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近海带鱼种群生化遗传结构及其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用淀粉胶和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中国近海带鱼9个取样群体472尾鱼的11种同工酶,并对它们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共记录出24个基因座位。各取样群体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的计算表明,中国近海的带鱼不是过去认为的一个种,3-5个种群,而是存在3个不同的种8个种群。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海带鱼分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1992年,主要用生化遗传方法并辅之以形态学资料,共分析了中国近海的1 400余尾带鱼的样品.生化遗传资料分析了11种同工酶,共记录出24个基因座位,其中4种酶9个基因座位具有种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带鱼存在3个种,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2230~0.3822之间.形态学资料与生化资料的结果是一致的,也表明中国近海带鱼存在3个种,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连续的差异.3种带鱼中有2个新种,分别命名为南海带鱼Trichiurus nanhaiensis Wanget Xusp. nov.和短带鱼Trichiurus brevis Wanget You sp.nov.  相似文献   

3.
鲈鱼群体生化遗传研究Ⅱ.种群生化遗传结构及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5年6月-1996年5月分别在汕头及青岛收集共100尾鲈鱼生化样品,采用淀粉胶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鲈鱼17种同工酶,记录了31个基因座位,统计卫基因频率,结果表明,2群体间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0.9920和0.0080,作者初步认为中国近海鲈鱼为1个种,分南,北2个种群,汕头种群多态座位比例为22.6%,青岛种群为25.8%,x^2检测表明,2个群体多态座位等位基因频率除汕头的Est-4外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汕头与青岛种群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79和0.099,表明目前鲈鱼种质资源状况尚好,但当前捕捞鲈鱼苗的压力过大,应严格控制鲈鱼苗的捕捞,以免因滥捕仔稚幼鱼而导致资源衰竭。  相似文献   

4.
鲈鱼群体生化遗传学研究Ⅱ.种群生化遗传结构及变异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1995年6月—1996年5月分别在汕头及青岛收集共100尾鲈鱼生化样品,采用淀粉胶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鲈鱼17种同工酶,记录出31个基因座位,统计了基因频率。结果表明,2群体间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920和0.0080。作者初步认为中国近海鲈鱼为1个种,分南、北2个种群。汕头种群多态座位比例为22.6%,青岛种群为25.8%。x2检验表明,2个群体多态座位等位基因频率除汕头的Est-4外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汕头与青岛种群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79和0.099,表明目前鲈鱼种质资源状况尚好,但当前捕捞鲈鱼苗的压力过大,应严格控制鲈鱼苗的捕捞,以免因滥捕仔稚幼鱼而导致资源衰竭。  相似文献   

5.
山东近海褐牙鲆自然群体活样本共 79尾 ,分别于 1 996年 5月、1 997年 1月和 1 998年 4月采自青岛近海 ;养殖群体活样本 5 2尾于 1 997年 1 2月采自山东荣成寻山养鱼场。采用水平淀粉胶和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及 3种缓冲系统 (TC、EBT和TG)分别对自然和养殖群体的 1 5种同工酶进行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近海牙鲆自然群体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 ( 31 .0 % )和群体平均杂合度 ( 0 .0 80 2 )都明显高于养殖群体 ( 2 4 .1 % ,0 .0 788) ;在自然群体的 9个多态基因座位、养殖群体的 7个多态基因座位中 ,除了Cat(P <0 .0 5 )和Idhp - 1(P <0 .0 5 ,养殖群体中 )有显著差异、Ldh -C(P <0 .0 1 )完全偏离Hardy -Weinberg定律外 ,其余多态座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  相似文献   

6.
南海带鱼遗传变异及其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鱼是我国海洋鱼类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过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多认为中国近海的带鱼为一个种,而不同的学者分别认为存在3,4和5个种群。从1976年开始,我们试图主要用生化方法并结合形态学资料研究带鱼的分类。1983和1988年报道了我们通过带鱼肌浆蛋白和形态学部分资料的研究认为中国近海带  相似文献   

7.
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中国近海主捕鱼种之一, 在海洋食物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导致其出现种群数量衰退以及个体趋于小型化等现象。为了解中国近海竹荚鱼的种群遗传格局, 文章以线粒体DNA控制区为遗传标记研究了东海大陆架、福建近海和南海北部湾竹荚鱼群体的遗传结构以及种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 中国近海竹荚鱼整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态性(Hd=0.998±0.001)和高核苷酸多态性(π=0.01259±0.00041)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单倍型网络图呈现为星形辐射状的单一谱系, 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未发现谱系分化。不同海区地理群体的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东海群体和南海北部湾群体间无遗传分化, 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99.39%)。中性检验和核苷酸歧点分布分析结果暗示各海区竹荚鱼群体(东海、南海北部湾)以及整个群体均经历过近期的种群扩张。中国近海竹荚鱼群体呈现为遗传均匀的种群结构, 可以作为一个单一的种群加以管理, 人类高强度捕捞压力尚未影响其种群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虾野生种群和养殖种群遗传结构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于1997年4月在福建和山东青岛分别采集地虾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样品,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用20个随机引物在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中分别扩增出157和15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段数分别为85和58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分别为54.14%和37.91%,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517和0.1343。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两个种群生化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 )2个种群的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乳酸脱氢酶(IDH),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等9种同工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2个种群的9种同工酶系统的18个位点中,三亚种群(中国)有9个为多态位点,占位点总数的50.0%;纳颉岛种群(泰国)有10个是多态位点,占态位点总数的55.6%。其中PGN-3位点在三亚种群中只出现纯合型,在纳颉岛种群中只出现杂合型;而MDH-1和ALP-3位点在三亚种群中只出现杂合型,在纳颉岛种群中只出现纯合型。三亚种群和纳颉岛种群的平均杂合度分别是0.3596和0.3254,两者的遗传距离为0.0620。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月-1996年12月,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美国海湾扇贝5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基因位点(Pgm)的遗传结构及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共发现7个等位基因。MV(Marthas Vineyard Island)、NY(Long Island)、CT(Stonington)种群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内湾封闭性环境和人工近亲繁殖分别使WF(Wellfleet)、  相似文献   

11.
山东近海牙鲆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1996年5月,1997年1月、12月和1998年4月在山东青荣成近海采集了131尾活牙鲆共710个生化样品,采用水平淀粉胶和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牙鲆的25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检测出LDH、MDH、MEP、IDHP、G3PDH、AK、CK、ACP、PGM、SDH、ADH、CAT、SOD、GDH和GPI等15处同工酶在牙鲆眼睛、肌肉、心脏、肝脏、胸鳍和肾脏等6种组织或器官听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2.
栉孔扇贝不同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杂种优势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采用来自韩国野生的栉孔扇贝和中国养殖的栉孔扇贝以及发病区存活个体作为亲本 ,构建韩国野生×韩国野生、韩国野生×中国养殖、韩国野生×中国养殖发病区存活个体以及中国养殖×中国养殖共 4个交配组合 ,通过对F1 代个体壳宽、壳高和体重的测量 ,比较不同群体的生长情况。同时采用RAPD技术对F1 代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比较 ,研究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 ,杂交后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说明栉孔扇贝种内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杂种优势。韩国野生种群和中国养殖群体以及发病区存活群体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3 6 6和 0 0 0 5 7,以上 4个F1 代群体的平均杂合度的理论值分别为 0 2 83、0 2 6 7、0 2 6 8和 0 2 6 6 ;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 0 76 5、0 76 0、0 76 0、0 73 5。表明栉孔扇贝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存在遗传分化 ,其杂种优势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鲈鱼群体生化遗传学研究 Ⅰ.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于1994年9月-1995年12月,在青岛近海采集37尾鲈鱼的生化样品,采用淀粉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2种电泳分析,分析了LDH、MDH、MEP、IDHP、PGM、G3PDH、AK、CK、ADH、SDH、G6PDH、GDH、PGDH、CAT、MPI、EST、SOD等同工酶在鲈鱼眼睛、肌肉、心脏、肝脏、肾脏、鳃、胸鳍等7种组织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同工酶表型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以期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7种同工酶由31个基因座位编码,其中Mep-1,Pgm-1,Sdh,Gdh,Pgdh,Mpi,Est-1,Est-4等8个基因座位为多态。多态座位比例为25.8%。  相似文献   

14.
大眼金枪鱼是世界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经济价值较高,捕捞压力的加大使中部太平洋大眼金枪鱼过度捕捞程度愈发严重。开展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将为大眼金枪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取自中西太平洋和中东太平洋共182尾大眼金枪鱼个体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线粒体DNA控制区第一个高变区(the first hypervariable region,HVR-1)457bp的序列,共发现11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78种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采样点核苷酸多样性在0.03074-0.04362间,单倍型多样性在各个采样点都较高,变动范围在0.996-1.000之间;分子方差分析显示99.97%的遗传变异性来自于种群内;群体间的高基因交流值Nm和低分化指数Fst揭示中东太平洋与中西太平洋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5.
福建近海主要底层经济鱼类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1994年福建近海底拖网渔船主要捕捞对象-带鱼,白姑鱼,二长棘鲷,短尾大眼鲷和条尾绯鲤5种底层和近底层鱼类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参数及其开发比率,与1976年比较,带鱼渔获的最大年龄由1976年7龄降至1994年的4齿,白姑鱼,二长棘鲷和短尾大眼鲷由1976年或1982年的5龄降至1994年的3龄,条尾绯鲤由1976年的5龄降至1994年的4龄,带鱼的捕捞死亡系数由1976年的0.491上升到1994年的0.956。二长棘鲷由0.340上升到1.273,短尾大眼鲷由0.505上升到0.868。条尾绯鲤由0.576上升到0.924,白姑鱼由1982年的0.235上升到1994年的0.789,开发比率均比1976年或1982年有较大提高,分别在0.495,0.706,呈现充分开发或过度利用,并讨论了种群变动原因,捕捞结构和底拖网捕捞力量调整及5种鱼类的最小可捕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两种不同生境的白骨壤种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广西沙质土壤和淤泥质土壤白骨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白骨壤种群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观察杂合度为0.350,预期杂合度为0.259。不同生境的白骨壤种群的遗传分化很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为FST=0.062 ,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93.8%来自种群内。基因流顺畅,Nm=3.78。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55和0.046。  相似文献   

17.
18.
菲律宾蛤仔不同地理群体生化遗传结构与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福建平潭岛、浙江象山港、江苏海州湾和辽宁辽东湾4个海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野生群体的生化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2.5%~75.0%,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在0.274 3~0.338 7之间,与平均杂合度期望值相近;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489 1~1.632 5之间,遗传变异水平较高;杂合子缺失不显著.比较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和群体每代迁移数发现,平潭岛、象山港和海州湾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而辽东湾群体与3个群体间出现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同样表明,平潭岛群体首先与象山港群体聚类,再与海州湾群体相聚,最后与辽东湾群体相汇.讨论了杂合子缺失不显著原因和群体间遗传分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方法和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遗传学方法分析了中国沿海青蚶(Barbatia virescens)6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其种群历史动态。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Tukey检验表明,青蚶不同地理种群间表现出显著形态差异(P0.05)。经PCR扩增测序获得长度为587bp的COⅠ基因片段,112个个体共检测到18个多态性位点、17个单倍型,每个群体均有特有单倍型。青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总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5472,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974。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分化是青蚶群体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占87.40%。阳江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低程度的遗传分化,而其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呈典型的星状拓扑结构,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地理谱系结构。单倍型邻接树结果也没有明显分支,未呈现出地域性差异。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揭示青蚶种群历史上经历了群体扩事件,扩张时间约为26万年前。研究结果为青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作者根据长期调查研究,分析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群体数量变动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加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科学监管的建议:(1)正确划分大黄鱼和带鱼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为资源繁殖保护提供参考依据;(2)修订若干《渔业法》条款,重新审定《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管理规定》;(3)充分合理开发利用闽东渔场近海岛屿周边海域,并且采用抗风浪升降式圆柱形深水养殖网箱养殖大黄鱼;建立内湾性官井洋大黄鱼海洋牧场渔业基地,并新建中国著名舟山渔场大黄鱼繁殖保护区;(4)继续加强大黄鱼原种场建设,大力开展大黄鱼良种选育研究,每年提供大批量野生大黄鱼人工培育的原种子一代幼鱼进行增殖放流;(5)巩固和扩大伏季休渔效果,全年禁止违法而严重损害带鱼幼鱼资源的各种张网作业;(6)以法治渔,加快制定符合于我国实情的海洋渔业科学监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