NNVS-RTS实时软件,后台分析机的交互分析软件在2000年4…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太原台近几年由长周期763地震仪记录到的长周期地幔勒夫波G_2与G_3。该震相为沿上地幔顶部传播的勒夫波。其记录特征为周期长,大约50~70秒。G_2波约50秒左右,G_3波为70秒左右,G_2振幅大于G_3。太原台所记到G波的地震M_s≥7.0。当M_3≥8.0时更为显著,所记的地震大多发生在阿留申群岛、汤加群岛一带。计算该震相的平均速度V_(G2)=4.4km/s,Vn3=4.4km/s。关于它的成因,有关专家认为可能是地震发生时大量岩块崩裂错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时,位于距震中约286km外的固原地区的两个地点正在实施大地电磁测量,对这两个测点电磁仪器记录到的电磁场时间序列和邻近固原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岷县漳县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和震电场理论数值模拟研究等结果,探讨了震电磁信号的激发机理。结果表明:大地电磁仪器不仅记录到了该次地震的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地震波驱动同震电磁效应”产生的同震信号波形,而且记录到了地震破裂过程中所激发的震电磁信号波形;岷县漳县地震震源区和震中到观测点一线区域中下地壳存在的低阻层,构成了震电磁信号传播的“导电通道”;岷县漳县地震电磁震电磁信号早于地震P波38s左右到达,且持续了4s左右,如果能捕捉到震电磁信号并用于地震预警,将可以大大减少因地震导致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0.
电离层化学物质释放能导致释放区域电子密度的损耗,从而产生明显的电离层空洞现象.高频电波通过电离层空洞时,由于电子密度不同,对电波产生折射效果进而形成聚焦效应.本文利用射线追踪方法,评估高频电波通过空洞形成聚焦加热的效果.结果表明,释放水分子与SF6都能对电离层产生明显的空洞,空洞半径约为25~50 km,电子密度的损耗率10%以上,在释放点附近有时能达到90%.不同摩尔数的化学物质释放能带来不同的效果.在300 km高度释放100 mol的水分子并且高频电波频率为15 MHz时聚焦效果最好.聚焦后电波能量吸收可增加10 dB左右,增幅达两倍左右.加热后的温度可以提升约20%.  相似文献   

11.
763长周期地震仪自投入正常观测以来,已为震相分析,地震参数的测定提供了清晰的地震记录,尤其是对于地球深部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填补了我国监测全球范围的中强地震,获取丰富的地震信息方面的空白,提高了台站测震能力。由于该仪器是长周期仪器,因此它受温度、湿度和气压及台基倾斜的影响是十分灵敏的,为保证记录质量必须从条件上给以保证,为此我台自1981年架设该仪器以来,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连续、可靠的测震资料,在地震记录仪中需要高稳定度的运转系统,为保证运转系统的工作质量,需清楚地了解该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DJ—1型地震记录仪运转系统工作原理DJ—1运转系统包括电器和机械两大部分,电器部分由电源(20V)、稳频振荡、功率放大和同步电机组成;机械部分由变速箱、传动齿轮、滚筒、记录笔小车、丝杠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稳频器产生50Hz左右的交流信号,经功放后驱使电机运转,同步电机又通过齿轮带动滚筒和丝杠,丝杆使记录笔小车水平移动记录信号.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尼泊尔Gorkha地震强地面运动记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4月25日在尼泊尔Gorkha地区发生MW7.8地震,距离发震断层约11 km的KATNP台站完整记录了主震的加速度时程.本文根据KATNP台站记录的加速度数据分析了Gorkha地震的地震动特征.结果表明Gorkha地震在KATNP台站处产生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17 g,竖直向峰值加速度为0.19 g,该数值小于科学家们对如此大规模地震产生的地震动的预期,初步推测这可能是由加德满都山谷产生的非线性响应造成的(Dixit et al., 2015);地震在KATNP台站处产生了地表永久位移,其中竖向永久位移为131.9 cm,水平向永久位移的绝对值为159.2 cm,方向为南偏西19°(199°),据此可简单推算出断层走向约为289°(109°).地震产生了脉冲型地震动,影响因素有盆地效应、地震破裂的向前的方向性效应以及滑冲效应,其中盆地效应的周期约为5 s左右,方向性效应产生的速度脉冲的周期约为8 s左右.加速度反应谱显示在0.5 s和5.0 s左右各有一个峰值,前者是由地震破裂的脉冲式滑移产生的大量高频地震动造成的,后者是由于盆地效应和地震破裂的方向性效应造成的.基于阿里亚斯烈度计算的地震动持时约在36~46 s之间,小于与其规模相当的地震产生的地震动持时,并且不同方向上的地震动持时可能与地震破裂方向有关.阿里亚斯烈度随时间的变化比较简单,也反映了Gorkha地震是一次连续的、能量释放相对简单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天然或人为干扰产生的局部脉冲式噪声影响,使得地震预警系统出现误报。为减少此类问题,我们利用美国南加州和日本的30万条地震波形记录,训练了一个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用于识别P波初至特征。我们将GAN判别器作为自动特征提取器,并利用70万条地震事件和噪声波形记录训练了一个随机森林分类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辨别99.2%的P波和98.4%的噪声信号。其优越的性能有望极大地减少因局部脉冲式噪声而造成的误触发数量。我们的研究表明,GAN判别器能获取简洁有效的地震波形特征,可广泛应用于地震学研究。小结地震预警系统受到脉冲式噪声信号的干扰(非真实地震信号),有时偶尔会出现误触发的情况。这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公众恐慌。本文利用机器学习工具判别波形是由地震产生的还是由局部噪声源产生的。我们通过利用美国南加州和日本大约70万条波形来训练算法。研究表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识别99.2%的地震和98.4%的噪声。该方法可以减少大量的误报,能显著改善地震预警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于计算Pnl波格林函数的广义地震射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包括:1.简化了地震射线的描述方法;2.将射线按其运动学相似性进行分组计算,从而较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3.进一步推广用于计算SH波部分的响应。对于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和1985年云南禄劝地震,用综合地震图方法模拟了763型长周期地震仪的Pnl波记录,求出两个地震的断层面解答,其结果与有关研究所得该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图象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于计算Pnl波格林函数的广义地震射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包括:1.简化了地震射线的描述方法;2.将射线按其运动学相似性进行分组计算,从而较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3.进一步推广用于计算SH波部分的响应。对于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和1985年云南禄劝地震,用综合地震图方法模拟了763型长周期地震仪的Pnl波记录,求出两个地震的断层面解答,其结果与有关研究所得该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图象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S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化。指出可以用分析体波或面波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地震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18.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化。指出可以用分析体波或面波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地震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19.
FFT和DFT在地震数据采集器幅频特性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幅频特性测试中,当标定信号频率稍高时(约为采集器采样率1/5以上),采集器输出的正弦波形发生畸变,无法人工读取正弦波峰值.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积分恢复算法,将该方法与快速傅里叶变化(FFT)谱分析方法同时应用于一台高精度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幅频特性测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均能标准化、高精度地完成采集器幅频特性标定数据的计算.其中基于DFT的积分恢复算法的计算程序操作简单,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数据采集器的幅频特性检定工作;并且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地震数据采集器的线性度测试.  相似文献   

20.
天山是典型的陆内再生造山带,研究其现今内部断裂的变形特征和活动速率对于认识整个天山造山带的应变分配方式和变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现今天山活动构造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天山两侧向盆地扩展的前缘部分,然而对于天山内部活动构造的定量化研究并不多见。该研究聚焦于南天山与其内部山间盆地之间的边界断裂——焉耆盆地北缘断裂,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可将该断裂分为东西2段,其中东段逆冲断错了一系列山前洪积扇,形成了线性明显的陡坎地貌。通过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对23组断层陡坎的测量,发现其垂向位移大致可分为1.9m、2.4m和3.0m 3组,推测单次地震的同震位移量为0.5~0.6m。其中保存于3.0m左右陡坎的地貌面为区域性地貌面,通过利用原地宇宙成因核素测定该地貌面的暴露年龄约为5ka,这与博斯腾湖沉积物所记录到冷暖气候交替的时间段相符,说明气候的冷暖变化控制了南天山前地貌面的形成和废弃。结合断层陡坎高度及地貌面年龄可得焉耆盆地北缘断裂东段5ka以来的倾滑速率为0.6~0.7mm/a,SN向的地壳缩短速率约为0.4mm/a,垂向滑动速率约为0.5mm/a。依据地震矩计算公式评估焉耆盆地北缘具有发生7.5级强震的可能性。该研究为认识现今天山的变形过程和变形方式提供定量化的数据支持,对于理解天山内部的强震发生地点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