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骅坳陷古近纪地震事件沉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杨萍  杜远生  徐亚军 《地质学报》2006,80(11):1711-1715
震积岩是地层中具有古地震事件记录的岩石.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在黄骅坳陷古近系中识别出震积岩,主要标志为同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小规模阶梯状正断层、微褶皱纹理、振动液化砂泥岩脉、负荷构造、火焰构造等,通过单井岩心分析,建立了震积垂向序列.震积岩在单井岩心中重复出现,表明裂陷活动具有周期性和幕式特点.黄骅坳陷震积岩的发现为陆相断陷湖盆构造演化研究和震积岩的识别和描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的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储油层主要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段白云质灰岩。该区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含硫量、中低凝固点、高初馏点和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等物理性质。在地球化学特征上,高碳数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类异戊二稀烷烃具有植烷优势,甾烷组成具有明显的C27ααα甾烷优势,沙一段泥页岩的三环萜烷不发育、伽马蜡烷比较发育。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原油为未熟-低熟油。分析原油和沙一段泥页岩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与C29降藿烷/C30藿烷的关系以及伽马蜡烷/C30藿烷与Pr/Ph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齐家务地区的烃源岩主要是沙一下段的泥页岩。  相似文献   

3.
崔起  于颖 《地下水》2007,29(6):21-23,28
目前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依然停留在借鉴和摸索阶段,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任务、遵循的原则、配置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孔一下亚段进行岩石学、测井响应及地震反射特征的综合研究,识别出4种岩相组合、4种测井相类型和3种地震相类型;划分出扇中和扇端亚相;建立了冲积扇的垂向沉积序列并探讨了冲积扇的空间展布规律。认为研究区孔一下亚段陡坡带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进积型冲积扇沉积体系类型。冲积扇的研究是孔二段到孔一段古环境变化、古构造及盆地演化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5.
黄骅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岩相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谷俐  戴塔根  范蔚茗 《地球学报》2000,21(4):365-372
通过对渤海地区黄骅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典型的岩芯取样、岩相及全岩分析,并结合KAr法测年、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主要岩石类型有新生代老第三纪玄武岩、中生代晚白垩世玄武粗安岩、中生代晚白垩世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和中生代早三叠世英安岩。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的主量元素丰度呈双峰分布,从老到新,火山岩主元素中SiO2减少,Fe2O3、FeO、CaO、MgO、TiO2、P2O5、MnO有所增加。新生代玄武岩可能源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晚白垩世玄武粗安岩源自玄武质组分亏损和受到富集改造的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学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但在中国陆相盆地中的应用仅十多年.在很多盆地中还没有进行全面综合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如黄骅坳陷地层格架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案不统一。笔者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层序划分原则入手,通过对一级、二级、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界面特征和识别标志的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并将该地区古近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通过对代表性剖面的研究.提出同生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引起沉积斜坡明显突变,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控制着层序和低位砂体的发育。建立了两种坡折带与层序关系的模式,并指出坡折带下部是有利低位砂体的发育带。  相似文献   

7.
黄骅盆地南部前第三系基底中的逆冲构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骅盆地南部前第三系构造层中广泛发育有逆冲构造.其中西部的逆冲构造带以逆冲堆叠背形构造和逆冲叠瓦扇构造为主, 中部以楔冲双重构造和低角度盲冲或顺层滑脱构造为主, 东部以高角度板状逆冲叠瓦构造为主.这些逆冲构造带都表现为由SE向NW-MNW方向的逆冲, 而且由构造样式推测的拆离滑脱深度是由西向东逐渐加深, 表明在深层可能有一条向南东倾斜的拆离断层将它们连锁在一起, 构成统一的逆冲构造系统.从卷入逆冲构造的地层的地质时代推测, 逆冲构造主要是在早—中三叠世盆地发育之后、侏罗—白垩纪盆地形成之前形成的, 并在早—中侏罗世盆地发育过程中又有进一步活动.逆冲构造形成后又受到中—新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的叠加和改造.控制黄骅盆地老第三纪伸展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的沧东断层的某些地段, 在前第三纪时期曾经是一条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8.
王鑫  周立宏  金凤鸣  付立新  楼达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23-67z1124
正黄骅坳陷古生界潜山是大港油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近年来,先后在王官屯、乌马营潜山古生界发现油气流,且均为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供烃成藏,如王官屯潜山王古1井二叠系石盒子组发现天然气,同位素特征判断为煤成天然气。这些发现拓展了古生界潜山的勘探领域,表明了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油气充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石炭—二叠系的碎屑岩储层也可以充注成藏,证实了古生界潜山具有更大的油气勘探价值。随着勘探进程与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骅坳陷中区具有层位发育全、沉积厚度大、烃源岩层系多、生烃能力强的特点,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结合高分辨率地震、钻井和测井等基础地质资料研究,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古近系发育3种典型的不同构造背景:缓坡、断控陡坡和多级断阶带。不同构造背景形成了相应的层序样式:缓坡坡折型层序样式、断控陡坡带型层序样式、断阶带型层序样式。层序构成样式的差异主要受控于宏观构造的幕式演化和局部同沉积断裂不同组合样式所形成的特定古地貌。此外,物源体系也是控制层序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盆地地质和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水压系统的定位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反演法、地静压力法,模拟计算了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砂、泥岩恢复厚度、压出水量、水交替强度。计算表明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压挤式水交替强度均小于1,累加值Es^2、Es^1、Ed层的大于1,Ng、Nm层的小于1;Ed层渗入水交替强度为0.4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渗流场的高水压带位置和流动态势具有相似性,并均以离心型流动为主要特征。水的初始与现代化学及其演化研究表明,6个研究层段均起始于不同浓度的同生沉积成因水,除Eκ^1层局部水的现代浓度比初始浓度显著降低,朝稀释淡化、反向变质的方向演化外,其他5个层段水的现代浓度比初始浓度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高,朝浓缩盐化、正向变质的地球化学方向发展,最终演化成为不同浓度的后生沉积成因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黄骅坳陷古近系钻孔中孔店组玄武岩、辉绿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孔店组火成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富集,没有明显的铕异常.岩浆演化主要受控于地幔部分熔融,结晶分异作用较小,无明显地壳物质的加入,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板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刘振忠  徐定芳 《湖南地质》1996,15(4):209-216,238
长(沙)-平(江)白垩系红层盆地,公认为贫水地区。我院在机场附近找到了单井日产水量〉5300m^3的优质地下水,一举解决了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供水问题。这项勘察成果,不仅解决了机场的水源地,而且对长-平红层盆地的水文地质研究、勘查和找水建井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骅坳陷中生代隐伏火山岩系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系是一套由粗面玄武岩—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以及少量流纹岩组成的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高钾钙碱岩系为辅的岩石组合。并可与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省的火山岩相对比,但K2O含量偏低。它形成于最终以拉张性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构造环境,其形成不仅与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消减伴随的弧后拉张作用有关,而且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作用的陆内造山及晚期的伸展作用有关,同时受控于先存的古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区新生代幕式沉降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骅坳陷中北区是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一个重要新生代构造单元.构造层序界面分析、同生断裂活动和盆地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该区经历了幕式沉降过程,沉降中心显示出规律性的迁移演化特征.馆陶组底界面为区域性裂后不整合界面,将研究区的演化划分为裂陷期和裂后期.在裂陷期的充填序列中,沙一段底界面为整个研究区都可以识别的显著的角度不整合界面,以此界面为界,盆地的裂陷期进一步划分为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裂陷Ⅰ幕发育了Es3-Es2地层,断裂几何学和断裂的性质表明该幕构造活动为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所致,而裂陷Ⅱ幕发育了Es1-Ed地层,为近南北向拉伸作用的结果.裂后期,从早到晚则表现为由稳定热沉降到加速沉降的过程.分析认为上述盆地的幕式沉降过程与区域应力场的转变密切相关,受控于周缘板块的动力学事件,尤其是晚始新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向西的加速俯冲,促使了郯庐断裂右旋活动向南延伸和穿过黄骅坳陷的兰聊断裂北段的活化,形成了位于渤海海域的南北向伸展叠加区,从根本上改变了黄骅坳陷中北区应力场的分布,由此导致了盆地同裂陷阶段的幕式演化.   相似文献   

15.
黄骅坳陷新生代沉降中心迁移:数值模拟证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详细调研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参考最新的地震解释资料,绘制了黄骅坳陷新生代各期地层古厚度图,并由此重建了黄骅坳陷古地貌形态,认为黄骅坳陷新生代沉降中心具有由南向北再转向东迁移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域新生代构造沉降演化进行数值模拟实验,认为造成这一迁移的主要机理在于在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碰撞及伊佐奈崎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向西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的综合应力作用下,黄骅坳陷两条控盆边界断层先后开始活动.首先在沧东断层弯曲的应力集中部位产生裂陷,后羊二庄等兰聊断裂延伸端也开始活动,使得沉降中心沿沧东断层向北迁移,由于受到新港潜山构造带影响,古近纪末期开始转向东部海域迁移,新近纪时迁移至现今最大沉降中心歧口凹陷。  相似文献   

16.
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生物灰岩发育于沙一段下部的"特殊岩性段"内,其分布具有北区零星、中区集中、南区广泛的特点。沙一段生物灰岩在坳陷北区仅在板桥地区的唐家河一带零星见到;在中区主要见于港西凸起和孔店凸起之间,沿着大中旺-周清庄-王徐庄-扣村一带分布;在南区则分布广泛,主要有4个发育带:沧州发育带、舍女寺发育带、盐山发育带和集北头-灯明寺发育带。综合分析认为,沙一段生物灰岩分布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古气候、古水体介质条件、古水深、古地形坡度以及陆源碎屑的供给等。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生代结构特征及构造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机制,本文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做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骅坳陷的古近系可视为发育在沧东断层上盘的地堑-地垒构造系统.不同区段的盆地结构特征有显著的差异,南区总体表现为两个地堑式断陷,断陷结构与基底断裂产状的变化有关;中区南部表现为由3条SE向倾斜的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向北变为地堑断陷结构;北区盆地结构主要受NE向和NW向断层控制,表现为半地堑或地堑断陷结构.在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盆地结构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黄骅坳陷歧南凹陷古近系沙一层序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国际上掀起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热潮,国外学者在北美、印度等含油气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地震沉积学研究,并在油气勘探和开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此本文利用相位调整和地层切片两项关键技术,对黄骅坳陷歧南凹陷沙一层序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在对研究区内各个层序界面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Recon软件制作了研究区内一系列的地层切片,这些切片提供了沙一层序沉积体系连续的地震图像,刻划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不同时期的展布范围以及水下分支河道和间湾的分布位置,为该凹陷寻找薄层隐蔽油气藏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宋双  王龙  郭佳 《江苏地质》2019,43(1):25-31
通过取芯段火成岩岩芯观察、测井以及地震相分析,将黄骅坳陷新生界火山岩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和火山沉积相4种,并根据储集空间特征进一步划分为10种亚相,将侵入岩划分为3个相带。在此基础上建立黄骅坳陷火成岩岩相模式,并分析不同岩相火成岩的储集性能。研究认为:研究区溢流相上下区亚相和爆发相储集物性优越,构造裂缝和原生气孔发育,气孔、溶蚀孔缝、构造缝为主要储集空间;侵入相和次火山岩相火成岩由于热液作用造成围岩发生变质,原岩结构构造发生变化,使原来孔渗条件极差的泥岩变质为具有一定储集性能的储集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收缩裂隙和构造裂隙。  相似文献   

20.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利用先进的解释系统,通过井-震互动反馈,从层序划分原则入手,对一级、二级、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界面特征和识别标志进行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将该地区古近系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一级层序和二级层序是构造层序,对应于不同级别的构造运动;三级层序是由盆缘不整合面及与其对应的盆内整合面所限定的地层单元,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同生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这两种坡折带引起沉积斜坡明显突变,控制着坡折带两边的层序和砂体的发育。最终建立了两种坡折带与沉积体系配置关系,指出坡折带下部是低位砂体的有利发育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