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内外PMP/PMF的发展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王国安 《水文》2004,24(5):5-9,47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PMP/PMF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践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内容包括PMP/PMF定义、估算方法、成果合理性检查和概率。PMP估算方法包括概化估算法、当地暴雨放大、暴雨移置、暴雨组合、推理模式和统计估算法。PMF估算着重介绍了由PMP转化为PMF的产流和汇流特点,以及目前在南非和法语非洲国家广泛应用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因韩江流域缺乏实测特大暴雨洪水资料,在充分分析韩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基础上,结合流域及邻近地区水文、气象条件,移置西枝江流域"79.9"暴雨计算了韩江流域可能最大暴雨(PMP),并利用洪水预报系统推求出韩江流域可能最大洪水(PMF),对PMP与PMF成果作了合理性检查与评价,为韩江流域防御特大洪水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对核电厂址地区可能最大降水(PMP)计算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对核电厂址地区可能最大降水(PMP)计算的几个关键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作者认为:必须根据翔实的时段暴雨量资料,应用多种途径的计算方法,经过合理性分析论证,可能最大降水(PMP)计算成果才能为核电厂址防洪、厂区和厂区外围排水系统及核电厂构筑物屋面排水设计提供可靠参数和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4.
程珂 《水文》2020,40(1):46-51
水汽效率放大法广泛应用于我国一级大型土石坝水电工程和核工程的短历时可能最大暴雨计算。为了研究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更好地适用于实际工程,对该方法涉及各参数的物理含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极大化参数的选取和合理性分析进行了说明,并应用于金沙江流域1d PMP计算。结果表明:水汽效率放大法对降水的两个基本物理因子(水汽因子和动力因子)同时进行了放大,一般可采用该方法推求的成果作为推荐成果;推求可降水量时代表性露点的选择应在时间和地区上具有代表性;该方法中暴雨效率间接反应了设计流域空气辐合上升运动的情况,是目前动力因子中最容易计算且精度较高的方法;该方法推求的PMP成果与选取的典型暴雨量无关,只与设计流域最大可降水量、可能最大暴雨效率和降水时段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尝试计算暴雨图形的分维。以分维定量表征暴雨图形的特征,为暴雨分析和计算提供的新的思路,以改进暴雨计算方法和提高计算精度将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设计暴雨和暴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家祁 《水科学进展》1999,10(3):328-336
全面回顾了中国近50年来的暴雨研究工作,分别介绍了有关设计暴雨地区综合研究成果、设计暴雨分析计算方法的改进以及暴雨特性研究的进展;概略叙述了各项研究的主要内容、资料基础、分析方法和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用时面深概化法估算清江中上游流域可能最大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芷  王政祥 《水文》1998,(4):13-18
在分析清江流域暴雨洪水特点及含清江流域暴雨一致区内暴雨特性的基础上,推测出形成清江中上游可能最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和梅雨形势类似,暴雨为梅雨雨带中的暴雨,水汽入流方向为西南方向,采用时面深概化法估算了清江中上游流域24h和3d可能最大暴雨。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昌化江大广坝工程PMP/PMF估算的研究成果,在1987年12月26~28日由河海大学召开的专题讨论会上通过了成果鉴定。有关单位应邀参加会议的26名水文、气象专家认为,由河海大学水资源水文系与水电部中南勘测设计院水文队合作研究的这一成果,采用了美国1982年提出的PMP最新概念,对海温、台风路径、冷空气活动及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等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的思路、方法新颖,成果合理可信,并为进一步开展低纬度地区台风移置的研究开拓了广阔前景。大广坝工程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这一研究成果,已得到世界银行专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区暴雨洪灾发生频繁,合理计算设计暴雨是解决城市洪涝的重要前提。采用随机暴雨移置方法(Stochastic Storm Transposition,SST),设定暴雨移置区并提取出暴雨目录,通过区域性概率重采样与暴雨空间变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降雨频率分析,估计本地化的极端暴雨频率。以上海地区为例,研究发现暴雨移置区内暴雨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暴雨随机移置概率不均,计算得到的设计暴雨方案包含了降雨时空分布信息,在不同重现期下设计暴雨的时空结构存在变异性,说明传统方法中采用的简化雨型和均一化空间分布假设会增加设计暴雨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流域洪灾的形成直接受到地质、地貌条件的制约。洪灾是由洪水引发的,但洪水并不等于洪灾,由暴雨发展为洪水、洪灾是一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暴雨是一种气象现象,洪水是一种水文现象,而暴雨→洪水→洪灾,则是一种地质过程。因此,地质学在防洪、减灾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质学原理,长江防洪策略为:①沿江干堤不宜继续加高;②干堤加固应因地(地质、地貌条件)制宜,要考虑到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河流地质作用变化;③启用古河道分流泄洪;④“退田还湖”与“挖泥还湖”相结合;⑤“平垸行洪”与“民垸蓄洪”结合;⑥实施有计划地开提放淤工程,防洪与除渍结合;⑦区段综合治理与全流域系统治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