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双悦 《甘肃地质》2013,22(1):24-29
甘肃省位于铜矿重要成矿带中,是我国铜资源重要分布省(区)之一,并已建成了我国铜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甘肃铜矿山始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目前都已面临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急需加强接替资源的勘查,一是为一批危机矿山新增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发现并控制或探明一批对我国铜原料供应有重大影响的骨干矿山的后备资源。国内外实践证明,矿山深部和外围是发现新矿床扩大资源储量的重要途径。作者从甘肃省在我国铜工业中的地位、矿山面临资源危机、科学对待接替资源找矿、矿山外围和深部找矿潜力,选择重点和建议等6个方面研究了甘肃省铜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问题。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铜矿资源丰富,储量约4 000万t,占全球6%左右,产量高,开发成本低,储量及产量均居全球第十位。在该国矿产资源勘查预算中,对铜矿投入比重最大。哈萨克斯坦铜矿主要类型有斑岩型、砂页岩型、矽卡岩型等,目前其国内多数大型铜矿床主要由哈萨克斯坦本国公司KAZ Minerals PLC与Kazakhmys PLC开发。外国公司中,俄、英、德所占权益资源份额最高,中国处于中位。笔者系统梳理了哈萨克斯坦铜矿资源禀赋及开发现状,分析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铜矿投资开发合作的战略必要性及中国企业赴哈投资的机遇与风险,并提出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戴自希 《中国地质》1999,(5):45-48,F003
我国是世界上铜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铜总资源量达1.5亿t,据’96中国矿产资源报告,中国累计探明铜矿储量7176万t,保有储量6252万t。按照美国矿业局的标准,我国的保有储量大致相当于其储量基础,这样,我国的铜储量在世界上大致排列第三位,居智利  相似文献   

4.
我国铜资源总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以贫矿为主,品位大于1%的富铜矿仅为总保有储量的35%,其余大部分储量含铜品位均小于1%.现全国铜矿平均品位<1%,1992年我国铜矿山露采出矿品位0.57%,坑采出矿品位0.88%,选矿原矿品位0.63%.在未开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铜矿资源比较丰富,总矿石储量达37亿吨,其中斑岩铜矿储量34亿吨,约占总储量的90%.该国也是世界上主要产铜国之一.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由于一批斑岩铜矿的发现与开发,使菲律宾铜矿储量和产量成倍增长,铜年产量从1960年的4万吨增到1977年的27.3万吨(增长7倍),跃居世界第七位.为了解菲律宾斑岩铜矿的分布规律及其地质特征,学习他们的找矿勘探经验,以扩大我国铜矿资源找矿途径,根据中菲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我组于1978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对菲律宾斑岩铜矿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菲律宾斑岩铜矿的分布概况、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探方法整理如下,供有关地质工作者参考.由于能力所限,文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铜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和潜力及接替区选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成矿区(带)内探明了一批大、中型铜矿床,致其铜矿资源储量和产能大幅度增长,已形成了东西并驾齐驱的铜矿勘查开发格局。文章简要介绍了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探明的主要大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14个西部铜矿资源接替区,即在未来的5至10年间可实现规模开发的中观尺度的资源接替基地。预期到“十三五”末,通过加大勘查开发力度,西部铜矿接替区的铜产能和资源储量都将显著增加。西部铜矿接替区大多地处高山深谷区或荒漠戈壁区,开发基础条件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应加快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应做好铜矿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  相似文献   

7.
中国铜矿资源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全明  张大权 《地质通报》2010,29(10):1445-1451
从中国60年铜矿勘查程度研究入手,分析了铜矿床的产出与勘查程度的空间、强度的内在联系。统计结果表明,铜矿床的规模与勘查程度呈正相关,发现一个大型铜矿床所需要的钻探工作量为(12.5~16)×104m,发现一个中型铜矿床需要的钻探工作量至少为(4.8~5.48)×104m。面积约占中国2/3的中西部地区,铜矿的勘查程度低或极低,查明铜矿床的数量和储量仅占全国的17%和34%,西部地区还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选择勘查程度较低或极低、又具备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区域作为铜矿成矿区带,在区带内利用已发现的铜矿床、矿(化)点和可能具有反映铜矿化显示的化探异常等因素圈定找矿远景区。在提高勘查程度就有可能发现更多资源储量的前提下,采用高勘查程度区铜资源储量的特征和参数,对低勘查程度区的铜资源储量进行类比预测,估算全国铜资源潜力为(5591~18483)×104t,其中西部低勘查程度区的潜在铜资源量为(5591~13660)×104t,可发现大型铜矿床30~70个。铜找矿远景区主要分布在西藏冈底斯、班公湖,西南三江,新疆东天山,内蒙古大兴安岭,中东部铜矿山深部及外围。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矿业 菲律宾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金、铜、镍、铝、铬、钴等.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菲律宾是世界上五大黄金生产国之一,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菲律宾是世界上十大铜、铬和镍生产国之一.矿业曾经占菲律宾国民生产总值的10%,占出口贸易总量的25%. 菲律宾矿业基本情况 菲律宾铜矿资源丰富,据资料报道,该国每平方公里含铜134 t,列世界第四位.菲律宾铜矿开采始于14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开采低位斑岩铜矿的新技术,为菲律宾铜工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20世纪50年代ATLAS的TOLEDO铜矿、SIPALY铜矿和STO,TOMAS铜矿相继…  相似文献   

9.
中国铜矿探明储量占世界铜储量基础的12.1%,成为仅次于智利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铜资源国,黄金储量也跃居世界第四位。十分有趣的是中国铜矿和金矿的的绝大部分储量都集中在由中国三大斑岩铜矿,即黑龙江多宝山、江西德兴和西藏玉龙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线段上(图1)。下面就直角三角形ABC与中国铜、金矿床分布的密切和有趣的联系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质》2003,21(1)
《俄罗斯报》2002年11月1日报道俄政府决定拍卖远东赤塔州的乌多甘铜矿的使用权,准备参与竞拍的有乌拉尔矿业金属公司、诺里尔镍业公司、哈萨克斯坦铜业公司.乌多甘铜矿距离铁路主干线只有40 km,已探明铜的储量为2000 t,铜含量为  相似文献   

11.
宋崇宇 《地质与勘探》2021,57(6):1287-1296
几内亚矿产资源丰富,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拥有宁巴山和西芒杜两座世界级铁矿床,石墨、金、金刚石等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矿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力拓、俄罗斯铝业等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和赢联盟、中国铝业集团、中国河南国际等中资矿企在几内亚从事矿业开发。中几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经济互利合作不断发展。中国是几内亚第一大铝土矿出口国,同时也是几内亚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我与几内亚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7.6%。本文系统梳理了几内亚的地质概况、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认为几内亚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我国具有良好的资源互补性。双方矿业合作互利共赢,随着政府及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几内亚矿业投资前景良好,有望成为中国海外矿业新基地。  相似文献   

12.
张鑫刚 《地质与勘探》2021,57(6):1297-1303
博茨瓦纳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和镍矿储量大,是南部非洲重要的资源国家。本文通过对博茨瓦纳金刚石、金、铜、镍矿等四大优势矿种的分布特征、产量和品位、主要矿业开发公司及投资环境等分析,认为金刚石、金矿、铜镍矿等矿产资源品位高且开发潜力巨大,与我国新发展阶段矿产资源需求形成很强的互补性。博茨瓦纳基础设施发展总体较为落后但正在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形势向好,矿业相关法律制度较为完善,对外资企业也有较多的优惠政策,国内安全状况较为稳定,因而吸引了许多外资企业进行矿业投资。针对重要的金刚石、金矿和镍矿本文提出了相关开发建议,同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人文领域交流,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中资企业在博茨瓦纳开展矿业合作。  相似文献   

13.
张玉韩  张寿庭  赵玉 《地学前缘》2021,28(3):403-411
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成为未来扶贫开发的核心任务。我国相对贫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自然本底脆弱、产业基础薄弱等原因,其资源优势并未得到有效转化。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影响相对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各项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矿产资源储量、资本投入、生态环境重要指数、交通优势度、缺水程度、工业化水平和地形起伏度在内的影响要素指标体系,并以乌蒙山片区为研究案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工具从空间角度解析各项要素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储量是乌蒙山片区矿产资源开发空间分异的最直接决定因素,基本控制了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空间分布;其次为固定资产投资、生态环境重要指数和地形起伏度,影响系数均约为0.44,交通优势度影响系数略低于上述三项指标,缺水程度和工业化水平对乌蒙山片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较弱。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加强相对贫困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进一步挖掘矿产资源潜力,在专项资金安排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采矿业投资,大力支持矿业绿色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优势进一步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14.
铜资源现状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矿业走出低谷,步入了新一轮矿业繁荣周期.铜作为一种重要矿种,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经历了空前的繁荣,铜矿勘查开发投入屡创新高,国际铜价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强劲需求的带动下,走向高位,甚至出现了过度金融化倾向,价格泡沫化严重.中国国内铜储量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高达70%,外加国际铜价虚高,对中国贯彻落实“立足国内,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市场”的战略方针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全球铜资源的总体发展态势以及中国铜资源的基本现状和特点,并对未来十年中国铜资源的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提出应立足国内,以地质找矿新机制为核心,加大后续勘探开发投入力度,将近十年来地质大调查查明的铜资源储量转换为铜储量,提升资源保证程度.同时,针对国际铜价出现的重大转变,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国家和铜产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张鑫刚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28-1134
肯尼亚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体,也是非洲东部的重要出海口,战略位置突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钛铁矿、金、猛、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纯碱、萤石和重晶石等非金属矿产,主要赋存于太古代绿岩带和莫桑比克构造带上,其中钛铁矿储量全球第五。中肯两国关系稳定,且近年矿业发展迅速,其资源与我国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加之肯尼亚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有大部分陆域国土面积尚未进行勘探,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本文在系统梳理肯尼亚主要矿产资源基本情况、矿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判肯尼亚矿业投资环境及主要投资风险与机遇,进而对肯尼亚矿业投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斑岩铜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美国"三部式"资源评价方法原理,对中国大陆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时空分布规律、矿床模型等方面研究,圈出46个远景区;以中国1999年金属储量数据库和区划矿产地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铜矿数据库共984个,分不同类型进行品位吨位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构造出数字找矿模型和开发出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模型程序,并计算了每个远景区的概率资源量,为评估中国斑岩铜矿资源潜力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核心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战略枢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地缘政治经济意义重大,是中国企业开展国际矿业投资合作的重要目标国之一。本文在系统梳理哈萨克斯坦基本国情、主要矿产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地质工作程度和地矿管理体系等基础上,对哈萨克斯坦的矿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矿业投资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油气、铀、铬、金、钨、铅、锌及铜等矿种的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全国仅有10%~15%的已探明矿产资源处于开发阶段,采矿业发展潜力巨大;哈萨克斯坦的总体投资环境优越,吸引外资力度逐渐加大,矿产勘探开发水平不断提升。但中国企业开展矿业投资也存在竞争力不足,以及面临政策法规不稳定、地质技术资料不可靠及运营等方面的风险。为此,建议中国投资者一方面要加强对哈萨克斯坦优势矿产的投资力度,积极拓展合作方式及合作领域;另一方面要注重与哈萨克斯坦各利益集团建立良好关系,结合企业优势,综合评价矿业项目,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同时,在投资过程中要尊重地方文化习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最近50年来世界矿产资源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现状,着重讨论了独联体国家、北美地区西欧国家、中欧和东欧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和南非共和国、欧佩克国家的矿产资源情况。俄罗斯仍是矿产资源大国,但矿山开采工业每况愈下,许多矿种没有清楚的探明储量。独联体一些国家某些矿种储量大,但没有维持经济正常发展的其它矿种。美国的某些矿种储量大,但其它矿种不足,例如石油、天然气、煤、铝、铜、铅、锌、锡、镍、钴、钨等需求量  相似文献   

19.
崔宁  陈建平  向杰 《地学前缘》2018,25(3):13-30
铜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色金属,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被广泛用作热和电的导体,此外,铜还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各种金属合金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机械的制造中,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中国铜矿资源丰富且产量巨大,截至2015年底,中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为9 910.20×104 t,同比增长392.20×104 t,较“十一五”增长23.30%。该研究以矿床成矿系列等先进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Ⅲ级成矿区(带)为单位,全面总结了中国铜矿的成矿类型,综合利用物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等资料所显示的地质找矿信息,应用GIS技术,实现对铜矿资源潜力的预测评价。通过该研究,全国共划分了63个铜矿成矿区带,9个铜矿预测类型,379个铜矿预测工作区,获得2 000 m以浅预测资源量3.07×108 t。其中,以西藏的资源潜力最为巨大,其2 000 m以浅预测资源量约为0.60×108 t,约占全国预测总量的28.50%。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铜矿资源丰富,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空间上受大地构造演化的控制,时间上以中-新生代为主;中国铜矿可划分为9种预测类型,其中以斑岩型和夕卡岩型在我国储量最为丰富,也是未来找矿的主要类型;铜矿预测资源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且深部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