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子波特性是震源的激发子波及电缆的接收子波的波形特征、频谱特征及能级特征。通过总结历年来"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资源前景调查与战略选区"项目所采用的地震采集参数及其地震资料品质对比来分析各种地震参数对接收子波频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采集中考察气枪的稳定性以及室内进行确定性子波反褶积处理,都要求能够获得气枪阵列的实时远场子波。从震源子波检测方法出发,阐述了近场子波采集、幅值转换及记录流程,并列举出实测近场子波时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接着介绍了震源远场子波的获取方法和主要途径;震源近场子波及远场子波的实测方案,检测震源子波所需的仪器设备和采集技术方法。文中分析了气枪子波的气泡干扰问题,虚反射与后续气泡震荡间的关系以及吸收衰减对子波的影响,并根据实测远场子波,对齐氏和范氏两种气体模型进行了模拟效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范氏气体模型所模拟的子波与实际子波更为吻合,模拟出的气枪的子波波形、振幅大小、气泡周期上,与业界通用的Nucleus软件的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在后续的使用中将继续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套BOLT枪震源阵列组合和地震震源阵列子波合成的原理,通过使用Nucleus震源合成模拟软件对震源的组合进行远场子渡模拟,分析震源子阵间距发生改变时,对子波产生的影响.结合野外实际采集资料做了很好的验证,从而对野外资料采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提高作业效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混合震源采集技术在海洋勘探中发展迅速,由于其高效的采集方式,以及能够获取高质量的地震数据而受到青睐。对混合震源数据进行有效的混采分离是混合震源采集技术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近年来发展火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并根据地震资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数据驱动混采分离方法。通过制作的两万余个样本的混采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得混采分离模型,通过测试集的试验以及与常规混采分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CNN混采分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且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在海洋油气勘探这一过程中,震源设计是关键环节,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采集信号的质量。气枪以其质量可靠、组合灵活、安全环保等优势成为海洋勘探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激发震源,然而,随着勘探环境的复杂化,平面阵列的激发子波难以满足高分辨率勘探需求。因此,在立体阵列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容量气枪子波信号与时间关系,通过优化沉放深度,使不同容量单枪激发产生的振幅在接收时同相叠加,达到拓宽频带和压制陷波效应,进而改进震源的性能。将优化的立体阵列与常规阵列进行属性对比,证明宽频立体气枪阵列拥有更强的振幅能量和更宽的有效频带,可明显压制陷波效应,对复杂地质目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海东北部陆坡深水区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性复杂,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时,如何获得中生界的高品质地震资料至关重要,而选择合适的地震采集参数是关键。7、10和12 m电缆沉放深度试验表明不论从频率分析,还是从子波特征、子波能量各方面均可发现7 m的沉放深度较优。  相似文献   

7.
在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多种类型的震源和检波器交叉施工。因震源、检波器和地表条件不同,造成地震记录在能量、频率和相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叠加效果。在对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基础上,利用子波匹配方法,采用激发一致性校正和接收一致性校正联合的双一致性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激发和不同接收条件造成的子波差异问题。在国外某区块勘探资料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双一致性处理技术有效消除了滩浅海资料在能量、频率及相位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海上实验测试资料,分析了海面反射对水下电火花震源频谱特性的作用和影响,讨论了在地震勘探工作中利用震源的气泡脉冲与海面反射声脉冲相位相反的特点,来压制或减弱这种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多种类型的震源和检波器交叉施工。因震源、检波器和地表条件不同,造成地震记录在能量、频率和相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叠加效果。在对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基础上,利用子波匹配方法,采用激发一致性校正和接收一致性校正联合的双一致性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激发和不同接收条件造成的子波差异问题。在国外某区块勘探资料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双一致性处理技术有效消除了滩浅海资料在能量、频率及相位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单输入多输出系统提取地震子波的方法存在要求地震道之间的反射系数相同,子波多个且相异(即假设地震记录的差异全部由子波造成,与反射系数无关),以及对噪声敏感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假设,本文利用地震数据的频率特征,运用二进正交小波变换Mallat算法的思想,讨论了两种构建伪单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方法,推导了该系统下噪声子空间提取地震子波的算法,并进行了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验证工作。测试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立体震源方式激发,斜缆、平缆深拖等方式接收是目前海上拖缆采集获取宽频资料的几种主要实现方式。在同一靶区分别采用立体震源与平面震源对比激发、不同沉放深度的水平缆,以及不同缆型缆深的斜缆等采集试验,对比研究关键宽频采集参数对中深层成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与平面震源相比,立体震源成像在该区中深层具有更高的频宽和信噪比;水平缆沉放达到一定深度后成像对深度不敏感,但随着沉放深度增加信噪比有所提升;斜缆采集缆型对成像影响有限,斜缆沉放深度在采集设计时应根据每个靶区水深及目的层不同具体分析和确定。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地震勘探过程中,水中放置的空气枪与船体之间须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否则引起船载设施和仪器剧烈抖动,影响船舶设施和仪器的安全运行,甚至更严重情况下,有可能造成船体的损坏.利用海水压力脉冲与船体受到的冲击压力关系,结合建立的空气枪震源子波模型模拟近场震源子波,可计算出船体与空气枪间的安全距离.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震源子波模型模拟的近场子波主峰值,总容量150in3G枪、300 in3相干G枪及760 in3相干G枪的安全距离分别为3.90、6.57 m和9.13 m.由此可知,空气枪与船体间距离只有大于安全距离,才能避免船体大的振动或设备免遭损害,保证海洋地震勘探有效、安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Nucleus模拟系统对海上多道地震作业时经常用到的不同沉放深度的震源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得到的子波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海上作业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以往一般采用单时窗合成地震记录,即对测井曲线求得反射系数与理论子波进行褶积,但由于地层浅部和深部的频率不同,导致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剖面吻合得不好.提出了对地震资料采用分时窗提取子波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从井旁地震道提取地震子波进行频谱分析,地层浅部和深部地震子波的主频和波形不同,并考虑时延特性,采用分析结果的地...  相似文献   

15.
海底沉积物的声学声速特性是沉积物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正确提取声学原位测量的声速对海底沉积物声学反演至关重要。分析了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的输出子波特性,提出了基于子波提取的互相关双向极值声速提取法。在声速提取过程中,发现某些通道实测声波到达时会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分析后认为异常通道的到达波相位出现180°反至现象。通过互相关数值的负极小值提取的声波到达时对互相关正极大值所获得的到达时曲线进行校正后提取声速,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说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低频声纳在浅海水下检波器定位中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低频声纳在浅海定位中存在的技术难点,进行了检波器接收声纳信号、仪器采集声纳信号的测试及试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声纳信号作为初至波震源的研究结论,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湖凹陷P气田应用斜缆宽频+多船宽方位的采集方式,产生了连续变化的鬼波陷波频率,最大程度地压制了鬼波,得到了高信噪比和高保真度的宽频宽方位地震资料.针对西湖凹陷P气田斜缆宽频地震资料,采用了子波零相位化及去气泡处理技术,一维滤波算子求逆有效压制震源鬼波技术和稀疏τ-p反演方法有效压制接收器鬼波技术,有效地去除了多次波,...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震勘探中,多震源同时激发的高效采集方法越来越受到油公司的青睐,该采集技术可提高施工效率,极大降低勘探成本,通过增加炮点密度提高地震勘探采集效果。但是,这种采集方式也面临着震源高效激发混合采集带来混叠噪声的挑战。作为实际采集试验的有效替代,采用波动方程模拟海上宽方位采集地震数据,仿真多船4震源高效激发的宽方位高效采集模拟记录,探索提出有效分离高效采集混叠记录的方法和流程。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处理,有效分离了高效激发混合采集带来的多震源能量的干涉,为海上高效采集生产推广探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贻贝营半固着生活,依靠足丝将自己牢固地黏附在底物上.足丝的结构和性能对贻贝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为研究热液区极端环境下深海贻贝足丝的结构和性能,采集了印度洋龙旂深海热液区的贻贝(Bathymodiolus marisindicus)足丝,对其力学特性、结构特征和组分进行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发现与近海贻贝(Mytilu...  相似文献   

20.
王聪  韦成龙 《海洋信息》2012,(1):22-25,29
在探讨南海北部中生界地震地质条件基础上,我们发现中生界调查的难点在于中深层反射波比较微弱,而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对现有震源进行重新设计,增强其输出能量,并加大其在低频端的能量输出。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历年在南海北部海域采用的地震震源参数,对几种震源类型进行低频组合,设计出低频震源组合两套,并在野外进行试验和采集,以获得南海北部中生界地震勘探的有效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