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四阶基数B—样条小波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四阶基数B-样条小波来模拟地震动加速度过程,将小波分析引入了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小波能量特性及正交特性,根据加速度记录推导出小波变换下的地震地面运动的能量时程公式,通过小波变换后求得的能量同时包括了地震动时域和频域内的能量,而且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是可行,从方法实现上也是比较简单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Mallat算法,将地震动加速度时程采用2阶基数B-样条小波分解,以寻找对峰值速度及峰值加速度影响最大的小波分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调整地震动的时频小波分析法与时域叠加小波函数法,以实现对D-V-A联合谱、峰值加速度(PGA)及峰值速度(PGV)的拟合.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四阶基数B-样条小波模拟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进而建立一种求地震反应的通用方法,解的误差仅来自于对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模拟。并用小波分解,将地震波分解为不同周期成分之和,以各分量最大加速度值的大小来衡量其在原波中的比重,可以清楚看到距震中不同远近地震波的性态,并做定量分析和观察各分量卓越周期的变化。求地震波及各分量的反应谱,从各分量的标准加速度反应谱中,可以看到地震波不同周期分量对体系固有周期的影响,这是以往做不到的。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汶川8.0级地震加速度记录,研究不同地震记录的性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波变换将地震加速度记录分解为若干小波分量,通过两榀钢筋混凝土框架在这些小波分量及其不同组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找出对框架非线性响应影响最大的小波分量。结果表明,控制框架非线性响应的小波分量为最靠近框架基本周期的低频小波分量,在为结构非线性响应分析遴选地震动记录时应注意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6.
地震地面运动的局部谱密度描述及其估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地震动描述沿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使用时变谱密度,即局部谱密度来刻画具有时频非平稳特性的地震动的必要性。从理论上详细比较了小波变换与其它几种局部谱密度估计方法,指出利用小波变换来估计局部谱密度比其它方法精度更高,速度更快,使得方便高效地将局部谱密度应用在地震工程和结构抗震的诸多领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变换的拟合规范反应谱多维地震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拟合规范反应谱的多维地震动模拟算法。首先将规范反应谱推广到三维相关设计反应谱,然后将已有的三维地震动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段上的地震动分量,调整每一个地震动分量的幅值使其在相应的频率范围内拟合设计反应谱,最后经过调整后的地震动分量进行重构得到更新的地震动时间历程曲线。将该时间历程曲线的反应谱与目标反应谱进行比较,重复该过程直到误差位于特定的范围内。该方法可以保留原始地震动的局部时-频特性,为多维地震动的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技术,给出Newmark法中所需的地震动时程,解决了斜坡稳定性分析Newmark法中难以选取合适地震动时程的难题。通过对黄土斜坡实例计算,给出了坡体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深度的关系;在计算坡体位移时,提出了等效峰值加速度的概念;对比了使用地面地震动时程和使用坡体内等效地震动时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提出了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此法的关键步骤是利用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B和已有足够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A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映射法,从而求得此两地区的映射地震对,使地震对中的地震所给出的两地区的地震烈度相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将地震动加速度分解为多频段小波分量,并运用复模态方法推导其计算层间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公式,讨论各频段地震信号及结构响应的能量分配。同时利用小波时频工具分析地震动能量在时频域内的分布对层间隔震结构响应的影响,进而为考察地震动非平稳性对层间隔震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影响提供方法。利用小波分析的以上优势,对一典型层间隔震结构分别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可由该地震波各小波分量的响应叠加而得,地震动能量在时间上的集中会对层间隔震结构响应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时程分析中设计地震动调整的小波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小波分析核心内容之一的多分辨率分析和Mallat算法,提出一种全新的设计地震动调整方法。调整后的地震动既能满足频谱组成的要求,又能反映频谱组成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View CIS软件开发平台,建立了设计地震动参数和最不利设计地震动数据库,建成了基于性态设计和考虑最不利设计地震动因素的设计地震动查询系统,该系统主要为基于PC机工作的结构抗震设计人员提供相应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和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设计地震动信息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13.
合成地震动方法用于研究强地震动长周期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李文艺 《地震研究》2000,23(1):44-50
合成地震动一直是地震学研究中一个非常跃的领域。针对2长周期结构物抗震设计缺少宽频带强震记录的现状,利用“反射率法”和“围道积分法”等合成地震动方法对地震动长周期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成地震动方法是研究地震动长周特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地震动长周期成份中,面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长周期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必须考虑面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震动强度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场地地震反应的研究发现,地震动强度不同,同样的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也不同,得到的反应谱形状也不同。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不同烈度下的设计反应谱形状完全一致,没有考虑地震动强弱对相同场地反应谱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天津波地表加速度记录和相应实测场地钻孔资料,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模拟土体非线性,进行了深厚软土场地基岩地震动反演,研究了频率截断对深厚软土场地基岩地震动反演的影响,为天津波地表加速度记录提供了相应的基岩地震动输入。研究表明:不同截断频率情况下,反演得到的基岩地震动峰值和反应谱曲线形状均相差悬殊,但反演后再正演所得到的地面运动与原地表记录相比,加速度时程曲线形状和峰值大小、反应谱曲线形状和峰值大小均非常接近;可根据工程需要对地表加速度记录进行不同频率的截断,反演得到所需强度的基岩地震动。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7.0级地震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之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大震级逆冲型地震.与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没有地表出露,断层的滑动角更大,其逆冲性质更强烈.本文挑选了芦山地震中断层距小于200km的45条强震动记录,基于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了上盘和下盘台站地震动参数相对于衰减关系的对数残差.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上下盘效应明显,近断层上盘地震动的高频成分要高于同断层距的下盘;上盘地震动衰减要明显快于下盘.地震动衰减关系用简单的一个距离参数很难描述近场断层尺寸效应的影响,也很难模拟地震动上下盘效应.因此,在近场强地面运动模拟中,应多考虑有限断层模型,以模拟断层的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关东盆地及其周边KiK-net台网井上台站记录的2004—2017年15次中强地震(矩震级为5.1~6.9级)构建三分量记录显著持时Ds5-95数据库。针对该数据库,基于残差分析方法和3种水平向地震动持时参数预测方程,计算并给出事件间残差和事件内残差及其随不同类别参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水平向地震动持时预测方程应用于预测竖向地震动持时的可行性及盆地对三分量地震动持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震源距和场地VS30相当的情况,盆地内台站持时普遍大于盆地外台站持时,盆地内、外台站竖向地震动持时均大于水平向地震动持时;3种预测方程均可实现对盆地外台站水平向地震动Ds5-95的合理估计,但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盆地内台站的水平向地震动Ds5-95;3种预测方程均无法直接应用于竖向地震动持时预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理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物理联系研究地震动随机性,建立了随机地震动与基底输入傅氏谱、场地固有圆频率和场地等价阻尼比之间的物理关系,从随机傅氏谱函数角度描述了地震动随机过程的随机性本质。结合Ⅳ类工程场地的实测地震动记录资料,由数值方法识别了给出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参数。与实测记录对比表明,本文建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概念,可充分反映地震动的变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建筑抗震设防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陇东黄土高原区地质构造环境、历史地震影响与破坏特征、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等几方面的研究,对该区地震动参数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区黄土场地及地形地貌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效应与分区特征.研究表明,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地震影响主要来自中远距离的大震,地震动持续时间长,长周期部分相对丰富,黄土场地及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地震动参数具有明显的地貌分区特性.最后对比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建筑抗震设防参数的一些建议,认为在抗震设防参数取值中适当提高特征周期,对峰值加速度则按地貌分区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