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卡尔却卡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集区,具有特征明显的构造-岩浆岩带。在分析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接触带等控矿因素与成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找矿标志;根据区内的成矿特征,初步认为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为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蚀变岩型3种成因类型,形成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成矿作用均与中-晚三叠世底侵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马昌前  熊富浩  尹烁  王连训  高珂 《岩石学报》2015,31(12):3555-3568
大陆造山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常常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如何刻画造山带古岩浆作用的强度?岩浆从深部添加到中上地壳的速率有多大?岩浆活动强弱的变化规律如何?这些都是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岩浆动力学的新的研究主题。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东昆仑造山带岩浆活动强烈,尤其发育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相关的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年龄主要介于270~200Ma之间)。发育于东昆仑东段的香日德复式花岗岩类岩基,主要由早、中、晚三叠世的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多种岩性单元构成,岩石类型多,时间跨度大(258~218Ma),是造山带岩浆活动的缩影。本文以香日德岩基为例,在深入的野外地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基础上,结合各岩性单元的出露面积、U-Pb锆石年龄和假定的岩体厚度,对岩浆的体积添加速率(岩浆通量)进行了估算,发现从早到晚,该岩基的岩浆体积添加速率存在着旋回性的变化特征。其中,早三叠世石英闪长岩的岩浆体积添加速率最低,而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的岩浆体积添加速率则最高,中三叠世介于其间。以2.5km的岩体厚度计算得到的岩浆体积添加速率分别是,早三叠世峰期的添加速率约33km~3/m.y.,中三叠世峰期添加速率约50km~3/m.y.,而晚三叠世的峰期添加速率达到了99km~3/m.y.。研究表明,从230Ma开始,东昆仑地区晚三叠世时期Hf同位素初始比值显著增大,并出现了大规模的铁多金属成矿作用。因此,晚三叠世时期该区强烈的Fe多金属成矿大爆发是在亏损地幔岩浆底侵影响下,发生大规模的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和壳幔岩浆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构造走廊域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类的野外地质学、岩石学、时空分布和同位素定年资料,可以识别出5个构造岩浆阶段和5个构造岩浆带。研究区的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早中二叠世阶段、晚二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中二叠世阶段的岩浆活动产物为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组合、石英闪长岩+斑状石英闪长岩组合及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晚二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254.1~240.6Ma)为(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中三叠世(安尼期晚期—拉丁初期)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组合;晚三叠世(212~225Ma)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瑞替—郝塘期)代表性的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斑状)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这些火成岩组合有规律地分布在构造走廊域内,是揭示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哈西亚图铁多金属矿位于东昆仑构造带,是区域较为典型的一处矽卡岩型矿床.文章对矿区花岗闪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年龄为(240.1±0.8)Ma(MSWD=0.62),形成于中三叠世,岩石为准铝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同时表现出“TNT”(Ta、Nb、Ti)负异常等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特点.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同时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花岗闪长岩产于中生代岩浆弧环境,区域同时期花岗闪长岩与石英闪长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来源与产出背景.在其他具有矽卡岩型矿化潜力的区域,今后找矿工作中应注重花岗闪长岩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造山带成矿作用研究是当代成矿学重大研究的前沿,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北西段祁漫塔格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研究,表明祁漫塔格与东昆仑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相似性。早二叠世之前为洋盆扩张期,早二叠世空谷期洋盆扩张结束,俯冲作用开始,发育钾玄岩系列POG型花岗岩,形成斑岩型铜矿。中三叠世为主俯冲阶段,发育高钾钙碱性大陆弧花岗岩(CAG),形成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晚三叠世卡尼—诺利期,大洋闭合,进入后碰撞陆内造山阶段,发育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后造山花岗岩(POG),形成了斑岩钼矿和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山西段塔儿沟夕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儿沟钨矿床位于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西南边缘,具体产出于距野牛滩花岗闪长岩体300~500 m的外接触带中。野午滩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资料证明这套岩石为一种介于I型与S型花岗岩之间的一种过渡型花岗岩类,成矿与花岗闪长岩有关。钨矿床的矿化类型有夕卡岩型、石英黑钨矿脉型和云英岩型三种。夕卡岩型矿体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以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等为成矿主岩;石英黑钨矿脉型矿体形态复杂,以石英云母片岩、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岩为成矿主岩;云英岩型矿化不具工业价值。夕卡岩化是夕卡型矿化的主要蚀变类型,与石英黑钨矿脉型矿化有关的蚀变也比较强烈,以筒状的白色蚀变晕为特征,具有分带性,从矿脉向外,依次出现石英化、石英黑云母化和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东昆仑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处于野马泉—开木棋河华里西期铅、锌、钴(金、锑、锡、铋)成矿亚带中,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是东昆仑地区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控矿规律,认为铁多金属矿的成矿受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热液蚀变和晚石炭世缔敖苏组碳酸盐岩建造的控制,已发现的矿体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及附近的断裂带中,远离接触带铁矿体的规模逐渐变小,具有夕卡岩型矿床的基本特征。依据控矿因素特点,探讨了该类铁多金属矿床的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对岩浆岩的岩石组合、分布特征和岩石成因进行研究,探讨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是古特提斯演化过程中重要的构造转换期,岩浆岩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辉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并且广泛出露具埃达克质特征的岩浆岩和A型花岗岩。晚三叠世岩浆岩的出露规模与俯冲阶段相比,规模较小,一般以小岩体、岩株和岩脉侵入于早期岩体和地层中。东昆仑晚三叠世岩浆岩主体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轻重稀土元素具有一定分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岩石类型不同时分异程度、富集和亏损程度有一定差异。大部分晚三叠世花岗质岩浆岩的同位素特征与晚二叠世-三叠纪镁铁质岩浆岩近似,部分具有更高的εNd(t)和εHf(t)值。镁铁质岩浆岩、普通花岗岩、埃达克质岩浆岩在东昆仑各个构造带皆有分布,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祁漫塔格构造带(东昆北)的阿牙克库木湖-香日德断裂附近。东昆仑晚三叠世镁铁质岩浆岩具有弧岩浆岩特征,为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物。普通花岗岩和埃达克质岩浆岩多为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少量埃达克质岩浆岩由于与地幔的交代作用,具有幔源特征。A型花岗岩为残留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普通花岗岩、埃达克质岩浆岩和A型花岗岩由于岩浆混合作用,具幔源特征。构造环境研究表明,东昆仑在晚三叠世进入古特提斯演化的后碰撞阶段。巴颜喀拉地块同东昆仑地块的持续碰撞导致地壳加厚,密度增大,使岩石圈重力不稳定发生拆沉作用,引发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产生大量的镁铁质岩浆岩;镁铁质岩浆底侵不同类型地壳熔融及拆沉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岩浆交代地幔,以及岩浆混合和岩浆后期演化,形成了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丰富多样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沟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样品中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柱状,震荡环带较发育,为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5±1.7)Ma,代表其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地区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钛特征,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表明,东昆仑沟里地区花岗岩形成在晚三叠世碰撞到后碰撞造山阶段,且该岩体的形成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俯冲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区侵入体(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岩石学特征、岩体侵位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岩体侵位时限定位印支期晚三叠世较为适宜,格仁涌花岗闪长岩属分异的I型花岗岩。本区侵入岩体可能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持续的热动力条件,为成矿带来了部分成矿物质,岩浆侵入对本区铜多金属矿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卡而却卡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发现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前期在以矽卡岩型找矿的过程中,发现了斑岩矿化信息,近年来,斑岩成矿的事实渐趋清晰,通过对晚三叠世斑岩体的分布及深部断面的剖析,显示斑岩体为一复式小岩株。含矿的花岗闪长斑岩及相关的石英闪长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点,表明成矿构造环境与东昆仑中—晚三叠世底侵岩浆作用有关,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为东昆仑成矿带寻找斑岩型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五龙沟金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中段北缘,是东昆仑成矿带最具找矿潜力的金矿床.通过收集五龙沟地区金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等成矿特征方面的资料,首先采集同位素样品并用α石英活化定年(HAESRDQ)和Ar-Ar法对韧性剪切带围岩和金矿石进行了测年,对韧性变形时代、同构造碱性岩浆岩活动年龄、成矿物质源区年龄、金成矿年龄进行了逐一分析和研究,然后通过本次测得的数据年龄结合前人成果对五龙沟金矿成矿时代进行了综合确定.研究认为五龙沟地区韧性剪切带变形年代大致结束于240 Ma,即早-中三叠世的早印支期;金矿成矿的物源区年龄在235~179 Ma间的晚印支-早燕山期;成矿年龄为91~21 Ma的晚燕山期-早中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成矿带是我国西部重大成(找)矿潜力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野外调查期间,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县诺木洪南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杏树沟金矿(化)点进行了年代学及围岩地球化学研究。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金矿(化)点的石英钠长斑岩 206Pb/238U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3.4±1.9 Ma,确定金矿(化)发生在早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杏树沟金矿(化)点围岩(安山玄武岩)具有高Al2O3、Na2O,低TiO2、K2O的特征。在Zr/TiO2-Nb/Y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安山玄武岩区,TFeO/Mg-SiO2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拉斑系列区域中,属于拉斑系列玄武岩。稀土和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LREE、LILE和部分HFSE,Nb、Ta、Nd、Zr、Hf相对亏损,REE表现为LREE/HREE明显分离的分配模式,从多种判别图解综合分析,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高永宝  李文渊  李侃  钱兵 《矿床地质》2017,36(2):463-482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为典型的大陆边缘增生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古生代—早中生代增生造山过程,其中以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最为发育。文章系统总结了区内早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及成因,对与其相关矿床地质、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祁漫塔格地区早中生代大陆地壳增生过程中的壳幔混合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联。研究结果认为,中二叠世—早三叠世以俯冲阶段的侧向增生为主,中-晚三叠世以碰撞-后碰撞阶段的垂向增生为主,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以I型、A型花岗岩为主,且多见暗色包体,Sr-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源于古陆壳物质的重熔,有地幔物质的参与,由地幔底侵古老陆壳,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作用而形成。与该时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的主要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稀有金属矿化等。成矿时代集中于248~210 Ma,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区内中-晚三叠世大陆垂向增生过程中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为区域大规模金属成矿提供大量热能、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5.
宝兴沟金矿床为近年来在漠河前陆盆地南缘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等侵入岩,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部及其与二十二站组砂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具高钾、低钛、富碱特征,花岗细晶岩具高硅、高钾、低钛、富碱特征,二者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Yb、Y,但二者稀土元素特征和配分曲线差异较大,不具成因联系。矿石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液和成矿物质等,与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成岩时间为118.13~121.77 Ma,限定了宝兴沟金矿床的形成时间不早于118Ma,为早白垩世,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的伸展环境。漠河前陆盆地除中-晚侏罗世侵入岩外,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对区域成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今后找矿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白音诺尔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南部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属大兴安岭南段主峰成矿亚带。矿区内,闪长玢岩呈脉状广泛出露,且同铅锌矿体空间关系密切。闪长玢岩通常作为矿床的成矿岩体,并沿用171Ma的成岩年龄。矿床属于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系列。该年龄值同矿区周围其他矿床成矿岩体的年龄(132.80~142.05 Ma)差别较大。利用锆石LA-ICP-MS U-Pb法对该矿区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岩进行了测定,加权年龄分别为(242.3±3.6)Ma(MSWD=2.5,n=7)和(243.0±1.4)Ma(MSWD=1.4,n=12),均为三叠纪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在三叠纪处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深部岩浆上涌侵位,系列的构造岩浆活动伴随了以该矿床为例的少数三叠纪矿床的产出。  相似文献   

17.
阿斯哈石英闪长岩体位于东昆仑中央隆起带,侵入于古元宇金水口岩群中。岩体内产有阿斯哈大型金矿床,石英闪长岩与该区金矿形成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采用锆石LA-ICP-MS、XRF和ICP-MS对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定年以及地球化学测定。研究表明:该区石英闪长岩属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岩年龄为(238.4±1.4) Ma;岩体稀土配分曲线几近一致,显示为同源岩浆演化特点,均表现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特征,Eu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岩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TNT”负异常,显示出安第斯型岩浆弧火成岩构造属性;岩石Rb/Sr和Nb/Ta值介于地壳和地幔之间,并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表明岩浆的壳幔混合成因。综上所述认为:阿斯哈金矿床石英闪长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印支期,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The Xiaoxinancha Au–Cu deposit i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Tianshan–Xingmeng orogenic belt in northeast China. The deposit includes porphyry Au–Cu orebodies, veined Au–Cu orebodies and veined Mo mineralizations. All of them occur within the diorite intrusion. The Late Permian diorite, Late Triassic granodiorite, Early Cretaceous granite and granite porphyry are developed in the ore area. The studies on geological features show that the porphyry Au–Cu mineralization is related to the Late Permian diorite intrusion. New geochronologic data for the Xiaoxinancha porphyry Au–Cu deposit yield Permian crystallization zircon U–Pb age of 257 ± 3 Ma for the diorite that hosts the Au–Cu mineralization. Six molybdenite samples from quartz + molybdenite veins imposed on the porphyry Au–Cu orebodies yield an isochron age of 110.3 ± 1.5 Ma. The ages of the molybdenites coeval to zircon ages of the granite within the errors suggest that the Mo mineralization wa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granite intrus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diorite and the related Au–Cu mineralization were caus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subduction slab during the Late Palaeozoic palaeo‐Asia Ocean tectonic stage. The Re contents and Re–Os isotopic data indicate that the crustal resource is dominated for the Mo mineralization during the Cretaceous extensional setting caused by the roll‐back of the palaeo‐Pacific plate.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天宝山大型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缘,西拉木伦-长春断裂带与敦(化)-密(山)断裂带交汇部位的北东侧,已发现矽卡岩型Pb-Zn-Ag矿化(如立山和选厂后山)、隐爆角砾岩中的Pb-Zn-Ag矿化(如新兴)、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CuPb-Zn矿化(如东风南山)和热液脉型Mo矿化(如东风北山)等多种矿化类型。为建立该区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采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法,对立山成矿闪长岩与东风北山含矿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开展了同位素测年研究;并对东风北山钼矿床开展了辉钼矿Re-Os法测年。结果表明,立山闪长岩体与东风北山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体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6.2±3.9Ma(MSWD=14)和278.4±1.8Ma(MSWD=2.9),两岩体均属海西晚期岩浆事件的结果;东风北山钼矿床中6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90.3±3.1Ma~194.6±2.8Ma,等时线年龄为192±3.1Ma,表明钼的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早期。立山铅锌矿化属接触交代型,成矿岩体的年龄基本代表成矿时代,所以立山铅锌矿床形成于海西晚期;东风北山钼矿床为热液脉型,虽然含矿岩体的侵位时代为海西期,但钼矿化发生于燕山早期,成矿与矿区深部或外围的燕山早期侵入体有关。因此,天宝山矿集区至少发生过海西期和燕山期两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不同期次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叠加应是该矿床矿化类型复杂、矿种多和规模大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