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3—1977年,我队在阿勒泰、富蕴及青河一带进行1比20万区测工作。通过野外观察和有关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有一个大型S形构造、一个帚状构造和一个莲花状构造,它们由下石炭统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涉及范围北西-南东长130多公里,南西-北东宽5—10公里。以上构造有规律的组成一个整体——连环式旋扭构造(如下图所示),但又各显示出自己的特征,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阿里地区蛇绿岩—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质概况 藏北阿里地区蛇绿岩——混杂岩带主要位于喀喇昆仑山系与冈底斯山系之间的日土——革吉——改则一线的巨型构造带上。该蛇绿杂岩组成一个东西长约五百公里、南北宽数公里(最宽处可达数十公里)的不连续带。该带由日土县的班公湖——董吉、甲岗、革吉县的札果,改则县的麻米雪山、洞错等多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组成。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1963,21(1):52-52
越南北部的铝土矿呈弧状带分布在越中边界附近。弧状带延伸250公里,宽40-50公里。在此带中发现120余个铝土矿区,它们位于Шонг-Чаи结晶地块边缘的背斜中。弧的北端构造走向  相似文献   

4.
韦帕马努金矿是安德拉邦阿嫩德布尔内太古宙绿岩带的一个产金矿山。拉马吉里绿岩带是一个南北走向的、线状的(50KM×2-3KM)。以火山岩为主的塔尔瓦尔克拉通东部的分岔状的带。它大部由带枕状构造的变质玄武岩(块状和片状考型)及少量的变辉长岩、绢云母—绿泥石千枚岩、绢云母片岩、绿泥石—阳起石片岩、长石片岩和条带状含铁建造组成。这一带是高度剪切、多期褶皱、达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此带岩层被粗玄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的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的岩石中发育类眼状构造。研究表明,类眼状构造由外部圈层和核心砂质团块组成,根据其形态特征和运动学特征,可分为侧向挤压、鞘褶皱横截面和垂向液化升降3种成因类型。结合古构造及古地理背景,对类眼状构造及相关软沉积变形构造的触发机制进行判别,由于长8—长6沉积时期湖盆处于扩张—收缩转换期,受同期秦岭造山带活动影响,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故认为地震及地震—涌浪作用最有可能形成类眼状构造及相关软沉积变形构造。鉴于类眼状构造存在于与深水块状砂岩相伴生的块状砂岩中,近年来被重新解释为砂质碎屑流的产物,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成因及沉积展布关系,对于研究区深水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南凹陷南屯组现今的复合箕状断陷结构,是由盆地内部的多个断块、翘倾掀斜分割改造的缓坡—沉积中心—沉降中心—陡坡组成大型断陷盆地后形成的。通过构造、沉积、反演和试油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区内油气藏类型及其展布受沉积过程、同生断层及后期构造的控制,与普通的陆相箕状断陷盆地明显不同。缓坡一侧的翘倾掀斜部位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发育断层分割或遮挡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沉积中心的储集砂体主要为远岸扇和三角洲前缘成因,多发育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在沉积和沉降中心之间的翘倾掀斜部位为远岸扇储集砂体,多发育透镜状岩性油气藏和背斜-岩性油气藏;陡坡一侧的沉降中心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储集砂体,以透镜状岩性油气藏为主,也可见到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软流圈     
大多数金属矿床的形成直接或间接与岩浆活动有关。岩浆在不同的深度产生,因而带来不同的有用矿物组合。例如,金、银、锡、铜、金刚石、铂族元素等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成因的岩浆有关。有岩浆熔融体产于其中的那一个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里发生的过程控制着全球的构造现象、岩浆现象和变质现象。本文用各种方法证实了软流圈的存在。根据最新的观点,软流圈是低粘滞度、低速度、低密度、低质量因数、高塑性、高流动性、高电导性和高地震波能吸收性的一个层。这些特性的异常习性是由于100-300公里深处地幔温度与地幔物质熔化温度互相接近所致。软流圈虽然在全球各地都有记录,但其分布极不均匀。在老构造(如加拿大地盾、波罗的地盾和北美地台)之下,软流圈表现微弱,或者完全缺失。在加拿大地盾和波罗的地盾之下,软流圈厚约加公里。但在现代构造活动区(如贝加尔裂谷带、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之下,软流圈发育良好,厚约100—200公里。 从贝加尔湖到太平洋的地区是软流圈构造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软流圈顶部的深度从,10—20变化到200公里,厚度则达200—400公里。软流圈顶部的最小深度和软流圈的最大厚度见于贝加尔裂谷带和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这两处是现代构造活动区。介于其间的地区由?  相似文献   

8.
石炭系黑色岩系中金矿田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研究表明,在该处发育的交代矿柱中,不同构造-形态的矿石类型呈带状分布。已查明,δ~(34)S呈规律性变化:从上部层位脉状金-石英型矿石的正值(+2—+11.59‰)、往中部层位网脉状金-石英型矿石接近于零值(+1.96—+1.9‰)、至下部层位浸染状金-硫化物型矿石为负值(-6.04—-13.74‰)。同位素分析可以确定矿田不同构造断块中的断面水平以及确定构造垂直位移范围。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沙井子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井子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分隔阿瓦提凹陷和温宿凸起的边界断裂。它是塔里木盆地研究最薄弱的大型断裂构造带之一。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沙井子构造带存在3套断裂体系:深部楔状冲断构造、狭义沙井子断裂和浅部的伸张构造。深部楔状冲断构造形成于志留纪—泥盆纪,由北西倾向的主冲断层和南东倾向的反冲断层形成构造楔; 构造楔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组成,冲断前锋楔入于寒武系中部,造成上覆地层向温宿凸起方向的急剧抬升。狭义的沙井子断裂,即通常所说的沙井子断裂,为一条高角度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错断了早期的深部冲断楔。浅部的伸展构造形成于第四纪早-中期,为一系列较小规模的正断层,沿狭义沙井子断裂呈右步雁列状排列,构成左行剪切张扭性断裂带。深部的楔状冲断构造和浅部的伸展构造是本次研究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波罗的海地盾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可划分出一个皮亚尔努-纳罗夫斯克深部构造断裂带,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呈雁行状分布的构造断裂组成。这些断裂的走向大都为北东向,断距通常为5-15米,很少达50米。断裂带的宽度为60-80米。  相似文献   

11.
熊剑飞 《地质论评》1964,22(4):321-322
茅草铺灰岩为丁文江1928年命名,标准地点在遵义城北约2.5公里茅草铺之林山。综合其特点如下: 上部: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中夹浅红色、淡褐色灰岩,泥质灰岩和白云质泥灰岩。局部具角砾状、蠕虫状及缝合线等构造。厚240米土  相似文献   

12.
四川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形成的矿相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拉拉铜矿是我国西南重要的大型铜矿,并且共(伴)生丰富的金—钼—钴—稀土—铁可供综合利用。系统的矿相学研究表明,矿石矿物主要为热液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铁矿和辉钼矿;矿床围岩蚀变种类较多,主要有黑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钾长石化、磷灰石化、阳起石化、萤石化等;矿石结构包括自形- 半自形- 它形晶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和枝状结构,矿石构造包括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 网脉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载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钴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和白铁矿中,钼赋存于辉钼矿中,金主要以自然金或含银自然金形式赋存于黄铜矿、黄铁矿和叶碲铋矿中;磁铁矿中钛含量低,矿石中硫含量低,罕见铅锌硫化物矿物。因此,拉拉铜矿应属于典型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云龙锡矿带为滇泰锡矿带的北延部分,它处于三江印支—早燕山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晚燕山褶皱系的分界线上,划分两个构造单元的怒江、澜沧江深断裂是一个印支旋回以来强烈活动的多旋回构造岩浆带和变质带。锡矿带北起泸水县志本山,南至保山县中和光山,长约30余公里,宽5—15公里。该矿带经历了多期次的升降运动,自加里东运动以后长期隆起,隆起边缘大断裂多幕次活动,构造活动频繁。在后期的改造活动中,特別是印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塔西南缘铅锌矿带金属硫化物(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的硫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显示δ34S值范围在-38.3‰~24.0‰,具双峰式分布,推测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相混合是导致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一类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在-6‰~6‰,组成的矿石呈细粒、草莓状结构及浸染状构造;另一类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在-32‰~-24‰,组成的矿石呈粗粒、脉状或角砾状构造。两种流体受构造应力和压实作用的影响,沿着断裂或岩石的裂隙运移并相混合,发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产生的HS-与Zn2+、Pb2+结合形成闪锌矿、方铅矿,在有利部位沉淀成矿。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遵义县川主庙铝土矿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川主庙铝土矿床位于杨子准地台的黔中隆起的北缘,次一级构造—西坪隆起的南西侧,五龙湖的北东边缘,是仙人岩铝土矿区的一个矿段,由几十个矿体组成一个中型矿床。铝土矿赋存在下奥陶统桐梓组生物碎屑白云岩和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古侵蚀面之上的下石炭统“大塘组”,为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一水硬铝石组成。矿体走向为北东50°至60°,同基底古喀斯特溶沟走向一致,与成矿后形成的区域构造走  相似文献   

16.
用区域填图结合关键地区详细研究方法调查了肖岩基(Shaw batholith)和邻近绿岩层的构造发展。“岩基”是一个复杂的片麻岩区,是以受变质作用和一系列变形作用及深熔作用漫长史的影响,主要以夹层状花岗岩和火山—沉积岩为主。片岩带(主要为变火山岩—沉积层)由几米到几百米厚,长达几十公里,并在片麻岩区形成构造上连续的和整合的更广布的黑云母和角闪花岗片麻岩内的岩石单位。主要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该地区位于堪培拉西北50公里,堪培拉—马隆隆起的东侧。堪培拉—马隆隆起从维克托利亚州东部向北延伸直达新南威尔士州的威灵顿北部。在那芝格拉背斜的两侧形成一槽式构造。研究区正处于背斜的东侧,过去曾被称为泰玛士复向斜。这是一个长25公里宽8公里的向斜构造(图1、)。该区的褶皱和断裂呈北北西向,倾角一般为50°—60°。这一地区没有  相似文献   

18.
枕、球—枕构造:地层中的古地震记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乔秀夫  李海兵 《地质论评》2008,54(6):721-730
枕状构造(pillow)与球—枕构造(ballandpillow)、负载构造(load))是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它们在形态、产状、变形机制等方面是不同的。枕状构造是砂层中一组呈“凹”形弯曲的变形沉积体,它的原始层平行于枕状体的底面,顶面则是一个平直的截切面。枕状构造是由于层状砂层强烈液化向上覆软沉积砂层流动、穿刺,使之弯曲褶皱,在原地固定位置形成,因此枕状构造在一个层内是沿岩层走向呈现一系列相间隔的向形和很窄的背形。形成球—枕构造与负载构造的软沉积层包括细砂单元与上覆粗砂单元。他们的变形机制与砂层的液化作用有关。下伏细粒砂单元具强的液化变形而上覆粗砂单元为弱变形层。上覆粗砂单元(比重大)在下伏细砂单元(比重小)之上形成一个不稳定重力驱动系统,地震发生时的剪切力使重的粗砂(弱液化)陷落下沉至下伏细粒单元(强液化)中成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球—枕体位于细砂层的不同位置,表明他们是下沉穿越细砂层单元为异地沉积体。形成枕、球—枕及负载体的软沉积物液化变形机制不同,但液化作用的触发机制是强地震。这些液化变形构造在实验室砂层的振动液化模拟实验中也已得到证实。地层中的枕状构造及球—枕、负载构造代表一次Ms>5的古地震灾变事件。古地震往往是沿着某些古地震断裂分布,是古地震断裂活动的表现。本文将举例讨论我国古老地层中的某些枕状构造、球—枕与负载构造,并简述当时发震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9.
长坡矿床深部区是近年来在大厂长坡矿区深部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的一个勘查靶区,新发现了77-1号、77-2号、75-1号、115号等多个锡多金属矿体,这些矿体均赋存于大厂断裂F1及其下盘F1-1、F3、F5组成的叠瓦状构造中,锡多金属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这些新发现展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文章在研究该勘查区矿床特征及叠瓦状构造控矿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井中物探、化探资料,对该区的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陆边缘反S状造山带三维模式兼论青藏高原结构与隆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根据北美大陆西南边缘造山带的构造地貌及新构造运动特征, 建立了反S状大陆边缘造山带的三维构造力学模式, 指出阿拉斯加地区为弧形右旋剪切隆升造山带; 科迪勒拉造山带为直线右旋走滑造山带; 马德雷山以南, 延至加勒比海为一左旋沉降`旋扭沟-弧-盆系统'。以此模式检验欧亚大陆南缘造山带, 确定从阿尔卑斯经扎格罗斯、喜马拉雅至印度尼西亚蜿蜒曲折的山链是由四个反S状造山带连锁而成, 导致它们的分解为四个构造体系的原因, 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裂解有关。依据上述的区域构造规律, 作者认为青藏高原内部结构的原型为旋扭沟-弧-盆系统, 属帕米尔—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反S状造山带尾弧的组成部分。后经印度板块俯冲、青藏—三江—印度尼西亚反S状造山带头部弧右旋隆升两组动力系统叠加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