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利用树木年轮与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依据数理统计学和天气预报学等基本原理,通过历史气候的延长、插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根河和海拉尔两个不同森林气候区域的年轮气候变化规律、趋势与展望,提出了未来40年内有利和不利年轮生长的气候年段。  相似文献   

2.
国外有关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该文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利用历史文献档案、冰芯、树木年轮研究最近2000年以来气候变化的主要进展。分地域陈述了各位学者提取古气候信息的方法、重建的各种古气候代用资料序列以及关于特征气候时期和年-百年尺度气候变化方面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由于分布广泛、分辨率高、定年准确和气候敏感性好等原因,树木年轮在重建过去区域、半球甚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天山地处中亚干旱区,气候变化波动大,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植物生长的干旱胁迫作用强烈,天山山区分布有大量雪岭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等长龄且对气候敏感的针叶树种,因此天山山区是树轮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天山山区树轮气候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近10 a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关天山山区树轮气候研究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对天山山区树轮气候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总结了近200 a基于树轮资料的天山山区较为一致的气候变化规律,并为进一步开展天山山区树轮气候研究提出建议。天山山区未来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应在开展大量不同区域树木年轮气候学重建基础上,尝试理解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机理研究,同时选用不同数理方法和多树木年轮指标进行长时间尺度和大空间范围重建工作,并讨论中亚干旱区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树木年轮与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 ,依据数理统计学和天气预报学等基本原理 ,通过历史气候的延长、插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重点研究了根河和海拉尔两个不同森林气候区域的年轮气候变化规律、趋势与展望 ,提出了未来 40年内有利和不利年轮生长的气候年段。  相似文献   

5.
阿拉善荒漠地处西风带、高原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尾闾和交汇影响区,不仅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还是我国主要的沙尘源区和运移通道。通过总结分析阿拉善荒漠及周边地区的树木年轮学研究成果,综述了阿拉善荒漠绿洲区河/湖岸林、荒漠灌木、周边山地针叶林等乔灌木树种日-季-年尺度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年轮记录的过去百余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今后该区域树木年轮研究应更加注重未来气候发展趋势预测,并拓展更多研究树种及树轮指标,将荒漠区乔灌木年轮研究、荒漠周边山地树木年轮研究和荒漠演变过程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更加全面、深入了解阿拉善荒漠化驱动机制和治理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气候状况及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我国西北的气候状况主要是干旱和气候变率大。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西北有丰富的树木年轮资料 ,从地质时期、历史及现代气候变化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西北有丰富的气候资源。提出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以保证西北区域PRED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治区科协“七大”于5月15—16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总结了5年来自治区科协的工作,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自治区科协领导。会上颁发了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新疆气象局杨青《人工绿洲对夏季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获一等奖,袁玉江《乌鲁木齐河山区树木年轮-积温关系及≥5.7℃积温的重建》获二等奖,喻树龙《用树木年轮重建天山北坡中西部7—8月379a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8.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不仅能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提供关键参数,也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利用位于新疆西北部萨吾尔山南坡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了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树轮宽度年表,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法分析了树轮年表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一致性,可能包含较为丰富的气候信息。树轮年表参数有较一致的规律性:平均敏感度、标准差和信噪比随海拔高度降低逐渐增大;反映树轮对环境要素响应滞后效应的一阶自相关系数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减小。(2)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树轮宽度年表与生长季温度(5—9月)的正相关逐渐减弱,直至变为负相关;与反映水分状况的气象要素(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由不显著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P<0.01)。萨吾尔山南坡海拔2000~2100m是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响应关系发生转折的关键高度。(3)位于下树线区域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受年降水量(上年7月至当年6月)和当年生长季(5—7月)最高气温共同影响,具备开展区域干旱指数重建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沙漠及其边缘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敏感。但沙漠地区有限的森林资源限制了区域百年到千年尺度上的历史气候变化研究。利用采自巴丹吉林南缘的青海云杉年轮宽度资料,重建了区域近191 a(1815—2005年)来的年降水(前一年7月至当年8月的总降水量)变化序列。重建的相关系数是0.636,方差解释量为40.4%,调整自由度后的解释方差R2adj为0.392。重建结果稳定可靠。分析区域过去年降水变化结果可见,19世纪该区域干湿变化频繁,20世纪前半段主要以干旱为主,干湿转变较少。20世纪20年代的干旱事件在巴丹吉林南缘的干旱持续时间更长。周期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域年降水量变化有2 a、4 a、64 a等周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秦岭地区树木年轮密度对气候响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秦岭四个地点的树木年轮样本,进行了密度量测,建立各自的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年表。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变异对气候变化有显著的响应,这些年表可以成为表征过去局地气候的代用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执行中国气象局项目"西部五省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估业务系统"的子项目"西部五省区树木年轮资料网",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树木年轮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甘肃省气象局气象台、青海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发展处及气候中心联合在甘肃、青海和西藏进行野外考察和树木年轮采样。  相似文献   

12.
袁玉江,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955年2月生,山东省菏泽县人。1982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地理系。1982年至现在,在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前身新疆气象科研所)从事树木年轮气候、年轮水文及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现为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气候与绿洲冰雪研究室主任,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德干旱环境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客座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现任《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沙漠与绿洲气象》编委,《科学通报》、《生态学报》、《地理学报》、《冰川冻土》、《第四纪研究》等稿件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较可靠地利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重建陕西关中过去的气候,本文依据陕西秦岭南太白山兴隆岭、大南沟两组经过合适取样和精确定年的树木年轮年表,首先确定了它们各自生长状况和气候要素的响应函数,进一步明确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1993年7月1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尼勒克地区3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有关参数的对比分析,证明萨克巴依顿年表和唐布拉年表比霍仕布拉克年表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将这3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附近的尼勒克气象站1960--2008年月平均降水组合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尼勒克3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年轮指数与尼勒克地区上年7—8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唐布拉年表(TBL)的年轮指数与上年7—8月降水相关最佳,相关系数为0.575,达0.00002的极显著性水平,且二者的正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研究还发现,尼勒克3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低频信息含量均多于高频信息的含量,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普遍存在2~3a的变化准周期,且平均年表存在7个高指数阶段和7个低指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新疆气候变化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新疆气象工作者对新疆气候变化研究的历程(截至到1997年)。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疆吉木萨尔县天山云杉树木年轮宽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标准化年表,讨论了晚材宽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与月平均最高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函数基本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了利用晚材宽度指数、最大密度指数和最小密度指数重建该地6~9月份降水,以及利用最大密度指数和最小密度指数重建该地4~9月份平均最高温度。重建结果可靠且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分析发现,该地区在过去150年中,月平均最高温度和降水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近500年气候变化的层次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波变换对华山松500年年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气候变化具有不均匀性和多层次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分析新疆地区现已取得的树轮水文学研究成果,选取基于树轮宽度重建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塔里木河流域等区域共14条河流径流量序列,对各序列的水文历史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和讨论,并对进一步开展新疆地区树轮水文学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水分是各流域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且树木径向生长与河流径流量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2)对新疆5个区域的河流径流量重建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阿尔泰山区域重建序列间的相关性较高,天山北坡次之,天山南坡最低。阿尔泰山与天山北坡径流量重建序列间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3)14条河流径流量重建序列经31 a滑动平均处理后,结果显示同一区域内河流径流量序列丰枯变化的一致性相对较好。(4)5个区域内部径流量重建序列存在相同的极值年份,且重建序列的部分极值年份与历史记录的气候水文灾害相吻合。(5)新疆地区径流量重建序列的周期变化在高频上较为一致,均存在2~7 a的短周期,其径流量变化可能受到海陆大尺度气候振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全球气候预测方法和结果。根据相似预测方法的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古气候重建中的相似时段与新疆气候。综述了有关新疆气候变化预测的资料、方法和结论。最后进行综合分析,推论新疆2000年和2030年左右的气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试验以及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以特定区域研究为主,缺乏对全球不同区域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时空关联的系统性归纳研究,且野外观测试验持续时间较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和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从资料获取、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提出未来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