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的宏观背景及理论基础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和面临的生态重建机遇及挑战。认为生态威胁已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生物多样性退化速度惊人,许多物种频频告急,诸多脆弱生态区域先后沦为生态灾难区,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跨国生态掠夺仍在继续,惊人的生态破坏加剧着生态贫困与经济贫困,生态重建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生态安全战略成为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社会生态学与地生态学理论作为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个由政府领导、企业家和科学家共同参加 ,旨在讨论“保障生态安全、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的论坛会于 2 0 0 2年8月 2 1- 2 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 ,这次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香港溢达公司共同举办的。论坛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在三天期间 ,共有 1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国内代表 4 0 0多人参加这次科学研讨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欢迎词中表示 ,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和社会活动密不可分 ,实施可持续发展对干旱、半干旱的新疆尤为重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3.
新楼兰工程     
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由全国政协常委张新时院士任组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任副组长的十六位专家、学者负责开展与论证工作。项目考察组的科学家于 2 0 0 0年 9月赴南疆罗布泊及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针对此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与跨跃式发展工程———新楼兰工程。考察组专家学者指出 :“十五”期间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制定了总额达 10 7亿元人民币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 …  相似文献   

4.
赵松乔 《中国沙漠》1991,11(4):3-10
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干旱、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频仍,严重地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必须查明其成因、分布、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积极采取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减灾、救灾措施,这也是当前“国际减灾、救灾十年”重大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球北京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来自 2 0个国家的 5 0 0多位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家、管理专家以及企业家 ,聚首历史名城———北京 ,于 1999年 11月 2 9日至 12月 2日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主办、19个部门和组织共同协办的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全体与会代表认为 ,在即将进入新的千禧年之际 ,人类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人口快速增长、环境恶化以及自然资源匮乏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这些问题仍然威胁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我们注意到 2 0世纪全球的发展 ,是以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对经济增长和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为特征。新世纪将是一个以信息和空间技术为支撑的全球知识经…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陆域地理格局与环境变化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时期推动国际合作共赢的倡议,旨在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系统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特征、演化趋势与未来风险格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科学基础。应用遥感监测、统计资料,探究“一带一路”陆域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差异;依据经典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论,将“一带一路”陆域划分为中东欧寒冷湿润区、蒙俄寒冷干旱区、中亚西亚干旱区、东南亚温暖湿润区、巴基斯坦干旱区、孟印缅温暖湿润区、中国东部季风区、中国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等9个区域。结合模型模拟、情景预估等技术手段,将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论用于预估未来30年高温热浪、干旱和洪涝等突发性极端事件的灾害风险,以趋势—基线对比方法预估宏观生态系统、粮食生产等渐变事件的风险。结果显示,亚欧大陆西部将是暖干趋势;青藏高原两侧区域高温热浪高风险;中东欧寒冷湿润区东部干旱高风险;孟印缅温暖湿润区和中国东部季风区洪涝高风险;荒漠边缘区域为生态脆弱高风险区;中低纬区域为粮食减产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7.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思考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问题是各国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西北干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指出制约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和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影响;进而分析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最后基于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目前亟待解决的研究任务与核心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形成、转化及未来趋势的影响;(2)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北干旱区属生态脆弱敏感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其相对独特的客观运行规律,而城市化对此类区域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范围、以及生态环境的响应机理、程度等,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西北干旱区黑河流域张掖市绿洲区为案例,重点探讨黑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中水资源对城市化格局和过程的响应关系,揭示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内在反馈机制,并对区域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区,水资源压力随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城市化的发展往往是以水资源压力为代价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与水资源的关系不断得以磨合,最终将朝着协调共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地理》2002,25(3):193-193
20 0 2年 6月 2 0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施雅风 ,在新疆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论坛上 ,作了《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与前景》的学术讲演。施雅风院士指出 :“从 19世纪末寒湿的小冰期结束以来 10 0年左右时间 ,新疆处于变暖变干气候环境下 ,变暖和全球一致。中国西部以 0 .2℃ / 10年趋势升温 ,近 5 0年北疆升温达 1.4℃ ,远高于近百年全球升温 0 .4 - 0 .8℃ ,但降水量有所下降。乌鲁木齐冰川区比小冰期降水减少了 5 0mm ,树木年轮研究指示 192 0 - 1978年间降水负距平…  相似文献   

10.
西北干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北干旱区的开发进入一个新时期西北干旱区是资源大区、农业大区,更是一个生态高度敏感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冲突尤为突出。为谋求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根本保障。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充分表明,西北干旱区生态农业的实践模式集市场农业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综合发展于一身,是干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胡汝骥 《干旱区地理》2000,23(3):287-287
一部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 9990 435 0 2 )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2 0 0 0年院长基金共同资助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绿洲形成与演变过程研究课题组编辑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绿洲研究文献目录索引》已与读者见面。“绿洲”我国古籍中称“水草田”(《汉书》)。新疆维吾尔族人称绿洲为“博斯坦”。绿洲在世界各大洲几乎都有分布 ,而以亚洲和非洲为最集中。中亚和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内陆盆地荒漠 ,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优越的水土资源和环境别于世界其他荒漠 ,成为世界绿洲中其有代表性的类型。尤以新疆绿洲…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西部资源环境研讨会于 2 0 0 0年 7月 1 2日至 1 4日在西宁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半干旱区地理建设委员会主办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青海省地理学会承办。来自全国的 1 0 7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 80余篇。青海省副省长马培华、省科协主席谢承志在开幕式上就西部大开发及青海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概况作了重要讲话。本次会议就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 ,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经济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及民族繁荣与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展开了讨…  相似文献   

13.
鲍超  方创琳 《干旱区地理》2005,28(5):659-664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西北干旱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由此必然带来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加大的问题。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是当前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的首要课题。针对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具体指标作为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参考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标准的基础上,将城市环境质量划分为5个级别,并利用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以西北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城市张掖市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应用。结果表明,8年来张掖市的城市环境质量一直属于Ⅱ级,而且有总体好转的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不明显。这一结果与现实成因吻合,说明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在西北干旱区其它同类城市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铭江 《地理学报》2018,73(7):1189-1203
水是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中国西北地区占国土总面积35.9%,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7%。从水文气象、生态景观与社会经济的演变角度,面向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索提出西北“水三线”的划分格局,即“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水三线”是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线、西北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特征分区线、“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制导线和边疆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国家安全线。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西北稳定发展的地理与历史之忧,本文通过对西北调水方案的初步分析,提出了西北“水三线”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即通过建设南水北调大西线这一重大的基础工程,跨越“胡焕庸线”,促进中国东西部地区间适度均衡发展;跨越“阳关线”,促进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展;跨越“奇策线”,增强新疆水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和谐美丽、长治久安的西北边疆,形成以西北“水三线”建设为构架的水资源梯度配置格局,支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土资源、人口分布、产业经济的空间均衡、优化布局、协调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地理》2008,31(1):96-96
2007年11月30日,联合国国际开发署(UNOP)“加强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与饮水安全”项目、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子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UNDP驻华代表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新疆自治区科技厅、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局、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信息中心、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遥感中心、新疆资源与生态环境中心,以及项目实施区域新疆尉犁县及兴平乡等相关单位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启动会议。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区生态安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监控思路初论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方创琳 《中国沙漠》2000,20(3):326-328
基于西北干旱区生态安全系统监控的必要性,分析了西北干旱区生态安全系统监控机理,进而提出了干旱区生态安全系统结构监控与功能监控的思路与方向,旨在为西北干旱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旅游重点村和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典型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典型村落整体上以胡焕庸线为界,呈“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典型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性,其中传统村落高密度区分布于黔东南-湘西、皖南-浙西南-闽北、晋东南一带,核心区呈“品”字形格局;民族村寨高密度区位于湘桂黔交汇处,由西南向西北和沿海地区逐渐减少;旅游重点村以京津冀和沪苏浙为双核心向西辐射到青甘、川滇一带;森林乡村则以北京以及浙江与安徽交界处为双核中心向周围辐射分布;(3)影响典型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水文、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以及生态环境等。全国典型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能为全国典型村落的开发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机遇、挑战、发展”为主题的201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不久前在天津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李世镕厅长带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杰、总工程师张宏及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和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的领导陪同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李李世镕厅长等一行出席了矿业大会开幕式,在展馆与内蒙古矿产实验研究所参展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并与一些涉及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点矿产项目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其中部分项目达成了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区域政府间合作为广东东西两翼加速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分析两翼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的地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泛珠三角背景下两翼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干旱与贫穷著称的甘肃定西 ,借助国家和省里的科技扶贫 ,如今已成为我国一流的旱作农业示范区 ,并开始发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 0 0 2年 4月份 ,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 ,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与定西县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的《定西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现场验收 ,高度评价他们创造出的“梯田 +品种 +配肥 +集水 +地膜 +滴灌”等技术模式。作为国家计委与农业部共同下达的项目 ,《定西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紧密结合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旱作农业区的实际 ,在多年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环境建设及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等已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