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国外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章澄昌 《气象》1998,24(10):3-8
统计学推荐随机化播云试验作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最佳效果检验方法,但在业务性作业中却难于实施。作者综述国外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外场试验计划实施中的缺陷和经验教训,以及近年来对两个最受推崇的随机化试验的争论,并通过实例说明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评估可基于无分布推断法,以简化试验设计并提高检出功效。  相似文献   

2.
在对强对流(积云)增雨作业中,引用防雹新概念方法是利用多普勒雷达不同仰角的反射率(R)图及反射率剖面(RCS)图、径向速度剖面(VCS)图等资料,对强对流云流场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判定其主位置,通过主入流区位置和态势,确定“0”线的类型,给出增雨作业的时机和部位。用这一新概念,结合天津地区积云增雨的实际情况,在2003~2005年期间进行了应用。当流场、温度场和水凝物粒子场适当配置时,会形成大量降水粒子的集中累积,产生阵性暴雨。  相似文献   

3.
人工增雨防雹社会化认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列举了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的实例,从科学角度出发,宣传人工影响天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从而支持和推动人工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1引言 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在黑龙江省已开展了30多年,从一开始用土炮搞防雹实验,后来用"三七"高炮增雨防雹,到目前用飞机、高炮、火箭搞增雨防雹,经历了理论实验、自我完善、普及应用3个过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这项技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5.
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信息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邹书平 《气象》2011,37(3):373-378
随着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的发展,作业信息数据量不断增大,作业信息上报和统计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愈显重要.为实现地面增雨防雹作业信息上报、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通过Visual Basic 6.0编程技术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处理技术,研发地面增雨防雹作业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创建、数...  相似文献   

6.
刘芳 《陕西气象》2004,(3):50-50
严格人工增雨防雹人雨弹、火箭弹的安全管理,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人影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近几年来,陕西对防雹人雨弹、火箭弹采取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落实任务明确职责,使人雨弹、火箭弹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适宜于人工增雨的云系及人工增雨、防雹的最佳作业部位和最佳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适宜于人工增雨的云系及人工增雨、防雹的最佳作业部位和最佳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年来北京地区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情况,利用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和经典的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2004 2010年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定量地评估。结果表明:(1)在5 9月的评估期,随着作业样本数逐年累加,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率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20%左右;在所选目标区,连续7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17.8 mm,增雨效果显著。(2)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2.48亿元,多年平均防雹投入产出比为1∶16。人工防雹效益最高、最低年份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对应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和1∶6。  相似文献   

10.
强对流云人工增雨和防雹原理的二维数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玉华  胡志晋 《气象学报》1993,51(2):184-194
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深对流云数值模式,用该模式模拟了一个实测强对流云个例。其结果同观测相近。本文做了一系列催化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云发展早期播入高浓度的人工冰晶胚胎,能促使云中产生大量的大冰晶和小霰粒,它们争食液水,不易长成大雷,地面降雹动能可减少45%,但降雨量也有明显减小;减小播撒剂量,催化效果亦减小,防雹和增雨效果不明显;若在云发展早期引进浓度为10~0-10~(-1)/L的小雨滴,则能明显提早和增加降水。对于不同强度的对流云,人工引晶仅对中等积云(云顶高为6—8km)的增雨效果较好。文中还比较了二维和一维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用雷达气候学方法,对定西防雹增雨试验区5—9月对流云的地域、日际、强度和传播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人工增雨天气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田广元  王永亮 《气象科技》2007,35(2):264-268
为了使人工增雨更有针对性,需要在作业方案制定阶段就对未来影响天气系统有一个明确的判断,需要总结出一套适合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概念模型。为此,普查了1983~1992年欧亚范围高空及地面天气图,筛选出影响辽宁省并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加以分析归纳,建立了4种有利于辽宁省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概念模型,即西风槽型、东北冷涡型、切变线型及副高型,并分别给出了未来12~24h影响辽宁省的警戒区及最佳人工增雨作业区。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人工防雹决策指挥系统在大连的人影业务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例举2012年6月7日的一次降雹天气过程,介绍了系统业务功能以及实时指挥防雹作业的技术流程,再现了系统对雹云初始回波、雹云类型的自动判别,以及作业预警、决策和作业方案量化输出等技术环节和实时科学作业指挥过程。通过系统运行和科学作业指挥,有效地抑制了雹云的发展,同时避免了盲目作业带来的炮弹的损失和浪费,起到了防雹和增雨的综合效果。目前该系统已实现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4.
昭苏垦区冰雹发生规律及防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农四师昭苏垦区冰雹发生规律和成因,并提出了人工消雹作业的雷达回波指标和作业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在增雨作业时机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的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回波顶高、累积含水量等产品和地面降水实况资料,分析了2003年5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同一环流背景条件下,局地作业时机的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作业效果。CINRAD可以监测到对流云的移动及生消演变过程,在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要密切注意雷达回波的发展、演变趋势,选择最佳作业时机,特别是选择发展中的对流云作业效果更好一些;并给出了雷达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6.
雷达与闪电定位资料在高炮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闪电定位仪、711雷达两图重叠进行相关比较定位,对判断雷暴的位置。准确及时的指挥高炮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是一种有效方法,能够适时指挥高炮进行人工防雹行业,提高作业准确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重庆冰雹气候特征及人工防雹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向花  廖代秀  李轲 《气象科技》2010,38(5):620-624
利用重庆34个县1960—2004年的气象志、县志资料及1980—2004年的MICAPS资料,对重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流背景、冰雹路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重庆冰雹在空间上存在东多西少的特征,东北部山区是冰雹频发地;近50年冰雹具有"少—多—少-多"的非均匀周期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明显增多;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分布,高峰期为4—5月和7—8月,6月相对较少;重庆冰雹天气以局地对流为主,系统性对流次之,产生系统性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分为3类,即低涡型、西北气流型和高空低槽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是主要影响系统,约占62%。给出了重庆主要冰雹路径图并提出了人工防雹的对策建议,以提高人影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天津WSR-81S雷达体积扫描资料和地面降水实况资料对2000年8月2日天津市武清区进行的一次雹云高炮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作业后从地面降水实况资料上看,在作业炮点的上游出现了大降水中心,表明人工增雨作业可以改变自然降水的原始分布,增加局部地区的降水。利用降水时段的雷达体积扫描资料分析表明:循环往复的爆炸作业使雷达回波的强度减弱、高度降低、移动速度减慢。由于迎着雹云的移动方向作业,造成上游地区降水较大,大于45 dBz的强回波滞留在作业炮点的上游。  相似文献   

19.
播撒碘化银实施雹云催化的数值试验--个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三维冰雹云模式基础上,采用湿热泡扰动方式激发对流云,对1998年7月21日发生在河南北部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模拟并做催化试验.结果表明,该例雹云具有含水量累积区,对累积区中心播撒碘化银能够减雹、增雨;而在此中心之下较低的高度作业,或播撒时间选取不当,则有可能增加冰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