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开始低糜,道德观念濒危。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发生变化。如何顺应形势,创造性地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中贯彻气候变化教育尤为必要。地理学科在气候变化教育中承担着传授相关科学基础知识、贯彻人地和谐发展的可持续观念的任务。本文阐述了气候变化教育的内涵,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相关教学内容给出了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的几点教学建议:全面理解气候变化科学内涵,深入挖掘教材隐含信息;整合气候变化相关知识,打通教材前后联系;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拓展引申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时代对高等地理教学手段和教育目标提出新的要求 1.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薪观念 信息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世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高等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从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至于信息素养,早在1974年美国就开始了对信息素养概念内涵的研究,并逐步对概念研究深入与细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区位熵、探索性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基于教育设施兴趣点(POI)数据和城市社会经济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华中、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教育设施配置严重失衡,华东地区教育设施配置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华南、华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2)中国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设施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九年义务教育设施呈现出“北京—银川—张掖”和“厦门—广州—昆明—拉萨”两条优势带,分布相对来说较为均衡;高等教育设施表现出了“政区化”分布特征。(3)城市师资规模、人均收入、财政支出、学生规模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教育设施空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新疆经济增长和教育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两者存在某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新疆教育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就增加0.120 4个百分点。(2)新疆的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有促进作用,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作用。基于此,新疆要全面加大各级各类教育投入力度,即要覆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各个领域,才能彻底提高地区教育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知识与控制》一书在教育社会学界具有极为深重的影响,自从1971年首次出版以来,就被英国选为教育社会学的一门课程,在教育社会学和课程研究中得到广泛引用。该书将课程与教学问题引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预示着教育社会学研究开始转型,从传统研究领域关注分配和教育组织向课程和教学问题的研究转向。  相似文献   

7.
史立志 《地理教学》2011,(21):7-8,6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研究生教育创新与改革等方面的需要而提出的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2011年7月,第一届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已走上工作岗位,两年的专业培养不仅为教育硕士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的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地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学的发展包含着地理研究和地理教育两方面内容,地理教育是地理研究、应用的延伸.以地理教育的内涵为基础,地理教育具有知识传播、推介运用、公益宣传3个重要功能;在社会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地理学科发展的推动下,地理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并且出现了地理教育社会化、实践化、现代化的新趋势,其重点是素质教育中的地理教育和社会公益中的公众地理教育.分析认为公众地理教育是重要的地理教育创新形式,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开展探索公众地理教育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当代大学通识教育中,地理学具有提升人生品质、润泽人文情怀、培养综合能力、促进战略思维的独特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中,地理学已经初步表现出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还未能充分体现育人价值。面向通识教育的地理学,应当建构人的发展、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体系,树立观念养成思维,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涵养德性转变行为,全面系统地纳入到通识教育基础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全球自然灾害频发,高中地理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灾害教育的使命。人教版(2019版)高中必修《地理一》在叙述性文本、图像、案例以及活动栏目中分别阐述了灾害教育内容,构建了良好的灾害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灾害知识、厚植积极向上的灾害情感、获取应对灾害的实践能力与素养。本文提出高中地理灾害教育的教学路径:立足区域情境,习得完善的灾害知识;挖掘灾害文化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应对灾害的实践能力与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国外教育地理研究回顾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地理研究作为地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中叶,早期教育地理研究主要是借助地理学的视角和工具解决教育的空间问题,包括教育规划、教育土地利用、学校选择以及与居住地相关的教育机会和结果差异等;1990年代以来的教育地理研究注重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解析教育,关注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内在联系,并建立起了以尺度为框架的研究体系。在最初的研究中,教育空间被当作既定的客观空间;1990年代以来,受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影响,教育空间被看成是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相互塑造的空间。当前,教育地理研究已经建立起了知识体系和研究框架,研究尺度包括微观(学习者、学习空间、学校与社区等)、中观(区域、国家等)和宏观(国际)的空间尺度研究,教育地理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展。国内教育地理研究可以从不同尺度上加强空间的研究以及空间之间的联系讨论,扩展非正式教育这一广阔的领域,加强教育公平的社会空间解释。  相似文献   

12.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与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是提高公民水土保持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中学生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十分必要。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将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归纳为三种类型:水土资源的重要性;水土流失的规律、分布和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本文总结了水土保持知识的内容指向性及其在教科书中的呈现形式,从数量分布、内容结构和课程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学地理教材中水土保持知识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CiteSpace对地理教育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绘制文献数量、作者群体、关键词与发文机构等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地理教育研究主要领域有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分科教学法、地理素质教育等;作者和机构主要是师范大学中从事地理教学与研究的学者。除传统地理教育研究视角外,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差异等也是研究热点。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地理教育实证研究、地理教育可持续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地理教育的新要求等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国际减灾战略,2002年,减灾被确认为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可见灾害教育始于学校,学校是开展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学校尤其中学开展灾害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灾害意识、防灾避灾的知识能力,并不同程度地改变学生的观念和行为。目前,中学地理学科中的灾害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灾害意识和灾害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显得薄弱,与我国自然灾害多样并多发的实际国情不太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加强职工价值理念教育的研究,把握职工思想动态,全面贯彻职工素质工程建设要求,发挥工会组织优势,通过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美德,教育、熏陶、武装所有职工,将企业职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工会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6.
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评述与本土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袁振杰  陈晓亮 《地理科学》2019,39(12):1938-1945
近20 a来,西方教育地理学受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地理学思想的影响,重新审视教育空间与社会结构的关联,从多维度进一步认识教育空间建构过程中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机制。对西方教育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并尝试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两大视角,总结和归纳当前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内容。教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发展迅猛的人文地理学分支,但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证发展尚处于以西方为主导的阶段,强势的西方话语体系还未充分涉及和理解非西方国家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当前是非西方国家建构自身教育地理学理论特色,并与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展开理论和实践对话的重要机遇和窗口。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群体,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也进一步塑造了教育空间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总之,加深教育与空间关系的研究,增强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中西对话,构建中国化的教育地理学研究体系,使教育空间成为考察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视角,是中国教育地理学研究未来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适当地选用录相、投影片、多媒体等手段,不仅有助于抽象知识的教学,还能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有利于意识、态度、思想等教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8.
灾害教育承担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培养公民防灾减灾素养的重任。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均设置灾害教育课程,涵盖了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主题,体现了层次递进和融会贯通的课程要求。地理教科书传递系统而普适的灾害知识,提供灾害案例和探究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灾害情境。通过宣传灾害知识、开展灾害逃生模拟演练、实施防灾主题研学旅行等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素养。  相似文献   

19.
黄玉美 《地理教学》2000,(11):23-24
生态明教育是以培养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自然规律科学地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生态思想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该教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概述 社区服务性学习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并在服务中实现学习与发展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广泛运用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各门学科。但对我们而言,这还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曾经在农牧专业的教学、教育中也尝试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是实验室操作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