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与油气渗流规律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裂缝型油气藏是21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裂缝储层本身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研究难度。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尚缺乏一个能全面解决构造裂缝定量预测问题的研究方法,对裂缝型油气藏预测及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储层裂缝研究主要涉及 3个方面的关键内容,即地下裂缝识别、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和裂缝参数定量表征。构造裂缝发育规律、形态特征以及油气等流体渗流规律主要受控于构造应力场和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非均质性。强调构造应力场与岩石力学属性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已成为构造裂缝空间定量预测的主流,固体应力场和流体压力场的联合作用构成流体运移的驱动机制。我国拥有相当数量的裂缝储层的地质储量,进行裂缝型油气藏研究与预测,无论对西部还是东部深层油气藏的勘探突破均有深远意义。系统综述了储层裂缝定量研究和预测方法以及裂缝储层油气渗流规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越岭隧道地区构造应力场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越岭隧道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和技术,提出了采用微构造法、岩石声发射法、数值模拟等方法,由定性到定量、由点到面地综合研究越岭隧道地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为未来越岭隧道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和测量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力遥感监测地质灾害的研究及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项研究在Turcotte定性构造应力场基础上,建立了地壳构造应力场定量优化模型公式,计算绘制了各种区域地壳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动态图件,应用气象卫星应力遥感监测绘制了1989年大同6级地震前后京津唐地区应力降动态图,同时监测唐山市岩溶塌陷获得应力降动态图,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各类型卫星与航空应力遥感的进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控矿构造因素为主线,研究了成矿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及其控矿作用。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反演了成矿期构造应力状态,为宏观构造分析提供了佐证,亦为成矿预测提供了定量一半定量的实验数据,并预测了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山东胶西北金矿带成矿构造应力场反演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控矿构造因素为主线,研究了成矿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及其控矿作用。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反演了成矿期构造应力状态,为宏观构造分析提供了佐证,亦为成矿预测提供了定量一半定量的实验数据,并预测了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鄂西清江流域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简要分析清江流域区域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序列的基础上,将清江流域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划分为:燕山主期、喜马拉雅主期和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而利用共轭节理、断层擦痕、显微构造分析、震源机制解和地应力测量资料等定量反演各期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方法;同时利用岩石破坏准则、方解石鹅e双晶和变形矿物的位错密度等定量估算其差异应力。并结合有限元模拟计算,探讨清江流域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有限单元法是实现构造力场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半定量计算的有效手段。在研究区域控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地质体的离散化模型,确定了边界条件和本构关系,模拟出内蒙古腮忽洞地区热液金矿床成矿构造应力场和能量场,从而为该区金矿综合找矿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童亨茂  郑磊 《地质科学》2007,42(1):45-57
针对古构造应力场反演计算中建立“古构造模型”和“约束条件”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富台潜山为例,阐述了如何用三维地震资料来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定时”、“定向”和“定量”问题。胜利油田富台潜山研究的实践表明:三维地震资料可以用来较好地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中的“三定”问题,其结果的可靠性总体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据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而进行的古应力场数值反演是古应力场研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裂缝的预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西南丹芒场锡多金属矿田为例,对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构造应力场与地球化学场的关系进行了半定量的研究,说明了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方法。总结了芒场沉积-岩浆热液叠加型层控多金属矿床在其形成过程中的热液活动期,构造应力场与Sn,Zn,Pb,Cu,As,Ag等元素富集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从上述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对这种关系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沉积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构造应力场在盆地演化分析、油气的生成和运聚、裂缝形成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向,指出在盆地演化分析中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应以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原始沉积特征为依据,构造应力与流体(油、气、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的相互耦合,定量研究它们的耦合关系及时空变化规律是认识构造应力和流体作用的主要途径。比较客观地探讨了构造应力场模拟、构造应力大小和方向、起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甘肃及邻近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实际资料,研究了甘肃及邻近地区的新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应力场。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新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应力场之间的继承性、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以及动力来源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构造应力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由李四光教授开创的构造应力场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已经历70多年。回顾其研究过程,展望未来发展,可以分为两个研究时期:①开创研究时期(1926-1966).主要运用构造形迹力学性质及组合规律分析推断构造应力状态,重点研究构造体系及其典型构造型式的构造应力场。②实测研究时期(1966-).最初通过实测地应力、地形变、断层位移以及现今构造活动的各种相关资料,配合模拟实验研究现今构造应力场;尔后对地质时期古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应力、应变矿物进行应力状态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并配合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实测研究时期可分为3个研究阶段:实测平面构造应力场研究阶段。主要以进行平面构造应力场研究为主;实测三维构造应力场研究阶段。以三维构造应力场研究为主并对构造应力场学科进行研究总结;深部构造应力场研究阶段。未来将会开展对地壳整体及地壳深部进行全面的构造应力场研究。构造应力场研究对认识地壳运动问题具有深远意义,在地质找矿、地质环境与灾害、工程建设中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力遥感监测地质灾害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游永雄 《地球科学》1994,19(6):851-863
在Turcotte定性构造应力场基础上,建立了地壳构造应力场定量优化模型公式,计算了各种区域应力场特征及其动态图件,系统地阐述了各类型卫星与航空应力遥感的进展和展望,运用京津唐地区国家高精度重力复测网数据转换应力降动态图,与气象卫星应力遥感所获得应力降动态图进行对比,效果良好,初次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应力场的研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应力方向、应力大小和应力作用方式。然而在构造应力场的研究中,多强调应力方向和应力作用方式,对应力大小的推断往往停留在定性的水平,很少见到对其进行定量、半定量的计算。当然同前两者比较,应力值的计算是很困难的。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展了古构造应力场中应力定量、半定量的研究,目前世界上已有了一些应力值定量、半定量的计算方法。我国从事此项研究工作的也已经起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天丰、王维襄、韩玉英等人已将国外研究应力值的一些计算方法介绍  相似文献   

15.
构造应力场在隐蔽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曾联波  田崇鲁 《现代地质》1998,12(3):401-405
摘 要  通过对构造应力场与低渗透储层中裂缝分布、油气运移和聚集以及断层纵向封闭性 之间关系的分析‚说明根据构造应力场的分布‚不仅可以定量预测裂缝性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以及油气的运移方向与聚集场所‚而且还可定量评价断层的封闭性。因此‚从构造应力场的 角度对油气的分布进行评价和预测‚将对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含油气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构造应力场是影响油气运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构造应力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与油气富集的圈闭构造;另一方面,不连续状态的瞬间构造应力和连续状态的长期构造应力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驱动力。分析了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着重讨论了确定含油气盆地应力场的方法,并探讨了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山东金翅岭金矿成矿构造及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伟 《地质与勘探》2014,50(1):122-129
金翅岭金矿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远-莱州的中部,为石英脉型金矿。基于构造填图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初步查明了该矿床控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该矿床控矿断裂大致经历三期活动:成矿前构造应力场为NW-SE向挤压,成矿期为NE-SW向挤压,成矿后为NW-SE向挤压;成矿作用发生在构造应力场从NW-SE挤压到NE-SW向挤压转换时期。正是由于构造应力场转化使得控矿断裂开启,才导致成矿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针对构造裂缝发育型、深埋致密砂岩储层,依据露头、岩心、薄片、物性、古应力、测井、测试等资料,基于构造地质学、储层动力成岩地质学、测井学、分形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提出了露头构造裂缝建模、钻井构造裂缝刻画、测井构造裂缝分形分析、古挤压应力场恢复、储层埋深底限预测5种方法相融合、5个步骤相支撑的技术思路。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半定量-定量刻画了构造裂缝发育型砂岩储层的裂缝发育规模、有效性和空间展布,为大北1气田的滚动勘探和整体评价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技术方法体系,同时为前陆盆地深埋致密裂缝发育型储层的研究和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霍明宇  王莹  解国爱  等 《江苏地质》2013,37(2):284-291
研究区位于安徽池州市梅村镇西峰庙—马头平移断层东北端,该处岩体和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区域发育了一中型铜钼矿.分析了研究区铜钼矿赋存条件和容矿构造的发育特征,统计了容矿节理的产状,整理绘制出成矿期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分布图.认为研究区内的容矿节理以张性节理为主,经极射赤平投影后得到的优势产状为285°∠87°,容矿节理和主断裂产状基本一致.研究区内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轴(σ1)的方位为15°,最小主应力轴(σ3)的方位为105°,倾角近水平.此构造应力场与燕山晚期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一致,最大主应力均为NNE-SSW方向.在此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下,形成了区内广泛发育的NNE-SSW向、具走滑性质的断层以及张性节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潘集矿区构造特征及矿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对潘集背斜两翼的潘北井田和潘一井田中的层滑构造进行研究,将矿区分为10个主层滑区及29个层滑亚区。研究结果显示:矿区层滑构造的产生与南北向主应力场及大型断裂所构建的局部应力场密切相关;层滑构造导致矿区形成近东西向薄煤带,发育以Ⅱ和Ⅲ类型为主的构造煤;层滑构造多发育在背斜两翼,且以断滑型和揉皱型为主,而在背斜核部则以断裂型为主;在纵向上,层滑构造类型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相对浅的区域,层滑构造以断裂型为主,往下是断滑型,而在较深部位及断裂构造交汇处,则主要表现为揉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