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琴  朱永峰 《新疆地质》2012,30(4):411-417
灰绿山金矿由热液脉型和浸染状矿石组成。围岩蚀变矿物为石英、黄铁矿、绿泥石和碳酸盐,其中黄铁矿和碳酸盐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其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和自然金。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石英-钠长石-碳酸盐、粗粒石英、黄铁矿-毒砂、黄铁矿-碳酸盐、石英-方解石5个阶段。不同蚀变围岩具相似稀土分布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围岩与成矿流体反应中发生了迁移。  相似文献   

2.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热液蚀变矿物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床是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新发现的大型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含钙质的玄武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因此,泥堡金矿一方面具有一般卡林型金矿的低温矿物组合和载金矿物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赋矿围岩的特殊性,还出现一些特征性的热液蚀变矿物。泥堡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环带状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其中黄铁矿可以分为6种类型:草莓状黄铁矿(Py0)为沉积成因,环带状黄铁矿核部的暗色麻点状黄铁矿(PyⅠ)为被热液改造的沉积成因,二者均以低w(As)为特点;环带状黄铁矿的内环(PyⅡ)为热液早期形成的黄铁矿,中间环带(PyⅢ)或者外环(PyⅣ)是热液活动高峰时期形成的含砷黄铁矿,具有典型的高As低S、Fe特点,是主要的含金部位。成矿晚阶段形成的黄铁矿(PyⅤ)与辉锑矿、闪锌矿共生。成矿过程中强烈的水岩交代作用下,峨眉山玄武岩组火山岩中的Ti、P、Cu等元素析出,在矿体中形成较多的锐钛矿、磷灰石、黄铜矿、黝铜矿等特征蚀变矿物。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在低温成矿条件下形成的Ti O2矿物是锐钛矿而不是金红石,因此前人获得的金红石年龄能否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值得商榷。相反,磷灰石、绢云母是主成矿阶段形成的新生热液矿物,其原位测年数据可大致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因此二者是较为合适的测年对象。成矿晚阶段出现重晶石和石膏等硫酸盐矿物,说明成矿环境更为氧化,同时由于同位素分馏,导致了与硫酸盐共生的硫化物如辉锑矿、雌黄和雄黄的δ34S值相比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和毒砂更低。热液蚀变矿物学是探讨成矿作用过程的重要基础,在卡林型金矿研究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哈图金矿蚀变岩型矿体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图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组成,蚀变岩型矿体遭受了强烈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和绢云母化蚀变.成矿作用划分5个阶段:钠长石-石英阶段(I)、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II)、黝铜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III)、毒砂-碳酸盐-绢云母阶段(IV)和方解石-石英阶段(V).其中,II—IV阶段是主要金成矿阶段.哈图金矿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平均成色912.自然金呈裂隙金、包裹金、粒间金形式嵌布在黄铁矿和毒砂中.当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时,自然金与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关系密切;当载金矿物为毒砂时,自然金与黄铁矿-黄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期间由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地质演化历史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区内累计探明黄金储量大于1 200 t。然而,金矿床成因还存在卡林型、造山型、岩浆热液型和与侵入体相关等多种观点。完肯金矿床金资源量约3.5 t,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南段,赋存于下三叠统隆务河组浅变质沉积岩中,矿体主要受近EW和NW-SE向断裂控制,主要发育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矿化,是区域内典型金矿床,也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开展岩石学、矿相学和载金硫化物地球化学研究,拟查明金的赋存状态,并探讨其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完肯金矿床成矿作用可以分为3个阶段:成矿早阶段为黄铁矿(Py1)-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阶段;成矿主阶段为黄铁矿(Py2)-毒砂-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阶段;成矿晚阶段为石英-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阶段。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已检出的样品)显示黄铁矿金的含量(质量分数)为0.11%~0.24%,毒砂和闪锌矿金的含量分别为0.11%~0.28%和0.16%~0.37%。黄铁矿、毒砂样品中的金含量大多低于检测限,闪锌矿样品中金含量相对较高,70%的测点金含量高于0.15%,...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银多金属矿床的矿相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拜仁达坝和维拉斯托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现的2个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文章通过岩相学、BSE图像与电镜能谱等手段对其矿相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笔者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厘清了2个矿区金属矿物的种类、产出状态及生成顺序,共确定3期4个阶段的矿化作用。第1期成矿作用主要形成胶状黄铁矿,代表低温热(水)的沉积环境。第2期成矿作用是一次中高温热液成矿作用,以高温矿物毒砂与锡石为标志,形成As-S金属硫化物矿化: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锡石,随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破碎和强烈的糜棱岩化,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脆性变形-角砾状和塑性变形-糜棱状结构构造特征的矿石类型。第3期成矿作用包括2个成矿阶段:第1阶段为中高温热液成矿阶段,形成一系列富S的金属矿化和Bi+Ag的金属硫化物:毒砂→黄铁矿→自然Bi+硫银铋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第2阶段为中-低温热液活动,形成一系列贫S富Sb+Ag的金属硫化物: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纤硫锑铅矿+银黝铜矿→六方锑银矿+锑银矿→自然银。其中铅锌矿化与第2、3期成矿作用有关,而银矿化主要与第3期成矿作用的第4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6.
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详细的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认为该矿床矿石组成比较复杂,主要为磁黄铁矿、方铅矿、铁闪锌矿、毒砂、黄铁矿、银黝铜矿和黄铜矿等,其次还有闪锌矿、辉银矿、自然银、黝锡矿、硫锑铅矿、胶状黄铁矿、铅矾、褐铁矿和孔雀石等。其中银黝铜矿,黝锡矿和硫锑铅矿是本次工作新鉴定出的矿物。结合成矿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特点和矿物间的穿插关系,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热液期又可划分出4个成矿阶段:Ⅰ.毒砂-黄铁矿-石英阶段,该阶段矿化较弱;Ⅱ.石英-闪锌矿-磁黄铁矿阶段,该阶段矿化范围大,强度大,是锌的主成矿阶段,并伴随少量的银矿化;Ⅲ.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该阶段是该区最重要的银铅锌成矿阶段;Ⅳ.碳酸盐-萤石-玉髓阶段,该阶段在矿区内分布广泛,矿化不发育,属成矿的尾声。结合测温研究确定该矿床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黄泥坪金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是龙门山造山带北段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中型金矿床,研究程度较低,蚀变矿化分布特征和矿床成因仍不清楚,需要新的勘查方法和思路开展下一步找矿工作。基于详细的矿床地质和短波红外光谱(SWIR)研究,发现黄泥坪金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白云母通常呈细小鳞片状分布于毒砂和黄铁矿的周围,金主要以不可见金的形式存在于毒砂和黄铁矿中。汉树沟、山关石、柳树坪和石罐子4个矿段应属同一成矿系统,其中汉树沟和山关石矿段的蚀变矿化期次可分为早期变质成矿期和晚期热液脉成矿期,变质成矿期包括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浸染状毒砂-黄铁矿阶段,热液脉成矿期包括石英-方解石粗脉阶段和毒砂-黄铁矿-方解石细脉阶段。变质成矿期发生了第一次金矿化,热液脉成矿期发生了第二次金矿化。SWIR勘查应用研究发现,矿体上盘千枚岩和下盘变质砂岩中发育较多Al–OH吸收峰位值较大的变质成因多硅白云母,而矿化部位则主要发育Al–OH吸收峰位值较小的热液白云母,Pos2200≤2202.5nm可作为热液白云母族矿物与变质成岩白云母族矿物或者二者混合相(指变质成岩白云母族矿物占主导...  相似文献   

8.
右江盆地是世界上卡林型金矿床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盆地南缘的滇东南地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茶花寨金矿床为滇东南地区产于印支运动不整合面附近的代表性金矿床,黄铁矿为主要的载金矿物,其环带特征明显,为认识该区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理想的实例。本文在野外考察及镜下观察的基础上,通过LA-ICPMS分析技术,对茶花寨金矿床中不同期次黄铁矿开展了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分析,以总结不同成矿阶段金的富集特征与关键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存在3个期次:沉积成因的Py1,包括草莓状黄铁矿Py1a和环带状黄铁矿核部Py1b,交代成因的中间环带Py2,热液成因最外侧环带Py3。其中,Py1b富集Sb、Pb、Zn等元素,Py2富集As、Co、Ni,Py3则具有较高的Au、As、Cu、Sb含量和稍高的Se、Hg、Tl含量。三者对比显示,Py2中As含量最高,Py1b和Py2除As以外的其他微量元素含量接近或Py2中含量稍低,二者Co/Ni比值均在0.1附近,表明Py2为Py1b受热液交代改造形成;而Py3中微量元素组成与Py1b和Py2差异明显,指示其热液成因,且Py3中Co、Ni含量相较Py1b和Py2更低...  相似文献   

9.
藏南查拉普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铁矿和毒砂是卡林型和造山型金矿床重要的载金矿物。文章通过电子探针(EPMA)分析研究了藏南查拉普金矿床不同类型黄铁矿和毒砂中Au、As、S、Fe等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分布规律,发现不同阶段的黄铁矿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元素组成特点。沉积成岩期黄铁矿(Py1)主要呈草莓状、胶状,常构成环带状黄铁矿的核心,其中金的含量最高,显示了金在沉积成岩期的大量富集。热液期早阶段黄铁矿(Py2)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的立方体,与Py1元素(S、Fe、As)组成相近,显示了一定的继承演化关系。热液期主阶段黄铁矿(Py3)与毒砂共生,多呈自形-半自形的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常包裹早期的黄铁矿形成环带结构。Py3中As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增加量近似等于S的减少量,说明As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替代了S的位置。各个阶段的黄铁矿和毒砂中Au的分布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是不均匀的,Au在Py1和大部分Py2中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Au0)的形式存在;而在Py3中主要以(Au+)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纳米级自然金(Au0)形式存在。Py1的结构及元素组成与典型卡林型金矿和造山型金矿沉积成岩期黄铁矿的特点相似,而Py3的大量发育则符合卡林型金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金龙山金矿是产于南秦岭镇安-旬阳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毒砂、黄铁矿,粒度多为10~100 μm,约为次显微状金颗粒直径的1000倍左右.黄铁矿为含砷黄铁矿,并常作为原生沉积成因草莓状、球菌状黄铁矿的增生环带,因而常规方法无法分离出原生沉积成因黄铁矿与热液阶段黄铁矿、毒砂.用于单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热电性测定的黄铁矿样品多为热液改造后多阶段黄铁矿的混合样品,毒砂的含金性比黄铁矿更好.成岩期黄铁矿无砷或砷很低,金矿成矿阶段黄铁矿亏硫,毒砂亏砷.金、砷最大可能是含矿热液带入的,成岩期黄铁矿可能提供了部分硫.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范围较大,空穴导型、电子导型均有,以空穴型为主.矿带内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呈多垛状产出,但主要集中于6‰~17‰之间.铅同位素反映了造山带特征,与汞锑矿石的铅同位素相近,金锑成矿与深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金成矿区位于江南造山带金成矿省的西南端,成矿条件优越。坑头金矿床是黔东南金成矿区的一个中型矿床,在其深部找矿中,发现除石英脉型矿体外,还存在蚀变岩型矿体。然而,这种蚀变岩型矿体的构造形态、蚀变类型、与石英脉型矿体之间关系和金的赋存状态尚不清楚。本研究与当前的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围绕石英脉型矿体和新发现的蚀变岩型矿体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微区分析技术(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进行系统的“流体-蚀变-成矿”研究。蚀变矿物金红石矿物化学显示为热液成因,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金红石标型特征。围岩的沉积-成岩过程(包括低级变质作用过程),主要形成了草莓状黄铁矿和含铁碳酸盐岩,为后期含金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如Fe)。金的成矿富集过程主要经历了绢云母+毒砂+黄铁矿+石英(Ser+Apy+Py+Qtz)阶段、黄铁矿+毒砂+石英(Py+Apy+Qtz)阶段和自然金+石英(Au0+Qtz)阶段。在Ser+Apy+Py+Qtz阶段,主要表现为含矿流体与围岩的初级交代,形成大量浸染状黄铁矿+毒砂的硫化带;Py+Apy+Qtz阶段主要为流体沿着剪切带再交代,形成蚀变岩型矿...  相似文献   

12.
金龙山金矿是产于南秦岭镇安-旬阳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毒砂,黄铁矿,粒度多为10-100um,约为次显微状金颗粒直径的1000倍左右,黄铁矿为含砷铁矿,并常作为原生沉积成因草莓状,球菌状黄铁矿的增生环带,因而常规方法无法分出原生沉积因黄铁矿热液阶段黄铁矿,毒砂,用于单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热电性测定的黄铁矿样品多为热液改造后多段黄铁矿与热液阶段黄铁矿,毒砂,用于单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热电性测煊的黄铁矿样品多为热液造后多阶段黄铁矿的混合样品,毒砂的含金性比黄铁矿更好,成岩期黄铁矿无砷很低,金矿成矿阶段黄铁矿亏硫,毒砂亏砷,金、砷最大可能是含矿热液带入的,成岩期黄铁矿可能提供了部分硫,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范围较大,毒砂亏砷,金,砷最大可能是含矿热液带入的,成岩期黄铁矿可能提供了部分硫,黄铁矿的热电系数范围较大,空穴导型,电子导型均有,以空穴型为主,矿带内化物的硫同位素呈多垛状产出,但主要集中于6‰-17‰之间,铅同位素反映了造山带特征,与汞锑矿石的铅同位素相近,金锑成矿与深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杨屋场小型钨(金)矿床位于东秦岭杨斜-丰北河金钨成矿带东段。通过野外调查、岩矿鉴定及综合研究,查明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成因,初步建立其"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可为杨斜地区钨金找矿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商丹断裂带内北东—北北东走向的缓倾断裂,围岩为新元古代杨斜片麻岩套。矿石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黑钨矿、白钨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及黝铜矿等中-高温组合。成矿过程包括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期,前者可划分为石英-细粒黄铁矿、石英-黑钨矿-白钨矿-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方解石-绢云母3个成矿阶段,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和白云母化为主。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印支期花岗岩、断裂构造及围岩控制,成因应属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在胶东莱州吴一村地区完成的3266.06 m深钻,是目前焦家金成矿带最深见矿钻孔,研究钻孔揭露的深部矿石中金矿物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对探讨深部成矿作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取深钻中2420~3206 m垂深的岩(矿)芯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结合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研究了矿石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和成分。对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部矿石中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石英、黄铜矿、方铅矿,可见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的形式存在,以晶隙金和裂隙金为主,其次为包体金。与浅部金矿床比较,深部金的成色较高。黄铁矿分为6种类型,第Ⅰ成矿阶段形成富Co型黄铁矿Py1,第Ⅱ成矿阶段形成富Ni型黄铁矿Py2a和Py2b,第Ⅲ成矿阶段形成富Au、As型黄铁矿Py3a和富Au、Ag、Pb、Bi型黄铁矿Py3b,第Ⅳ成矿阶段形成贫微量元素黄铁矿Py4。其中,Py1和Py2a发生强烈破碎,裂隙表面对热液中的Au络合物产生吸附作用,对金沉淀富集起重要作用。黄铁矿中Co、Ni、As等微量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而Au、Ag、Cu、Pb、Zn、Bi等主要以纳米级、微米级矿物包体形式赋存。Pb+Bi、Cu+Pb+Zn、Te+Bi与Au+Ag呈明显正相关,而Au与As相关性较差。黄铁矿中Co、Ni含量较低,而Au+Ag+As或Au+Ag+Pb+Bi+Cu含量较高指示成矿有利。另外,黄铁矿中Co、Ni含量较高,并且破碎强烈,成矿相关元素含量较高也指示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5.
刘文祥  邓小华  吴艳爽  韩申  陈西  李巽  王永  陈衍景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22-67020022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自北向南发育额尔齐斯、阿尔曼太、卡拉麦里三条大型构造带,南北两条构造带已发现大量造山型金矿,而阿尔曼太构造带与南北构造带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却未见造山型金矿的报道。因此,笔者等选取了该构造带最重要的金矿床——顿巴斯套金矿,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相学研究以及构造解析。研究表明,该矿床具有区域性断裂的次级断裂控矿、脆—韧性剪切带控矿、背斜核部控矿“三位一体”的控矿特征,其中,NW—SE向脆—韧性剪切带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金矿化显著晚于矿区赋矿岩浆岩——石英闪长玢岩,且该矿床与相邻构造带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富CO2的特征,综合认为顿巴斯套金矿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将该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3期:① 以产出草莓状黄铁矿为典型特征的沉积期;② 以黄铁矿压实、结核、重结晶为特征的成岩期;③ 以产出热液脉和金的矿化为典型特征的热液期。热液期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以脆—韧性变形为主的铁白云石—石英—黄铁矿阶段和由脆—韧性变形向脆性变形转变的石英—钠长石—方解石阶段。黄铁矿可划分为6个世代、毒砂可划分为3个世代:① Py1为沉积成因的黄铁矿,具有草莓状、胶状等特殊结构;② Py2为成岩作用形成的黄铁矿,具有顺层分布、呈结核状等特征;③ 热液期毒砂Apy1,粒度20~50 μm,自形、半自形,常与金共生;④ 热液期毒砂Apy2,自形,粒度80~200 μm;⑤ 热液期黄铁矿Py3,他形—自形,粒度50~150 μm,以内部包体多、孔洞多为显著特征;⑥热液期黄铁矿Py4,半自形—自形,粒度100~250 μm,以包体多,孔洞少,发育压力影为特征;⑦ 热液期Py5,以背散射下亮度高、显著富As为特征;⑧ 热液期毒砂Apy3:以颗粒粗大、自形、内部包体少、发育碎裂结构和压力影为特征;⑨ 热液期黄铁Py6:以颗粒粗大、半自形到自形、内部包体少、发育碎裂结构和压力影为特征。随着脆—韧性变形作用进行,黄铁矿、毒砂的粒度有序递增,自形程度逐渐升高,而品位逐渐降低,金的沉淀主要发生在脆—韧性变形阶段,脆性变形阶段无金矿化。主成矿阶段标志性的铁白云石化蚀变、微细浸染状的黄铁矿化、毒砂化蚀变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刘仕玉  刘玉平  叶霖  王大鹏 《岩石学报》2021,37(4):1196-1212
滇东南马关都龙是一个以锡锌为主,共-伴生铟、铜、铅、钨、铁、银等多种元素的锡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虽然前人从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年代学等不同角度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该矿床锡锌多金属矿化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关于该矿床是否存在热水沉积作用及其与锡锌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都龙矿区广泛存在的黄铁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矿相学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不同阶段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野外及显微鉴定结果表明,矿区存在四种类型(期次)的黄铁矿,即:鲕状黄铁矿Py1;穿切或交代Py1的细脉状黄铁矿Py2;与闪锌矿等硫化物共生的自形黄铁矿Py3;包裹早期黄铁矿或闪锌矿等硫化物的他形黄铁矿Py4。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中富集多种微量元素,其中Co、Ni、As、Ge等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黄铁矿晶格中,而其余元素多以显微矿物包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上述四期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别,Py1相对富集Zn和As,而其余微量元素含量较低,Co与Ni含量较低,Co/Ni比值远低于1.00,其微量元素组成与典型沉积作用形成黄铁矿基本一致; Py2与Py1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其Co/Ni比值接近Py1变化范围; Py3和Py4除富集Zn、As外,Mn、Co、Ni、Cu、Sb、Pb、Bi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其Co/Ni比值相对较高,多大于1,与典型岩浆热液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相似,而与沉积型黄铁矿差异明显。结合各阶段黄铁矿产出地质特征,对比不同类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本研究认为:Py1鲕状黄铁矿为热水沉积作用形成; Py2为Py1变质改造形成的细脉状黄铁矿,其微量元素继承了Py1; Py3为岩浆热液活动形成的自形黄铁矿; Py4为岩浆热液活动晚期形成的他形黄铁矿,Ag和Bi组成作为区分不同成因类型黄铁矿的化学指标的潜力。矿区早期沉积作用形成鲕状黄铁矿过程可能为后期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硫源及少量Zn等成矿物质,海西-印支期区域变质改造作用对矿区成矿作用影响不大,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才是矿区锡多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曲家金矿位于我国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矿集区之焦家金矿带的中段,矿床赋存标高为-726~-1 334 m。为研究黄铁矿的演化及其对金成矿过程的指示,运用LA-ICP-MS分析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岩相学观察和点群分析对黄铁矿进行了分类。发现黄铁矿中Co、Ni、As等微量元素主要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而Au、Ag、Cu、Zn、Pb、Bi等元素主要以纳米级、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式赋存。黄铁矿主要分为5种类型:富Co型Py1,富Ni型Py2,富Au、As型Py3,富Au、Ag、Pb、Bi型Py4及“干净”型Py5。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和中生代岩浆岩,少量来源于地幔,成矿热液可能属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成因。不同类型黄铁矿反映成矿热液由富Co、Ni经富As、Au向富Pb、Bi、Au、Ag演化。Py1和Py2形成后受构造活动影响发生强烈破碎,裂隙表面对热液中金络合物增强的吸附作用促使金在裂隙中沉淀,对金的富集成矿可能起重要作用。Co、Ni含量较低,同时Au、Ag、As、Pb、Bi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黄铁矿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另外,黄铁矿中C...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通过对贵州苗龙卡林型金-锑矿床矿石中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的Au、As、S、Fe和Sb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详细研究,确定了含砷环带黄铁矿和毒砂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成岩期黄铁矿S、Fe含量与理论值接近,成矿期早阶段黄铁矿和主阶段S1亚阶段环带黄铁矿核心S含量与理论值接近,Fe含量具弱亏损的特点;环带黄铁矿外环S、Fe具有弱亏损的特点。沉积成岩期黄铁矿为草莓状,不含As和Sb,金含量低,平均为59×10-6;热液成矿期早阶段黄铁矿颗粒较粗(≥100μm),其As、Sb和Au含量较低,As、Au平均分别为0.205%和275×10-6;热液成矿期主阶段S1亚阶段环带黄铁矿粒度较细(50μm,10~20μm为主),外环As和Au含量高,外环As含量为0.1961%~7.897%,平均为1.4668%;Au含量为40×10-6~905×10-6,平均为429×10-6;Sb含量为0.01%~0.035%,平均为0.0233%。S2亚阶段毒砂具有富硫亏砷等低温热液毒砂特征,Au含量为230×10-6~1400×10-6,平均为643×10-6;Sb含量为0.019%~0.50%,平均为0.087%。晚阶段辉锑矿Au含量较低,平均为237×10-6。Au含量从成岩沉积期一成矿早阶段一成矿主阶段一晚阶段呈低或不含→低→高→低的特点分布。金可能以类质同象形式(固溶体形式)存在于毒砂和黄铁矿晶格中。  相似文献   

19.
辽宁王家崴子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崴子金矿主要的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矿石中富含黄铁矿,作为主要的载金矿物,与金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是金矿化的重要指示矿物.矿石呈不等粒粒状、交代溶蚀结构,块状、致密块状、细脉浸染状构造.金矿物以形态复杂的中、细粒状银金矿、金银矿为主,赋存形式有裂隙金、晶隙金、包裹体金.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石英等.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具有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的特点,多源性的中温-中低温热液为主要成矿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安徽池州许桥银矿地质特征及矿区深部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桥银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东南部,矿床银储量达到中型规模,成矿岩体为分水岭石英闪长岩,矿体主要呈似层状赋存于分水岭岩体北东侧奥陶系仑山组、汤山组地层层间裂隙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辉银矿、自然银,脉石矿物为石英、碳酸盐矿物;矿石组构以自形-他形晶结构、交代结构、稀疏浸染状构造和网脉状构造为主;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等;许桥银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两个成矿期: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又可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即为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混有大气降水的流体演化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地层贡献了部分矿质;成矿温度为中低温(208~259℃),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银多金属矿床,并指明了矿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