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春季,旅游西湖的中外来宾特多,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直接关系到人身的安全,对工农业生产及航运部门也有较大影响,所以做好春季大风预报服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部湾沿海港口专业气象服务情况的分析,得到一些北部湾沿海港口作业气象服务大风服务指标。为解决如何利用大风预报指标来开展港口专业气象预报预警问题,利用ECWMF细网格模式产品和TREC反演风场资料来制作港口大风要素专业气象服务,为开展港口大风要素专业服务精准预报提供了的智能服务方法。 相似文献
3.
前言 渤海沿岸及黄河下游一带偏东大风的出现机会比西北、西南大风少得多,但历史上最严重的风灾却主要是由偏东大风造成的。解放后渤海西岸出现5次严重的风暴潮灾害,主要也是由冷空气偏东大风所引起,如1969年4月22—23日,华北平原出现7—8 相似文献
4.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广东省遥测站资料及MICAPS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一次春季冷空气伴随的海上大风天气过程分析,研究了冷空气过程中地面变压和低层温度平流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地面风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本次海上大风天气过程具有春季强风的2个明显特点:1、“风头(起风时)大、风尾(结束时)小”;2、起风突然、阵风大.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比白天大.影响系统主要是:200 hPa西风槽、500 hPa南支西风槽、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空气和冷锋系统.温度平流通过变压场作用于地面风场,冷空气伴随的冷平流增强了地面变压场以及变压梯度,进而等压线密集,地面风速加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FY-2G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逐6h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月1日渤海大风过程中风速的3次波动特征以及影响系统,并对大风期间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渤海大风的突增以及波动性成因。结果表明:当冷空气影响渤海时,冷暖空气对比使低空锋区迅速加强,风力突增明显。大风期间高层深厚的冷平流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条西北东南向后倾式的冷平流传输通道,平流分3次传送到底层对应着大风期间的3次波动峰值。整个过程动量下传起了重要的作用,下沉气流的径向度越大,高层下沉运动越强,对应地面的风速越大。 相似文献
7.
1968年2月1日北部湾海面受一次极锋南下影响,涠洲岛出现6—7级阵风8级的偏北大风,一天后减弱到5—6级,时强时弱,一直持续长达十天之久。10日会商时一致认为“高空500mb西风环流平直,无新的波动东传;地面受变性冷高压脊控制,强风过程基本结束”。11日降下强风信号第一号风球。就在刚刚降下风球的第三天(13日)下午两点钟海面突然又刮起7级阵风9级的偏北大风,6级以上大风持续了26小时。幸时值春节,渔民收帆返港度假,否则会酿成一次海上事故。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常规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以及逐6小时的FNL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3月1日一次江苏全省大风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和2017年2月20日的大风过程进行了简要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3月1日冷空气大风的直接原因是大气强斜压性以及高低层辐合辐散的差异,其局部地区的大风还有对流性的雷暴大风叠加的效果。(2)不同于传统的地面气压梯度造成的大风(例如2月20日的大风过程),3月1日过程中地面气压梯度的贡献并不大,其主要是由系统深厚的斜压性所造成(高空冷平流使得位能转化为动能)。(3)春季的不稳定能量较冬季为强,在冷空气过程中易被激发出对流。阜宁11级大风(3月1日过程中)就是在大范围的冷空气背景下,不稳定能量先后被锋面和阵风锋激发后所造成的对流性雷暴大风与冷空气大风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飞船主着陆场区1981—1999年1—4月和9—12月因冷空气而产生的偏北大风的过程中气候概况及其天气特征。通过分析发现:主着陆场区因冷空气引起的偏北大风以春季最频繁,秋、冬季最稀少;一天当中偏北大风以午后出现频率最大,午夜出现频率最少;对于不同季节的气压和温度,春、秋两季变化剧烈,冬季相对较小;在大风出现前24小时,主着陆场区的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以两槽一脊型、一槽一脊型、贝湖低压型为主;冷空气入侵前24小时,欧亚天气图上主着陆场区上游低层850hPa中高纬度有明显的冷中心,地面图场区上游冷高压中心的分布主要有3个区域:贝加尔湖西南至新疆、贝加尔湖到内蒙中北部、贝加尔湖西北部。大风前24小时在35~45°N、100~115°E等压线密集,等压线一般都在4根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FNL 1°×1°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了2017年在西风槽前并伴随着冷锋影响下的两次飑线大风过程,其中"4·21"较"5·8"过程造成了更严重的灾害性大风。结果表明:(1)高空槽和地面冷锋的配置提供了深厚的动力条件,但中层槽靠近后增强的垂直风切变是大风产生的关键原因,垂直风切变的大值区对大风落区具有指示意义。(2)华南地区夏半年,探空曲线对于6 h后的指示意义不大,CAPE及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虽能表征层结不稳定度,但对地面大风的指示意义不强。(3)倾斜的结构有利于"4·21"对流的发展,强回波质心高是"4·21"产生地面大风的主要原因,"5·8"过程没形成倾斜结构的同时低层的上升运动更为强烈,削弱了雨滴下降对空气的拖曳作用,不利于地面大风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业务用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受地物干扰和非均匀充塞(简称NBF,下同)影响会造成定量估测降水等方面的应用误差。该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计算差分相移率的方法,即对差分相位数据退相位折叠处理后,针对是否非NBF径向,分别利用信噪比和相关系数进行气象和非气象回波的识别并订正NBF径向相关系数。再对径向差分相位进行9阶和25阶平滑滤波。最终通过反射率和订正后的相关系数选择9点或25点最小二乘法(LS)计算差分相移率。其结果表明:差分相位折叠是影响差分相位数据质量及后续差分相移率计算的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区分NBF径向中的气象和非气象回波;NBF径向相关系数的订正方法能够改善NBF径向相关系数低估的问题;9阶和25阶滤波窗的选用在差分相位曲线适度平滑的基础上,保留正确的变化趋势;同时9点和25点LS的自适应选取,保证了差分相移率的最终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的相位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NCAR 1°×1° 6 h间隔的FNL再分析资料、NCEP GFS 0.5°×0.5° 6 h间隔资料、多普勒雷达和中尺度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14年\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 0.5°×0.5°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多普勒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对西行登陆福建的秋季台风“菲特”(1323)、“鮎鱼”(1617)和“杜鹃”(1521)登陆后倒槽特大暴雨的对流特征和预报难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秋季台风倒槽特大暴雨均由中尺度对流的持续影响造成,特大暴雨出现在低空水汽通量辐合、θse大值区或锋区以及大尺度强迫抬升的重叠区域,另外在减弱的台风中心附近也出现了水汽辐合、θse大值区和强迫抬升的持续,倒槽区域较减弱的台风中心附近更为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其出现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菲特”(1323)和“鮎鱼”(1617)的冷空气影响、不稳定能量和大气层结有差异,对流的特征和强度不同“。杜鹃”(1521)基本没有冷空气影响,但在强大暖湿气流北上过程中,急剧增长的不稳定能量在低空切变、地面中尺度辐合和海岸强迫的共同作用下释放,触发中尺度对流发生发展。在业务预报中,由于对倒槽特大暴雨的对流特征、强度和持续时间认识不够,加上数值模式降水量预报偏小,导致预报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面逐小时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加密观测(6 min分辨率)的云顶亮温(TBB)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710号台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1954~1999年梅雨期合肥低温日数与安徽省梅雨量、梅雨期长度的关系发现:梅雨期的冷空气强弱是影响梅雨的一个重要因子。冷空气势力强,一般梅雨期长、梅雨量多;反之,梅雨期短、梅雨量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认识我地区冬季大雪天气的出现规律,我们根据实践经验,对秋季冷空气活动与冬季大雪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过程和结果介绍如下。 一、采用全年统一座标,制作P、T、e候平均曲线图 此种图表是我站制作的中、长期预报的基本图表之一,图中分别点绘T、e、P候平均曲线和P、T历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与标准 根据萧山市气象站1955~1996年共42年的9月至次年4月的逐日压、温和风等三要素确定冷空气影响初日,用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作为冷空气强度的划分标准。 中等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5.1~7.0℃;较强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7.1~9.9℃;强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10.0℃;寒潮:日平均气温24小时降温≥10.0℃或48小时降温≥12.0℃,且日T_L≤5.0℃。 相似文献
18.
初步揭示了影响阿坝牧区造成雪灾的冷空气的源地、移动路径、强度、引导冷空气上高原的有利环流形势.提出了因地形的作用使冷空气在雪灾过程中产生的特征,为监视和预报雪灾天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据对50年冷空气活动的分析,发现其按农历的概率分布有更明显的不均一性,几个峰值与朔、望、上下弦等月相一致。用近20年资料对“月相调整法”等几种预报方法进行预报检验和x~2检验、t检验的结果表明,考虑月相比不考虑月相准确率高10—20%,差异的显著性也非常明显。 冷空气活动的峰值正好是引潮力最大和引潮力增量跃增的时候。最后,从几种可能的物理联系对引潮力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初步揭示了影响阿坝牧区造成雪灾的冷空气的源地、移动路径、强度、引导冷空气上高原的有利环流形势。提出了因地形的作用使冷空气在雪灾过程中产生的特征,为监视和预报雪灾天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