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辽东五行山群“水母化石”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五行山群的“水母化石”(以下简称“化石”)是刘桂芝1974年冬首先发现的。后经邢裕盛、刘桂芝(1979)以及段吉业、林蔚兴(1980)的研究、描述并发表。 澳大利亚M. F. Glaessner到化石产地进行考察后认为,五行山群的“水母化石”乃是气体逃逸或水渗漏形成的构造而非水母化石1)。这引起国内地质界的广泛注意。 1981年9月,笔者实地考察了五行山群“水母化石”产地,采集了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并观察了沈阳地矿所和辽宁省地质局科研队的丰富标本和薄片,得到了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安徽巢县早三叠世鱼龙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6年10月,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一分队和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在巢县马家山一带调查三叠纪地层时,发现数块鱼龙化石碎片。同年,区测一分队又组织力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工作。1981年下半年,该队二分队和作者对鱼龙产地又进行了数次调查。先后发现数块保存完整的鱼龙化石标本。这一发现对于搞清龟山巢湖龙(1972年,杨钟健、董枝明)产出层位提供了较可靠的佐证。并为研究鱼龙类(Ichthyosauria)之演化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在成文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标本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河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家底,对全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系统调查评价和归纳总结,对部分重要的化石点进行科学挖掘和深入研究,建立全省古生物标准实体化石标本库和古生物化石数据库,进而研究河南古生物化石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规划,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河南省财政厅于2005年末启动了“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河南省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牵头承担。两年多来,项目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通过两项目组全体同志不畏艰难、扎实工作、共同努力,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布展提供了大量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陈列布展标本,  相似文献   

4.
1984年,在宁强县胡家坝乡高家山的震旦系上统高家山组下段碎屑岩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后生动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并发现宏观藻类化石与其共生。经对296块化石标本的初步鉴定,计有蠕形动物、似水母类化石等三属六种(其中新属两个,新种五个),遗迹化石七属七种,宏观藻类两个属种。早在五十年代,陕西省地质局磷矿队在陕西宁强普查磷矿时,曾在“宽川铺组”发现了“蠕形虫化石”。1964年,张录易将该化石定为 Chabakovia sp.;1967年,陈孟莪配合四川石油管理局某队采集了18个化石体,将其命名为须腕动物门皱节虫属 Cf.Sabellidites  相似文献   

5.
教学和科研往往需要对一些稀缺而有价值的化石标本进行复制,文中介绍了石膏模型制作过程中的备料、母模翻制和铸型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雅布赖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东部境内.北以雅布赖山与巴丹吉林沙漠相隔,南以北大山的东延部分与潮水盆地相望.盆地内陆相中生代地层过去研究报导过的很少,1975年,甘肃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四分队在盆地内首次发现了晚白垩世地层与介形类化石.为此,笔者于1977年前往该区观察地层剖面和采集标本,得到该队同志的热情帮助,并提供了所需要的研究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额济纳旗早二叠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遗迹化石产自内蒙古额济纳旗南部戈壁滩古硐井下二叠统菊石滩组;产遗迹化石的地层剖面,位于酒泉以北约250km,沿酒泉至额济纳旗公路,即到达化石产地古硐井。遗迹化石系甘肃省第一区测队二分队采集,后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同志转赠,甘肃区测队李志琛、李大庆等同志提供有关地层资料,作者对以上同志表示感谢! 一、含遗迹化石的地层本区附近出露的地层,在北部有长城系石英岩,南部见有华力西晚期石英闪长岩体,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西北和东北(内蒙古东部)36个地点的新生代-现代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的433块标本进行了采样分析,在其中15个地点38块标本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10个属:Coccolithus, Reticulofenestra, Cyclicargolithus,Quadrum, Discoaster, Gephyrocapsa, Calcidiscus, Umbilicasphaera,Cotonocyclus, Watznaueria等,多数为原地沉积,也有一部分属于再沉积来源。由此可见,不能笼统地把所有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都当作海相或海侵的证据。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特点是:丰度低,数量稀少;属种分异度低;常与陆相喜盐水生生物共生。第四系和现代陆相咸化湖泊沉积中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属种往往是海相第四系或现代海洋中常见类型。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构造七心1井中-上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岩心中,发现Reticulofenestra bisecta。这是海相中始新世-渐新世沉积中标志化石。看来,利用钙质超微化石进行海、陆相地层对比探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离“统”一级的地层对比还有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9.
“北方化石和岩石标本库”课题(G99-A-03)是国家科技部重要的基础性项目。该课题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担。课题内容包括:化石标本库、岩石标本库的建立和数据库软件开发及重大设备购置几个方面。目前,学校已为标本库落实了库房,并将其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融为一体。至2003年底之前,将建成一个现代型、国际型、开放型的模式化石和重要的典型岩石标本库、数据图形库和相应的文献库,并与相关标本库、博物馆联网,使建成的库具有收集贮存功能、检索查询功能、上网服务功能、提供国内外同行专家对比研究和再研究的功能。该标本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1987年,笔者在西准蛇绿岩队野外考察中,于玛依拉山南坡托里县西南约48km的克尔哈达采集了一套硅质岩样品,从硅质粉砂岩标本(R87-243)中分离出保存完好的放射虫化石13属17种(其中包括3新属9新种)。  相似文献   

11.
丁今朝 《贵州地质》2005,22(2):140-143
化石修理是古生物研究中最重要的先期工作。本文介绍了脊椎动物化石修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以及标本从野外运抵实验室后的各项工作,包括暴露化石的步骤、工具、方法以及各种注意事项。以对辽西、贵州等地化石的修理为例,详细阐述了化石修理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手段以及器材、药品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林宝玉 《地质论评》1985,31(2):118-124
一、前言本文描述的床板珊瑚化石是1977年至1978年由宁夏地质局综合地质研究队和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采自内蒙古额济纳旗珠斯楞海尔罕西(约东经102°40′,北纬41°36′)。该区尚未进行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地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曹宣铎同志馈赠标本和薄片,作者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3.
皖南休宁县发现恐龙蛋化石王德恩,余心起,江功炳(安徽省地矿局332队)日前,332队质队兰田等三幅1:50万区调项目人员在休宁县境内早白垩世紫红色砂岩中发现了恐龙蛋(壳体)化石。蛋体大小4×8厘米~6×10厘米,外表青灰色,扁椭球状(图版Ⅱ-1),成...  相似文献   

14.
王丽霞 《地球学报》2017,38(2):289-292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在化石保护工作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将"互联网+"的理念引入到化石工作领域,建设数字化石,让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于化石科研、科普和保护管理工作是大势所趋。本文从实施"互联网+化石保护行动计划"所涉及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入手,探讨建设国家重点保护化石产地和重要标本数字化平台的基本条件,并对数字化石未来在服务科研、科普教育和保护管理等领域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瓮安生物群中海绵化石的新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芳  朱士兴 《地质学报》2001,75(3):289-291,T001,T002
近年来笔者依据现存的瓮安生物群中一些海绵及动物胚胎化石标本的研究,对那些可能的球形海绵体及有争议的海绵幼虫标本进行了简略的评述。本文提供的保存完好的具单轴骨针的球形海绵体化石及可能的海绵幼虫标本,对于陡山沱期出现海绵动物的推测提出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清河镇动物群化石之否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允平 《地质科学》1994,29(2):175-185
在华北陆台北缘“发现”分布达二千公里早寒武世小亮化石带并建立了“清河镇动物群”的报道引起了地质学家们的普遍关注。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相继又在太古代、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高级变质岩石、糜棱岩、甚至火成岩岩石中发现了该动物群的“化石”.对上述“化石”及其与岩石标本的关系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结果证明,这些物体根本就不是化石,而是在用酸处理岩石样品时所形成的化学反应生成物。依据此类假化石进行地层时代划分及填图将会带来极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核工业部西北地勘局219大队5分队于1984年夏季普查找矿中,在甘肃省武山县发现人类化石(以下简称武山人)及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后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专家、教授进行了初步鉴定,认为该化石为一个18岁左右的晚期智人(新人)化石。并按国家文物法规定于1984年12月中旬向甘肃省人民政府及有关文保部门写信报告。尔后,于1985年3月底将几十件文物全部移交给甘肃省博物馆长谢骏义等,供考古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艳 《辽宁地质》2014,(11):62-62
由辽宁地勘院完成的《辽宁省葫芦岛建昌中生代化石产地保护项目——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最终成果日前通过验收。专家表示,该项成果的取得,对提高辽宁古生物化石研究程度及化石资源保护上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97年5月18日,笔者在山阳县南宽坪黄木沟原划下志留统地层中首次采到笔石化石。化石所处地带岩石为深灰一灰黑色炭硅质岩,炭质粘土质板岩、绢云板岩类炭质灰岩。化石采于炭质板岩层中,标本上有笔石个体七个,单体长度l—4.2cm。化石经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付力浦专家鉴定,标本范围笔石分两种:DlplogfsptUSgUIChi6fisiSLiSIPYlbylogY8ptUSCf.lllCOththodUS(TOYllqUISt)SI付专家指出:前一种最初见于安徽高家边页岩,紫阳亦有产出;后一种见于瑞典的卜c叫us带,紫阳卜feel带。此笔石层位应为早志留世鲁丹阶早期,即志留系…  相似文献   

20.
王军  李小强  张海峰  郭兵  任文秀  彭措  冯备战  王玉玺  胡振波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5-67030005
古植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类植物实体或遗迹的残留。对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区划研究是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在资料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省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研究。甘肃省古植物化石产地可划分为北山地区、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鄂尔多斯和秦岭地区4个古生物化石大区以及6个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区。根据古植物化石产地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体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5个单因素分别对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在单因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鉴评,共鉴评出世界级化石产地1处,国家级化石产地7处,省级化石产地16处。根据产地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等要素划分了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保护区6个。根据保护区内古植物化石产地级别及重要程度,划分出特级保护区2个,重点保护区2个和一般保护区2个。提出对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实行化石标本保护加原产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