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玮 《极地研究》2018,30(4):450-452
正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 SCAR)和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Arctic Science Committee, IASC)联合会议POLAR 2018会议,于2018年6月15—26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北极科学高峰周会议(ASSW)和南北极联合科学大会(Open Science Conference)由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Swiss Federal Institute for Forest,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上海市科委、挪威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支持下 ,由中国极地研究所承办的“中挪极地科学国际研讨会”(China- Norway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lar Science)于 2 0 0 1年 7月 3 0日 - 8月 3日在上海召开。  来自挪威的 1 8名科学家和来自中国极地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的 3 6名科…  相似文献   

3.
因特网的发展为科研人员自由获取全球范围的信息提供了条件 ,为快捷地在海量的无序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 ,我们将分批提供有关国际极地科学的网站地址 (其中译文仅供参考 ) ,读者只需选择一个与所检信息相关的网址作为入口 ,层层点击链接 ,便可找到所需信息。网址 :1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Bremerhaven,Germany德国阿尔弗雷德极地和海洋研究所http://www.awi- bremerhaven.de/2 .ACSYS,Arctic Climate System Study,Oslo,Norway挪威北极气候系统研究http://www.npolar.no/acsys/3.Arctic and Ant…  相似文献   

4.
<正>各位极地同仁:为纪念中国开展极地考察30周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建站30周年,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APS)特别策划出版2期国际专刊——"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其对中高纬地区天气与气候的可能影响"与"南极半岛地区生态系统现状"。真诚地邀请您投稿或帮助推荐稿件,期待您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APS是集中反映南北极多学科考察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英文学术刊物。它是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也是进行国际国内极地考察研究学术交流的窗口。本刊创刊于1990年,季刊,每年3月份、6月份、9月份、12月份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Reviews,Articles,Letters,Trends等栏目。本刊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共同主办,国家海洋局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方斌贤  温家洪 《极地研究》2000,12(2):143-156
通过分析南北极地区文献数据库 ( AAR CD- ROM) ,极地文献数量、极地主要学科文献数量、极地冰川学科及其分支的文献数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自 1 70 3年有第一篇极地文献到 1 90 0年间 ,极地文献数量不多 ,1 90 0年左右时间的文献量有一个增量 ,从1 957~ 1 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 ,南极研究得到很大发展 ,北极研究则是在 1 970年以来有更大的发展 ,这样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着 ;极地研究的有大量的极地冰川文献 ,其次是极地海洋、极地地质、极地生物等学科文献 ;南极地区学科侧重点有天文、大气、地质、生物等学科 ,北极地区侧重在海洋、资源、环境等学科 ;南极研究中发展最快的学科有环境科学、信息科学 ,在北极地区 ,环境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和医学的发展较为迅速 ;极地冰川学科与其它学科产生交叉研究 ,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 ,学科交叉发展和分支现象在极地的其它极地学科领域也普遍存在 ,也是极地学科发展变化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6.
袁雪  童凯 《极地研究》2019,31(3):334-345
《极地水域船舶作业国际规则》(简称《极地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为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与防止环境污染制定的技术性国际规则。该规则的体系构成是以MARPOL、SOLAS和STCW三大公约修正案为基础,因此使其对缔约国具有强制约束力,并沿袭了技术性、前瞻性等属性。从普适性角度衡量,该规则因为制定主体、立法结构与实际履约等问题尚不足以构成“一般接受的国际规则和标准”。我国应当吸取其中的先进立法理念,并积极加强国内履约,为即将到来的北极航运高峰做准备。此外,鉴于《极地规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的冰封区域条款之间相对独立,我国在遵守沿海国单边立法的同时应积极倡导在极地地区适用以《极地规则》为核心的统一标准。我国对北极航道的使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势必要求厘清《极地规则》的法律属性以维护我国的北极航运利益。  相似文献   

7.
《极地研究》2019,(3):F0003-F0003
《极地研究》是集中反映南北极多科学考擦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是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也是进行国际国内极地考察研究学术交流的窗口。本刊主要刊登以极地为研究对象或以极地为探测平台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科技研究成果,反映该领域的新发型、新创作、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佩敏 《极地研究》1990,2(1):89-89
中国极地研究所情报资料研究中心的工作发展较快。这些工作主要包括极地档案资料的征集、整理和服务;国内外极地文献资料的交换、集累、查询;中国极地专著论文集和《南极研究》刊物的编辑出版发行;计算机系统及其合作开发。 南极档案资料是国家化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获得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它应该为祖国的南极考察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各单位和个人从事南极(包括北极)实地考察建站及参加国际间南极事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数据、图表、声像以及实物标本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由极地情报资料研究中心科学整理、组织出版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刘瑞源 《极地研究》2020,32(1):132-132
正"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研究三十年进展"系列专著(共三册)由中国海洋出版社于近期出版发行,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我国极地考察从1984年起始的30年期间在南极和北极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和重要研究成果。三册专著按研究的地域分别介绍了我国南极陆基科学考察研究、南大洋考察研究以及北极科学考察研究,每册专著按研究的学科领域分为若干章。  相似文献   

10.
《极地研究》2007,19(2):F0004-F0004
《极地研究》是集中反映我国极地多学科综合性考察成果的学报类刊物。它是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也是对外进行国际极地考察学术交流的媒介。本刊分中文版(《极地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和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中文版为季刊,每年3、6、9、12月出版,英文版暂为半年刊,每年6、12月出版,两刊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始),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所设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记录、研究综述、研究简报、会议报道、学术讨论、新书简介等。内容包括有关极地的天、地、生、医各学科的理…  相似文献   

11.
《极地研究》2007,19(1):F0004-F0004
《极地研究》是集中反映我国极地多学科综合性考察成果的学报类刊物它是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园地,也是对外进行国际极地考察学术交流的媒介。本刊分中文版《极地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和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中文版为季刊,每年3、6、9、12月出版,英文版暂为半年刊,每年6、12月出版,两刊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始),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所设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记录、研究综述、研究简报、会议报道、学术讨论、新书简介等。内容包括有关极地的天、地、生、医各学科的…  相似文献   

12.
以北极研究为中心,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s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2000—2017数据,采用CiteSpace,系统展示了中国和国际(含中国)在北极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和机构合作特征。研究表明,国内的北极研究经历了由气候海冰—航运—北极治理的研究过程,发文量以北极航运为主导。国际针对北极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逐步加速阶段:1990、2000和2005,北极八国和德、英、法是北极研究的主力军。北极科技合作仍主要以国家内部合作为主,但科研机构合作频率高度爆发且出现一批以“Helmholtz Centre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德国)、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挪威)、Aarhus University(丹麦)和KoreaPolar Research Institute(韩国)”为代表的北极研究合作爆发单位;北极研究领域多样,呈现出以“arcticocean”、“climate”、“arctic temperature”、“variability”、“sea ice”、“model”等为重点的关键词,表明近年国际北极研究主要热点在气候变化、海冰、洋流等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叉。通过对国内外北极通航经济性的系统综述分析得出:国内外学者均认为与北极海冰有关因素是制约北极通航的关键;国内学者对北极通航的经济效益较为乐观,而国外学者则较为辨证且谨慎。这与研究所考虑的角度有关,国内学者较多考虑北极通航的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能耗、时间和政治等因素,而国外学者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还侧重于贸易需求、通航意愿性和通航对气候的影响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经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研究,并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极地研究》(英文版))更名为《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极地科学进  相似文献   

14.
采用Colorado州立大学ARCSCM(Arctic Single-Column Model)极地柱模式,对北极表面能量平衡和低层大气结构进行模拟试验,并将模拟结果与SHEB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模式中的云物理过程参数化以及辐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北极地区海气界面过程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RCSCM模式能够模拟北极表面辐射与能量平衡的物理过程,而对于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其模拟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1988年, 《南极研究》正式创刊.随着我国极地考察领域向北极拓展, 1997年应势更名为《极地研究》.正如原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院士在发刊词中提出"浇灌出更多更美的科学成果之花"的殷切期望, 《极地研究》目前已成为我国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第一家园、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极地研究》2013,25(4):413
为促进极地科学交流与培养极地青年人才,从2010年开始设立“极地研究青年优秀论文奖”。目前已举行了4届,在我国极地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2012—2013年度极地研究青年优秀论文,是从符合评选基本条件的《极地研究》和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的论文中,遴选出38篇入选论文。按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3个组进行了第一轮专家函评,确定了6篇候选论文。 9月26日经过第二轮专家会议评审,6位候选人进行现场陈述和答辩, 11位专家进行提问、评议和投票,最终评选出4位青年优秀论文奖获得者,并推荐一位代表做大会报告。获奖名单如下: 1.程方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DNA Barcoding of Antarctic marine zooplankton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2.刘建军,中国极地研究中心,Optical and SuperDARN radar observations of duskside shock aurora over Zhongshan Station 3.李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对南北极地衣优势共生藻的初步探究 4.刘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湖源有机标志物的气候环境意义探析 在“2013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期间举行了青年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青年优秀论文获得者代表程方平同志在“2013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作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7.
寿建敏 《极地研究》2018,30(4):419-428
我国在南极和北极的活动日益增多,参与南北极事务和争取极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国家未来向外扩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气候变暖,极地冰融速度加快,尤其是北极航运窗口期越来越长,两极资源利用和科考活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目前我国用于航行两极,尤其是北极的高冰级商业化船队十分缺乏,航运的陆基支持保障能力缺少,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极地事业和商业航运运营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不同冰级船舶的保有量、建造技术能力、船舶运营和极地港口设施等各环节的分析,得出我国缺乏带较高等级冰级符号且可抗浮冰厚度1m及以上的极地航行船舶、相应极地航运能力不足的结论,并提出了我国建设极地航运能力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建设一支能在极地航行且带较高等级冰级符号船舶的船队、破冰船队以及建设极地陆基航运支持保障能力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星森  韩佳霖 《极地研究》2021,33(2):311-314
1 背景 北南理事会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和响应工作组(Emergency Prevention, Preparation and Response Working Group of the Arctic Council, 简称"EPPR")2020年第2次会议(EPPRⅡ-2020)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 推迟于2021年...  相似文献   

19.
张侠  张洁 《极地研究》2004,16(2):145-150
国际极地科学界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的国际极地考察与研究合作计划--2007-2008国际极地年计划(IPY)。本文分析了提出IPY的科学背景,译介了IPY计划制订小组公布计划框架的5个科学主题。根据对IPY科学主题的分析,认为本次IPY反映了公众对于极地环境发生快速变化的深度关切。高密度、新技术、多学科的国际合作考察与研究将成为本次IPY最显著的特点。2007-2008IPY将是我国极地考察与研究加强国际合作,迅速提升研究水平的一个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对北极极涡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涡是北极中上层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持续性大尺度气旋性环流,它的活动和变化控制着泛极地半永久性活动中心和副极地短时间尺度的气旋活动。极涡强度变化直接关系到北极大气、海洋、海冰和生态环境,影响低层大气环流,影响副极地甚至中纬度天气。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正是北极平流层中上层暖性反气旋性环流向冷性气旋性环流转变和极涡建立时期。一些学者已通过平流层和对流层耦合机制的研究探索极涡变化对低层环流的作用。平流层爆发性增暖对极涡变化影响早已引起人们关注。本文概述我们对极涡的认识,总结近期有关极涡变化对低层环流的作用以及它对气候影响的机制研究的进展,并讨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