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与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分布广泛。主要根据化石、岩性特征、对比等将研究区内奥陶系划分为三统四组: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下伏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呈假整合接触,鹰山组归为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划为中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划归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可细分为3个岩性段,鹰山组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良里塔格组与鹰山组之间存在区域地层缺失和不整合,桑塔木组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与下伏良里塔格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呈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
上奥陶统底界全球辅助层型剖面在我国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旭  王志浩 《地层学杂志》2003,27(3):264-265
国际奥陶系分会于 1 995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奥陶系大会上确立了奥陶系的三统六阶划分方案后 ,笔者等即参加了确立上奥陶统底界的国际工作组。这一工作组由 S.M.Bergstrom和 S.C.Finney为主 ,先后考察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 Calera剖面 ,中国的新疆柯坪大湾沟剖面 ,中国甘肃平凉官庄剖面和瑞典 Scania的 Fagelsang剖面 ,经过五年的对比研究 ,于 2 0 0 0年确立了瑞典的Fagelsang剖面为上奥陶统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 ( GSSP) ,中国的新疆大湾沟剖面和美国的亚拉巴马的 Calera剖面为上奥陶统底界的两个全球辅助层型剖面 …  相似文献   

3.
果子沟地区奥陶系勒基河组和阿克塔什组中新发现的攻形石计有15属17种、其中重要分子有Pygodus serrus、Eoplacognthus sp.Belodina con fluens和Panderodus bergstomi等。根据这些新发现的牙形石,并结合其它生物化石,文中主要对以上二组和呼独克达坂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原置于下奥陶统的塔勒基河组为跨越下、中奥陶统的组、其顶部归中奥陶统底部  相似文献   

4.
奥陶系庙坡组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湖北宜昌真金、重庆城口大槽和蓼子口等地的庙坡组均含丰富的桑比期笔石动物群,为华南桑比期地层的高精度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宜昌地区庙坡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Husted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和上奥陶统桑比阶的Nemagraptus gracilis带;城口地区的庙坡组底界已进入N.gracilis带上部,比宜昌的庙坡组之底高出半个甚至一个笔石带。这一现象证实庙坡组底界在中扬子区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北半部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中朝准地台南部。由于受怀远运动的影响,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底部的贾汪页岩自北向南的超覆现象十分明显。贾汪页岩之下为一套很厚的白云岩。山西、河南区测队根据岩性对比在河南北部均划有奥陶系下统。由于长期以来没发现早奥陶世的化石,所以该地区下奥陶统是否存在以及寒武、奥陶系界线如何划分等问题意见分歧很大。笔者在河南省奥陶系牙形石专题研究中,与河南区域地质志古生界组在林县河顺测制了寒武系上统凤山组至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地质剖面,采到了凤山组顶部的三叶虫化  相似文献   

6.
盛莘夫 《地质论评》1960,20(2):89-92
本文系笔者所写“讨论奥陶纪统与统的划分问题”一文的修正和补充。这里想提及两个问题:一是中奥陶统上下界线问题;二是奥陶系与志留系的过渡层Dalnianintina beds 的时代问题。一、中奥陶统的上下界线以Llandeilo期及其笔石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作为中奥陶统及其主要化石带,已为各国所公认。  相似文献   

7.
石灰窑等地发现奥陶纪藻类化石,导致研究区内原确立的岩石地层单位解体并重新厘定。经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层对比,最终将石灰窑-沙尔乔克一带奥陶系厘定为上奥陶统乌列盖组、上奥陶统大柳沟组和上奥陶统庙尔沟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明确了分布范围。基于锆石U-Pb年龄、地层接触关系及化石证据等,将3个组的地质时代确定为晚奥陶世。完善了该区域地层格架,对正确认识该区构造演化历史,进一步开展东天山一带地层及岩相和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瞿辉  徐怀大 《现代地质》1997,11(1):8-13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的深入研究,确定奥陶系由2个超层序组成;超层序SSq1相当于下奥陶统地层,由4个层序组成。层序的发育以高水位体系域为主,水进体系域相对不太发育;低水位体系域分布较局限。各层序中发育的密集段向盆地方向逐渐合并成复合密集段,表现为“梳状结构”。超层序SSq2相当于中、上奥陶统,也由4个层序组成,下部2个层序以低水位浊积扇沉积为主,上部2个层序中体系域发育齐全。最后讨论了碳酸盐岩隆与层序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司 《贵州地质》2002,19(3):179-183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是重要石油天然气产区。奥陶系是烃源岩,也是主要勘探层系之一,具有分布广,纵、横向变化大的特点。下奥陶统与寒武系相似,碳酸盐台地发育,以灰岩、白云岩为主。中上奥陶统岩性分区以塔中Ⅰ号断裂为界,分为两大地层、岩性区。为碳酸盐台地与外源碎屑岩同时发育时期。寒武-下奥陶统是该区分布最广的烃源岩,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只分布在浅海台地区。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奥陶系对比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鲍志东  李儒峰 《地质论评》1999,45(4):375-38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可分为两个地层分区,即中东部地层分区和西部地层分区。两个分区奥陶系的划分和对比,是一个长期未决的问题。本次工作在露头剖面的古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剖面的岩石古生物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的奥陶系进行了划分和对比:中东部分区奥陶系划分方案与华北地台的基本一致;中东部及西部的下奥陶统均可划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西部的三道坎组相当于中东部的马家沟一组  相似文献   

11.
礁滩体储层是中国目前碳酸盐岩勘探的重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礁滩复合储集体发育,中奥陶统生物礁发育层位主要在一间房组,发育区集中分布在塔北、巴楚等地,并以开阔台地台内点礁方式出现。HD23井区内共有奥陶系探井4口,其中HD17井、HD13井、YW2井在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都钻遇了托盘类瓶筐石(Calathium)障积礁,礁的厚度约5 m,礁的上下地层均为砂屑鲕粒灰岩和砂砾屑灰岩等滩相沉积,形成礁滩复合体。文中通过钻井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深入研究了HD23井区礁滩体的特征与分布。三维地震解释显示一间房组地层中存在一个厚度异常体,经分析认为该异常体就是局部异常发育的瓶筐石生物礁滩复合体,该生物礁滩体横向连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对该井区内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的生物礁滩体加以研究,将为下一步奥陶系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扬子区下、中奥陶统大湾组及其同期地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华南扬子区不同地点奥陶纪的岩相、生物相变化显著。下、中奥陶统大湾组及其同期地层的总体走向为南西—北东向,横向上呈带状分布,从近岸到远岸呈渐变过渡。对四川长宁大官山组、贵州桐梓和沿河湄潭组以及湖北宜昌大湾组的比较研究发现,扬子区下、中奥陶统阿仑尼格期(Arenig)的地层按照其离岸的远近,在地层厚度、沉积相以及腕足动物分异度上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华南早、中奥陶世腕足动物的辐射首先发生在处于正常浅海底域环境的桐梓和沿河一带。  相似文献   

13.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的原理与方法,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塔北地区)轮南、哈拉哈塘和英买力3个构造单元逾百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结合主要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建立塔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阐述格架内沉积特征及演化。根据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划分2个二级层序(SSQ1,SSQ2),SSQ1包括下奥陶统—中奥陶统,SSQ2包括中奥陶统—上奥陶统;再根据岩性岩相转换面划分11个三级层序(OSQ1—OSQ11);进一步根据主要海泛面,划分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塔北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台地,经历了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淹没台地—台地边缘的演化过程,最终因陆源碎屑的注入破坏了台地的沉积环境,晚奥陶世塔北地区转为混积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将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划分出8个超层序.其中寒武系包含3个超层序,奥陶系包含5个超层序,下奥陶统2个,中上奥陶统3个.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相具有典型的分层结构,沉积相在纵向演化上,由下部的蒸发台地、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向上变为台地边缘相、浅水陆棚相、混积陆棚相及斜坡相,代表了海水向上持续增深过程.  相似文献   

15.
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将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划分出8个超层序.其中寒武系包含3个超层序,奥陶系包含5个超层序,下奥陶统2个,中上奥陶统3个.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相具有典型的分层结构,沉积相在纵向演化上,由下部的蒸发台地、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向上变为台地边缘相、浅水陆棚相、混积陆棚相及斜坡相,代表了海水向上持续增深过程.  相似文献   

16.
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对深化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分析、指导该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首次利用塔中北坡顺南5井采集的45个下奥陶统锶同位素样品,获得了该井对应深度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并与全球早奥陶世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同时根据前人建立的奥陶系87Sr/86Sr比值-年龄数据库换算出了年龄值,从而确定了该井下奥陶统鹰山组与蓬莱坝组的界线应位于井深6 950m处,为深化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岩石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剖面,是至今找到的出露良好、沉积连续和古生物丰富的好剖面。依据滦平盆地研究新成果及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区域分布特征,将原义的大北沟组划分为狭义的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阐明正常沉积岩层的出现并取代凝灰岩成为主要的岩层,是划分大北沟组与张家口组界线的标志;以“蜂窝梁砾岩”或与之相当的粗碎屑岩层之底界为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更为合理,并便于实际操作;大店子组的顶界,也就是西瓜园组的底界,应划在上营剖面第35层——“拉海梁砾岩”层的底面,将铃铛木沟和李营—西台子一带玄武安山岩层之上保留的残积砾岩划归西瓜园组。  相似文献   

18.
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从国际上已有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建立了奥陶系87Sr/ 86Sr比值 年龄数据库。利用塔里木盆地塔中 12井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确定了该井中、上奥陶统和中、下奥陶统的界线,两个界线分别位于井深 5 12 0m( 87Sr/ 86Sr≈ 0.70 88,年龄为 4 6 5Ma)和 4 880m处 ( 87Sr/ 86Sr≈ 0.70 82,年龄为 4 5 5Ma),中、上奥陶统的界线为本文首次确定,中、下奥陶统的界线与前人利用牙形石资料确定的界线一致。塔中 12井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说明,尽管构造运动造成的盆地抬升和近地表的大气水作用影响了上奥陶统顶部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但塔中 12井奥陶系与上覆地层的关系基本上是连续的,奥陶系顶界的井深在 4 6 5 0m附近 ( 87Sr/ 86Sr≈ 0.70 79,年龄为4 35Ma)。  相似文献   

19.
奥陶系庙坡组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湖北宜昌真金、重庆城口大槽和蓼子口等地的庙坡组均含丰富的桑比期笔石动物群,为华南桑比期地层的高精度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宜昌地区庙坡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Husted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和上奥陶统桑比阶的Nemagraptus gracilis带;城口地区的庙坡组底界已进入N.gracilis带上部,比宜昌的庙坡组之底高出半个甚至一个笔石带。这一现象证实庙坡组底界在中扬子区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度 ,我所共承担各类地调科研项目 2 4个。经广大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 ,各项目进展顺利 ,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地质成果。现综述如下 :1 地层古生物成果举世瞩目1 .1 宜昌黄花场剖面有望成为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的“金钉子”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的划分和层型剖面的选择 ,是目前国际奥陶系分会研究和讨论的重点。1 999年由美国推荐的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层型Whiterock Narrow剖面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 ,国际奥陶系分会规定的界线生物标志——牙形石Tripoduslaevis,在该剖面上的产出层位并非是该种的首现层位 ,较之所期望的层位要高得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