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褐藻多酚是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以间苯三酚为结构单元的一类植物多酚。eckol类褐藻多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20年eckol类褐藻多酚在种类、结构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褐藻多酚的结构单元及生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褐藻多酚研究中,传统的观战即间苯三酚是褐藻多酚的结构单元,在多酚结构规律方面不能地解释6种酚类分子的成因。作者在理论分析和综合前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1,2,3,5-四羟基苯为褐藻多酚的结构单元,它在褐藻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为1,2,3,5-四羟基苯-2,5-二硫酸酯或1,2,3,5-四羟基苯-2-硫酸酯或并指出褐藻多酚可能的生成机理,初步为不同种类多酚分子的生成规律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清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七种微藻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对来自4个门类的7种微藻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微藻中,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蛋白质含量最高[49. 875×10~-2(m/m)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 Nannochloropsts sp.的蛋白质含量次之,分别为[21.036、22.742×10~-2(m/m)]; 4种硅藻中除优美旭氏藻(S.delicatula)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外[19.519×10~-2(m/m)],其它三种硅藻的含量则较低。不同微藻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此外,微藻的必需氨基酸比例还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体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它们的饵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褐藻多酚是间苯三酚的聚合物,结构复杂,有关生物合成途径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近年发现,褐藻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Ragan & Glombitza,1986),因此,研究褐藻多酚的人工合成不仅可模似研究褐藻多酚的生物合成过程,而且为寻找替代自然资源打下了基础。 作者在实验中观察到配制的间苯三酚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发黄,因此认为间苯三酚在放置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聚合,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种含有硫酸基的水溶性杂聚糖,其化学组成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对三种褐藻来源的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其降解产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不同来源褐藻多糖硫酸酯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分子量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影响,但是对不同褐藻来源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影响趋势并不一致。2)岩藻糖、硫酸基和糖醛酸含量对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影响与分子量有一定的关系。对于低分子量样品,岩藻糖和硫酸基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成正相关。3)岩藻糖和硫酸根的比值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一定影响,比值越大,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越强。分子量、岩藻糖、硫酸基和糖醛酸的含量对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依次减小。本研究为褐藻多糖硫酸酯在抗氧化剂保健品和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裙带菜、羊栖菜和铜藻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FPS)是所有褐藻中所固有的细胞间多糖,存在于细胞壁基质中。生长于潮间带、长时间与空气接触的褐藻种类中,如多年生的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类,其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含量可高达20%;生长在较深处的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类中含量较低,约为1%~2%。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类独特的结合有硫酸基的水溶性杂聚糖,其化学组成和结构非常复杂,以岩藻糖和硫酸基为主,随着褐藻的种类不同还含有半乳糖、木糖、糖醛酸等其他成分。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针对墨角藻、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等褐藻中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研究较多,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文主要就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提取、纯化、结构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褐藻多酚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褐藻多酚的季节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海黍子和鼠尾藻褐藻多酚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褐藻多酚含量的季节变化范围分别在1.5 ̄3.1%之间以及0.8 ̄1.8%之间。另外,PVP吸附率也有相应的变化,分别在51 ̄69%之间以及41 ̄63%之间。  相似文献   

8.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FPS)是所有褐藻中所固有的细胞间多糖,存在于细胞壁基质中。生长于潮间带、长时间与空气接触的褐藻种类中,如多年生的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类,其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含量可高达20%;生长在较深处的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类中含量较低,约为1%~2%。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类独特的结合有硫酸基的水溶性杂聚糖,其化学组成和结构非常复杂,以岩藻糖和硫酸基为主,随着褐藻的种类不同还含有半乳糖、木糖、糖醛酸等其他成分。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针对墨角藻、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等褐藻中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研究较多,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文主要就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提取、纯化、结构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总还原力等抗氧化指标评价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藻渣醇水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隐甲藻渣不同极性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总抗氧化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较高,水相和正丁醇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较高,且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总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显著正相关,而总黄酮仅与总抗氧化能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提示除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抗氧化成分。本研究表明隐甲藻藻渣具有较好地抗氧化活性,有待合理开发利用,其可能存在的其他抗氧化活性成分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0.
褐藻中多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褐藻门约有250属 ,1500种以上 ,是海藻中比较高级的一大类群。由于其具有分布广、藻体大、生长快等特点 ,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而且 ,我国蓬勃兴起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海藻养殖业 ,为我国海藻工业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料。传统上 ,褐藻综合利用产品包括褐藻胶、甘露醇、碘和氯化钾等。近20余年来 ,随着对褐藻的次级代谢产物———褐藻多酚化合物( phlorotannins)研究的深入 ,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褐藻多酚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1褐藻多酚的发现1847年 ,德国藻类学家Nageli通过光学显…  相似文献   

11.
河口红树林湿地CH_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甲烷(CH4)是大气中除 CO2外最为丰富的含碳组分,其浓度以每年 0. 7%- 1. 1%的速率递增[1,2].尽管大气 CH4含量仅为 CO2的二百分之一,但却对预计的全球变暖约有 20%的贡献率,而CO2的贡献率约为50%[3,4],由这些数据推算得一个分子的CH4比一个分子的CO2(目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的增暖潜值高约80倍. 很多研究者对全球大气CH4的预算结果均表明,湿地是大气 CH4最重要的生物源[5,6],约占全球 CH4源的 40%~50%[7].湿地 CH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  相似文献   

12.
甲壳低聚糖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壳质是节肢动物如虾、蟹和昆虫等外壳的重要成分,也是一些低等植物如真菌类的重要成分。据估计,自然界中每年甲壳质的生物合成量约为109~1010t,它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大类再生有机资源。甲壳质的化学结构为B-(1,4)-2一乙酰氨基-D-葡萄糖的直链聚合物[1],其部分或全部脱乙酸基的产物称为甲壳胺,它们是天然多糖中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物质[2]。随着甲壳质/甲壳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甲壳胺/甲壳质的降解产物——甲壳低聚糖,其性质得到改变,具有独特的更具魅力的生理活性和功能性质[1,3]…  相似文献   

13.
将盐藻在[N]/[P](氮磷浓度比)为0.5至60.0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测定了不同实验条件下[N]/[P]比值对盐藻生长、培养液中甘油和叶绿素含量以及β-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并初步建立了盐藻在不同[N]/[P]比值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N]/[P]为25时,盐藻的生长最佳。[N]/[P]比值变化对甘油含量的影响不大。[N]/[P]比值小于15时,叶绿素含量随[N]/[P]比值的增加而增加;比值大于15时,叶绿素含量基本不受[N]/[P]比值变化的影响.单细胞β-胡萝卜素含量随[N]/[P]比值的增加而减少,而培养液中β-胡萝卜素含量在[N]/[P]比值小于15时基本不受影响,比值大于15时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衍生化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提高多糖的生物活性 ,多糖的分子修饰和结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有关多糖的分子修饰研究已大有进展。利用糖残基上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运用化学方法进行衍生化 ,有可能提高多糖的活性。衍生化的方法很多 ,本文就与活性相关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作一综述。1硫酸化多糖的活性近年来发现硫酸多糖具有独特的作用 ,低分子量的右旋硫酸酯具有抗凝血作用 ,并作为抗血栓药已临床应用[11]。它的抗病毒作用在艾滋病治疗上得到证实[12] ,从而多糖的硫酸化成为多糖研究的热点。多糖的硫酸化为多糖带来了新的活性和功能。香菇多糖具有…  相似文献   

15.
褐藻淀粉(Laminaran),是褐藻体内具有的一种多糖。它的化学结构是由C_1—C_3结合的β—D吡喃葡萄糖多聚化合物,将其磺酸化即可得褐藻淀粉硫酸酯。经药理试验证明磺酸化程度低的褐藻淀粉硫酸酯,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该有效成分无甚不良反应,堪称为防止动脉粥状硬化和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我国沿海褐藻类的产量丰富,为褐藻淀粉的提取提供了广阔的天然资源。若能将褐藻综合利用,制成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这将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这是一个十分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褐藻淀粉硫酸酯的性质和药效,因藻源、提取方法、分子量的大小及磺酸化的程度等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在研制过程中,除进行提取和磺酸化的研究外,必须结合药理作用的观察,方能确定褐藻淀粉硫酸酯的作用价值。本实验采用我国沿海马尾藻类—铜藻Sargassum horneri(Turn.)C.Ag为原料,经提取、磺化、制成褐藻淀粉硫酸酯钠,并进行了药理研究和安全实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价海洋褐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中分离纯化的总甾醇、马尾藻甾醇(Saringosterol)和岩藻甾醇(Fucosterol)抗菌和抗氧化活性。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确定其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总甾醇含量在30、60和80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变形链球菌(S.mutans)具有抑制作用。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链球菌具有高活性,最小抑制浓度范围为4—32mg/m L。总甾醇还显示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1924和1356的抗菌作用。而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在4—32mg/m L浓度范围内体外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对耐药性革兰氏阳性临床分离菌株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另外,药理实验结果显示,总甾醇、马尾藻甾醇和岩藻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与它们清除DPPH、ABTS、超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学武  王作芸 《海洋学报》1981,3(4):629-633
主要由β-D葡萄糖苷1,3键结合组成的褐藻淀粉,普遍存在于褐藻体内,在褐藻的代谢中占有一定的位置[1],并具有某些药用价值[2],对其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研究,无论是对褐藻生理的研究,或是开展褐藻的综合利用,均具有实用价值.褐藻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基于将其用稀酸水解后,测出葡萄糖含量,而后推算出褐藻中的含量.迄今仍有作者沿用此原理进行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联大茴香胺法测定葡萄糖的方法,由于酶的特异性高,只同葡萄糖反应而不受其他还原糖的干扰,精密度及操作步骤也较为理想,早已在医学和工业方面采用,但至今仍未见有试用于褐藻淀粉的含量测定的报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常见褐藻的多酚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藻多酚是从褐藻中提取出的新型海洋天然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因而对开发海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它与陆生植物单宁质的化学反应性能基本相同(Ogino,1962),因此可采用单宁质的测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析。Temple(1982)认为单宁质的测量技术可分为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比色分析和色谱分析,由于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方法缺乏化合物结构选择性,而色谱分析更适用于组分的分离,且操作条件复杂;因而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国家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1970)的比色分析方法,即使钨钼酸盐氧化酚类化合物形成有色的钼蓝复合物,然后作比色分析。本文采用此法对我国几种常见褐藻进行了多酚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荣成市近岸海域褐藻资源丰富,为系统了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黍子(Saragassumkjellmaniamum)、铜藻(Sargassum horneri)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四种褐藻的营养价值,通过测定其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重金属含量等,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四种海藻一般营养成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其次为灰分,蛋白质和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且人体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鼠尾藻、海黍子、铜藻和羊栖菜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2.83%、37.35%、30.82%和40.55%,接近FAO/WHO的理想模式;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分别为56.38%、51.67%、49.78%和45.07%,使得具有较好的风味,可作为开发海藻调味料的原料;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5、71.79、73.38和95.80;脂肪含量低,脂肪酸含量依次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四种褐藻n-3脂肪酸和n-6脂肪酸的总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7.54%、25.71%、28.68%和27.14%;铅、汞、无机砷和镉的含量均低于相关限量要求。研究表明:海黍子、鼠尾藻、铜藻和羊栖菜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组成完全,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呈味氨基酸比例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是营养丰富、安全的海洋藻类资源。  相似文献   

20.
鼠尾藻中褐藻多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对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Kuntze)中多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试样对除大肠杆菌外的受试菌均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的大小与多酚浓度和分子质量密切相关。其中,透析内液对溶藻胶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和鳗弧菌(V.anguillarum)、透析外液对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抑制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