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引起氡值变化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盘一井自动测氡资料变化特征及其规律。重点研究了固体潮,气压,室温变化对观测数据的影响。针对氡值出现的夏低冬高的变化,采取了加装等温装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盘锦台盘一井氡观测的三种仪器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其观测原理、观测方法、影响因素、数据质量与分析,结合实际观测情况分析其观测的差异性,并对其映震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一井溶解氡比气氡能更好地反映地下应力应变的变化。FD-105K测氡仪的观测资料映震性较好,FD-125型氡钍分析器和SD-3A型自动测氡仪更适应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需要,但其观测成果还要时间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在盘一井数字化气氡观测过程中,脱气装置经过两次改进,但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应用效果一般。为了减少脱气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干扰,提高观测数据质量,盘锦台改进制作了新型喷射负压式脱气装置,经过近7个月的试验研究,有效地减少脱气装置在气氡观测中的干扰,解决了氡观测脱气装置稳定性难题,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气氡观测数据的内在质量。可为国内地震台站观测(水质矿化度高的观测井口)提供脱气装置制作、观测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2020年辽宁盘锦台盘一井氢气出现的异常及预报效能进行分析,在排除外界干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活动性特征及应用临界慢化方法对氢气进行异常识别。结果表明:盘一井氢气浓度出现的高值变化主要与辽南地区2019年10月以来的构造活动增强以及盖州震群地震活动增强有一定成因关联,此次异常对应了2020年唐山古冶5.1级地震。应用R值评分方法对氢气预报效能进行检验,计算得到盘一井氢气R值为0.48,通过效能检验,表明盘一井氢气对于辽宁地区地震预测具有较好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盘锦地震台盘一井溶解氢气观测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1999年与2020年氢气异常特征与辽宁周边地球地震活动关系,分析井口周边300km范围内的地震活动与氢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盘一井氢气在地震发生前能够较灵敏地反映出地震前兆变化,氢气异常幅度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与震中距呈负相关关系,异常多出现在震前三个月内。  相似文献   

6.
荣成地震台形变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荣成地震台2套形变仪运行以来影响观测质量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影响观测资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感应雷击、降雨影响及气压影响;观测系统因素主要有数采故障、电压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有仪器标定和仪器调零。通过对干扰、故障因素的分析,为日常工作中观测人员及时发现地震前兆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南通地震监测中心站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7年11月28日观测曲线上升率异常为例,通过对短水准观测场地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的稳定性、仪器工作状态、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影响、异常变化特点等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此次异常为台站附近施工改变观测环境的影响以及观测系统误差、人为影响因素综合叠加导致的观测数据产生异常。结合观测环境变化,提出了对短水准N-S1向加速上升异常进行核实判断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水氡观测样品脱气温度及观测时间的选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天津王4井为例,论述了在水氡观测过程中,样品脱气温度和观测时间如何进行选取。水氡观测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通过实验认为:针对不同的井孔,依据观测规范选取最佳的观测条件,从测值中可以系统的剔除或减少外界因素对氡观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影响地电场观测数据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观测物理量的原因,所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为了正确鉴别震前异常信息,对临汾中心地震台影响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各种干扰因素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典型干扰事件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2002年度我国地磁台网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的完整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昌黎台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从而对台网及台站数字观测数据的完整率及影响因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台站观测日志的存储内容和存储方式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金河地震台泉点多年的水氡和辅助观测资料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就泉点所处构造部位、水文地质条件、观测环境、干扰因素、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水氡动态特征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该台观测资料的实际情况,选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式,排除干扰影响。并就排除干扰影响后的水氡资料的应震效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项观测都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的观测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观测结果。在断层土壤气实际观测中,由于观测装置的集气室安装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形式的集气装置,而不同形式的集气装置会对气氡观测结果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就不同形式的断层土壤气集气装置对气氡观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集气室滞留体积对观测结果影响较大,集气室不可保留滞留体积,应控制导气管的长度和粗细,尽量减少导气管产生的滞留体积对观测结果造成影响。集气室死体积对观测结果影响不大,可保留集气室死体积。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应使用不同模式的集气装置。  相似文献   

13.
从地震前兆差异性看地下流体突变型前兆的物理本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元胜 《内陆地震》1999,13(2):120-126
利用地下流体前兆资料,从前兆异常的差异性出发,研究了突变型前兆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突变型前兆集中出现在化学参数中,而在地下流体物理参数中出现较少,仅在富含天然气的油井水位中出现;出现突变型前兆的井(泉)具有含水层埋藏深、地下水循环路径长、温度高的特点。这一结果表明,地下流体突变型前兆的形成与观测井(泉)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以及观测参数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其形成不是一个单纯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福州乌鸦嘴泉水氡与该泉流量同时出现异常。为此观测人员进行了多次相关检查,在排除了观测人员、观测仪器以及该泉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干扰因素后,认为此次乌鸦嘴泉异常可能是受到位于该泉西南方向的鼓楼老年公寓内工地施工的影响,并对该异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83年至1985年楚雄水管倾斜仪观测表明:楚雄地区的地壳表层是向东南方向倾斜的,与云南西部的红河断裂和哀牢山褶皱带的走向是一致的;楚雄台的台基是不均匀的,它表现在观测结果受外界干扰大和潮汐分析结果有方向性;地表观测与山洞(覆盖约30米)内观测的结果不能很好地符合,它表现在地表观测的倾斜方向规律性不好和干扰大于山洞内的观测。  相似文献   

16.
拉科斯特重力仪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年重力监测工作情况,结合拉科斯特重力仪的结构特点,对仪器在观测中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影响仪器观测精度的干扰因素有两类:一类是仪器本身产生的系统误差,如格值误差、零飘及弹性后效等;另一类是外界干扰因素,如振动、温度、人为观测方法不当等,如果在观测中能消除或减小这些干扰因素影响,拉科斯特重力仪就可能达到更高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丹东地区现有四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分别是东港汤池井、四道沟滨江井、同兴乡变电井、宽甸明安井。本文利用多年的观测资料对这四口井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气压、降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从前震效应、震后效应、同震响应方面对四口井加以分析,找出了四口观测井的微动态信息,并对丹东地区地下水井点的分布及所反应的微动态信息优劣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模拟水氡异常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丽霞 《内陆地震》2008,22(2):143-150
阐述了模拟水氡测值的影响因素,并以福州乌鸦嘴泉点为例阐述了模拟水氡异常的判识方法,为模拟水氡的异常判识提供了实例。对模拟水氡异常进行判别,充分了解水点的基本情况及所有影响因素,并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水氡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干扰因素加以排除,同时用同一水点其他测项的同步变化特征来佐证该异常不是观测过程中人为及仪器因素造成的,最后进行区域背景场对比分析,再用同一区域其他水点同测项测值的同步变化情况加以佐证,以判断是否是该区域应力场所致。分析结果表明,乌鸦嘴泉出现水氡年动态畸变异常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区域应力场发生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9.
葛坪铅锌矿是一个多阶段形成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主要的矿化类型有脉状、稀疏和稠密浸染状等。本文阐述了葛坪铅锌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并通过在野外对矿床不同的成矿作用及矿化蚀变的观察研究,及室内对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先后关系的研究,将矿床的形成划分出五个成矿阶段:1早矽卡岩阶段;2晚矽卡岩阶段;3脉状铅锌硫化物阶段;4硫化物-石英阶段;5方解石阶段。  相似文献   

20.
宽城地震台体应变仪观测数据干扰因素及其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宽城地震台体应变仪自运行以来所有的观测数据,对宽城地震台体应变仪运行良好的区段(2005年-2008年)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宽城地震台体应变仪的地下水位、温度、气压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宽城地震台体应变仪数据主要受到地下水位和气压的影响,温度则对宽城地震台体应变仪影响较小。通过观测数据拟合分析来看,宽城地震台体应变仪映震能力较好,体应变仪在震情监测预报以及地震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长远发展做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