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砂岩体的微观特征、岩性相及沉积组合、相的空间配置等方面,重点分析研究含煤段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提出了滨海碎屑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障擘岛一泻湖沉积体系和浅海沉积体系为童子岩组一段的沉积环境,并阐述了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井田构造特征。按形态,性质及展布方位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并分析了各构造单元的形成机制及演化。  相似文献   

3.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福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地层及其内主要煤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童子岩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其沉积序列共分为三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都是以海侵开始,以海退结束,每一旋回缓慢海退背景都是由一系列的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由于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形成童子岩组中煤层的泥炭沼泽发育呈现出波动式特征,由此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构成了包括碎屑滨岸、障壁岛—潟湖、泥炭坪、潮坪、潮汐三角洲和河控三角洲等沉积相在内的复杂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4.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福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地层及其内主要煤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童子岩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其沉积序列共分为三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都是以海侵开始,以海退结束,每一旋回缓慢海退背景都是由一系列的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由于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形成童子岩组中煤层的泥炭沼泽发育呈现出波动式特征,由此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构成了包括碎屑滨岸、障壁岛—潟湖、泥炭坪、潮坪、潮汐三角洲和河控三角洲等沉积相在内的复杂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研究区主要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了区内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沉积环境:3号煤层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5号煤层为下三角洲平原型沉积;7号煤层为海湾潮坪型沉积;9号煤层为独立障壁岛泻湖沉积。研究成果对区内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贞培 《福建地质》1994,13(2):99-105
本文详细研究了福建省早二叠世童子岩期含煤岩系中风暴沉积的分布层位及沉积相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童子岩组风暴沉积的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8.
龙永煤田童子岩组成煤环境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仲秋 《中国煤田地质》2000,12(3):10-12,61
分析了成煤大地构造背景,研究了含煤建造物的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煤层组合、粒度曲线、测井曲线的沉积特征,探讨了成煤环境及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文生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A09):53-54,64
福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下亚段的沉积环境应是无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而上亚段才是障壁岛-淀湖沉积体系,论述了沉积环境的连续性,岩煤层可对比性,古盐度,层理类型,垂向粒度序列,含砂率及富煤带,并简述了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煤系顶部鲕状带"鲕粒"赋存规律及其矿物学特征、宏观特征、围岩特征的野外研究及镜下观察,分析了"鲕粒"的成因及其岩相意义,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顶部地层提供了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11.
F2断层为一具有层位性的次一级滑脱小构造,在昌福山矿区对童子岩组第三段中亚段岩煤层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研究其对矿区今后的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菱铁矿及其岩相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岩 矿 镜下 鉴定 资 料入 手,分析 了龙 永 煤田 童子 岩 组菱 铁矿 的 形态 特征 和 赋存 状 况。 在 此 基 础上 研 究 了 菱铁矿 的成 因 和岩 相意 义 。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省永定县昌福山勘探区的构造及煤层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区的勘探类型为三类二型.在分析该勘探类型的勘探阶段划分、勘探手段选择的基础上,对其各勘探阶段工程量进行了最合理布置.经过多年的勘查实践证明,本区选择的勘查方法合理正确,所提交的详终报告获一次性评审通过.希望对该类型勘查区的勘查工程布置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漳平吾祠矿区童子岩组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岩石性组合特 征和含 煤性入手 ,分析了吾祠矿区 童子 岩组 的 沉积 环境 ,总 结了 该 区 聚 煤作 用 和 富 煤规 律 ,以利 指导 勘 探与 开发 。  相似文献   

15.
以井田大量钻孔地质资料为基础,从岩性特征,层理特征、古生物、含煤性、煤质等方面对官寨井田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本区沉积环境为过渡相,地势北东低南西高,海水由北东向南西推进,根据海水进退规律可分为三个成煤期:早期为泻湖—潮坪环境,总体处在海平面上升期,属退积型。因海水进退频繁,不利于成煤,形成的煤层多为薄层,煤层局部可采;中期为潮控三角洲环境,是海平面下降期,属进积型,此时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形成了井田中主要可采煤层4号、9号煤,属中厚层,连续性好;晚期为泻湖—潮坪环境,该期总体为海平面上升期,属退积型,海水进退较频繁,在垂向上旋回多而小,完整性差,形成了不可采的1、3号煤层及全区大部分可采的2号煤。在横向上区内北东部较南西部聚煤条件好,从西—东,二叠系沉积厚度增大,煤层含煤系数增大,可采系数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