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地质勘查法律法规体系”。就地勘行业管理工作法制建设而言,需要做的工作更多也更迫切。 一、日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相关制度 1、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河北地质》2007,(1):28-28
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88号),全面加强对地质勘查的行业管理与服务,调动勘查单位的找矿积极性。2007年主要措施有:加强行业状况调研,摸清行业状况,建立行业情况通报制度,进一步协调国有地勘单位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浙江地质》2010,(7):23-24
日前,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在原有地质勘查成果年度通报的基础上,建立省级地质勘查形势分析半年报制度。地质勘查形势分析半年报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查科技研究等各类地质工作的投资额度和投资结构,分析与上年度同期投资增减变化情况和原因,报告矿产资源勘查取得的重大进展,并对全年地质勘查投入和形势作出预判。半年报的数据统计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主要统计在山东省区域内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与模式的调整,煤炭地质单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产业支撑、动力不足等历史积累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煤炭地质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深化企业改革,规范煤炭地质单位企业化运作方式,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破解煤炭地质单位困境的可行路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及深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煤炭地质单位深化企业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在集团-二级公司-三级企业法人企业管理框架下,应重视二级公司模式及建设,并在深化煤炭地质单位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处理好事业与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是地质资源勘查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是能够直接从地下岩层获取实物样品的唯一手段。无论是地质找矿、新能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还是地壳探测工程都必须依靠探矿工程的技术方法。就目前地质工作的主要功能与任务、探矿工程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改变我国地学界"重科学,轻技术"的思想观念,使探矿工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韩景敏  张增奇 《山东地质》2011,(4):I0009-I0009
为加强地质勘查质量监管,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在全行业营造诚信勘查、重质量勘查的良好氛围,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健康发展,确保全国地质找矿"358"目标的实现,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检查专项工作。根据部《关于全国地质勘查质量检查工作职责分工有关事项的函》、  相似文献   

7.
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如何适应财政支出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费来源主要是各级财政拨款。我国为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近年来一直在进行财政体制改革,而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包括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使用的财政资金等所有财政资金支出,直接影响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使用,因此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应熟悉财政支出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金财工程、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非税收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在进行会计核算和修订内部管理制度时主动对接。  相似文献   

8.
1988年12月16日,国家编委以国机编(1988)60号文下发了地质矿产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规定“地质矿产部是国务院领导下的综合管理全国地质矿产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也是全国地质勘查工作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任务是在统一管理和协调全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拟订、提供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政策和发展战略,促进地  相似文献   

9.
研究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31省(区、市)非油气地质勘查单位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地质勘查行业近十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结合技术进步率(TP)、技术效率(EC)、纯技术效率(PC)和规模效率(SC)等分解项得出:我国地质勘查行业近十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较低,因为技术进步率与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各地区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地质勘查行业的TFP指数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但大量的资产和劳动力投入仍在东部地区,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TFP指数整体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益康 《中国地质》1993,(1):12-14,16
地质行业在对外开放方面,曾作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在国际科技合作、科技交流、援外、工程承包等方面.不足的是地质行业的主体——矿产勘查,作为一种跨国经贸活动的对外开放,不论是引进来,还是打出去,至今规模很小,落后于我国其它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陈萍  沈舒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27-2024020027
中国地质图书馆可追溯到1916年,是中国最早的科技专业图书馆机构。初创时期的负责人李学清、赵志新、卢祖荫致力于规范图书管理、建设独立馆舍、服务学术研究等,为发展中国地质事业、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培养地质人才、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个人作为机构初创者和领域科学家,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与影响力,时至今日仍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中国航空物探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21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国内航空物探的主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并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为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国的航空物探技术,尤其是航磁多参量、矢量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航空物探技术创新过程中,航空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加强,在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能源勘查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满足国家资源勘查和环境评价对航空探测技术的需求,未来中国航空物探测量系统的分辨率、稳定性和实用性将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探在加强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能源勘查等传统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将拓展及加强在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部地热调查、水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军事及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照志 《地质与勘探》2023,59(1):188-210
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根基,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含重要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实施工业化及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以科学的精神,评价矿产资源。有多少家底,办多大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撑国家经济建设。本文在回顾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70余年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基础上,对自1952年以来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历史进行系统评价,经综合集成研究,总结提出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规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认识对于推进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矿产资源在我国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及职能的变化,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核心,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阶段划分为5个时期:启动期(1952~1965年)、规范期(1966~1993年)、改革期(1994~2006年)、发展期(2007~2017年)与深化期(2018年-),阐述了各时期的特点与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查明资源储量和矿产品的变化规律。在每个时期,我国均依靠国家力量,组织...  相似文献   

14.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而整装勘查工作则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地质资料管理的角度,结合整装勘查区找矿所需地质信息,提出了地质资料数据集成与服务整装勘查的技术与方法,即汇集整装勘查区的资料数据及分布图,对数据进行集成整合后制作成公开版数据,研发相应的资料管理与服务系统进行数据发布,便于地质工作者查询以往工作形成的资料。以整装勘查区地质工作为例的资料数据集成与服务研究工作是对地质资料产品开发的一次新尝试,这为今后地质资料产品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北方主要盆地铀矿地质调查工作中,煤田自然伽马异常作为主要矿化信息和找矿线索,为一系列铀矿床(点)的快速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高煤田资料铀矿二次开发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运用水成铀矿理论,以中国二连盆地ZS煤矿区典型铀矿点的发现为例,初步探讨了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了"异常筛选与选区分析、原位验证与环境判别、等时地层格架建立与沉积体系分析、综合分析与靶区定位"四位一体的煤矿区铀矿地质调查模式。这对中国北方含煤盆地铀矿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新的找矿思路和技术路线,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加快该盆地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对推进我国中西部能源基地建设,缓解我国当前能源危机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该地区大部分处于黄土高原,地表条件复杂,表层岩性变化剧烈,地震勘探一直是难点。本文以姬塬地区为例,针对地震勘探难点,对黄土塬变化多样的地表地震及复杂的地下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综合应用层析静校正、时空转换、反褶积等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提高了信噪比,可以为类似条件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锰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屹 《地质与勘探》2021,57(2):294-30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锰矿消费增长迅速,进口锰矿石量快速攀升,对外依存度已从2010年的47%攀升到2019年的82%,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在系统收集并总结我国锰矿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资源潜力及供需现状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钢铁产量与锰矿消费之间的线性关系,对未来我国锰矿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对影响我国锰业安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大中型锰矿资源基地、提高锰矿资源查明率、优化锰产业结构、降低锰资源消费、加大"走出去"力度,以及建立国家资源储备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此提高我国锰业安全保障程度,缓解我国锰矿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我国主要锰矿矿集区内,划分了重点勘查区,并提出了锰矿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目前中国唯一的、实测的、全国性的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由全国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全国性基础地质学空间数据库之一。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1 163幅1:200 000地质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72%,包含MapGIS和ArcGIS两种格式,总数据量达到90 GB。数据库主要资料来源于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及矿产图,原始资料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缝精度均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地质灾害监测、地质调查、找矿勘查、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气资源对外依赖度加大,中国的油气勘探已经拓展到深层和超深层领域,并相继在中西部盆地发现了塔河、普光、安岳、靖边、顺北等一批大型油气田,展示出广阔的勘探前景。中国已探明的深层和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与全球的有很大差异,经典的油气地质理论指导这类油气田勘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需要完善和发展。通过调研和比较全球已探明的碳酸盐岩和砂岩油气藏地质特征,发现它们的油气来源条件、油气藏形成条件、成藏动力、演化过程特征等类同;同时,发现碳酸盐岩和砂岩油气藏的矿物组成、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深变化特征、孔渗结构特征、储层物性下限、油气藏类型等有着很大不同。中国深层和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与全球的相比较具有五方面差异:地层年代更老、埋藏深度更大、白云岩储层比率更大、天然气资源比率更高、储层孔渗关系更乱。中国已经发现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成因类型可以归为五种:沉积型高孔高渗油气藏、压实成岩型低孔低渗油气藏、结晶成岩型低孔低渗油气藏、流体改造型高孔低渗油气藏、应力改造型低孔高渗油气藏;它们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分别与地层沉积和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地层压实和非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成岩结晶和非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流体改造介质和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应力改造和浮力主导的油气运移作用等密切相关。中国深层和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发展的有利领域和油气藏类型主要有三个:一是低热流盆地浮力成藏下限之上自由动力场形成的高孔高渗常规油气藏;二是构造变动频繁的叠合盆地内外应力和内部流体活动改造而形成的缝洞复合型油气藏;三是构造稳定盆地内局限动力场形成的广泛致密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改造类非常规致密碳酸盐岩油气藏是中国含油气盆地深层和超深层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它们叠加了早期形成的常规油气藏特征,又具有自身广泛连续分布的非常规特征,还经受了后期构造变动的改造;复杂的分布特征,致密的介质条件和高温高压环境使得这类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大、成本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