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尔山市35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阿尔山市35年(1971-2006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了其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初霜日平均值为8月31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8.5d,线性趋势呈平稳微弱上升趋势;终霜日平均值为6月9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9.1d,线性趋势呈平稳微弱下降趋势;而无霜期平均值为81d,绝对变率为13d,线性趋势呈平稳增长趋势。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的稳定变化趋势,对于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长季≥20℃积温与产量的关系及其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沈阳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丰、歉对粮食总产影响很大。经研究证明,水稻生长季≥20℃积温与产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当≥20℃积温在2100℃以下时,就会因热量不足而发生延迟型或障碍型冷害,最终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如1957、1969、1972、1976年)。  相似文献   

3.
基于华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地面0 cm日最低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反距离加权、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法,研究了近58年华北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华北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均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和延长的趋势,从20世纪8...  相似文献   

4.
云南热区≥10℃和≥18℃年积温及日数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伟  郭立群  刘勇  冯弦  李江  孟梦 《高原气象》2007,26(2):396-401
云南热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我国热区的研究与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利用云南实测地面气温资料等,采用线性回归及残差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热区森林生态系统≥10℃积温及其日数、≥18℃积温等热量指标在不同地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云南热区不同区域≥10℃积温及其日数、≥18℃积温等热量指标都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根据这些划分热量带的基本指标,以及热区分布县市的最低海拔和增温或降温的效应,对其热区分布的海拔上限进行了估测,为准确确定云南热区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各县市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热区范围及热区的主要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玉米潜在产量与积温关系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根云  刘中丽 《气象》1992,18(8):8-12
依据于物质积累的基本规律,用包括早、中、晚熟和紧凑、平展两类株型的10个玉米杂交种在北京、延庆、泰安、公主岭、石河子5个不同气候类型地区的试验观察数据,模拟出玉米的标准生长函数W=[1+e~(3.56-13.52μ)]~(-1)。据此建立潜在生物量与品种所需积温的关系:B_(max)/kg·亩~(-1) =100+1.1∑T_m。用此模式估算了不同熟性品种的潜在产量,讨论了模拟结果在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7.
扎兰屯地区近30年气象条件变化及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扎兰屯地区1971-2000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大于等于0℃、10℃、15℃、20℃活动积温的变化及各界限温度持续期间降水的变化,发现它们都呈上升趋势。用10年直线滑动平均法对扎兰屯地区作物产量资料进行处理,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计算各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分析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玉米和大豆产量与积温关系较大,积温增加使产量增加;马铃薯和小麦产量则与降水量关系较大,降水增多会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利用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区5个气象站1961~2002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日平均气温≥0℃、≥10℃积温近40年韵变化特征,研究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0℃、≥10℃界限温度初日普遍提前,终日稳定推后,积温显增多,生长季明显延长。平均而言,二十世纪90年代≥0℃初、终日与多年平均相比,初日平均提前5.5d,终日推后5.4d;≥10℃初日平均提前4.3d,终日推后5.9d;全年≥0℃积温平均增加136℃、≥10℃增加166℃。  相似文献   

9.
近50a河套地区东部≥10℃积温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套地区东部宁夏22个气象台站4~10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区域≥10℃积温的时空演变及初日、终日的变化特征,采用复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揭示了河套地区东部不同区域≥10℃积温的周期及突变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演变成因。结果表明:近50a河套地区东部≥10℃的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初终日间隔明显延长;≥10℃积温在1997年出现由少到多的突变,在周期上存在3a和9a左右的长周期,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前后大气环流在1997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长周期调整。1997年前,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巴尔喀什湖附近易形成低槽,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影响河套地区东部,造成气温偏低,≥10℃的积温偏小;1997年后,500hPa环流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减弱,纬向环流增强,不利于槽区的形成和发展,极地南下冷空气活动次数减少,下游大范围区域内的气温升高,≥10℃积温增加。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水稻是沈阳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丰、歉对粮食总产影响很大。经研究证明,水稻生长季≥20℃积温与产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当≥20℃积温在2100℃以下时,就会因热量不足而发生延迟型或障碍型冷害,最终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如1957、1969、1972、1976年)。只有当≥200℃积温得到基本满足,而其他光、水  相似文献   

11.
马彬  张勃  贾艳青  唐敏 《气象学报》2017,75(4):661-671
利用中国内陆1961年以来734个气象台站0 cm地表最低温度作为初、终霜日的参考指标,运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定义了不同等级的霜冻指数,重点分析了全球气候状态转变后中国农业区初、终霜日稳定性,异常初、终霜日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环流因子变化对初、终霜日的影响。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初霜日明显推后、终霜日明显提前,无霜期明显延长;四川盆地东部、华南地区南部部分站点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霜期缩短明显,出现低频率无霜年份,无霜日站点相对有所增多,出现向北扩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之后扩展趋势明显。(2)20世纪80年代初、终霜日相对于其他时段稳定性最强,20世纪90年代稳定性最低,气候状态转变之后青藏高原和新疆南部地区初、终霜日稳定性较强区域面积明显增大;空间上四川盆地东部和华南区初、终霜日稳定性最低,其他区域初、终霜日稳定性相对较低,华南区霜日不稳定区分布范围在21世纪最初10年之后有所减小,稳定区北移明显。(3)异常初、终霜日发生频率:偏早初霜日>偏晚终霜日>特早初霜日>特晚终霜日,气候状态转变前后异常初、终霜日发生频率较高,20世纪90年代偏早初霜日高频率覆盖地区范围最大,其次是20世纪70年代偏早初霜日,气候状态的转变对异常初、终霜日的发生影响较大。(4)各农业区初霜日的推迟、终霜日的提前与极涡缩小、副热带高压北移有直接关系;极涡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面积变化对中国农业区初、终霜日多年气候状态的转变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五种主要上市蔬菜单产量的统计分析。指出了各种蔬菜的趋势产量的演变趋势,同时着重分析了五种蔬菜的气象产量与其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降水和气温要素的统计关系。找出相关较好的因子,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各种蔬菜的产量预报方程,通过历史拟合和试报证明其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优平  余志豪 《气象科技》2007,35(3):359-362
为了定量描述副高变化及其与嘉兴夏季降水的关系,在500 hPa高度场上选择一个特定的关键区定义了一个副高指数,分析发现该指数既存在大于45年周期、准9~16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也存在4年和准2年的年际变化,与降水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预测降水的一个重要因子。嘉兴夏季降水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98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同期的年代际尺度跃变。1980年以前,副高强度明显偏弱,主体偏东,嘉兴夏季降水偏少;而1980年以后则反之。  相似文献   

14.
青海牧区近10年牧草产量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PS统计中的相关、回归等方法分析近10年青海高原牧区5站点牧草产量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建立了牧草产量的气象条件多元回归拟合模型。结果表明:近10年来牧草产量的年最高值河南、甘德总体呈下降趋势,曲麻莱、海北、兴海总体呈上升趋势;5站点牧草产量5月变幅最大为兴海,变幅最小的为海北,6—8月变幅最大的是曲麻莱,变幅最小的是海北;5站点8月牧草产量形成期总体上日照充足,降水除河南阶段性较充沛外,其余受限制,温度除河南在牧草生长季内当光温出现匹配不当时呈负相关外,其余均受限制;气象因子与5站点年最高牧草产量的拟合模式拟合效果较好,均可通过0.01检验。  相似文献   

15.
大同市近50年谷子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大同市1961—2010年谷子单产与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同市谷子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3292,占谷子产量波动的94.4%;谷子生育期内温、光、水的变化趋势与谷子生长发育的需求基本吻合。造成谷子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在时间分配上的不合理,同时谷子全生育期的总积温和关键生育期平均气温也通过影响谷子所需要的水分严重地影响谷子产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南地区夏季及夏季各月1951~1999年逐年的降水资料和同期北半球1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旱涝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存在3~4年的年际周期和10~16年的年代际周期.西南夏季降水量及西南夏季的旱涝分布与南亚高压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由此认为,南亚高压是影响西南夏季降水的一个较为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及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银  谢志清 《四川气象》2002,22(4):8-13
根据西南地区夏季及夏季各月1951-1999年逐年的降水资料和同期北半球1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旱涝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存在3-4年的年际周期和10-16年的年代际周期。西南夏季降水量及西南夏季的旱涝分布与南亚高压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由此认为,南亚高压是影响西南夏季降水的一个较为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年海表温度和中国测站近地面温度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东亚地区经向热力差异的年际变化与华南夏季降水及华南夏季风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地表气温偏高(低),华南偏低(高),则华南降水偏多(少),而江黄流域降水偏少(多)。在东亚地区夏季经向热力差异指数偏强年,南海北部至华南地区的夏季西南季风偏强,华南夏季降水偏多;弱指数年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8/1949-1999/2000共52个冬季的北太平洋上空中纬度阻塞异常的气修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阻塞发生的频数具有很明显的3-7年的年际振荡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2-7年带通平均的小波方差谱分析结果表明阻塞的这种年际变化的振幅存在着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气候突变在20世纪70年代,这进一步证明了北太平洋上空的阻塞活动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强阻塞异常的冬季和弱阻塞异常的冬季分别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阻塞异常强的冬季,北太平洋西向东北方向加强并分裂成两个中心,而SST异常在中纬度太平洋则对应着典型的PDO型,在赤道地区则为类La Nina型的海温分布。而对于阻塞异常弱的冬季则对应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分布特征,即500hPa高度异常场表现为符号相反的PNA型,风暴路径中心在日界线附近呈纬向型分布。同时SST异常在赤道地区则为典型的El Nino型的海温分布。以上结果揭示出北太平洋阻塞活动的年际变化可能主要与热带海温的遥响应相联系,而年代际变化则主要与中纬度局地的PDO型海温及其通过斜压瞬变波的海-气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陈丹  布和朝鲁  朱克云 《大气科学》2013,37(6):1199-1209
本文利用1951~2011年的再分析资料及观测资料,探讨了春末环贝加尔湖地区环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温度、降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春末贝加尔湖脊(简称贝脊)在1951~1979年间较弱,但在1980~1999年期间显著增强。进入21世纪后,春末贝脊呈显著减弱的趋势;(2)强(弱)贝脊使我国北方地区的温度显著升高(降低),使西南地区的温度降低(升高)。贝脊的强弱变化,对北方地区温度的影响在1951~1979年期间最为显著,对西南地区温度的影响在1980~2011年期间显著。在1951~1999年期间,贝脊的强弱变化与长江下游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反位相变化关系。进入21世纪后,贝脊的强弱变化与西南地区降水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99%置信度);(3)强贝脊与由北大西洋/欧洲上空向东传播的定常行星波密切相关,而弱贝脊主要与欧亚大陆次极区纬向伸展的行星尺度脊相联系。在不同的年代际时段,与贝脊强弱变化相联系的北半球异常环流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4)5月份的强贝脊环流以前期的北大西洋涛动、东大西洋型以及弱东亚大槽环流为前兆信号。同年3月乌拉尔山气旋式异常环流为5月份贝脊弱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