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前后井网地下水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2006年的井水温度观测数据为分析对象,在系统分析地下水温正常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2006年水库二期蓄水过程中相关测项资料的动态变化,发现库水位的上升对三峡井网地下水温动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在水库蓄水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在系统分析长江三峡诱发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2001~2002年8个井台16个测项的地下流体正常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井网外围50km范围内两个中等地震震例,对比分析了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各测项动态的变化。发现水库蓄水对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是局部的.推测三峡库首区近期诱发中等以上水库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分析了受水库蓄水影响测项的异常特征及其机理,认为深入研究此类问题对推进地震监测与预报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峡井网所在地的地质构造背景、气压变化特征和井孔结构,分析了整个井网井水位气压变化特征及其差异,以及与含水层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等。分析结果表明,承压井水位气压效应特征差异与含水层岩性、井孔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峡井网所在地的地质构造背景、气压变化特征和井孔结构,分析了整个井网井水位气压变化特征及其差异,以及与含水层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等.分析结果表明,承压井水位气压效应特征差异与含水层岩性、井孔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扫描三峡井网对2013~202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同震响应,评价三峡井网各井的映震能力,分析影响映震能力的因素,探讨产生台阶型同震响应的条件,并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21年玛多7.4级地震为例,利用井水位同震响应对三峡库区的应力调整进行反演。结果显示,地震能量密度与同震响应幅度呈正相关关系;能够引起各井水位产生同震响应的地震能量密度阈值有数量级的差异,反映的是各井的映震能力不同;三峡井网各井映震能力与导水系数正相关,与体积压缩模量、断层距负相关;当地震能量密度大于10-3 J/m3,且区域构造应力积累较强时,三峡井网井水位同震响应以台阶型为主;通过反演汶川8.0级地震和玛多7.4级地震后三峡井网的应力变化情况,发现应力调整受区域断层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低渗透油藏面积注水开发的特点,在流管模型基础上推导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四点井网、五点井网、反九点井网的油井见水时间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油田实际生产数据给出计算分析结果.该方法解决了低速非达西渗流不同于达西渗流的生产井见水时间的计算问题,为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地震系统地震应急决策、指挥、协调能力,有效应对长江三峡175m试验性蓄水期间可能诱发的地震灾害,2015-09-10湖北省地震局与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合作开展了2015年长江三峡175m试验性蓄水地震应急演练。来自湖北省地震局、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宜昌市地震局和荆州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参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于 2 0 0 2年 11月 2日召开了“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科技成果鉴定会。该项目由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委托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共同建设和实施完成 ,其主要目标是在宜昌至巴东的三峡水库库段建立起在空间上点、线、面结合 ,在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综合性区域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为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和预测预报服务。建成后的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由区域水平形变网、区域垂直形变网、区域重力网、跨断层三维形变网和库盆形变网 5个有机结合的部分组成。应用的技术手段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峨眉山玄武岩砾石的寻找和研究,可以确定三峡以西物质搬运至宜昌地区的时间,从而为长江三峡贯通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在详细研究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基础上,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时代沉积物中玄武岩质砾石的岩石学、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从而发现0.7Ma以前云池组和善溪窑组的扇三角洲及湖相沉积物中,不存在来自三峡西侧的峨眉山玄武岩,而在0.7 Ma以后的阶地沉积及现代河床中却可以找到该玄武岩砾石。结果表明,在0.7 Ma以前不存在贯通三峡的长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益阳市区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状况、城市规划发展等,科学合理部署了地下水监测井网.作为湖南省地下水井及自动监测平台建设示范,监测井网部署思路和自动化监测体系建设可为省内其他地区地下水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6???λ??????????о????????????????????????????????????????????2006???????????????????????????????仯????????λ??????????????????????????????  相似文献   

12.
?????????????????????2007??9??12??????????????M8.5??2011??3??11???????M9.0??2008??5??12??????M8.0????2008??9-11????????????????????о?????????????λ???仯?????????????????????????λ???Ч?????????????????????????  相似文献   

13.
??????????????????????????????8??????λ??????????????????????????????????????о????????????????????????????????н?????????????????????嵯?????????????????????????????????????λ????????????????????仯??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观测资料,基于互相关-重排实验技术系统分析三峡工程在蓄水进程中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相关性及不确定度,探讨三峡水库地震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蓄水进程中库首区地壳经历了“持续加载-渗透饱水-回弹与再平衡”的复杂过程,库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库水位的时序变化关系密切;2)从开始蓄水到175 m实验性蓄水阶段,巨量的直接库水荷载导致沿江近库岸10 km范围内的矿洞、溶洞、浅表性岩层、断层等失稳而诱发地震,震源深度5 km范围内的浅震活动明显与库水位快速上升产生的弹性加载有关,对库水位上涨呈“瞬时”响应;3)随着175 m实验性蓄水阶段稳定运行,渗透作用逐渐成为库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断层软化等作用可能是接连触发2014-03秭归M4.5、M4.9等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原因,震源深度大于5 km的深震活动开始呈现对库水位的“滞后”响应特征。长江香溪库段作为仙女山、九畹溪断裂与长江交会的三角形构造部位,其周缘或存在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λ??????????????????????????????????????????????????????????£????λ????仯???????????????????????????????????????????????????????????????仯??????????????????????????????????????????й??  相似文献   

16.
三峡二期工程蓄水后的垂直形变场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根据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模拟三峡二期工程蓄水位达到135m后的水体负载,利用Farrell提出的质量负荷产生的地球形变理论,推算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35m后整个库区的垂直形变,与三峡库区GPS形变监测网获得的蓄水前后的垂直形变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三斗坪-巴东库段,两者中都出现了3个相同的、明显的垂直形变集中区。在三峡大坝附近,模拟结果比观测结果大8~15mm,说明坝址附近的花岗岩具有较强的刚性;而在香溪,模拟结果比观测结果要小23mm,且GPS观测到长江两岸的垂直变化差异达到22mm,说明该段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综合分析表明,三峡大坝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壳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震源机制解表明:长江三峡水库巴东库段地震的发震应力是由库水荷载作用造成的。进一步分析认为,地震可能是库岸区浅地表岩层在库水荷载为主的水岩耦合作用下沿易滑结构面滑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GRACE数据后处理过程中滤波导致的信号衰减和泄漏,利用模拟数据研究正向建模改正,改正的量级约为1 cm,在利用GRACE反演陆地水储量变化时这一影响因素不可忽略。基于2002-07~2014-12的GRACE Level-2数据反演三峡库区的水储量变化,结果表明,正向建模改正前后GRACE年周期项振幅分别为7.0±2.4 cm和7.2±2.7 cm,改正后信号泄漏有所减小;GRACE和水文模式数据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GRACE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周年项振幅略大于水文模式;水库3次蓄水引起的等效水高变化分别为60.2 mm、28.3 mm、20.5 mm,与利用水位观测估计得到的库区容量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分析2003~2009年正向建模改正前后GRACE反演得到的三峡地区等效水高变化速度的空间分布发现,改正后库区蓄水信号明显收敛。  相似文献   

19.
降雨及库水位涨落是引起库岸滑坡形变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但滑坡位移速率对此类诱发因素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人类对滑坡所处运动状态的判断与预测.针对常规预测模型中未考虑时滞效应的问题,利用三峡库区新铺滑坡的GNSS位移监测数据、奉节气象站降雨数据以及三峡库区库水位涨落数据,通过对监测区内9个GNSS监测点的位移速率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