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黔北煤田南部化觉背斜地区地质构造简单,含煤地层为晚二叠系龙潭组,其含煤性稳定,区内可对比煤层8层(M5-M12),煤层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稳定,为薄-中厚无烟煤层。本文通过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煤层自身特征等对比,各煤层的对比标志明显,依据充分,对比可靠,可作为区域煤矿地质勘查及开发利用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阳谷茌平煤田内的聊城勘查区、阿城镇勘查区、阳谷勘查区、博平勘查区的钻孔资料及地质成果,主要从煤层组合关系、标志层方面对煤田内各勘查区的煤层进行横向比对。山西组发育2-5层煤,3煤发育稳定,厚度较大,易于对比;太原组发育13-17层煤,根据沉积旋回性及赋煤特征分为上组煤、中组煤和下组煤,太原组有3层全区发育稳定的灰岩层,可作为该煤系地层的标志层。同时结合煤层间距及相邻岩层的岩性组合关系,找出各勘查区煤层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了统一编号的方案,为该煤田的煤炭资源储量的核实统计及地质综合研究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3.
新疆沙尔湖煤田煤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尔湖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含煤性以及其组合特征,将西山窑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可采煤层均分布在中段,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6~27层,可采煤层总厚114.35~139.90m,根据各煤层之间的沉积间距及其与上、下岩层的旋回韵律,又将其划分为Ⅰ、Ⅱ、Ⅲ煤组。以大量地质资料为基础,总结了主要含煤层段的岩相组合特点,揭示了各煤层间的差异及组合特征,利用有效的对比方法,特别是数字测井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对可采煤层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对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保证了层位对比的正确可靠,并解决了勘查工作中终孔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为正确划分煤系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胜煤田锡尼布拉格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层层数较多,且钻孔间距较大,煤层对比难度较大。根据区内勘查成果结合区域资料,采用煤层组合宏观结构、沉积旋回、地震波阻抗追索、测井曲线特征、标志层、煤层间距及煤层结构对比法等综合手段进行煤层对比,使3-1、4-1、4-2、5-1、5-2主要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可靠,3-2、3-3、4-1下等次要可采煤层和不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基本可靠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分析、总结归纳已有地质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煤岩层所处的层位(沉积旋回)、标志层、层间距、岩煤层组合特征、煤层自身特征、岩煤层测井曲线特征对研究区煤层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研究区含煤层系标志层明显,各煤层结构变化较大,各煤层特征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大城勘查区含煤地层煤层层数多,厚度、间距变化大,煤层分叉现象较普遍,煤岩层对比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对比大城勘查区120余孔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对其特殊层段辅以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层间距变化规律以及标志层岩性与物性对应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基岩顶部、煤系底部自然伽马异常分界明显;6煤组具有"塔松"异常形态特征反映;5煤层"剑指"形态与8煤组"凹状"形态特征显著等。根据自然伽马曲线的典型特征对本区的煤岩层位进行了对比,确定了煤系基底、基岩界面的基本形态,厘清了5煤、6煤8煤9煤等层位的关系。特别是在局部层位发育不全、煤层归位较困难时,通过形态特征跟踪,较为准确的识别了层位及其分叉合并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殿华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Z2):157-160
东胜煤田乌兰希里区延安组含煤地层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大,间距又不稳定,煤层分岔合并比较频繁,煤岩层对比较困难.采用层间距及其发展趋势法、标志层法、煤层自身特征及测井曲线法进行对比,对各煤组及主要煤层对比可靠程度进行了总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哥伦布拉普查区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苏拉特盆地内。研究表明:普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纪Taroom组及Juandah组,含煤11层,可采10层,其中2_(-1)、4、8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除了依据煤层自身特征、标志层、层间距特征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地球物理特征、煤质和岩矿鉴定等综合手段对各煤层进行了对比,加深了对研究区地质特征的认识,为研究区煤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新疆富蕴县喀木斯特煤田喀拉萨依勘查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整体构造为一向西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主要含煤地层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其中西山窑组B1煤为全区可采煤层。通过分析喀木斯特煤田喀拉萨依勘查区施工的地质钻孔资料,采用标志层、层间距、煤岩性组合特征及物性特征等方法对勘查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对比。对含煤地层及煤层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以后设计施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夏王洼煤矿补充勘探区延安组第二含煤段中8号煤组厚度大、结构复杂,在详细叙述8煤组各分煤层特征基础上.根据标志层特征、层间距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对各分煤层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8煤层为煤组主体煤层,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8—2煤层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8—3煤层为有可采见煤点但不连成片的不可采煤层;勘探区西部边界外由于地处鄂尔盆地盆地边缘存在无煤区。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机地化方法解决宁夏灵武煤田延安组煤层对比的研究表明:区内2、6、7、14、17煤的某些有机地化参数,如氯仿沥青“A”含量、氢指数、产烃潜量、正烷烃碳数分布和烷基菲构成均存在明显差异,这取决于煤层沉积环境、煤化作用程度和有机母质类型。有可能依据这些参数,使煤层本身成为对比的标志层。   相似文献   

12.
测水煤系主要煤层的流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庭 《湖南地质》1990,9(3):36-40
本文从煤层的流变环境,微观及宏观的煤层流变特征,论证了湘中测水煤系煤厚的变化,煤层之不稳定,主要是被后期改造的结果。通过对煤层流变构造的研究,说明煤层本身具有很强的记录构造作用的能力,煤层流变构造的多种多样又说明是经历了多期次、多种方式构造作用的结果。在煤层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后,煤层富集带就成为瓦斯、应力的高度集中点,最易诱发瓦斯突出。对煤层流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今后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矿的开拓,而且还有利于深化对煤田地质构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中,煤层的对比并在钻井过程中的预告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只有在对勘区煤层精细对比,掌握各主要煤层、标志层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预告主要的煤层气储集煤层。本文总结老厂煤矿区的煤层综合对比方法,并对中外合作煤层气探井FCY-LC01各主要目的煤层进行了准确预告。  相似文献   

14.
吴堡矿区赋存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开采技术条件较复杂,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是影响煤炭开采的主要不利开采技术条件。本文依据横沟井田勘探资料,较全面地分析了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并着重评价了井田矿井充水因素。认为黄河水对横沟井田煤炭开采无影响;奥灰承压水对山西组煤层开采在正常地段不会造成危害,对太原组煤层开采有很大的威胁。并提出太原组煤层能否开采利用,还需进一步作详细地质勘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周义平 《地质科学》1974,9(2):182-188
关于锗在煤层中的分布已有较多研究,但各家见解殊多矛盾,目前尚未见有将锗在煤层中分布的复杂现象,统一于比较合理的、系统的解释中;这是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以求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根据笔者工作地区的资料,并参考其它成果,就锗在煤层中分布的某些特点提出几点看法,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6.
潘集煤矿二叠纪主采煤层中微量元素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淮南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端 ,发育了华北地区二叠纪含煤岩系中层位最高的可采煤层。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 (INAA)测试了淮南煤田潘集煤矿二叠纪主采煤层 13个样品的 36个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布 ,并对其共生组合特点、地球化学特征及稀土元素配比模式作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煤中不同微量元素显示出不同的亲和性质。元素Br,As ,Sb ,Ni和Co等趋于在煤中富集 ,其中Br的有机亲和性最大。元素Na ,K ,Rb ,Th ,Hf,Zr ,Ta和REE则在煤层与顶底板接触带的碳质泥岩中富集 ,表现出与细粒陆源碎屑物更强的亲和性。其它元素倾向性不甚明显 ,但Fe ,Ca ,Sr ,HREE等元素在海水影响强度增大的煤层中含量增加。元素As,Cs,Ni,Fe和Ca在煤层中含量变化较大 ,其变异系数大于 1,其它元素则相对稳定 ,表明同一矿区煤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受其它地质作用明显叠加影响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区煤层稀土元素配比模式与华北其它地区C—P纪煤基本类似 ,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 ∑REE在煤中分布范围为30× 10 -6~ 95× 10 -6,在顶板泥岩中超过 2 0 0× 10 -6。煤层中部 ∑REE降低 ,HREE相对富集。聚类分析表明 ,元素As ,Se ,Ag和Fe关系密切 ,这与煤中黄铁矿等成岩矿物有直接关系 ,泥炭沼泽演化期间或之后海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会促使这  相似文献   

17.
涟邵煤田晏家铺向斜滑脱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家铺向斜石炭纪地层内,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挤压推覆构造集云断层和金盘仑断层,又有重力滑覆构造大成坪断层与飞来峰群,并具有多期多层次特点。勘探结果表明,这些推覆构造常造成煤层重复,扩大了煤炭资源量。向斜内测水煤系中,常见层间滑动断层,尤以主采煤层顶板附近的顶板断层最发育。它有时对煤层及顶、底板破坏较大,是井田勘探与开采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解释煤层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解释煤层厚度的方法,为直接利用煤田地震资料确定煤层厚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利用煤层厚度与煤层反射波动力学特征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定量描述,便可根据地震资料求出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19.
滕县、兖州煤田红层的富水性及其对煤炭开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滕县、兖州含煤盆地内,上侏罗统红层直接覆盖于二叠、石炭系煤系地层之上,在勘探时期曾被归为隔水层。本文通过现场资料分析和大量室内测试结果,系统研究了本区红层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储水空间和分布特征及其红层地下水对煤矿开采的影响。作者得出下列结论:在岩性和构造适宜地段,红层中可以赋存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他们既是许多煤矿的供水水源,又对煤矿的开采构成充水威胁,并通过采动裂隙引发突水事故。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1994 ̄1996年连续3年的统计,全国煤矿瓦斯灾害伤亡人数占煤矿伤亡总人数的40%以上,瓦斯涌出规律、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突出预测仍是煤矿安全技术的难题,在加强对瓦斯灾害综合治理的同时,把瓦斯作为煤层气资源积极进行开发利用,是当前的研究方向,瓦斯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可以概括为建立在煤层瓦斯生成条件、保存条件基础上的高斯赋存量,高瓦斯涌出量,低瓦斯赋存量,低瓦斯涌出量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建立在高瓦斯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