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省麦收期连阴雨天气预报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1995年麦收期天气因资料,对连阴雨天气形势进行分型。运用相似预报方法对天气形势进行相似分析,得出连阴雨的天气类型;同时,根据灰色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判断是否会出现连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我国粮食重要生产区——北方冬麦区作为研究区,基于干旱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开展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在确定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标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MCI、CWDIa、CI、Pa及Ma干旱指数的适应性,确定了干旱灾害风险危险性指数;在分析北方冬麦区干旱背景和脆弱性时,考虑了冬麦区的地形、土壤类型、土壤有效持水量、河网水系、灌溉条件、降水量及干燥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冬小麦的耕地面积、播种面积、主要生育期的水分敏感系数、历史产量等。与以往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方法不同,本文首先建立了干旱指标与冬小麦减产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减产率等级来确定干旱致灾临界阈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和6个关键生育期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综合考虑干旱发生的危险性、不同地区干旱背景和脆弱性,建立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全生育期和6个关键生育期的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区划方法,实现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MCI更能反映北方冬麦区干旱的特征,故以MCI指数作为干旱灾害风险危险性指数;我国北方冬麦区中北部的干旱灾害风险较高,应该加强防旱抗旱能力建设,南部地区包括苏皖和河南东南部的干旱灾害风险较小。本文建立的北方冬麦区不同生育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应用于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估实时业务中。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河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高却不稳定,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研究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对玉米植株叶面积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对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1-2012年商丘市虞城县夏玉米开花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的模拟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可知,花期、灌浆期阴雨处理均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以花期阴雨处理减产最为显著,减产幅度为75.8%~86.1%,灌浆期阴雨处理减产幅度为20.3%~55.0%。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连阴雨天气使果穗变细、变短,秃尖增加,结实不良,干物质主要积累在茎秆等营养器官,穗粒重降低,且连阴雨天气发生在开花期时产量构成因素受影响程度更大。连阴雨天气降低玉米干物质重,发生在花期的连阴雨天气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发生在灌浆期的更大。此外,开花至灌浆期的连阴雨天气使灌浆高峰期出现晚、灌浆速率变慢,玉米在花期遭受连阴雨天气时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最晚,最大灌浆速率以及平均灌浆速率最小,且雌雄穗花期不遇现象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保险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为例,探讨了农业气象灾害保险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首先,在构建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干旱指数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保险的特征和精细化、专业化的需求,从气象因子、作物产量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角度选用干旱风险度、易损性指数、产量风险指数、抗灾性能指数4个指标对致灾因子、承灾体易损性、灾损风险、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将上述4个保险风险评估指标细化到县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进行了气象指数保险风险区划和政策性保险风险区划。两种区划结果表明:除豫西高风险区的个别县互相重合外,其余各县所属风险区有较大差别。因此,针对不同的保险特点和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区划指标和方法,才能推行区域农业保险,更好地实行差别保险费率。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河南省连阴雨灾害气候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郑州、安阳等50站1951~1998年降水资料,对全省连阴雨的时空分布及主要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阴雨次数豫南最多,中部次之,北部最少,且山区多于同纬度平原地区;连阴雨季节分布特点是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最少。在典型连阴雨过程中,中高纬度向环流较强,东亚大槽集团偏东且较深,有利于冷空气扩散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而稳定,脊线位置偏东且来回摆动,副高西侧较强暖温气流与冷空气交汇于黄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1995年麦收期天气图资料,对连阴雨天气形势进行分型.运用相似预报方法对天气形势进行相似分析,得出连阴雨的天气类型;同时,根据灰色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判断是否会出现连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7.
8.
麦收期连阴雨俗称“烂场雨”,对小麦收打影响极大。为更好地进行麦收期预报服务。我们利用驻马店地区和遂平县气象局1956 ̄1991年的降水资料,确定了麦收期连阴雨标准;同时根据中长期预报存在的遥相关规律,挑选物理意义明确、相关关系好的因子,建立了麦收期中长期预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性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动态变化,利用不同品种冬小麦分期播种的灌浆速率资料,建立了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品性冬小麦的灌浆特性,并探讨了冬小麦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质量与开花后天数的关系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基于Logistic模型求算的各次级参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半冬性品种较春性品种灌浆高峰期出现时间早;春性品种的粒重渐增期和粒重快增期持续时间一般长于半冬性品种的;半冬性品种的平均活跃灌浆期较春性品种的短;早播和正常播种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高于半冬性品种的,而迟播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低于半冬性品种的,适期晚播更利于春性品种灌浆和千粒重增加。灌浆特性的变异系数分布总体呈春性品种大于半冬性品种的,表明播期对春性品种的影响更大。不同籽粒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不同,其中孕穗—成熟期内的平均气温、孕穗—乳熟期内的降水量、播种—乳熟期内的日照时数与冬小麦灌浆特性相关密切,基于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507~0.875,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郭海英 《干旱气象》2000,18(1):22-23
前 言灌浆乳熟期 (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 )是冬小麦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 5 0 %以上。本文通过对冬小麦这一时段内自然降水的分布特征的分析 ,旨在寻找自然降水的分布规律 ,建立本时段自然降水的预报模式 ,为冬小麦生产提供决策依据。1 冬小麦灌浆乳熟期的降水分布特征1 .1 自然降水的分布特征通过对庆阳地区 8县 (市 ) 1 96 8~ 1 999年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全区冬小麦灌浆乳熟期各地降水量在 41 .8~ 6 1 .0mm ,其中以西峰最多 ,北部的环县最少 ,南北相差最大为 1 9.2mm ,…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1990年西华县气象资料,分析了麦收期连阴雨环流形势特征,确定了预报因子,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绿素荧光这一光合作用的敏感指针,以河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栽种的冬小麦"西农979"灌浆期的旗叶为材料,采用Mini-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光合作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对不同温度胁迫的响应,以及光响应曲线,求出光饱和点I0和半饱和光强Ik,研究其光合器官的光合作用特征。结果表明:1)在灌浆期冬小麦的光饱和点为2236.5μmol/(m2·s),半饱和光强Ik为647.7μmol/(m2·s),表明灌浆期的冬小麦旗叶对强光的耐受力较强。2)在日变化的测量中出现高温胁迫现象,Fv/Fm、q P、q L和Y(NO)指示光合作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波动较大;Y(II)在10:00达到全天最大值,随温度的升高不断下降,r ETR、q N、NPQ、Y(NPQ)均与Y(II)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相互验证,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是评价冬小麦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标。3)对不同温度胁迫的响应,q N、NPQ、Y(NPQ)和Y(NO)随温度升高存在转折点,且均为36℃,该温度下冬小麦旗叶光合器官开始失活或被破坏,在温度达到41℃以上时这种破坏趋于稳定,且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1990年西华县气象资料,分析了麦收期连阴雨环流形势特征,确定了预报因子,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4.
朔州市1995年秋季连阴雨灾害的调查张晓,张小平(朔州市气象局038500)引言山西省朔州市所辖六县(区)于1995年8月31日~9月8日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连阴雨天气,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大值,给全市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灾情出现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基本站的土壤测墒资料,把冬小麦干旱划分为轻、中、重3个干旱等级,通过构建干旱指数函数,分别计算出不同干旱等级的干旱指数,绘制干旱指数分布图,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以豫北林州,豫西大部,豫中许昌,豫南西平、驻马店等地发生较频繁且以轻旱为主。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冬小麦物候期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全疆24个气象站的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求出各地冬小麦物候期的平均值。冬小麦物候期随纬度、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基本站的土壤测墒资料,把冬小麦干旱划分为轻、中、重3个干旱等级,通过构建干旱指数函数,分别计算出不同干旱等级的干旱指数,绘制干旱指数分布图,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以豫北林州,豫西大部,豫中许昌,豫南西平、驻马店等地发生较频繁且以轻旱为主.  相似文献   

20.
张永红  葛徽衍  郭建茂 《气象科技》2014,42(6):1095-1099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中吐絮收获期连阴雨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和水平,采用陕西关中棉区42个气象站1970—2010年的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逐日降水资料,同期的棉花灾情资料,经济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基于GIS技术,针对影响陕西棉花吐絮成熟收获期的主要灾害——连阴雨进行风险区划研究,以期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避开不利气候条件,提高应对连阴雨灾害能力。结果表明:陕西关中棉花吐絮成熟收获期连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在宝鸡市和西安南部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长安和蓝田,不利于大面积种植棉花。关中东部渭南市、咸阳大部分区县,西安的临潼、阎良、高陵县,处于棉花种植的低风险区,能够保证棉花正常吐絮成熟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