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西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广西旅游资源定量评介的方法进行探索,在大量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广西22个市县旅游资源综合评分指标与序次,并将广西旅游资源划分为6个区,为广西旅游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汪宇明 《热带地理》2001,21(4):354-359
分析了广西的基本区情条件,揭示了广西区域开发格局的空间变动趋势,提出了广西新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即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以洪水河为主的水能资源,加快建设成为南中国西南东输的枢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确立主导产业的市场地位,提升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城乡转型的进程,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治理环境污染;制度创新, 优化经济布局的区域结构。  相似文献   

3.
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先琨 《热带地理》1995,15(2):147-154
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24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本文论述了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4.
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统计,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21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广西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资源特点,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珍稀植物资源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广西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庆丽 《福建地理》2005,20(2):30-34
农业国际化,农产品贸易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已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新形势下,广西发展外向型农业遇到难得的机遇。本文对外向型农业的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并在分析和评价广西外向型农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广西发展外向型农业应该遵循的原则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西对越边贸口岸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我国对越边贸的主要省区,拥有全方位开发的口岸,由于区位,交通条件的差异性,口岸群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并在边贸业迹上有所表现,为了优化广西边贸口岸的空间结构,文中提出了突出重点把凭祥、东兴建成现代化边贸口岸、培育特色口岸经济,加大边贸的开放力度、提高口岸群的整体水平,以及建立新型的边境贸易空间组织-边境贸易开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湿地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威胁。通过总结广西湿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的湿地立法进展,分析广西湿地保护的法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湿地保护立法的架构和一些建议,为广西湿地立法提供借鉴,以更好地保护广西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蔡希在广西龙州为官十几年,亲身参与了中法战争后与广西边疆相关的各个方面活动,在边疆文化教育、中越边界会勘、广西边防建设和其他边务等多个方面作出了贡献。探讨他对中法战争后广西边疆的贡献,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中法战争后的广西边防与边疆建设。  相似文献   

9.
梧州是广西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口岸。目前梧州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全国和广西的平均水平仍在持续滞后,利用经济学、地理学和经济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对梧州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病因进行深层剖析,揭示了储蓄缺口、贸易缺口、农业生产率低落对工业化的牵制以及人力资本短缺三大根源。并由此推论实现梧州经济起飞的动力是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0.
广西城市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牧 《热带地理》1998,18(2):172-176
尖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市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城市化的现状特征;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背景、交通及区位条件等方面出发,说明了广西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并对于今后广西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夏季风活动与长江流域的旱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淑英 《地理研究》1982,1(1):58-68
本文指出夏季风活动与我国主要雨区位置有对应的配合。中国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风时期对某一年来讲,虽然年或季的雨量可以接近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降水都接近正常,有些地方多雨,有些地方少雨,甚至还有些地方遭受旱涝灾害。其次,作者对长江流域旱涝的高低空环流特征作了概括,发现夏季风活动与西太平洋副高及其脊的东、西移动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副热带环流及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长江流域旱涝起到重要作用。最后探讨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及其对夏季风活动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及地形两大因子对台湾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造成冬半年台湾东北部多雨和西南部干旱;夏半年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出现了岛西部降水略多于岛东部的现象,且由于西南季风的影响,缓解了西南部干旱.台湾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居全国之冠,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年降水量递增值都大于100mm,海拔500mm左右的低层递增率更是高达266.5mm/100m.  相似文献   

13.
横断山区地形大体由近南北向山脉、少量近东西向山脉、山谷、山间盆地与高原组成。区内一系列近南北向山脉与大江相间呈波状起伏,降水量、日照与气温高低相间也呈波状起伏。这是地形波的影响结果 近东西山脉对气流起阻滞作用,使山脉南北两侧的水热要素值不同。山谷和山间盆地内较干旱,温高,少雨,日照多。高原对气流起屏障、拦截与集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降水异常所带来的干旱、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回归方法对昆明12个大监站近43年来的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昆明地区年降水量减少,春、夏、秋的降水也减少,但冬季降水略增加;年、四季降水有较为明显年代际变化趋势,且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点.降水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市区及以东以南地区夏季及年降水量偏少显著,春季降水西北部地区偏多其余偏少,秋季降水为一致减少型,冬季降水西南部减少其余大部持平或略增加.  相似文献   

15.
Synoptic data associated with a sample of 554 heavy rainfall events is utilized to carry out a trajectory analysis that identifies the movements of moisture towards regions of heavy rain. Both seasonal and regional variations are found in the moisture trajectories associated with heavy rain events occurring in three regions in the Appalachian study area. Numerous events in the region west of the mountain range are tied to westerly and south-southwesterly circulations that bring moisture from the Mississippi River Valley and the Gulf of Mexico during the warm and cool seasons, respectively. Many events southeast of the mountain range are associated with southerly to southeasterly circulations that advect moisture from the Atlantic Ocean. Because of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and a good exposure to the Gulf of Mexico and the Atlantic Ocean, the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slopes of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display high frequencies of heavy rainfall,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cool season. The interior portions of the mountain range and the adjacent plateau to the northwest, on the other hand, are sheltered from moisture source regions and, therefore, exhibit low heavy rain frequencies. [Key words: precipitation, synoptic climatology, Appalachia.]  相似文献   

16.
厄尔尼诺与亚洲季风对港澳地区降雨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研究了香港1853~1997年(145年)、澳门1901~1997年(97年)的月和年降雨量的一些特征。主要结论是:(1)香港、澳门年降雨量存在准2~6年的周期振荡,澳门年降雨量有很强的长期趋势,香港年降雨量无明显趋势;(2)香港、澳门年内雨量的峰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期(6月和8月),而谷值在东北季风期(12月);(3)EI Nino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正,降雨偏多。在La Nila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负,降雨偏少。  相似文献   

17.
哀牢山降水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克映  张一平 《地理科学》1994,14(2):144-151
  相似文献   

18.
东亚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初夏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东亚季风系统的分析,发现东亚季风存在3-4年左右的长期振荡.这类振荡与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有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反馈的耦合振荡过程.据此提出海温通过季风系统的变化影响初夏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的可能长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段月薇 《地理研究》1984,3(4):59-69
本文根据1978—1981年4年的流场,相当位温和湿度场资料讨论了夏季风年际变异与旱涝的关系,着重分析了1978—1980年3年南北半球低纬度700毫巴等压面流场来了解夏季风几支气流与旱涝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山州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利用文山州内21个雨量代表站月降雨资料,估算文山州降雨侵蚀力,对该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年际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州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基本与降雨一致,山区为高值区,坝区为低值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各月的差异大于降雨量的差异;文山州降雨侵蚀力长期变化为略减小趋势但不显著,年际变化较年降雨量年际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