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5):48-49
随着西周社会的发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土地所有形式已经开始慢慢发生动摇。从几件出土的青铜器上,我们可窥见一斑。 从卫的铭文得知,有一个叫裘卫的人,可能来自防守西周与犬戎交界地带的游牧部族,专门从事与畜牧相关的营生。裘是他的官名,说明他还担任负责周王朝皮革服装制作的一个小官。  相似文献   

2.
吴晔  马亮 《湖南地质》2010,(4):12-12
西周的土地政策里,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准开垦私田,所有的土地都是天子、诸侯国、大夫或者卿的,其他人都只不过是土地上的奴隶。但一件新发现的青铜器文物,却记载了一段很有意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周宣王上台后,通过法文、武、成、康之遗风,专心致志发展生产,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原本不听话的各级地方领导——诸侯,也纷纷归顺,周王国一时呈现出了兴盛的局面,史称"宣王中兴"。  相似文献   

4.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9):51-52
(上) 值得欣慰的是,苦大仇深的周宣王上台后,确实做出了一番成绩。  相似文献   

5.
吴晔  马亮 《湖南地质》2010,(2):12-12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病逝,儿子周幽王继位。周幽王即位不久,陕西泾河、渭水、洛水就发生了地震,因为地震导致山体垮塌,可能堵塞了河流的源头或者上游,导致河流干枯,土地得不到滋润,接着又发生了旱灾,老百姓缺少钱财物用,没饭吃。地震对于土地资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再加上那时人们对天地力量有一种绝对的敬畏和迷信,百姓认为要大难临头了,国家形势很是危急。  相似文献   

6.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6):47-49
前面说到的裘卫家族,其地位在西周早期还比较低下,到裘卫这一辈,才利用手里掌握的手工业资源,为自己交换了大面积的耕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地位一代比一代高。到宣王、幽王之时,该族已经可以与大贵族毛公世家通婚,其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像这种庶姓贵族社会地位上升的现象,随后不断出现,新兴的贵族已经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横水西周墓地部分青铜器残留泥芯的矿物组成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显微镜观察等理化分析测试手段对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部分青铜器残留的泥芯进行了成分、物相等检测分析,并与山西侯马、陕西扶风李家铸铜遗址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横水西周墓地泥芯与当地土壤在成分、物相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多数青铜器可能在当地铸造而成。  相似文献   

8.
两周的水井 属于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水井遗迹,已发现不少,仅我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就有十三处,其分布西到陕西,东到江苏,北至山西、河北,南到湖北,可谓相当广泛。从时代先后看,西周三处,春秋三处,战国七处。从水井资料的特点看,共有四类。 第一类:搜集到的资料比较简  相似文献   

9.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2):47-48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人们吃土地,穿土地,生长在地上,归葬于土中。可以说,无数的先人在大地上舒展的个体命运汇集到一起,就是一部人与大地的故事集,就是一部厚重的华夏史。本期继续连载《中华五千年国土资源风云录》的第一部———《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去认识、了解和掌控土地资源的,它用尽可能忠于过往但又不失鲜活滋味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惊心动魄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的另一面。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宫廷内的权谋术数,闺房里的儿女情长……这些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人与土地的千古传奇,才更宏大,也更精彩。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纠结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记忆的话题,更是一个关乎人类的问题。而土地日的意义,就是让这个道理大范围普及。  相似文献   

11.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10):50-52
虽然,周宣王的老爸周厉王曾采取强盗手法掠夺财富,为中央政府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但终究又被国人暴动以及十几年的国中无王、周召共和时期消耗殆尽。这就像人得了一场大病一样元气尽伤,这时候频繁发动战争,饷银、粮食供应跟不上,兵器、战车、铠甲、头盔等来不及制造更新,军队也没有良好的训练,犹如病后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一样,无疑是自取其辱、要脸不要命的举动。  相似文献   

12.
吴晔  马亮 《湖南地质》2010,(5):12-12
送给人的礼物,能不能再拿回来?按今天的常识,多半是不行的。但在西周的时候,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比方说周王赐给奴隶主贵族们土地,就跟开发商给明星们送房子一样,只要高兴,想送给谁就送给谁,想送多少就送多少。  相似文献   

13.
刘昀 《河南地质》2014,(1):51-51
湖北省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棉都,更是粮仓。在这里,“124人种了3.5万农户的地”,靠的就是“华丰模式”。而“华丰模式”的其中一宝就是土地整治“农民自建”。这是天门首开先河,大胆推行的土地整治实施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轮到周平王登场了,他看着祖上留下的这份残破的遗产,心下唏嘘不已。本来西周的王城在陕西的沣河东岸-镐京一带,祖庙在沣河西岸丰京。应该说这里是建都城的理想之地: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泾河、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采用市场价格对土地征用进行补偿,价格评估遵循一条重要原则——最有效利用原则,也就是土地征用价格应以估价对象的最有效利用为前提。国外土地征用补偿费用非常高,一些国家轻易不会动用土地征用权。因此,人们在新加坡、日本到处可以看到火柴棍式高楼大厦,而不是我国火柴盒式大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09年一季度供应总量较之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价格逐季下降的情况,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土地处于盘整时期所致,而导致土地市场徘徊不前的直接原因就是作为土地用地“大鳄”房地产市场低迷,这些都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湖南地质》2009,(2):36-38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将一定时期的土地供应数量、结构、区域分布、土地资产收益、地价房价水平等信息归纳整理,通过与以往土地市场数据的对比分析,寻找目前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土地市场将来的发展趋势,为制定规范土地市场发展的政策和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5):35-36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 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日显突出,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与土地资源供给有限的矛盾?那就是要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湖南地质》2012,(6):1-1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而在20天后紧随而来的是“全国土地日”。两个主题日,表达的其实是一种相同的愿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需要更多地呵护与关爱,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