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地磁研究是一种以古地磁学为基础,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学的综合研究。它能提供古代的物理信息和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特点是研究古代地壳块体或板块间相对运动中能提供定量数据的唯一方法。随着退磁技术的改进和测试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使它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D00glaS(1980)曾提出古地磁正反极性的变化如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显生宙中生物的演化一样,可以作为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70年代以来前寒武纪古地磁研究得到显著发展,迄今为止在除南极洲和亚洲大陆外的古老地盾上都已建立起从约28亿年的晚太古代到包括整个元古宙在内…  相似文献   

2.
前寒武纪古地磁学的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寒武纪的地磁场与显生宙相比,具有强度大,极性反转频率低、长期变化小的特点。变质作用能引起磁性矿物的转变。所以前寒武纪变质岩的古地磁学研究是可行的,它能促进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引言关于板块构造在前寒武纪活动带发展中之作用的辩论已有所评论(Kroner,1981)。古地磁证据虽然是有争议的,但它暗示着至少在早前寒武纪时期,单一大陆环境中大范围活动带内的发育实质上是“原地的”(Mc Elhinny和McWilliams,1977)。它基本上包含了整个硅铝层具有有限的发散和聚敛变形,而且多半有明显的位移和剪切作用。考虑到可能的太古代地幔和地壳构造控制,这里提出一个假想的图形,即早前寒武纪地壳剖面是由硅铝质的多边形微板块单元的镶嵌而组成的,它们对地壳和地幔作  相似文献   

4.
张寿广 《地球学报》1987,9(2):27-39
本文对中国早前寒武纪太古期、早元古期、中晚元古期的变质作用的分布、岩石类型、变质相特点、变质相划分及同位素年龄数据等进行了论述。将中国前寒武纪地壳划分为华北、西北、华南、西南四个变质区、各变质区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和演化历史。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是陆壳增长的历史,区域高温和中温变质作用是太古代原始地壳特有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深成构造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准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克拉通及古老造山带深层结构,元古代超大陆恢复对比、早期地壳性质及生长等主要问题上开展多学科研究计划的实施。其中,同位素年代学,特别是锆石U-Pb方法,地震反射、P-T计算及古地磁研究对前寒武纪地质学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个古陆克拉通区域地质学的持质研究积累,不断产生新的认识,这种新的科学思想涉及到早期陆壳组成及区划,太古代克拉通化历史,太古代-元古代界限及性质,元古代造山带网络与克拉进陆块拼合,大陆下地壳剖面及其组成等同题。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包括:华北麻粒岩相带与克拉通基底构造的关系,克拉通基底构造区域,早期陆壳性质及其记录的重大构造一热事件幕,华北克拉通与世界典型陆块构造演化对比等。  相似文献   

6.
一、前寒武纪地质的一般特点前寒武纪占有地质年代的7/8,前寒武纪地体在各大陆广泛分布,其中还有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如Fe、Au、Cu、Pb、Zn、Cr、Ni等,所以它的研究对于了解地壳和大陆及海洋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对于开发矿产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但长期以来对地壳早期的历史了解很差,过去只存在着所谓“泛地槽”的概念,但自二次大战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前寒武纪地壳早期历史的研究成为许多地质学家的注意中心,研究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全球性。主要包括以下各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熊耳山地区所出露的前寒武纪主要地层的古地磁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磁的视极移路径,并与华北地台已有的前寒武纪古地磁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前寒武纪时期的地磁场与显生宙相比,具有磁场强度大、磁极性反转频率低和磁场长期变化小的特点。这段时期中形成的火成岩和中、深变质岩能够获得较强的稳定剩磁,适合古地磁研究。近30多年来,在全球主要地盾上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前寒武纪古地磁研究,  相似文献   

9.
陆松年 《地质论评》1996,42(4):311-316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前寒武纪岩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有用资源。前寒武纪还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大陆地壳的形成、成因、演化过程及其模式是地球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出露地表的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已成为研究深部地壳的窗口,为岩石圈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信息。而生命起源及其早期演化则必须依赖前寒武纪地层中的生命化石记录进行研究。纵观地球科学的发展历史,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其它分支学科无法替代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前寒武纪的时限比显生宙长七倍。由于缺少足够的化石控制,年龄也很难确定,对前寒武纪的地质研究造成困难。前寒武纪的古地磁工作已在北美、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区开展起来,并建立了北美、欧洲—波罗的地盾、非洲和澳大利亚地区的视极移曲线(Tarling,1983)。中国的华北和扬子地块也建立了中、晚元古代的视极移曲线。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但目前仍有许多人对前寒武纪的古地磁研究持怀疑态度,认为前寒武纪岩石很难保存原生剩磁或因为原生剩磁的强度太  相似文献   

11.
由于前寒武纪占地质时代的7/8,为了解地壳演化的模式,就首先要了解前寒武纪活动带的构造演化情况。现在我们必须提出的问题是:地幔对流是发生在晚元古代之前,还是某些其他不均一的构造机制导致了大部分前寒武纪造山带的形成? 为了回答这一点,我们很自然地回到岩石这个问题上,并且考虑它们的相互共生组合、时代关系、构造发展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它们是否经由威尔逊旋回这一演化过程。但我们首先要单独考虑一下某些与前寒武纪构造发展有关的地球物理方面的因素,即热的产生和古地磁。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了陆地与海洋之下的地壳和地幔上部的成分及构成有本质的区别.二、发现了世界范围的大洋中脊体系.三、证实了软流圈的存在.四、进一步查明了地幔上部的成分.五、借助无线电测量方法弄清了地壳的前寒武纪发育史.六、利用古地磁法发现了两极的运移和大陆的相对位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根据最近几年出版的国外有关书刊及我所和地矿部情报所等单位的出版资料综合而成的。全文共分下列五部分。一、前寒武纪地质工作已引起各国地质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研究浪潮不断高涨。二、国外前寒武纪地质工作的主要特点。三、目前国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一些主要动态。 (一)前寒武纪长英质片麻岩成因的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对认识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第五春荣  孙勇  王倩 《岩石学报》2012,28(11):3520-3530
定量地给出大陆地壳生长速率以及生长量随时间的演化是研究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利用沉积岩和沉积物中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已成为目前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最为简捷、有效的工具.本文对来自华北克拉通西部泾河和洛河河沙中的187颗碎屑锆石进行Hf同位素组成分析,并结合已有的资料来探讨华北克拉通地壳的生长和演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地质历史变化,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呈阶段性特点.如在中太古代中期-新太古代末期(3.0 ~2.5Ga)地壳生长速率较快,大约已有60%现今大陆地壳形成.此后,陆壳呈较稳定速率增长,到新元古代晚期(600Ma)基本己形成现存大陆地壳.表明现今的大陆主要生长于太古宙和元古宙,而显生宙陆壳的增生量可以忽略不计.根据河流碎屑锆石和前寒武纪岩石中锆石的U-Pb年龄、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2C和tNC2C)和εHf(t)所获得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曲线,本文提出~2.7Ga和~2.5Ga分别曾经为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岩浆作用最活跃时期,也是地壳快速生长时期,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曾发生过两期明显的地壳生长.  相似文献   

15.
张惠民  赵凤清 《地质论评》1994,40(4):312-321
本文从变质作用与岩石矿物获得剩磁的关系和剩磁获得时间与同位素记年的相关性,岩石的形变对磁化方向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前寒武纪变质岩古地磁研究的可行性;并列举部分国外前寒武纪早期岩石的例证;同时重点以闽北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的古地磁结果为例,讨论了获得磁性可信性及其在地质构造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浙闽前寒武纪基底地壳的形成和增长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洪飞  沈渭洲 《地质论评》1996,42(3):232-238
对浙闽地区变质岩Sm-Nd及锆石U-Pb年龄资料研究后认为,浙闽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地壳基底,还可能存在晚太古代古陆核,基底地壳具有幕式增长的特点,经历了2400Ma(早元古代)1800Ma(中元古代)和1400Ma(中元古代)三个主要的地壳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17.
该文概述了目前国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和前沿:(1)地球早期地壳演化;(2)研究前寒武纪成矿怍用的新思路;(3)地球上最古老的矿物岩石年龄和前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地质学;(4)大陆下地壳麻粒岩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铀成矿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为基础,阐明了该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铀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铀矿化与铀源体的空间分布关系、硫同位素组成、稀上元素分布模式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论述了该区前寒武纪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源性相多阶段复成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铀成矿旋回的概念,并将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构造区存在的铀矿化划分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和中-晚元古代三个成矿旋回。  相似文献   

19.
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前寒武纪基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位于胶东牟平-即墨断裂以东的地区,其前寒武纪基底以出露新元古代的双峰式火成岩为主要特征,其主要岩石组合包括大量花岗片麻岩以及少量变(超)基性岩(榴辉岩)、变沉积岩。对花岗片麻岩、变质(超)基性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北苏鲁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残留地壳,经历了1.8~2.2 Ga期间的岩浆-火山-变质事件;新元古代中期(0.72~0.80 Ga)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相关的岩浆活动促使地壳的生长和再造,形成了北苏鲁的前寒武纪基底的主体;北苏鲁和苏鲁-大别造山带一样,其前寒武纪基底是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苏鲁造山带的西北边界是五莲-烟台断裂带。  相似文献   

20.
许多古老地台分区的成矿作用取决于对前寒武纪基底构造的认识。许多地台盖层中的矿产分布和定位也依赖于基底构造。建立在早前寒武纪地壳结构和演化基础上的新的大地构造理论、概念,往往给进行成矿作用分析提供了一次新的尝试机会。大陆岩石圈形成早期阶段核心概念就是一种新的大地构造模式。这个概念是由前苏联的地质学家提出的。将地壳演化过程,划分出一个地壳成核期。提出了地壳发展的核心概念,而提出在地壳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