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部湾地震烈度速台网于2016年建成,该台网初步形成了北部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且极大缩短了北部湾经济区地震烈度速报时间,进一步改善了该地区地震烈度速报能力薄弱的现状。对北部湾地震烈度速报台网的布局与选址、观测技术系统构成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台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关探讨:如何完善台站运行保障设备以及并入正在建设的广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用。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级大地震后,因交通、通讯中断等多种原因,无法及时确定地震灾区受灾范围与震害程度,给党和政府指挥抗震救灾带来了困难,为此,成都市在实施灾后重建项目时,建立了以地震烈度速报为目标的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快速获取灾区的受灾范围和破坏程度等重要信息,为抗震救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重点阐述了利用该台网建设地震预警系统的初步设想;分析了该系统的潜在效益。  相似文献   

4.
地震动强度与地震烈度速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在总结了美、日等国家和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基于实时或近实时强震台网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及计算机软件编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国家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对外服务要求,针对国家预警工程建设多算法多中心融合决策的主要技术难题,结合地震监测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科管理需求,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迫切需要一个用于地震预警、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分系统产出一套全国统一结果的融合决策平台。在国家预警工程定制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其作为国家预警工程数据处理系统与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关键信息通道,负责汇集融合国、省两级多中心地震预警和速报分系统的多套处理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多个处理结果的同一地震事件判断及其可靠性判定,基于多个策略的信息优选和融合决策处理,产出融合决策后唯一、可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和速报信息结果。该结果经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布平台对外发布,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特定专业用户可以基于收到的地震预警和速报信息进行防灾避险或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中国地震局启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立项建议书编制工作,2015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后获批,历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于2018年启动项目建设,并计划2023年投入运行,开展试服务。随着项目的实施,在台站观测系统建设、中心建设与集成、定制化软件研发、服务系统建设与拓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结合预警工程的目标、主要内容、技术体系等情况,对预警工程进展进行了介绍,随着项目的建设,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外开展地震预警试服务工作,工程完成后将成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核心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7.
有关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8.0级地震给我们很多警示,其中之一就是地震观测系统应当在大地震后快速产出地震烈度分布图。本文对快速产出地震烈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用同震位移分布快速获得地震烈度产出的方法。实现地震烈度快速产出这一目标应当走测震学、强地面运动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道路,这是大震后地震烈度快速产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是国务院批复立项的重大工程,是我国地震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于2018年正式实施,预计2023年全面完成,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1万个观测站点。本文介绍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福建子项目一般站建设项目从台站建设到安装验收、整改、考核运行、台站建设质量巡检等过程,分析了影响台站运行率的原因,并对一般站台基背景噪声水平进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雨泽  杨陈 《中国地震》2024,40(1):85-96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现已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总数超过15000个台站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站网。定制软件是预警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将实现我国地震观测领域数据处理系统的全面升级。本文结合定制软件项目建设目标、业务功能需求等情况,从设计思路、总体架构、分系统功能、部署方式、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指标等方面对定制软件总体设计进行介绍。定制软件的总体设计契合预警业务功能需求,使得预警工程具备高稳定性、低延时、高可靠度、高处理性能的数据处理、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数据综合服务和技术支持与保障能力,使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两大功能得到落实,使工程项目的防震减灾效能得到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虎栓 《中国地震》1994,10(3):197-205
基于对地震烈度及其物理标准新的认识,本文采用更丰富的强震观测资料和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对地震烈度物理标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并对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陕西关中地区剪应力分布及近期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峰值速度与构造环境剪应力的关系,利用西安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小震资料,初步计算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剪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关中中部的剪应力值较低,近期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关中北部的韩城、西部的宝鸡-千阳、东部的大荔-华阴一带剪应力值较高,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历史及现今地震资料研究了陕西地区5级左右地震发生的时空规律及其相关现象,从而为陕西今后的震情判断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Ms≥5地震发生的平均时间间隔为58年,4-5级地震丛的发生间隔为10-40年;Ms≥5地震的活动有以9为倍数的韵律特征,并有集中在7-9月发生的现象;5级左右的地震一般都分布在渭河盒地北缘断裂或秦岭山间断裂带上;4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小震活跃。  相似文献   

13.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测震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袁顺  段天山  冉慧敏 《内陆地震》2009,23(2):174-179
介绍了新疆测震系统中的各类台站在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通信条件下的科学构建,固定台站、和田台阵及流动台网采用了不同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台网中心对采用各类传输方式的数据进行实时接收、存储、共享分发以及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十五"数字测震台网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速报能力,并成功地经受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考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地震后至5月31日,陕西测震台网速报地震669个,其中在地震速报规定范围内速报5级以上地震11个。在应对2009年11月5日陕西高陵4.4级地震(Ⅰ类速报地震)和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Ⅲ类速报地震)及余震序列时,两个主震各种速报参数偏差全部符合地震速报规定对相应类别地震速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许俊奇 《内陆地震》1993,7(3):240-244
依据震中迁移、频度变化曲线、能量释放曲线、震级频度关系和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等,对陕西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陕西地区M_L>3.5级的地震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由北向南、自东向西的迁移特点,其地震活动水平比较正常,今后5年内可能发生M_L≥4.3级地震。  相似文献   

16.
利用陕西省丰富翔实的历史地震资料及1970~2004年陕西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应用贝努里概率模型,对陕西省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做初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胡聿贤先生和霍俊荣的联合椭圆衰减模型的基础上,对新疆的地震烈度关系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应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以34°─41°N、110°─120°E范围内的41幅等震线图为数据基础建造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研究原型IAIS,重点在于利用、发掘GIS在管理、应用地震烈度衰减信息方面的能力。系统以GISI具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将每一幅等震线图存贮为一个专题图层,建立拓扑结构确定等震线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等震线图中所表示的描述性特征存入特征属性文件,并通过一个共同的项使等震线和烈度分区与属性表中的描述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系统提供了从震中分布图或地震序号、发震时间等查询、显示各个等震线图的功能,并可以交互式地量算各等震线的长、短半轴,自动量算各烈度区的面积等。针对将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及不同投影参数的等震线图转绘编制综合等震线图的主要困难,本文研究了ARC/INFO中的投影转绘问题。系统按“留大舍小”的原则自动生成综合等震线图。同时,IAIS实现了综合等震线图的计算机管理,包括显示、查询、局部修改、统计量算等。  相似文献   

19.
及时地将青海省地震局1994-1997年2月在湟水构造盆地活动构造调查及古地震、历史地震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湟水流域主要城镇的地震烈度分析.得出了海晏县城、民和县城的地震烈度宜为见度的结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陕西省GNSS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布网设计、基准站建设、网络通讯系统设计、数据中心建设等。同时对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该系统的建成可以有效地监测陕西省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及重力变化,为陕西省的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为陕西省相关部门提供导航定位与精密授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