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飞勇  焦养泉  荣辉  吴立群  朱强  万璐璐 《地球科学》2019,44(12):4235-4251
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成分在沉积岩物源分析及构造背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研究区4口钻孔中的姚家组砂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砂岩碎屑颗粒石英含量最高,长石次之,岩屑含量最低,平均值分别为42%、37%和21%,具有锆石+钛磁铁矿+石榴子石的重矿物组合,反映源岩以酸性岩浆岩或变质岩为主,Dickinson判别图解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大陆物源区;姚家组砂岩的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中度铕负异常为特征.砂岩CIA值为52.02~60.16,平均值为56.69,反映了干燥气候背景下弱的化学风化作用.源岩属性判别图解表明源岩为再旋回的古老沉积物及长英质火山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构造背景判别图解综合表明姚家组砂岩物源区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姚家组砂岩的物源为华北克拉通北缘燕山陆内造山带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系.   相似文献   

2.
南盘江地区三叠纪板块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章正军  丁俊 《云南地质》1997,16(3):211-221
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入手,通过对南盘江地区三叠系砂岩的物源性质及其沉积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结合近年来对扬子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演化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三叠纪南盘江地区的沉积构造背景不属弧后盆地,而应是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3.
Inkisi组是刚果盆地西南缘最古老的沉积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红褐色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杂砂岩。通过对安哥拉东北部Inkisi组长石砂岩开展碎屑锆石测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背景,为研究刚果盆地演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于3个年龄峰值区间2350~1900 Ma、1150~850 Ma、850~500 Ma,最年轻的锆石峰值年龄为531±9 Ma,据此,笔者等认为Inkisi组的沉积时代上限应厘定为早寒武世。Inkisi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物源具有长英质物源近源搬运特征,沉积时期的水体为陆相开阔的淡水环境。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主微量元素物源判别及构造判别图解,本文认为,West Congo构造带为安哥拉东北部地区Inkisi组主要物源区,Lufilian构造带、Angola 地盾等是其次要物质来源,物源区构造环境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4.
李春稼  张洪瑞  罗迪柯  靳立杰  高继雷  王子圣  梁云汉  贾鹏飞  刘伟  张攀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20-2023060020
Inkisi组是刚果盆地西南缘最古老的沉积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红褐色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杂砂岩。通过对安哥拉东北部Inkisi组长石砂岩开展碎屑锆石测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背景,为研究刚果盆地演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于3个年龄峰值区间2350~1900 Ma、1150~850 Ma、850~500 Ma,最年轻的锆石峰值年龄为531±9 Ma,据此,本文认为Inkisi组的沉积时代上限应厘定为早寒武世。Inkisi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物源具有长英质物源近源搬运特征,沉积时期的水体为陆相开阔的淡水环境。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主微量元素物源判别及构造判别图解,本文认为,West Congo构造带为安哥拉东北部地区Inkisi组主要物源区,Lufilian构造带、Angola 地盾等是其次要物质来源,物源区构造环境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5.
物源分析是确定盆地演化的重要条件之一,物源成分变化反映盆山耦合关系。砂岩骨架矿物成分变化反映沉积物源区的构造属性及其变化。通过对三穗地区青白口系隆里组的砂岩系统采样,进行了详细的鉴定,观察砂岩的碎屑组分与结构的变化特征,同时还应用Dickinson的分析理论对其进行了砂岩骨架矿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隆里组砂岩具有混合物源,由大陆块物源区和火山弧物源区共同提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海省达卡地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该地区的物源。研究表明,达卡地区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岩石类型复杂,其复成分的砾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均表现出近源沉积的特征,该区的构造背景以活动大陆为主,次为大陆岛弧区,物源性质主要为再旋回物源区造山带,少量为岩浆岛弧带,表现出物源的多样性,主体应为一套以变质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区域。化学蚀变指数(CIA)及成分成熟度(ICV)均较低,反映出物源区可能处于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的构造较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7.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岩石沉积时的重要地质信息,是研究沉积古环境、源区构造背景及源岩属性的有效手段。采用X衍射荧光光谱(XRF)和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地层砂岩和泥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分析,旨在对其沉积古环境进行恢复,并对其源区构造背景、源岩属性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Sr含量、Sr/Cu值、V/(V+Ni)值、U/Th值、化学蚀变指数(CIA)等地球化学指标综合指示出研究区直罗组下段地层沉积古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古水体环境为富氧的淡水环境。根据稀土元素(REE)特征分析,推测研究区直罗组下段地层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北部的阿拉善古陆,源岩岩性主要为片麻岩、石榴石浅粒岩、变不等粒石英砂岩和变中细粒石英砂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与大洋岛弧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物源区控制,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成分可揭示沉积物的地质信息.笔者通过对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砂岩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砂岩薄片碎屑成分统计表明: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时期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包括大陆岛弧和大洋岛弧.物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及低级变质岩.盆地不同位置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母岩类型有所不同.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在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沉积时期,小兴安岭仅在太平林场组时期不是盆地主要物源区,而佳木斯地块一直是盆地东部的一个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9.
靳立杰 《地质与勘探》2022,58(4):778-786
东昆仑地区出露的赛什腾组为一套边缘前陆盆地沉积,是原特提斯洋在东昆仑地区俯冲消减到碰撞闭合的沉积记录。对赛什腾组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源区的类型和性质。本次对赛什腾组的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典型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赛什腾组的变质碎屑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少量的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其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赛什腾组主要来自陆源碎屑岩或中酸性岩浆岩等长英质物质来源区,并且在沉积过程中有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群、万宝沟群等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此外,原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岛弧花岗岩,也为赛什腾组提供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微观角度,探索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物源区的构造背景,据盆地东部阿坝-若尔盖,小金0马尔康及雅江次级盆地岩屑砂岩宏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在不同时期表现为被动大陆国缘,大陆鸟弧,活动大陆边缘和大洋岛弧等。  相似文献   

11.
鸡西盆地白垩纪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西盆地白垩系包括下白垩统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猴石沟组及上白垩统海浪组等。白垩纪碎屑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高SiO2、低Fe2O3、FeO、MgO的特点,说明白垩纪碎屑岩的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岩石。岩石的稀土元素具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弱的负Eu异常,其特征类似于上地壳特征。白垩纪碎屑岩微量元素的含量与上地壳微量元素的含量基本一致。综合分析砂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判别图解,可以认为,城子河组砂岩主要反映被动大陆边缘的源区构造背景,穆棱组砂岩反映活动大陆边缘源区背景,猴石沟组砂岩反映的源区为大陆岛弧源区构造背景。结合古水流方向和岩屑所反映的源区岩性特点,认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造山带构造杂岩是鸡西盆地白垩纪沉积碎屑岩的主要物源。但随着物源区剥蚀深度的增加,基底古老变质岩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安徽肥西中生代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制约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位于合肥盆地南部安徽肥西地区的中生代地层,包括防虎山组、园筒山组和周公山组,主要由砂岩组成。虽然初步研究表明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但是,进一步限制物源区类型、建立和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清大别山造山带和华北陆块作为物源在研究区的影响范围,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根据砂岩主元素、REE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研究区砂岩主要是杂砂岩、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主元素含量比较接近晚元古代造山带砂岩。砂岩非常一致的REE模型,基本显示了同一的物源和相同的构造背景。REE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肥西地区中生代砂岩物源主要为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大别杂岩的影响比较局限,更没有来自华北克拉通的物质。同时,在中生代,大别山造山带的物源没有影响到华北陆块南部沉积。Th-Co-Zr/10和Th-Sc-Zr/10判别图以及微量元素比值都支持碎屑岩的物源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背景,这不仅验证了已有的结论,同时也揭示了在造山带周缘盆地中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构造背景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部,处于中国西部活动带和东部稳定区域之间的结合部位,其物源体系研究是探讨该地区盆—山演化的关键,但是前人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的物源体系研究还较薄弱。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榆林安崖剖面富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对富县组砂岩进行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特征对富县组的物质来源、源区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并结合周缘潜在源区的稀土元素数据对物源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富县组物源来自同一物源体系,物源物质主要形成于再旋回造山带构造背景,母岩岩性为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稀土元素分配整体表现为“缓右倾斜”的样式,呈平坦型分布,与阴山造山带源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相似,指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富县组的主物源区为阴山造山带。二叠纪—三叠纪,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形成的洋壳根部发生断裂拆离导致大量的花岗岩侵入阴山造山带,至早—中侏罗世富县组时期被风化剥蚀,随后被搬运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沉积。  相似文献   

14.
出露于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内的马尔争组沉积地层,其主体为一套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的大陆斜坡相深海-半深海浊积岩。利用砂岩碎屑组分统计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物源区源岩类型及其构造环境。砂岩骨架成分统计表明马尔争组砂岩主要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且成熟度较低,砂岩碎屑骨架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4%、21%、35%,Dickinson三角图解显示其物源类型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和岩浆弧物源区的混合物源。砂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马尔争组砂岩样品SiO,=58.12%~72.98%,均值67.77%,REE配分曲线总体表现为右倾,∑LREE/∑HREE=6.5~12.1,δEu=0.63~0.75,Eu具弱负异常,CIA值为56说明源岩遭受初级强度风化作用,具近源沉积特征。研究结果指示马尔争组砂岩物源区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源岩性质为长英质火山岩和花岗岩类源岩且主要来源于北侧东昆仑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弧与变质基底,沉积盆地类型为深海半深海盆地。它是古特提斯洋北支布青山阿尼玛卿洋演化历史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收集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昆仑麻扎地区中-下侏罗统叶尔羌群碎屑组分和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讨论了叶尔羌群沉积源区大地构造背景.在莎里塔什组沉积时期,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大洋岛弧的性质;杨叶组沉积时期,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兼有活动大陆边缘性质;塔尔尕组沉积时期,源区构造背景复杂:既显示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大洋岛弧、大陆岛弧)的性质,同时还显示出被动陆缘环境,其可能与晚三叠世造山开始时克拉通地块边缘的卷入有关.  相似文献   

16.
拉嘎组发育于拉萨地块中部,细碎屑岩基底上发育的一套粗碎屑岩,岩性主要为砂岩、杂砂岩,偶见冰碛物。通过研究了冈底斯西段措勤盆地南缘拉嘎组岩石物源及构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罗仓地区晚石炭世拉嘎组的沉积构造背景处于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转化的初级阶段,其物质来源为上地壳。  相似文献   

17.
何中波  胡宝群  冀华丽  贺锋  耿英英  黄少华  朱满怀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7-2024010017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砂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REE等地球化学分析, 就下白垩统砂岩的沉积再循坏特征、化学风化及其构造背景和物质来源等展开讨论。研究表明: ① 下白垩统洛河组、环河组和罗汉洞组的物源主体上具有相似性, 且在构造背景、物源区及物源特征上有良好的继承性。物源区总体具有富石英、富方解石胶结物、钾长石或富钾矿物较斜长石多的特点, 罗汉洞组较环河组和洛河组硅质更高、方解石胶结物更少、质更纯。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曲线一致, 轻重稀土分馏明显,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Pb、Sr和轻稀土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h、Y等,自下而上随着地层变新, 沉积岩中总的稀土含量有变小的趋势, 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减小; ② 研究区下白垩统砂岩原始物质主要为长英质与基性岩混合岩 (如中酸性侵入岩、长英质变质岩)及部分沉积岩。研究区大部分沉积物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逆冲推覆带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搬运至此沉积形成, 系首次沉积的物质, 少数沉积物 (即风成砂)为就地再次搬运堆积形成, 系再循环沉积物质; ③ 在构造背景上具有以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占主要优势的特点。碎屑物主要来源于陆块源区, 其次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和混合源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详实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在西藏吉瓦地区新发现了砂岩型铜矿床,赋矿层位为渐新统日贡拉组,矿床类型为层控矿床。为探讨日贡拉组砂岩的物源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查明其含矿物质来源,通过碎屑矿物定量分析、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及重矿物组合分析等一系列物源分析方法对日贡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岩屑主要成分为酸性火山岩,砂岩结构成熟度低,分选磨圆差。碎屑组分分析表明物源集中在火山弧物源区,地球化学特征为硅质含量高、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显示Eu负异常,均表明物源与酸性火山岩密切相关;日贡拉组砂岩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砂岩碎屑来自上地壳长英质源区。重矿物组合以反映物源为中酸性岩浆岩成分的赤褐铁矿+磁铁矿、锆石、电气石、石榴子石为主,沉积环境为气候干旱、水体较浅的富氧环境。锆石形态特征指示物源距母岩区较近,重矿物的相关性分析也指示了物源与火山岩密切相关。研究区的日贡拉组砂岩与早白垩酸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及重矿物的对比表明,碎屑物质源区特点从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重矿物组合特征上均表现出了亲缘关系,物源成分与火山作用紧密相关,很可能主要来自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与雅鲁藏布江洋壳北向俯冲双重制约条件下产生于火山弧环境中的早白垩世火山岩。日贡拉组发现了砂岩型铜矿,火山岩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开启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沉积物源对研究含铀砂体展布和含铀流体运移通道均具有指示意义.以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区姚家组为研究对象,在砂岩样品系统地球化学测试和收集邻区钱家店铀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研究区姚家组砂岩的地球化学、形成环境和沉积物源并与钱家店地区对比.研究表明,姚家组砂岩碎屑相对富含硅和铝元素,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稀土元素含量160.12×10-6~253.74×10-6,表现为轻稀土(La、Ce、Pr等)富集、重稀土(Ho、Er、Tm、Yb、Lu)平坦、中度铕(Eu)负异常;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揭示砂岩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化学蚀变程度不高,物源构造背景为主动大陆边缘.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研究区与钱家店地区物源成分相似而物源的方向不同,研究区姚家组砂岩碎屑母质源自东北或西南物源,源岩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岩。由于缺少可靠的物源数据,对早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构造背景尚未有定论。本文对樱桃沟组碎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及岩石学分析,砂岩碎屑组分特征表明,该组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再旋回造山带。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樱桃沟组的物源呈现双物源的特点。更进一步,樱桃沟组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表明了樱桃沟组碎屑岩的物源来自阿拉善古陆和/或北祁连造山带。综合分析砂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经构造判别图解,认为樱桃沟组物源区主要为主动大陆边缘,也有来自被动大陆边缘的信息,表明贺兰山地区业已受到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影响。樱桃沟组与研究区周缘造山带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研究显示,前者与其北西部阿拉善古陆和南西部北祁早古生代连造山带花岗岩露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和明显的Tm负异常,结合中奥陶世鄂尔多斯西缘古水流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认为樱桃沟组的物源主要来自祁连造山带,部分来自阿拉善古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