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沉积特征、剖面结构和原生沉积构造确定林县坟头下奥陶统亮甲山组之上的一套厚度不大的陆源碎屑沉积为陆相河流相沉积。将原命名为分水岭组改名为漳河组,时代置于早奥陶世晚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在山东临朐县柳山镇地区的早白垩世莱阳群城山后组底部砾岩中发现具压坑、冰川擦痕、压裂张裂隙、压磨蚀平面的石英岩质、石灰岩质砾石和塑性变形形成的灯盏石、马鞍石石灰岩质砾石,经研究认为其成因属冰碛砾石,组成了冰碛砾岩。并探讨分析该冰川事件形成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指出为大陆上升局部形成的高山寒冷气候小冰期,形成了大陆型高原山岳山谷冰川。依据古生物和同位素地质年龄推断该小冰期发生在距今128~130Ma早白垩世热河期早期,建议称为临朐柳山小冰期。推断在我国东部地区其分布具一定区域性,应引起广大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院区调队三分队在进行徐家店幅1/5万区调时,首次发现了上震旦统的底砾岩组合。该底砾岩组合不整合于下伏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地层之上。。 底砾岩组合出露于陕西省商南县水沟乡—耀岭河乡地区及青山乡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北缘北部与中秦岭造山带的毗邻地区。  相似文献   

4.
汝州地区上寒武统底部新发现一个平行不整合面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铁质风化壳、古岩溶地貌、下伏地层缺失及生物化石带不连续等。它是中寒武世晚期 ,由于海平面下降、地表暴露、沉积相朝盆地方向迁移产生剥蚀截断而形成的。依据岩石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 ,作者对汝州地区的上寒武统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 ,并认为晚寒武世地层为一较完整的具Ⅱ型界面的Ⅲ级层序。  相似文献   

5.
白彦砾岩主要分布在剥蚀低山、丘陵斜坡地带和山麓地带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中的岩溶地貌的溶蚀沟、溶蚀槽及洞穴等负地形中,以燧石角砾为主,砾岩中的重矿物主要为金刚石、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锆石、金红石、绿帘石、磷灰石、电气石;其中重矿物的种类和重量在区域砾岩点上分布差距较大,其中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分布范围最大,含量最多。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分析一般在0.2~0.8之间,最低为0.00,局部达到1.0~2.0;最高值在费县南西为15.95。金刚石含量最高可达64.61mg/m~3,低者只有0.164mg/m~3,北部金刚石矿物的含量自中段向两端逐渐降低;南带则呈自中心向四周环形扩散。从重矿物相对含量和重矿物组合ZTR指数来判断金刚石矿物的物源供应来源应在泗水县和白彦镇一带。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宝丰观音堂地区下寒武统辛集组中新发现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包括软舌螺、单板类、双壳类、腹足类和骨针类等。该动物群可与河南叶县辛集组、安徽淮南雨台山组及陕西洛南韩村组小壳动物群对比,其来源为扬子浅海,但与扬子浅海不是一个生物地理分区,而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属同一生物地理分区。小壳动物在中国云南开始出现,迅速遍布扬子浅海,经某种渠道迁移到河南,在迁移过程中属种发生灭绝与新生,形成不同的动物群面貌。  相似文献   

7.
西峡县水峡河附近,于中元古界信阳群龟山组中采得海百合茎等古生代化石碎屑,并依据邻区、邻省在本套地层之上、下层位中所含古生代生物化石情况,认为本区龟山组地质时代当属早奥陶世一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地面物探、钻探和井下巷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鲁村井田深部进行了补充勘探,并对井田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对比分析,发现该井田-400~-1 300 m的埋深范围内不但存在以往认为已被剥蚀缺失的太原组上部地层,还保存了较完整的山西组,尤其是在该段地层中新发现了5个局部可采煤层,为井田增加了资源储量、延长了服务年限。填补了沂源煤田太原组上部和山西组含煤地层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矿侏罗纪红旗组下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孢粉化石26属39种。根据孢粉化石组
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与华北区、东北区及西北区
同时期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能很好地对应。此外,通过孢粉化石组分研究,确定该区早侏罗世古植物主要为掌鳞杉科、松柏类、苏铁
科、桫椤科、双扇蕨科等,古植被类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进而推断该期为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偏湿润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早期的分子面貌特征十分接近,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BerriasianGValGanginian期;在该组二段还发现了叶肢介和狼鳍鱼化石,表现出了明显的早白垩世中期的特色,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Barremian期.通过孢粉、叶肢介、鱼化石生物地层确定大磨拐河组的时间跨度为早白垩世 BerriasianGBarremiGan期.   相似文献   

11.
以琼东南盆地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从岩相、地震相、平面展布及垂向演化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陆架边缘三角洲这一重要深水储层类型,并与正常陆架三角洲、浅海砂坝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 究 表 明:琼 东 南 盆 地北部三亚组一段沉积时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岩性由浅灰色细砂岩-灰白色钙质细砂岩组成了多个反旋回序列,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前积特征,整体位于陆架边缘附近,明显区别于浅海砂坝和陆架三角洲;通过壁心储层物性分析,陆架边缘三角洲河口坝砂岩以细砂岩为主,单储厚度大、砂岩粒度粗,储 层 物 性 较 好,鉴于陆架边缘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层特征,有望成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又一主要靶区,并对其他深水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台纱帽组的地质年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鄂西地区纱帽组主体由砂泥岩组成,但在顶部出现一套夹生物屑灰岩透镜体的碎屑岩。在恩施地区纱帽组灰岩段之下发现了一套斑脱岩,通过对斑脱岩的锆石U Pb测年,得到加权平均年龄为(424.5±6.4)Ma,由此认为纱帽组顶部的沉积时限为文洛克世。考虑到纱帽组下部为早志留世,综合分析认为纱帽组是一跨时代的地层单元。该层斑脱岩产于含生物屑灰岩团块或条带的岩性段的下部,因此认为以灰岩的出现作为文洛克统沉积的开始;同时,认为该层斑脱岩为加里东运动在华南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金厂沟金矿是辽宁地质勘查院在检查金重砂异常过程中发现的,它的发现过程既简单,又很有启发作用。地勘院在研究筛选1999年项目过程中,对辽南地区的金化探异常和重砂异常进行踏勘检查,在检查金厂沟重砂异常时未发现明显矿化,仅在辽河群盖县组地层中发现了大理岩硅化带...  相似文献   

14.
李淳 《国土资源》2002,(3):44-45
中国猎龙的发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带毛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我国辽西地区逐渐成为国际古生物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得天独厚的化石宝库加上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涌现,与之相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层出不穷,英国  相似文献   

15.
Cathaysiopteris whitei首次在我省山西组中发现,它为研究该植物的地史分布和进行地层划分提供了充分的依据。Cathaysiopteris whitei开始出现于山西组,繁盛于下石盒子组,以前文献中它仅见于下石盒子组的结论需要加以修改,但它仍然是下石盒子组植物组合中的代表性分子。  相似文献   

16.
义县组岩性以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局部发育有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沉积层。在这些沉积层之下、义县组复成分底砾岩之上,发现有 4个沉凝灰岩层,与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呈互层状产出,其岩性以沉凝灰岩或含砾凝灰质粉砂岩为主。这些凝灰岩层厚度虽小,但分布较广泛,走向延伸稳定。根据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活动的基本规律,沉凝灰岩层与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及野外地质综合研究将义县组早期火山活动划分出 5个火山作用旋回,并确认四合屯、黄半吉沟、尖山沟、以及上园、大康堡、河夹心等地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沉积层均属于同一火山旋回(第五旋回)的产物。这一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辽西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火山—沉积作用的研究内容,并将促进火山活动与生物灭绝事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描述的鱼化石采自辽东本溪群底部,包括鱼的一些鳞片和鳍片化石或印模,初步鉴定为肉鳍鱼类(Sarcopterygii)的分子,可能为全褶鱼属(Holoptychius sp.)和双鳍鱼属(Dipterus sp),很可能为新种。同时,在该层中还采集到了Sphenopteris chagduensis,Lepidostrobus grabaui,Trochililcusingricus,Eochara wickendani等被认为属于泥盆纪的植物化石,证明辽东很可能发育有泥盆纪的沉积。这些鱼化石是在中朝板块首次发现的,它们对于研究肉鳍鱼类的演化发展以及当时的古地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豫东晚更新世地层中发现了广盐性海相介形类Sinocytheridea(中华美花介),提示我国东部第四纪的海侵不仅影响到江苏省微山湖西,而且影响到更靠西的豫东地区。本文除对该属化石在豫东的分布及其共生组合作一报道外,还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在郑州南郊采获一枚安氏鸵鸟蛋(Struthisanderssoni)化石,它产出在晚更新世马兰黄土中,属原地埋藏。从而揭示了郑州地区晚更新世时期干旱多风沙的气候特点和辽阔平坦干草原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20.
南召地区头道河~杨树庄断裂南侧,外口~跑马岭断裂北侧狭长带上的一个地质体.从岩石组合、分布特点、变质变形、古生物组合及构造特征等的研究,认为是栾川地区中元古界栾川群的东廷部分.这一研究,提示了我省栾川断裂东段槽台界线的具体位置;同时也给省内研究推覆构造提供了证据;并且给寻找与该地体有关的矿产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