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物化探数据的应用价值和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因其多源异构、类型多样,导致管理和利用难度较大。利用云计算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物化探云计算平台,并与"地质云"平台完成对接。平台采用NoSQL数据库保存非结构化的物化探数据,设计了多种属性服务、空间服务以提供物化探的数据服务与计算服务,实现了各类物化探数据的入库、管理、检索、可视化、分析等应用服务,可大大提高物化探数据的资源利用率,为物化探信息高效共享和精准服务作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七五”期间,物化探专业系统计算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物化探专业系统“三级”计算机应用体系,开发研制更多更新的应用软件。实现物化探资料的整理、处理、解释和成图自动化,以及建立各种方法、不同层次的数据库。所谓“三级”,是指全国级站、省区物化探大队级站和物化探分队级站而言。全国级站主要承担较复杂的物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工作,某一大类物化探方法计算技术归口与其有关应用软件的开发研制,建立该类方法的成图数据库并进行大的区域数据处理、解释和成图工作,以及对物化探大队级站在技术上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物化探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星 《广东地质》2001,16(2):75-80
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物化探原始数据,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扩矿及深部进行成矿预测的关键。在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的物化探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同时给出了若干实例。  相似文献   

4.
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即物化探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手段。物化探科技成果的特征及分类研究将有助于各应用群了解该专业化成果,推进其普适化服务。本文初步研究并定义了物化探科技成果,提出了物化探科技成果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信息性与实物性、原创性与集成性、专业性与广泛性特征;按照研究的目的将成果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成果三类;将物化探科技成果的应用群划分为专业、政府、公众三大类应用群,并分别列出了需求意向以及成果表达形式,为未来的普适化产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的重要性,它是进行全球地质矿产潜力评价的基础数据库,涉及到经济、地理、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以及勘查、生产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全球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进展;从全球、地区(或国家)和局部(或重要成矿带)3个层次上,探讨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的图层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的PC-1500物化探数据库包括建库结构和检索系统,并备有质量自动监控软件.该数据库能提供各种网格的物化探数值及各种比例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用于生产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探明了石瑶沟大型钼矿床,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t,平均含量0.068%.对狮子庙金矿田区域物化探成果进行了整理、研究,运用物化探资料循序渐进地揭示了钼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该钼矿床的发现,为在东秦钼成矿带进一步运用物化探技术寻找更多的钼多金属矿产资源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物化探数据彩色成图技术过程,把非线性科学技术引入物化探数据彩色成图编码。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出目前物化探彩色成图编码方法的一些缺点;SOFM算法编码技术的实现;指出物化探数据彩色成图编码是一个最优化问题,构造出这个问题的模型后,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进行成图编码。  相似文献   

9.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迎来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IGGE)建所50周年华诞,值此喜庆之际,物化探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国内特约学者共同撰写论文,回顾物化探所50年的科技发展历程,总结交流近年来物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资源勘查与评价、农业与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工程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预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展望物化探的发展方向,为建所5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50年栉风沐雨,50年春华秋实。经过物化探所几代人的奋力拼搏,努力探索,使物化探所从建所之初地质部物化探局下属的小型实验室,发展成为人材荟萃、装备精良、方法技术齐全、学术地位举足轻重、享誉国内外的物化探研究所。其间,尤其在斜磁化理论的提出与普及,激发极化法的研究与推广,航空物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高温超导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方法的提出与标准的制定,区域与矿区化探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地球化学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分析测试方法技术开发,物化探新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和计算机技术在物化探中的应用研究等取得了开拓性成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物化探所作为“国家级科学事业单位”和“国家现代地质...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物化探工作起步早,资料丰富,成果显著。文章力求全面系统总结物化探方法在甘肃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中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反映物化探工作程度。文章提出,随着科技发展,物探仪器实现了数字化,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自动化,工作效率和勘探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逐步朝着仪器轻便化、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方向发展。工程物探转向城市无损桩基检测、地下管线探测、地下采空区和地裂缝探测、边坡稳定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检测等领域;低密度地球化学测量在甘肃北山地区进行试验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构造叠加晕方法在西秦岭铅锌、金矿区进行试验,取得新进展;1:5万矿产远景调查中物化探方法得到大量应用,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成为找矿突破重要方法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简要介绍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及现状,对比分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地学文献资源状况及中国地质图书馆文献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地质图书馆开展地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空间信息网格技术,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地质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东北地学数据的一体化空间数据资源组织、海量空间信息共享、高性能的协同分析处理、跨地域的空间数据服务与处理服务集成,为地质调查提供广泛有效的无障碍应用,实现多元主体形成的分布式基础数据真正共享.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与开发利用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民 《安徽地质》2009,19(3):234-237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载体,应充分重视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不断改善社会化服务方式,加强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提升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GIS的社会化及公众GI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IS(地理信息系统 )的发展继专业化和行业化阶段之后 ,正处于社会化发展阶段。在该阶段 ,GIS的主要作用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文章在分析了GIS的这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GIS”的概念 ,即 :直接面向公众 ,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辅助公众进行行为决策的地理信息系统。与传统GIS相比 ,公众GIS更具有信息服务业的特点。公众GIS的建设应该突出信息的全面性、现势性和准确性、系统的友好性以及数据的易维护性等原则。公众GIS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网络、数据库、多媒体以及系统的友好性设计等技术。公众GIS在建设全国城市公众信息服务网、全国交通旅游信息网以及汽车导航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公众GIS的实例———“今日武汉”公众查询系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全球变化数据共享的经历对我国数据共享决策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美国对国家投资获取的科学数据采取"完全与开放"的共享政策。这一政策分两步落实:第一步侧重于数据中心建设。由NASA在全国优选 9个数据中心组成国家级分布式数据中心群(DAACs)。第二步侧重于法规和网络共享建设。由白宫设立总统长期专项---美国全球变化研究项目(USGCRP),其中包括"全球变化数据信息系统"(GCDIS)。历经十年,建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科学数据共享体系:GCDIS。在此过程中,政府主持总体规划,并通过预算、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使规划得以实施。美国在科学数据共享方面的经验表明:公益性科学数据共享的工作应由国家负责;国家综合使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执行对该工作的领导;分布式国家级数据中心群是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经济有效的途径;科学数据与科学研究的结合是科学数据发展的动力。这些对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工作总体方案的确定和战略方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测报网格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测报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的灾害数据采集、信息资源分布、异构等问题制约了行业应用和信息化发展,而网格是新一代高性能计算环境和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动态跨地域的资源共享和整合工作。自然灾害测报网格(NDPG)基于网格技术,为灾害测报工作服务。本文对自然灾害测报网格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框架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讨论了NDPG在实现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地质资料服务方式单一、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地质资料管理的转型方案.对面向知识服务的地质资料知识组织方式、知识检索以及知识管理理念如何指导地质资料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地质数据本体构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的地质资料语义化组织以及基于地质大数据的知识检索模型搭建为转型手段,介绍了促进地质资料转型升级的语义化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建筑物火灾后鉴定与加固的管理方法。本文在对受灾单位、技术服务单位(鉴定机构、加固设计与施工单位)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讨论基础上的,给出了鉴定与加固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5-2020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1]的概述,在深入分析了中国气象事业的现状、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凝炼了重点工程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学数据产品的开发、发布与共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共享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的使用价值,数据是实现数据共享最基本的要素。地学数据具有空间性、综合性、时间性、海量性、多源性等特点。属性数据、遥感数据、矢量数据是加工生产地学数据产品的重要数据源,属性数据空间化是加工、生产地学数据产品的重要技术手段。地学数据共享发布平台应当具备用户管理、数据目录查询、元数据管理、数据查询与浏览、数据下载等基本功能。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保证,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数据工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