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1996年10月28日到11月1日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利召开的美国第21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7个问题;当前的气候异常、亚洲季风与ENSO、年代际气候变率、两到月尺度数值预报、季度数值预测研究、带地区的统计预报及气候业预报。  相似文献   

2.
认识和预报亚洲季风气候:前沿突破点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斌 《气象学报》2008,66(5):653-669
改进我们对季风变化和可预报性的认识以便促进季风气候预报的发展是当前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下属的国际季风研究(IMS)和亚洲季风年(AMY2007-2011)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本文从以下方面回顾了亚洲季风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1)季风变化的机制和数值模拟,(2)可预报性的物理基础和极限,(3)气候预报的现状.文章的讨论侧重于周尺度到年际尺度,特别提出了季风气候研究中存在的若干科学问题和研究前沿上的可能突破点,讨论了季风预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未来的季风研究,加深我们对季风气候动力学的理解,以及提高对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25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武 《气象科技》2002,30(1):1-10
文章介绍了2000年美国第25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8个问题:最近的ENSO特征,气候异常的诊断,季风降水,ENSO预测,ENSO影响的模拟,陆面过程,模式预测与可预报性,气候预测业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方法也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一些新的预报技术和机理认识不断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业务。ARGO海洋观测资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业务模式的预测技巧,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已经投入准业务化运行,研发了多种模式降尺度释用技术,多模式气候预测产品解释应用集成系统(MODES)和动力-统计结合的季节预测系统(FODAS)逐渐应用于业务中,大气季节内振荡(MJO)逐步在延伸期预报中得到应用。近年来,对全球海洋、北极海冰、欧亚积雪、南半球环流系统对东亚季风影响的新认识也不断引入到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这些新技术和新认识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九五”贵州短期气候预测研究课题总体安排,研制了一套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并建立了5种统计模型;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多因子综合相关相似预报模型、500hPa环流相似预报模型、北太平洋海温相似预报模型、贵州分区RT在归预报模型。各预报模型的建模样本年限为1957-1996年,独立试报期为1997年及其以后年份。每一个预报模型均可在每月作出其后6个月的逐月雨量和平均气温预报、其后3个季度的季雨量及气温预报气候灾害指数预报。经1997-2000年试报表明,各项报模型对预报较以往公开发布的月雨量和月平均气温业务预报无论在趋势预报评分或技巧评分上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了最佳气候找相似的预报方法来制作长期天气预报。由于这种方法使用了地面、高空、太阳活动和海温资料,具有长时段,多要素,综合性强的特点,所以预报较客观,对预报年的年景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由于不同站点资料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气候背景,因而能分片制作短期气候预测,为解决目前短期预报中小尺度天气难的问题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气候背景和可靠的预报依据。此方法虽属统计方法,但与中、短期数值预报有某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预测因子的同时性和连续性,对要素的预测如同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  相似文献   

7.
苏耀墀  黄江辉 《广西气象》2007,28(A02):26-28
介绍了最优气候均态法与最优气候相似法这两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并运用这两种预报方法对江门市2003-2006年12月份降水量进行了预报应用,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8.
贵州冬季凝冻预测信号和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对贵州冬季凝冻指数与前期天气信息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并确定了凝冻灾害的6个短期气候预测信号,建立了冬季凝冻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在1997-2000年的独立试报检验中,表明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最优气候均态法与最优气候相似法这两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并运用这两种预报方法对江门市2003~2006年12月份降水量进行了预报应用,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0.
美国第20届气候诊断年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1995年10月在西雅图召开的美国第20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8个问题:气候变暖,ENSO影响,全球降水分析,年代际气候变率,ENSO预测,数值气候预测,统计气候预报及气候模拟。  相似文献   

11.
王云波 《四川气象》2000,20(3):57-58
探索建立了“用日月预报气候”方程,经6年应用,该方法有效果好、操作简便、预报时效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短期气候预测的评估问题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评估月、季尺度短期气候预测结果的方法 ,比较了相关系数(R)、预报技巧分 (S)和准确率 (P)的特点 ,并对当前国内外气候预测业务水平进行了分析 ,着重对大气环流、气温、降水及 ENSO的预测水平进行了评估 ,指出国内外月、季尺度的降水预报的水平目前在 55%~ 60 %左右 ,对 ENSO的发生、结束和强度的预报水平有限 .文中探讨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问题 ,提出月、季尺度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的理论上限可能为 6~ 1 2月 ,准确率在 80 %~ 85%之间 .  相似文献   

13.
赵彦  林朝晖  李旭  袁重光 《大气科学》2000,24(2):215-222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IAP PSSCA),  种版本的大气环流模式:AGCM 1.1和AGCM 1.2,分别以2月11~19日的9天大气观测值为初始场,以给定海温为边界场,对1980~1994年的15年的降水异常进行了两组集合后报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评估表明:IAP PSSCA对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特别是在中国东部受东亚季风及海温异常影响的地区,IAP PSSCA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其中以东南区域(包括江淮流域和华南地区)最高,尤其是对有洪涝灾害的降水异常年,距平相关系数在0.50左右,接近可供业务使用的要求,说明模式能够抓住在东亚季风区存在的某种物理机制,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区的预报技巧;另外,两个大气环流模式相比,改进了地表反照率的AGCM 1.2的15年集合平均预测技巧略高于AGCM 1.1,特别是在华北地区,预测效果有明显提高,这表明改进地表反照率从而改进了模式的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提高气候模式的预测能力,说明较好的陆面过程引入模式对短期气候预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谐波分析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纪元 《山东气象》2005,25(2):14-15
为进一步提高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能力,在对泰安51年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使用谐波分析,制作了短期气候预测应用系统。本文简要说明了该系统的建立思路及预报模式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贵州季风及其与灾害性天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贵州各类季风活动的起止时间序列作了补充,并研究了各类季风起止时间序列的关系,找出一些短期气候预测的信号指标,对短期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最优气候相似法及其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兵 《气象》2004,30(5):7-11
介绍了一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最优气候相似法 ,并应用于张家界地区 1 999~ 2 0 0 2年 5~ 7月总降水预报中 ,结果显示最优气候相似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短期气候的预测能力 ,特别对气候异常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适合于短期气候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丁一汇 《气象》2004,30(12):11-16
中国第一代短期气候监测、预测、评价和服务业务系统主要由6个部分组成:数据库、动力气候模式系统、气候监测诊断系统、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气候影响评价系统与气候应用服务系统。在建立短期气候业务系统过程中,主要获得了三方面的成果:第一,揭示出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最强气候信号是厄尔尼诺事件、高原积雪和季风;第二,发展并建立了复杂的全球与区域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T63L16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T63L30全球海洋模式和海冰模式、太平洋和印度洋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和厄尔尼诺预测模式;第三,在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下建立了完整的业务应用系统,不仅可提供短期气候预测信息,而且可以快速、客观、准确地给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农业、林业、交通、电力、重大工程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关键地区的影响,及时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服务。1998年开始应用以来,国家和大区两级整体预报水平比“九五”以前20年平均提高了6%~10%。但对区域性强洪涝事件的预报能力偏低,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的夏季(6-8月)降水预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10°E以东地区预报与实况大体上比较接近,重庆和四川的严重旱灾以及华南的严重洪涝灾害均未预报出来。另外分析了2006年夏季中国异常气候的特点。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对夏季降水异常具有重要影响,而短期气候预测对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预测还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最优气候值方法,对辽宁1997 和1998 年各月、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做预报,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可以在本省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顾节经  顾群 《山东气象》1997,17(3):54-56,59
本文提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基本时间单位应是年,这样可以与天为基本时间单位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预报中的某些思路和方法引进短期气候预测中来,如突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思路,多种方法相配套的预报思路,以天气过程为主要预报对象的预报思路和用概率表示预测结果的方法等,要大大开阔知期气候预测的思路和方法。经沈阳地区的预测试验,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