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择伊洛河流域中部洛宁县为研究区域 ,运用RS和GIS技术 ,分别提取研究区 1 987和 1 999年以地貌类型为单元的土地利用数据绘制罗伦兹曲线。结果表明 :1 987~ 1 999年 ,各地类在各类地貌单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的整体状况未发生变化 ,其分布的集中程度依次为建设用地 >水域 >林地 >耕地 >未利用土地 ;但集中和分散程度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林地分布趋于集中 ,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趋于分散 ,而建设用地基本没有变化 ,其原因主要是该时段川涧区林地大幅度增加 ,而其它地貌单元林地面积大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2.
地形差异是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云南小江流域作为典型山地流域的代表,针对其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文中提出利用小江流域1990、2000、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简要分析土地利用宏观总体格局及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流域4大垂直带谱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分析驱动因素。重点从高程和坡度两个因子分析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及演变的地形梯度特征,得出土地利用变化所在的各地形梯度位置范围,可为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及改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RS和GIS的巢湖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相关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人机交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城镇信息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从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的角度,对研究区域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城镇体系的空间集聚能力强于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4.
选择伊洛河流域中部洛宁县为研究区域,运用RS和GIS技术,分别提取研究区1987和1999年以地貌类型为单元的土地利用数据绘制罗伦兹曲线.结果表明:1987~1999年,各地类在各类地貌单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的整体状况未发生变化,其分布的集中程度依次为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但集中和分散程度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林地分布趋于集中,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趋于分散,而建设用地基本没有变化,其原因主要是该时段川涧区林地大幅度增加,而其它地貌单元林地面积大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为例,以各城市综合指标为权重计算加权Voronoi图,与陕西省行政区划图比较,研究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RS和GIS作为一种数据获取手段和空间分析工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RS和GIS可以很好地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两期卫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并辅以地面调查,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成功获取了河北省万全县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同时还对动态监测的工作流程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为黄土高原环境脆弱区旅游开发提供产品开发、项目选址、旅游分区等方面的决策依据,从而有效降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根据黄土高原区域特征及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论文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因子和模型。并基于RS、GIS空间信息技术,实现了地形、植被、黄土地貌等6个评价因子的信息采集与评价结果的空间显示,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南川河河谷为该县生态旅游最适宜区、吴家峁黄土地貌等为中适宜区以及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根据评价结果,论文最后提出了该县生态旅游的开发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安徽省岳西县1958-1982-1992年三个时期的遥感资料所编制的土壤侵蚀图,用点数转化法定量地分析岳西县上述两个阶段侵蚀演变和浸蚀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确定相应的初始状态下(1958和1982)的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摸拟和预测岳西县土壤侵蚀及其格局的动态演变过程和未来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芳  夏丽华 《东北测绘》2002,25(3):12-14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强大的信息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功能,采用松散耦合式GIS建模方式,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对二龙山水库流域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景观生态规划,期望通过对原有的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造新的景观格局,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为二龙山水库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可持续的景观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RS和GIS支持的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航片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判读,并对土地质量进行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动态学(SD)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城市各用地类型的面积进行优化计算,最后利用自编程序实现了各类用地的空间配置.  相似文献   

11.
陈琳  张喜旺  刘剑锋  周建郑 《测绘科学》2013,38(4):28-30,18
本文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大理河流域相关信息,采用水利部部颁标准评价土壤侵蚀风险等级,并与地形特征进行叠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侵蚀风险以中度和轻度为主;坡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坡度越大侵蚀风险区越集中,尤其是强度及以上区域,集中程度达到90%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1000m—1400m的两个高程带内。研究结果可以辅助管理部门进行侵蚀治理决策。  相似文献   

12.
流域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监测项目。应用RS与GIS技术,对陕西省内秦岭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进行动态监测,得到2007、2009和2011年3期露天采掘场开发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近五年来露天采掘场的变化情况,统计出露天采掘场逐年的数量和面积变化。结果表明,近五年来该流域区露天采掘场数量和面积都在逐年增加,但2009~2011年与2007~2009年相比增幅减小,说明金钱河流域露天采掘场开发活动得到了整治,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3.
永定河治理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32 m多光谱数据提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信息与土地利用信息,利用1∶50 000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坡度信息,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颁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评价研究区的水蚀风险等级;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LandsatTM)调查数据,进行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RS的郑州黄河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湿地监测数据,以郑州黄河湿地为研究区,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密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平均弹性度、水体面积等7个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州黄河湿地生态健康状况中等,湿地格局基本完整并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和GIS研究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王让会  樊自立 《遥感学报》1998,2(2):137-142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游地区普遍存在的沙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应用多时相(1959年、1983年、1992年)、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编制阿拉干地区不同年代沙漠化类型图,并在ARC/INFO软件支持下,对图件进行编辑处理,制作沙漠化动态图;通过GIS数据库提供的资源环境定量数据,应用系统论、信息论及控制论的观点分析阿拉干地区沙漠化的演化过程,并借助于GM(1,1)模型,预测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Landsat TM image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taken in 1988, 1998 and 2006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sit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in this study. Several site factors, including landscape types and the distances to roads, coastlines, or city centers,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fluencing the direction, scale and intensity of the expansion. The site factors serve as important natural and spatial indicators of the preferable locales for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describing tendencies to expand to locations in suburbs, plains and areas near roads or coastlines.  相似文献   

17.
卫星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已被广泛应用于近地面空气污染遥感监测。为揭示福州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的空间分异趋势,利用2014年—2015年的地基监测细颗粒物(PM_(2.5))浓度数据、MODIS 3 km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卫星数据以及GEOS-FP气象数据,分别构建了估计福州地区近地面PM2.5浓度的日校正模型和站点一日校正模型,并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对2个模型进行评价验证。结果表明:(1)日校正模型和站点一日校正模型分别能够解释福州地区PM2.5浓度76.2%和81.4%的变异,反演的2014年—2015年福州地区近地面PM2.5浓度和地面实测站点数据之间的相关性R~2分别为0.724(RMSE=10.993μg·m~(-3))和0.781(RMSE=9.687μg.m~(-3));(2)分别针对不同下垫面环境的城市站点和县郊站点数据进行模型拟合验证,两个模型反演的PM2.5浓度值与地面实测值之间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最高可达0.808;(3)将模型反演的PM2.5浓度季均值与地面实测季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也显示二者高度相关,据此反演的2015年福州地区年平均PM2.5浓度分布图可清晰地揭示福州地区PM_(2.5)浓度分布的空间变化情况。由此可见,基于MODIS 3 km AOD产品和气象数据建立的近地面PM_(2.5)浓度遥感估算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演出福州地区近地面PM2.5浓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李珂  白开旭 《遥感学报》2022,26(5):1002-1014
大气污染物浓度全方位动态监测是进行区域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控的重要前提。为开展长三角地区小时分辨率PM2.5浓度无缝制图,本研究通过耦合AOD缺失信息重建与多模数据融合技术,建立了一套能够有效集成卫星遥感、地面观测、数值模拟等多源异构数据资料的近地面PM2.5浓度无缝制图方案,并据此生产了2015年—2020年长三角地区小时分辨率无缝PM2.5浓度格点数据产品。结果表明:本研究生产的PM2.5浓度无缝格点产品与国控站点观测数据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达0.9,平均偏差不超过10 μg·m-3。较于空间分布不均且相对稀疏的站点观测PM2.5浓度资料,面域无缝PM2.5浓度格点数据更能有效揭示长三角地区PM2.5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在2015年—2020年研究期内,其平均下降速率超过3 μg·m-3·a-1。本研究发展的PM2.5浓度无缝制图方法和生产的相关数据产品有望为区域灰霾污染防控和PM2.5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供方法参考和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