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伟  王鹏  杜林徽 《地下水》2022,(5):176-177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油田水磨沟区延长组长8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油层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对研究区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特征、物性特征及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为油田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其整体非均质程度为中等,长82层的渗透率非均质性强于长81层,长82储层非均质性强于长81储层。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地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大型砂岩性圈闭气藏,主力产气层为下石盒子组盒8段,本文根据岩心化验分析资料,测井资料,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认为苏里格地区盒8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深入细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编制了盒8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根据沉积相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本区盒8段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长7烃源岩,部分可能来自于长8泥岩。研究区内长7、长8有效烃源岩发育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且都达到了成熟的演化阶段,属于好的生油岩,为研究区长8油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研究区长8油层组发育厚度较大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长7湖相泥岩及长8分流间湾相泥岩是研究区长8油藏的区域性盖层,封盖性能良好,利于长8油气的保存。研究区长8油气的运移通道主要是大套的分流河道连通砂体,此外微裂缝、古侵蚀面和隐伏断裂也在局部地区成为运移通道,而油气运移的动力主要是浮力和异常压力,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异常压力的驱动下,向下倒灌运移至长8的储集岩中形成"上生下储"成藏模式的油藏。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近年来发现的勘探开发新层系,勘探实践证实其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本文以盆地中南部志丹县吴堡地区为例,对该区长8油藏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油藏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3烃源岩、长8内部烃源岩和长9顶部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储层组合配置;主成藏期运移动力主要为生烃增压等形成的异常高压,油气充注到长8致密储层后主要以近距离垂向和侧向运移为主;成岩作用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形成成岩遮挡型准连续型油气聚集。长8油藏平面及层位分布主要受控于有效烃源岩展布、储层质量和有效盖层的控制,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形成现今长8油藏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受"8·20"特大暴雨影响,汶川县水磨镇杨柏沟爆发了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发生引发了沟域内物源条件和沟道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根据"8·20"泥石流发生前的物源类型和泥石流中启动物源的类型以及"泥石流后剩余物源类型,分析了泥石流物源启动机理和模式,阐述了"8·20"前原防治方案并结合现有的沟道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置...  相似文献   

6.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客观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8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直观地显示出长8砂岩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8砂岩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7.
冯跃封 《城市地质》2011,6(3):28-30
通过地形地貌、构造特征和地理环境分析,提出了甘肃省甘南舟曲8·8特大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为制定灾区重建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甘泉地区原油、砂岩和烃源岩样品,分析了延长组长8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明确了原油成因和来源。研究表明:长8段原油为正常原油,具有低黏度、低初馏点、低凝点和低含硫量的特征;生物来源为混合型输入,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是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根据C30重排藿烷和二环倍半萜类分布特征可将原油分为Ⅰ类和Ⅱ类原油,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长81段,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长82段。长9段和长8段烃源岩具低C24TeT/C26TT、高-异常高C30重排藿烷含量、低8β(H)升补身烷和8β(H)补身烷含量的特征,长7段烃源岩与之相反。油源对比结果表明,Ⅰ类原油为长7烃源岩贡献,Ⅱ类原油为长8和长9段烃源岩贡献。甘泉地区主要发育长82油藏,其西部原油为长8和长9烃源岩贡献,而东部原油主要为长9烃源岩贡献,长7烃源岩次之。研究认识到长8和长9烃源岩的烃类贡献可能是促使长82段较长81段富集的重要因素,对下步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绘图软件Surfer8在区域重力勘探中的应用,主要结合勘查工作的需要突出软件的强大功能,具体研究了Surfer8在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处理及图件绘制等方面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舟曲“8.8”特大泥石流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如实地记录这次灾害的特点、形成条件及致灾因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风险减缓措施,对指导灾后重建和今后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以舟曲“8.8”泥石流中的罗家峪为对象,通过泥石流勘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描述了三眼峪泥石流的分区特征和堆积物特征,从泥石流的堆积特征、重度、流速、流量的特征值等方面阐述了本次泥石流的发育特征;从地形地貌、固体物质和极端降雨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Landsat-8和Worldview-2数据进行协同岩性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张志  帅爽  张耀明 《地质科技情报》2015,(3):208-213,229
提出了一种对Landsat-8和Worldview-2协同后的岩性分类方法。首先对Landsat-8和Worldview-2影像进行协同:在对Landsat-8全色波段与其多光谱进行自协同后,与Worldview-2多光谱第8波段数据协同,将协同后的Landsat-8中短波红外数据与Worldview-2数据进行叠加,得到最后协同结果。对协同后的数据进行岩性分类:利用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进行初始分类,由马尔科夫随机场法(Markov Random Field,MRF)对结果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分类结果。采用新疆西昆仑地区遥感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证实协同后数据的分类结果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2.
太原盆地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太原盆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Zn,Cu的来源及分布规律,首次计算了太原盆地区域土壤背景值,分析了盆地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认为Hg,Cd,As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用太原市和太原盆地的深、浅层数据作出8种重金属元素的多重分形图,对8种重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形规律,得出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GDS的黏土非线性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黏土渗透性与孔隙比的非线性关系,讨论和总结了4种渗透模型,即 渗透模型、 渗透模型、 渗透模型和 渗透模型。来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8个试样进行了一维固结渗透联合试验,使用直接法整理固结压力作用下渗透系数等试验结果,分析了对应于4种非线性渗透模型的土性参数。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萧山黏土渗透性随固结压力增加呈现非线性减少,在50~1 600 kPa压力作用下其的渗透系数从8 ? 10-8 cm•s-1减少为8×10-9 cm•s-1;4种非线性渗透模型对萧山黏土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东准噶尔顿巴斯套金矿床L8号矿体为区内主矿体之一,对其开展钻孔原生晕测量工作并建立正确的找矿模型,能够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提供依据。选取0线、8线、7线及11线等对L8号矿体控制程度较高的勘探线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剖面上揭穿该矿体的钻孔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0线、8线及7线、11线原生晕轴向分带系列分别为Mo-Cu-Au-As-SbAg-Zn-Hg-Co-Pb和Hg-Zn-Mo-As-Au-Ag-Pb-Cu-Co-Sb。建立了L8号矿体的原生晕叠加模型,认为矿体在7线和11线、0线和8线都有一定程度的向下延伸趋势,但在0线和8线的延伸程度比7线和11线差,据此建议后期找矿工作应在7线、11线800m以下标高进行。上述认识得到了后期工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东欢坨矿顶板涌水条件与工作面水量动态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开滦东欢坨矿开采煤8诱发的顶板涌(突)水问题,首先采用五个物理场的多源地学信息复合研究方法对煤8顶板充水含水层进行了富水性综合分区。此外,在充分分析煤8至顶板充水含水层间岩段的岩性特征基础上,将据《煤矿安全规程》计算出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岩性场定性校正,并编制了煤8回采冒落安全性分区图。在此基础上,耦合叠加分析煤8回采冒落安全性分区和其顶板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结果,对东欢坨矿煤8回采顶板涌(突)水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A、B、C、D、E5个不同涌(突)水特征的分区划分方案。最后运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地下水流水质模拟评价的Visual Modflow专业软件系统,建立了三维可视化渗流模型,并对待采的2086、2188B回采工作面涌水量进行了动态实时预测。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丰富,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是主力含油层系。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沉积相、输导体系、异常压力和构造为中生界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三叠系延长组大型岩性油藏模式和侏罗系古地貌控藏模式,并结合盆地勘探成果,精细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预测了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46.50×10~8 t,其中常规油资源量为116.50×10~8 t,致密油资源量为30.00×10~8 t;按层系分,三叠系石油资源量为137.20×10~8 t,侏罗系石油资源量为9.30×10~8 t。盆地剩余资源量为96.93×10~8 t,姬塬、陇东和志靖—安塞等地区,是长庆油田的规模储量区,仍然是未来勘探的主要区域。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和侏罗系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层系;延长组下部的长9、长10油层组为新的目标层系;长7油层组致密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
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客观并且真实的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长8砂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8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8砂岩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8砂岩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8砂岩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18.
刘记来 《城市地质》2008,3(4):13-15
本文通过怀柔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应急开采两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运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水源地三种续采方案开采年限进行了预报:水源地分别以1.2×10^8m^3/a、0.8×10^8m^3/a和0.4×10^8m^3/a的开采量续采,续采年限分别为1年-2年和4年。  相似文献   

19.
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使松辽盆地南部的石油资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需要开展新一轮系统的资源评价。松辽盆地南部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中浅层,中浅层发育下部、中部和上部等3套成藏组合,常规油在3个组合中均有分布,致密油发育于下组合。对于常规油,建立了构造、构造-岩性和岩性等3种类型的刻度区,划分了13个评价单元,资源评价方法以统计法和类比法为主;对于致密油,建立了1个刻度区,按照渗透率大小划分了3个评价单元,资源评价方法采用了资源丰度分类类比法、小面元容积法。评价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石油资源量约为32.2×10~8t,其中常规油资源量为22.5×10~8 t,致密油资源量为9.7×10~8 t;剩余石油资源量约10×10~8 t,其中,常规油为5.7×10~8 t,主要分布于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致密油为4.3×10~8 t,主要分布于扶余油层。大情字井地区的高台子油层和乾安地区的扶余油层,是近期—中期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20.
阿尔金断裂带8Ma左右的快速走滑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阿尔金断裂带的走滑变形历史与青藏高原的抬升、变形密切相关。阿尔金断裂中段旁侧岩体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测试年龄结果集中在 8Ma±。区域资料显示 ,沿阿尔金主断裂带旁侧普遍存在 8Ma±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此推测 ,阿尔金断裂带在 8Ma±经历了一期快速的走滑变形事件。结合青藏高原抬升、变形研究资料 ,表明 8Ma±是青藏高原抬升、变形等重要构造事件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