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气象》1975,(3)
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是水稻增产关键措施之一。为了提高成秧率、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我站从1972年起对水稻育秧不同复盖方法进行了试验。1974年春播育秧期间又到公社蹲点试验,试验地点在芦沟公社朝阳大队火箭生产队,面积0.01—0.1亩,品种为早稻二九南一号,播种期1974年4月15日,试验期间(4  相似文献   

2.
培育壮秧,需要综合的技术措施,但从最近几年育秧的情况看,以气象的角度来说,应着重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适时播种 最佳的早稻播种期,不仅要考虑避免烂秧和培育壮秧,而且要使早稻全生育期处于良好的气候条件下而有利于增产。早稻适宜播种期一般应具体考虑如下几方面:(1)播种期间天气适宜;(2)移栽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3)分蘖期温度在18℃以上,幼穗分化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1℃以上,能避过“五月寒”;(4)不影响晚稻季节。  相似文献   

3.
李仕谟 《气象》1980,6(2):14-14
一般认为早稻烂秧的气象条件是低温阴雨天气,而根据我们两年来的调查和试验观察,早稻烂秧还与秧苗遭受北风(下称冷风)的侵袭有密切的关系。即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条件下,冷风的大小,是造成烂秧与否的重要气象因素。因此,在早稻育秧时,注意防止冷风对秧苗的侵袭,能够有效地防止烂秧。  相似文献   

4.
章俊 《浙江气象》2001,22(1):23-25
倒春寒及育秧期间气温突变常造成本县早稻烂秧缺苗而影响早稻生产,探索防灾补救措施一直是科技人员的重要课题.本文除了通过总结常规培育壮秧,临时补播等补救措施外,还通过对比试验,重点总结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直播栽培在早稻烂秧情况下的应用.总结出直播栽培的技术要点,为解决早稻烂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罗北十二队在早稻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播种的有利时机和秧田管理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从一九六六年以来,早稻育秧基本上没有发生烂秧现象。这个队的主要育秧经验如下:1、掌握天气,适时播种早稻秧苗扎根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严格,而春播期间的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早稻播种后天气温暧,有利于种子扎根生长,若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则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容易造  相似文献   

6.
我们梅县丙村公社人和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实行科学种田。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大队气象组,与公社气象哨一起,开展大寒露地育秧的农业气象试验。经过1970年以来5年的试验,证明大寒前后不仅可以培育壮秧,防止烂秧,而且“大寒秧”一般都能高产。到1974年,我们大队“大寒秧”的种植面积已达到早稻面积的40%,使全大队早稻平均亩产达到801斤,实现了一季跨《纲要》。 为什么要育大寒秧? 多年来,在早稻育秧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个是季节矛盾,一个是天气矛盾。过去,人和大队早稻习惯晚播,多数在惊蛰前后播种,这时气温已稳定通过12℃,很少出现烂秧。但是,由于播种较晚,成熟较迟,常常使晚稻抽穗期遇到寒露风危害,  相似文献   

7.
陈克勋 《气象》1977,3(1):4-4
每年清明前后,是我地早稻播种的关键时期。由于每年的天气特点不同,有冷有暖,早稻播种的适宜期就有早有晚。为了作好春播气象服务,近几年来,我们以“三九不冷倒春寒”这条农谚为线索,制作早稻适宜播种期早还是晚的长期预报,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早稻播种期对气温的要求,一段认为,湖北黄陂地区适宜  相似文献   

8.
雁伍 《气象》1978,4(8):34-35
在水稻高产栽培中,育足适龄壮秧是保面积、保密植、保季节的重要一环,也是争取早活早发、抗病抗灾、早熟高产的关键。由于早稻的感温性较强,营养生长期很短,秧苗密度又高,对秧龄要求很严,再加上春季天气多变,低温阴雨容易造成烂秧死苗,持续高温,又往往出现超龄小穗。因此,要育足壮秧,就要防止烂秧;要保证适龄,就要防止超龄。  相似文献   

9.
温室无土育秧,是我国育秧技术上又一重大改革。从农业气象角度来说,早稻采用温室无土育秧,既可避免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同时还能为秧苗生长创造了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缩短了育秧时间,有利于抢季节,防止烂秧。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6月,光温条件基本适宜,降水适中,对春播及夏收作物生长发育较为有利。2003年4月,全省气温偏高,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降水充沛,光照适宜,天气条件对早稻、棉花、花生等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及苗期生长有利,早稻、棉花基本上未出现烂种烂秧和死苗的现象,秧苗长势良好、素质高,多为一、二类苗,播种期较常年略有提前。棉花也基本上做到了一播全苗。但4月中旬初,我省部分地区出现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早稻、果园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对春播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2003年5月,全省大部分时段光温适宜,积温偏多,对…  相似文献   

11.
春播期稳定通过10℃初日的分析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华安 《气象》1981,7(1):17-18
我们从气候统计入手,分析前期连阴雨与稳定通过10℃初日的关系。进而,以农谚为线索,天气形势为背景,寻找前期相关因子,建立预报方程,为适宜播种期作出较为客观的定量预报。 一、气候统计的启示 我县早稻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一般认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始期即是早稻大量播种育秧的适宜期。又据农业部门试验得知,当日≤12℃,日照≤3小时,并出现≥5天的连阴雨时,如对秧田管理不善,亦会发生烂秧或死苗现象。因此,我们以此条件作为低温连阴雨的统计标准,对历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出现≥5天的连阴雨天气过程逐一进行统计,并与稳定通过10℃初日对照综合分析,发现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12.
二月底到四月初是我县早稻播种期,也是冷暖空气在桂北、桂中一带交绥的季节,一定强度的冷空气侵入我县,常造成日平均气温低于12℃以下的烂秧天气,因此,准确地作出低温阴雨出现时段的长期预报,对早稻抓住时机适时播种防止烂秧是很重要的。几年来在我局应用多因子点聚图分区百分率综合的方法,提前十五天作3月1日到4月10日低温阴雨出现时段的长期预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预报方法简介 1、根据冷空气活动与前期天气存在着复杂的韵律关系的特点,我们把3月1日到4月10日按历年出现低温阴雨的状况,分成以下8个时段:3月份1到4日、5到8日、9到11日、12到16日、17到19日、20到23日、  相似文献   

13.
烂秧与天气     
在华南三季稻连作和双季稻区,早造育秧常遭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造成烂秧。烂秧不仅损失良种,延误季节,而且还影响全年生产安排。所以防止烂秧,培育壮秧是夺取粮食丰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用木棉树物候期做农作物适宜播种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木棉树物候期做农作物适宜播种期预报的方法是:先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木棉树物候期出现的指示温度,若此指示温度与某农作物适宜播种期的温度指标一致,则认为该物候期对该农作物播种有指示意义,统计结果得到:开花始期可以作为棉花适宜播种期的指标,开花盛期可以作为早稻适宜播种期指标,叶芽开放期可以作为甘蔗适宜下种期的指标,展叶始期可以作为早稻安全移栽期、花生适宜播种期指标,展叶盛期可以作为甘薯苗适宜栽插期指标。在此基础上用逐步回归、一元、多元回归方法给出这些有指示意义的物候期与其前面的物候期的相关模式,当观测到前期的物候期后,即可用相关模式来预测后期的农作物适宜播种种植期。预报同一个农作物适宜播种期,可有多个预测模式,不同的模式用到不同的前期物候期,即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预报时效和精度,可以灵活采用。但预报适用于单用温度指标就可以较好地确定适宜播种期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玉林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农业区,全地区650多万人口,450多万亩稻田,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常遇上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早稻烂秧,一损失了种子,二贻误了季节,影响晚稻产量。据统计,1970—1979年10年中,全地区因烂秧,损失种子一亿一千七百多斤,其中1974年就烂掉两千四百多万斤,1976年烂两千一百多万斤。 十年前,区党委就把早稻烂秧,列为全区水稻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即早稻烂秧、病虫害、晚稻寒露风)。号召有关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稻过“三关”的问题。根  相似文献   

16.
一、春播气候特点及其安全播、插期的气象指标。 宜山春播期,大致为惊蛰至春分。这一段时间与播种最密切的气候特点有三个方面:春季的低温阴雨,春分后的倒春寒天气,插秧期的天气特点。 从宜山县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宜山烂秧天气机率,三月上旬最大,以后逐旬减少,安全播种期基本上在三月中旬中后期。因此,此期间回暖迟早是决定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温度适宜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71~2010年共40年的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早稻资料,采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早稻温度适宜度模型,对水稻生长全过程及各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广东省早稻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较高,总适宜度在0.8左右波动,但播种期、出苗期适宜度较低;适宜度空间分布状况是由北往南逐渐提高,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近40年来,广东省早稻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以0.0006℃/年的速率增加,根据变化速率,将广东早稻的适宜度变化分为强上升型、上升型、次上升型;气候变暖提高了广东全省早稻全生育期适宜度,降低了广东早稻生产风险.  相似文献   

18.
回暖天气是每年春季我区早稻播种育秧时期,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它和低温阴雨天气一样,也是我区广大气象工作者在春播天气预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报准了回暖开始日期及其维持时间,就能减少或避免早稻烂秧,使农民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4~ 6月是我省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成熟收获,早稻、棉花、花生等作物播种育苗的关键时期。 2001年 4月全省大部时段光温适宜,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天气条件对早稻、棉花、花生等春播作物的播种育苗及油菜结荚、冬小麦壮籽有利;全省早稻基本上未出现烂种烂秧现象,且秧苗长势良好,素质高。受强对流天气影响, 4月中、下旬冰雹、龙卷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使我省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4月 20日、 28日,金溪、吉安、宜春等地暴雨成灾,吉安市农田受灾面积 15 207hm2,成灾面积 8 273hm2,绝收面积 1 378hm2;抚州的 4个乡镇出…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5,(1):33-34
每年2、3月份,是田阳地区早稻播种育秧阶段,这时正值冷暖季节交替,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每当冷空气南下,往往造成低温阴雨天气,给早稻播种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做好春播期预报服务工作,抓住冷尾暖头播种,防止早稻烂秧,我们在学习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年观察分析,发现癞蛤蟆活动与春播期冷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几年来,我们利用癞蛤蟆的活动规律来预报春播期天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