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福建省具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天然的区位优势,海洋渔业是其最具稳定增长优势的海洋产业,然而由于海域环境污染、水产养殖病害、近海过度捕捞等问题,近年来福建省海洋渔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从生产贸易能力、资源禀赋、科技推广能力和相关产业发展状况4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海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的海洋渔业竞争力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海洋渔业综合竞争力水平较高,但在科技创新推广、相关产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方面较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海洋渔业竞争力水平,提出推进渔业组织化建设、培养渔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多元化休闲渔业等合理建议,以期对福建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是辽宁省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功能区划是建设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的重要举措.在研究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通过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发展渔业第三产业、优化远洋捕捞产业、加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的建设等措施来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章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占比较大;产量和产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海水养殖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与海洋渔业发展的关联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休闲渔业;未来我国海洋渔业应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科学延伸水产品加工产业链、促进渔业科技进步以及积极推动休闲渔业的发展,促进形成"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经济效率评价有助于了解渔业资源转化利用效率,推动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投入产出数据,结合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未来空间格局变化,再以相关性系数分析渔业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均位于DEA模型最优前沿面的98.00%以上,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2)海洋渔业经济效率与投入产出关系趋于复杂化,渔业经济效率高值区趋于集聚,且高值区范围趋于扩张。(3)渔业经济效率重心由南向北移动,未来渔业经济效率重心趋于向东北迁移。(4)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率、人均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科研机构、海洋水产加工品总量、海洋水产出口贸易、渔业就业专业化指数对区域渔业经济效率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海洋渔业经济发展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绿色、低碳、智慧、生态渔业,政府政策积极支持,并加快对外合作,从而引领沿海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链建设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阵地,提升海洋渔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为进一步提升海洋渔业区域产业链联动水平,深入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本文基于产业链多维内涵,从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空间链四个维度出发,构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 和障碍度模型,对2006-2020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 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措施。结果表明:(1) 时间上,研究期内中国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向好,各维度贴近度数值均呈现不同程度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创新链维度贴近度数值较高且稳定增长,价值链和空间链维度贴近度数值增长较快,供应链维度贴近度数值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 空间上,中国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在四大维度中优势和劣势各不相同。(3) 优劣层级划分上,研究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层级较为明显,其中山东表现最好,河北和海南较差,除江苏、上海、广西三个活动要素外,其他地区发展稳定,呈刚性结构。(4) 影响因素上,创新链水平对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阻碍最大,价值链水平和供应链水平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期内第一障碍因子分别是X1水产技术推广经费、X5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技术成果数量和X3渔民技术培训期数。产业链视角下研究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可促进现代渔业体系向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苏是海洋与渔业大省,海岸线长954千米,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内陆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现代渔业,对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山东省威海市积极实施海洋与渔业“二次创业”,通过深化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推进渔业产业升级,海洋渔业发展的资源性制约和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渔业经济运行质量和产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2004年,水产品总产量245万t,保持了稳定增长;渔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是海洋渔业大市,海洋捕捞产量是全省的半壁江山,海水养殖占全省的40%以上。针对海洋渔业生产是典型的高投入、高劳动强度、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的劳动密集型高风险产业特点,近年来,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国家、省安全生产法规以及《江苏省渔业管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海洋渔业发展新挑战,促进渔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践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文章基于2009—2019年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运用包含生态环境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泰尔指数分别量化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地区差异与变化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9年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仍不高,随着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的逐步提升,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泰尔指数逐年降低,表明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正逐渐缩小;(3)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占地区GDP比重、海洋捕捞产量占海水产品产量比重、渔业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水产技术推广经费对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水产品因污染造成损失产生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加强海洋资源监测、强化海洋渔业科技支撑、转变渔业发展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促进上海市海洋渔业的发展,文章在概述其生产和出口贸易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资源禀赋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其国际竞争力,并提出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上海市海洋渔业的生产总量较东海区渔业大省偏低,出口总额有下降趋势;资源禀赋、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国际竞争力整体较弱;针对制约上海市海洋渔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生态环境、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撑等因素,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监控、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产业联动和融合发展以及提高产业科技应用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评估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对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将海洋经济系统内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货币流、废物流等各类要素,通过能值转换率转换为统一标准的太阳能值,采用海域能值-货币比率、人均海域能值使用量、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绿色海洋生产总值(绿色GOP)等指标,测度了2011—2015年江苏省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旨在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的应用,为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2011—2015年,江苏省绿色GOP持续增长,占传统GOP的比重从74.8%升至77.8%,表明江苏省在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忽视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江苏省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2011年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77,2012—2015年可持续发展指数在6.87~9.70之间波动,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从经济不发达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足,逐步过渡到海洋经济富有活力,发展效益好,可持续性强。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产业结构,同理海洋产业的增值原动力也来源于海洋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一个区域的发展根本,对相应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使其更加合理,才能保持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江苏省近几年的四大海洋支柱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江苏省独特的海洋经济状况,为江苏的海洋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将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海洋交通业、海洋渔业这4个支柱产业继续深挖潜力,提升竞争力,让良好的产业基础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在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渔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海洋与渔业很多优势尚未发挥、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强调山东各级海洋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现实检验,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4.
海洋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空间载体,海洋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改善全球气候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福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山东省海域使用类型基本齐全,但开发利用结构规模不均衡,渔业用海比重较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海岸带和近海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根据山东省海域使用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空间使用现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自然岸线保有压力增大、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科学性不足、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及服务功能受损较重、海洋污染造成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够完善、陆海统筹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海洋空间资源、陆海统筹污染防治体系、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山东省海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福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当前福建海洋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对海洋开发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开发利用盲目性较大;近海捕捞过度,渔业资源衰退;技术水平较低,综合开发不够;环保重视不够,局部质量较差。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海洋意识;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管理;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完善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管海;依靠科技兴海,提高开发水平;开发保护并重,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高效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依托综合型海洋牧场和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针对鲅鱼圈润丰海洋牧场的发展状况,从多产业联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效益提高的角度,提出现代化综合型海洋牧场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以修复生态环境、打造属地景观、融合周边产业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原则,将润丰海洋牧场划分为增养殖和科普区、滨水活动区、入口广场服务区、开放式休闲娱乐区以及私密式休闲娱乐区5个功能区,以道路设计和建筑小品造景设计为辅助,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和自然资源特色,陆海同向发力,建设以海洋渔业文化为主题以及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海洋牧场。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浙江省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浙江省休闲渔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是渔业大省,休闲渔业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势头良好;浙江省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包括地理区位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和经济实力强大,劣势包括管理、规划、资金和从业者等方面,机会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和公众需求旺盛,威胁包括市场竞争激烈、资源环境被破坏以及科研投入和转化率不足;浙江省休闲渔业发展应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加快制定整体规划、解决融资难问题以及培养和引进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8.
姚海燕  赵蓓  刘娜娜 《海洋通报》2012,31(3):341-346
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过程与发展中,面临着沉积软土地基不稳定、土壤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滨海湿地植被退化、近海海水污染和渔业资源衰退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对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海洋产业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制约着滨海新区经济、特别是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提出了采用加筋垫层对沉积软土地基浅层进行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盐碱化、保护湿地、治理近海海水污染、保护与恢复近海渔业资源等改善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不断加剧,各海洋开发类型综合效益的评估与分析对维持海洋社会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同海洋开发活动带来不同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产生了海洋资源的损耗,影响了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根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特点,筛选出江苏海岸带资源开发中常见的4种典型的开发利用类型,选取了能够突出反映海洋开发活动综合效益的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资源损耗指标、环境成本指标构建海洋开发类型综合效益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权重,运用综合效益指数评价模型分别计算了单一指标效益值、准则层效益值、各研究案例效益值、各用海类型效益值并对以上研究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探求各用海类型综合效益评估值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4种海洋开发类型的综合效益评估值均介于0.4~0.6之间,处于一般的综合效益状态,综合效益从高到底依次排序:临港工业用海类型为0.551 3、海上风电用海类型为0.492 4、排污倾倒用海类型为0.441、围海养殖用海类型为0.434 3。海洋开发类型综合效益的评估对及时调整海洋开发对策,缓和海洋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